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954发布日期:2018-10-02 20:1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数据交互广泛运用于各个企业进行数据接收、运算、处理、储存和发送,是企业的交汇工作的枢纽。

但是在办公写字楼中,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房用于放置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甚至部分写字楼由于建筑设计方面的缺陷,会导致中央处理器的放置间空间比较狭小,并且透气性能差。在密封的环境下,密封环境下的粉尘不停的随着冷却气流进入到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中,而由于处理中静电的存在,粉尘不断的吸附在电子元器件表面,进而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导致散热风扇吸入的气流温度较高,导致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服务器由于粉尘和在封闭环境下引入的气流温度较高而导致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即使在比较封闭的空间内,能够自清洁过滤的气流,保证进入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内部的气流的洁净,从而防止粉尘堆积在电子元器件的表面,提高电子元器件的热交换效果,最终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同时还能够对引入的气流进行降温处理。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包括柜体,柜体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柜体的内部上与进风口对应的位置安装有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配设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的下端伸入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的上端延伸出外筒的上端,所述外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向下的螺旋导流片,所述外筒上连接有与外筒相切的进气管,内筒的上端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内筒的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筒,旋转筒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旋转筒的一端设置有与进水腔相互连通的进水管,旋转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出水腔连通的出水管,旋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鳍片,各个鳍片呈螺旋状的分布在旋转筒的外壁上,并且各个鳍片的螺旋方向与旋转筒的转动方向相同,每一个鳍片的内部开设有微通道。

所述微通道包括与进水腔连通的第一微通道和与出水腔连通的第二微通道,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均包括多个流道,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的各个流道首尾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形成“Y”型结构,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之间经“Y”型结构相互连通。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圆周上套设有轴承和齿轮,并且内筒上安装有用于带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部套设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的中央设置有凹槽,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部连接有与凹槽相互卡合的连接盖,连接盖与凹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硬质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的气流进入到外筒的时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沿着外筒的内壁进行并滑落实现粉尘的分离,分离后的气流从内筒中上升排出进入到柜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同时由于旋转筒中散热鳍片的结构设计,能够对粉尘分离后的气流进行冷却,从而提高散热的效果,保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的使用。

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流道的方式进行冷却,相比现有技术普通的鳍片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保证气流温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的结构形成一个“Y”型结构,能够降低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温度梯度,使得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各个位置上的温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够保证旋转筒的正常旋转,同时又能够保证冷却水的进入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微通道或第二微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柜体,2、进风口,3、散热风扇,4、清洁装置,41、外筒,42、内筒,43、螺旋导流片,44、进气管,45、出风管,46、旋转筒,47、进水腔,48、出水腔,49、进水管,410、出水管,411、鳍片,412、微通道,413、轴承,414、连接法兰,415、凹槽,416、连接盖,417、硬质密封圈,418、第一微通道,419、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流道热交换的服务器,包括柜体1,柜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2,柜体1的内部上与进风口2对应的位置安装有散热风扇3,所述进风口2配设有清洁装置4,所述清洁装置4包括外筒41和内筒42,所述内筒42的下端伸入外筒41的内部,所述内筒42的上端延伸出外筒41的上端,所述外筒4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向下的螺旋导流片43,所述外筒41上连接有与外筒41相切的进气管44,内筒42的上端安装有出风管45;所述内筒42的内壁上通过轴承413安装有旋转筒46,旋转筒46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47和出水腔48,旋转筒46的一端设置有与进水腔47相互连通的进水管49,旋转筒46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出水腔48连通的出水管410,旋转筒46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鳍片411,各个鳍片411呈螺旋状的分布在旋转筒46的外壁上,并且各个鳍片411的螺旋方向与旋转筒的转动方向相同,每一个鳍片411的内部开设有微通道412。。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筒42下端的外筒41上连接有收集斗,用于收集分离的粉尘。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的气流进入到外筒的时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沿着外筒的内壁进行并滑落实现粉尘的分离,分离后的气流从内筒中上升排出进入到柜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同时由于旋转筒中鳍片的结构设计,能够对粉尘分离后的气流进行冷却,从而提高散热的效果,保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的使用。同时鳍片的螺旋设计,也能够对气流进行加压,提高冷却风的流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微通道412包括与进水腔47连通的第一微通道418和与出水腔410连通的第二微通道,第一微通道418和第二微通道均包括多个流道419,第一微通道418和第二微通道的各个流道419首尾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形成“Y”型结构,第一微通道413和第二微通道之间经“Y”型结构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的结构形成一个“Y”型结构,能够降低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温度梯度,使得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各个位置上的温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微通道418中的流道419数量和第二微通道中的流道419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中的各个流道419的表面可以烧结有金属粉末层,通过金属粉末层来快速的进行快速和均匀的热交换。

所述进水管49和出水管410的外圆周上套设有轴承413和齿轮(附图中没有画出),并且内筒42上安装有用于带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其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旋转筒46转动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进水管49和出水管410的端部套设有连接法兰414,连接法兰414的中央设置有凹槽415,进水管49和出水管410的端部连接有与凹槽415相互卡合的连接盖416,连接盖416与凹槽415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硬质密封圈417。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够保证旋转筒的正常旋转,同时又能够保证冷却水的进入和排出。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包括柜体,柜体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柜体的内部上与进风口对应的位置安装有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配设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的下端伸入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的上端延伸出外筒的上端,所述外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向下的螺旋导流片,所述外筒上连接有与外筒相切的进气管,内筒的上端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内筒的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筒,旋转筒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旋转筒的一端设置有与进水腔相互连通的进水管,旋转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出水腔连通的出水管,旋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鳍片,各个鳍片呈螺旋状的分布在旋转筒的外壁上,并且各个鳍片的螺旋方向与旋转筒的转动方向相同,每一个鳍片的内部开设有微通道。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所述微通道包括与进水腔连通的第一微通道和与出水腔连通的第二微通道,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均包括多个流道,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的各个流道首尾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形成“Y”型结构,第一微通道和第二微通道之间经“Y”型结构相互连通。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圆周上套设有轴承和齿轮,并且内筒上安装有用于带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部套设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的中央设置有凹槽,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部连接有与凹槽相互卡合的连接盖,连接盖与凹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硬质密封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