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964发布日期:2018-10-02 20:1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由于显示画面的亮暗程度在整个显示面板上并不是均匀的,因此控制面板显示的每个子像素的电子元件所流过的电流可能不同,这导致这些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也不同。这些热量会集中在显示面板的热量集中区域。热量的聚集导致显示面板局部温度发生变化,使得流过电子元器件的电流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漂移,进而造成该区域发生显示失真,从而影响显示效果。目前,相关技术采用单层散热层对显示面板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热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通孔;以及第二导热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所述第二导热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所述第二导热层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包括导热石墨层;所述第二导热层包括金属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层的边缘超过所述第一导热层的边缘,所述第二导热层的边缘与用于保护显示面板的盖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盖板的边缘处,与所述第二导热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导热层以环绕所述盖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盖板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三导热层包括:金属镀层、金属导热贴片、导热陶瓷贴片和导热石墨层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热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且通过第一连接层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通孔;以及第二导热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连接,且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所述第二导热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所述第二导热层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包括导热石墨层;所述第二导热层包括金属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均为导热连接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均为胶连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层的边缘超过所述第一导热层的边缘,所述第二导热层的边缘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层的一部分与用于保护显示面板的盖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盖板的边缘处,与所述第二导热层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导热层以环绕所述盖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盖板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三导热层包括:金属镀层、金属导热贴片、导热陶瓷贴片和导热石墨层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层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层和所述第二连接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导热层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层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导热层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开口并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层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前所述的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

在上述散热装置中,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设置第一导热层。该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通孔。在该第一导热层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穿过通孔与显示面板连接。该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比较均匀,防止热量聚集在一定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该第二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这些均匀分布的热量能够沿着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通过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C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顶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8的步骤S802的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8的步骤S802的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散热装置10可以包括第一导热层131和第二导热层132。

该第一导热层131位于显示面板11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该第一导热层131上设置有通孔1312。

例如,图1中示出了显示面板110可以包括基板111和封装层112。该第一导热层131可以设置在基板111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例如可以设置在基板111的下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层,例如发光层、集成电路层等。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此,其他附图也类似。

该第二导热层132位于该第一导热层131的远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该第二导热层132穿过通孔1312与显示面板110连接,例如与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1连接。

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也可以称为导热系数)大于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该第二导热层132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中,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设置第一导热层。该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通孔。在该第一导热层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穿过通孔与显示面板连接。该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比较均匀,防止热量聚集在一定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该第二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这些均匀分布的热量能够沿着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通过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二导热层132在平行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比较均匀,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31可以包括导热石墨层。例如,该第一导热层131可以包括石墨烯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热层132可以包括金属层。例如,该第二导热层可以包括金属镀层和金属导热贴片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该第二导热层可以是铜箔或不锈钢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了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设置了两层导热层。但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设置更多层导热层,例如三层、四层等。例如,在这更多层的导热层中,可以使得靠近显示面板的导热层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例如热导率)优于远离显示面板的导热层;以及远离显示面板的导热层在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优于靠近显示面板的导热层。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结构类似,图2所示的散热装置20包括:第一导热层131和第二导热层132。该第一导热层131与显示面板110连接。该第一导热层131上设置有通孔1312。第二导热层132与该第一导热层131连接。该第二导热层132穿过通孔1312与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1连接。

可选地,该第二导热层132的边缘超过第一导热层131的边缘,如图2中虚线框处所示(另外,还可以参考图7所示)。或者说,第二导热层的边缘覆盖第一导热层的边缘。

另外,图2中还示出了盖板240。该盖板240可以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10。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第二导热层132的边缘与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10的盖板240连接。如图2所示,该第二导热层132可以包括沿着盖板240的边缘侧面延伸的部分,该延伸的部分与盖板240连接。通过使得第二导热层与盖板连接,可以将显示面板的聚集在盖板边缘的热量传递出去,提高散热效果。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3所示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结构基本相似。这里,图3中所示的与图2所示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将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装置30还可以包括第三导热层350。该第三导热层350可以设置在盖板240的边缘处。该第三导热层350可以与第二导热层132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盖板的边缘侧面大于显示面板的边缘侧面。在盖板的边缘设置第三导热层,可以增大盖板向外界辐射热量的辐射面积,从而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三导热层350可以以环绕盖板240的方式设置在该盖板240的边缘。通过以环绕盖板的方式设置第三导热层,可以更好地起到散热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导热层350可以包括:金属镀层(例如铜等)、金属导热贴片、导热陶瓷贴片和导热石墨层(例如石墨烯层)的至少一种。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4A所示,该散热装置40可以包括第一导热层131和第二导热层132。

该第一导热层131位于显示面板11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且通过第一连接层121与该显示面板110连接。该第一导热层131上设置有通孔1312。

该第二导热层132位于该第一导热层131的远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该第二导热层132通过第二连接层122与该第一导热层131连接。该第二导热层132穿过通孔1312与显示面板110连接,例如与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1连接。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该第二导热层132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中,利用第一连接层将第一导热层连接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该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通孔。利用第二连接层将第二导热层连接在该第一导热层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该第二导热层穿过通孔与显示面板连接。该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比较均匀,防止热量聚集在一定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该第二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这些均匀分布的热量能够沿着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通过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从而提高散热效果。该散热装置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在不同的方向上均可以比较容易地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显示面板在工作中其不同区域产生的热量不同。而不同的热量聚集在不同的区域会在面板上形成不同的温区,进而影响图像的显示效果。相关技术采用单层散热层对显示面板进行散热,但是单层散热层的散热效果有限。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的下基板背离显示面的一面设有不同层的导热层。由于不同的导热层材料在不同的导热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不同,因而设置不同层的导热层可以兼顾不同方向的导热效果。这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二导热层132在平行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优于第二导热层,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比较均匀,防止热量聚集在一定的区域。由于第二导热层在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优于第一导热层,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这些均匀分布的热量能够沿着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通过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31可以包括导热石墨层。例如,该第一导热层131可以包括石墨烯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热层132可以包括金属层。例如,该第二导热层可以包括金属镀层和金属导热贴片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该第二导热层可以是铜箔或不锈钢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层121和第二连接层122可以均为导热连接层。例如,该第一连接层121和该第二连接层122可以均为胶连层。一般情况下,作为第一连接层或第二连接层的胶连层比较薄(例如几微米至十几微米),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传递热量。

可选地,如图4A所示,第二导热层132穿过通孔1312并与显示面板110通过第一连接层121和第二连接层122连接。例如,如图4A所示,第二导热层132可以包括穿过通孔1312的凸出部分。在通孔1312处,该凸出部分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层121和第二连接层122来与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1连接。通过将第二导热层与显示面板连接,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比较容易地沿着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提高散热效果。

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B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与图4A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基本相似。与图4A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相比,图4B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层121上设置有与通孔1312对应的第一开口1212。例如,第一开口1212与相应的通孔1312对准。第二导热层132穿过该通孔1312和该第一开口1212并与显示面板110通过第二连接层122连接。例如,如图4B所示,第二导热层132可以包括穿过通孔1312和第一开口1212的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层122来与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1连接。通过将第二导热层与显示面板连接,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比较容易地沿着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提高散热效果。

图4C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C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与图4A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基本相似。与图4A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相比,图4C所示的散热装置40"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层122上设置有与通孔1312对应的第二开口1222。例如,第二开口1222与相应的通孔1312对准。第二导热层132穿过该通孔1312和该第二开口1222并与显示面板110通过第一连接层121连接。例如,如图4C所示,第二导热层132可以包括穿过通孔1312和第二开口1222的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层121来与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1连接。通过将第二导热层与显示面板连接,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比较容易地沿着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提高散热效果。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与图4A所示的结构类似,图5所示的散热装置50包括:第一导热层131和第二导热层132。该第一导热层131通过第一连接层121与显示面板110连接。该第一导热层131上设置有通孔1312。第二导热层132通过第二连接层122与该第一导热层131连接。该第二导热层132穿过通孔1312与显示面板110的基板111连接。

可选地,该第二导热层132的边缘超过第一导热层131的边缘,如图2中虚线框处所示(另外,还可以参考图4所示)。也就是说,在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分别向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做投影的情况下,第一导热层的投影位于第二导热层的投影之内。或者说,第二导热层的边缘非接触地覆盖第一导热层的边缘。

另外,图5中还示出了盖板240。可选地,如图5所示,该第二导热层132的边缘通过第二连接层122的一部分与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10的盖板240连接。如图5所示,该第二导热层132可以包括沿着盖板240的边缘侧面延伸的部分。该延伸的部分通过第二连接层122的一部分与盖板240连接。通过使得第二导热层与盖板连接,可以将显示面板的聚集在盖板边缘的热量传递出去,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第二连接层122与第一连接层121连接,如图5中第一连接层121的边缘处所示。通过将第二连接层122与第一连接层121连接,可以更好地将显示面板的热量均匀地传递,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可以使得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连接得更加牢固。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6所示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结构基本相似。这里,图6中所示的与图5所示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将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散热装置60还可以包括第三导热层350。该第三导热层350可以设置在盖板240的边缘处。该第三导热层350可以与第二导热层132通过第二连接层122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盖板的边缘侧面大于显示面板的边缘侧面。在盖板的边缘设置第三导热层,可以增大盖板向外界辐射热量的辐射面积,从而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三导热层350可以以环绕盖板240的方式设置在该盖板240的边缘。通过以环绕盖板的方式设置第三导热层,可以更好地起到散热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导热层350可以包括:金属镀层(例如铜等)、金属导热贴片、导热陶瓷贴片和导热石墨层(例如石墨烯层)的至少一种。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顶视图。如图7所示,第二导热层132的边缘超过第一导热层131的边缘。如图7所示,该第一导热层13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312,例如可以设计成通孔阵列。通过在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比较多的通孔,可以使得第二导热层与显示面板充分接触,这样更有利于显示面板的散热。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如前所述的用于该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例如图1、图2、图3、图4A、图4B、图4C、图5或图6所示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在步骤S802,将第一导热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该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通孔。

例如,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8的步骤S802的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沉积等工艺在显示面板11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形成第一导热层131。然后,利用刻蚀等工艺在该第一导热层131上形成通孔1312。

又例如,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8的步骤S802的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0所示,通过第一连接层121将第一导热层131连接在显示面板11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例如可以将第一导热层131连接在显示面板的基板111上。该第一导热层131上设置有通孔1312。

例如,可以先利用刻蚀或切割等工艺在第一导热层131上形成通孔1312,然后利用第一连接层121将形成了通孔的第一导热层131连接在显示面板11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从而形成图10所示的结构。

又例如,可以先利用第一连接层121将第一导热层131连接在显示面板11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然后利用刻蚀等工艺在第一导热层131上形成通孔1312,从而形成图10所示的结构。

回到图8,在步骤S804,将第二导热层设置在第一导热层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该第二导热层穿过通孔与显示面板连接。

例如,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8的步骤S804的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所示,例如通过沉积等工艺在第一导热层131的远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形成第二导热层132。该第二导热层132穿过通孔1312与显示面板110连接。

又例如,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图8的步骤S804的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A所示,通过第二连接层122将第二导热层132连接在第一导热层131的远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该第二导热层132穿过通孔1312与显示面板110连接。

第一导热层131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该第二导热层132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131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将第一导热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该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通孔。在该方法中,还将第二导热层设置在第一导热层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该第二导热层穿过通孔与显示面板连接。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形成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在该散热装置中,该第一导热层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比较均匀,防止热量聚集在一定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而且第二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热层在垂直于该显示面的方向上的热导率。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这些均匀分布的热量能够沿着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通过第二导热层传递出去,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804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用于保护显示面板的盖板的边缘处设置第三导热层。例如可以利用沉积和刻蚀等工艺在盖板的边缘上形成第三导热层。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连接层将第三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连接。可选地,可以以环绕盖板的方式将该第三导热层设置在该盖板的边缘。通过在盖板的边缘设置第三导热层,可以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