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4348发布日期:2018-12-21 20:3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管。



背景技术: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其内的蒸发器在制冷时容易在表面凝结一层冰霜,导致蒸发器的制冷效果下降甚至出现故障。所以在冰箱中往往会安装加热管,对蒸发器进行化霜,从而保证蒸发器的工作效率。

授权公告号为CN204090179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01月0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冰箱蒸发器化霜用电加热管,包括设在电加热管外层的不锈钢管、设在不锈钢管内部的电热丝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引出导线,在不锈钢管内部的电热丝的两端引出部位分别与引出棒一端连接,引出棒的另一端与引出导线连接,在不锈钢管内部的电热丝的周围填充有改性氧化镁填充层,在不锈钢管两端管口的引出部位分别包裹有硅橡胶绝缘密封层。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加热管内部由于温度较高使得压强变大,随着加热管的使用,加热管端部的硅橡胶绝缘密封层发生松动导致外部的水汽进入,造成电热丝生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管,通过在第一密封塞设置调节组件,使得传热管体内部的气体能够流动到外部,但是阻止外部的气体流动到传热管体内部,达到了调节传热管体内外压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热管,包括传热管体和设置于传热管体内部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分别穿过传热管体的两端设置,所述传热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塞上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远离传热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球,所述密封球通过弹簧抵紧于通气孔上并密封通气孔;当弹簧被拉伸时,通气孔与密封球分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传热管体内部由于升温而压强变大时,弹簧在压强作用下被拉伸,密封球远离通气孔,传热管体通过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传热管体内部的气体输出。当传热管体内外压强一致时,弹簧拉动密封球复位,使得密封球抵紧于通气孔上,阻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在实现调节传热管体内部压强的同时,达到减少外界水汽进入导致电热丝生锈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气孔上与密封球抵紧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密封球密封通气孔的效果,减少外界空气进入到传热管体内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密封塞上设置第一密封圈的位置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呈弧形设置,所述接触面的弯曲方向对应密封球的外缘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面与密封球外缘配合,当密封球抵紧于接触面上时,两者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减少接触面损坏造成气体进入到传热管体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密封塞上远离所述传热管体的一端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通气孔连通设置;所述密封球容纳于所述容置槽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对密封球有保护作用,减少密封球在外力作用力导致传热管体与外界连通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置槽的截面大于通气孔的截面,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簧固定于安装槽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置延长了设置弹簧的长度,从而增强了施加在密封球上的弹力,使得传热管体的密封效果更佳。其次,安装槽对弹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弹簧弯折损伤。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槽自容置槽的槽底向远离密封球的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指向密封球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密封球的受力更加合理,当弹簧指向密封球进行固定时,弹簧与密封球的连接强度更好。其次,倾斜设置的安装槽具有更长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球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密封塞与所述传热管体螺纹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一密封塞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传热管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抵紧于传热管体内壁和第一密封塞外壁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密封塞与传热管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密封塞的外壁上设置有弹性连接层,所述第二密封塞与传热管体插接配合,且所述弹性连接层抵紧于所述传热管体内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塞与传热管体之间插接配合,方便两者的安装与拆卸。弹性连接层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密封塞与传热管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弹性连接层外壁上开设有首尾闭合的槽口,所述槽口内部设置有遇水膨胀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第二密封塞与传热管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密封塞上设置调节组件,方便传热管体内部的气体输出到外界,但是阻止外界的气体进入到传热管体内部,达到了调节传热管体内部压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中,1、传热管体;2、电热丝;3、第一密封塞;31、第二密封圈;4、第二密封塞;41、弹性连接层;411、槽口;412、遇水膨胀圈;5、调节组件;51、容置槽;511、安装槽;512、弹簧;52、通气孔;521、接触面;522、第一密封圈;53、密封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加热管,如图1所示,包括传热管体1和设于传热管体1内部的电热丝2,电热丝2和传热管体1同轴设置。传热管体1的两端呈开口设置,且传热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塞3和第二密封塞4,电热丝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密封塞3和第二密封塞4延伸至传热管体1的外部。

参照图2,第二密封塞4与传热管体1插接配合,且第二密封塞4位于传热管体1内部的一端的外壁上包裹有弹性连接层41,弹性连接层41抵紧于第二密封塞4的外壁和传热管体1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层41的外壁上开设有绕其周向一圈的槽口411,槽口411内部固定有遇水膨胀圈412,遇水膨胀圈412的外缘与传热管体1的内壁抵触设置。

参照图3,第一密封塞3的外壁与传热管体1的内壁螺纹配合,且第一密封塞3的外壁和传热管体1的内壁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1固定于传热管体1的内壁上。

参照图4,为了方便传热管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到外界,同时阻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到传热管体1内部,第一密封塞3上设置有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自上而下连通设置的容置槽51和通气孔52,容置槽51和通气孔52共同贯通第一密封塞3。容置槽51与通气孔52同轴设置,且容置槽51的截面大于通气孔52的截面。

参照图4,容置槽51的槽底开设有两个安装槽511,两个安装槽511相对通气孔52对称设置。安装槽511呈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自容置槽51槽底向远离通气孔52的方向设置。安装槽511的槽底固定有弹簧512,两根弹簧512的另一端固定于密封球53上。在弹簧512的弹力作用下,密封球53抵紧于通气孔52的顶部。

参照图4,通气孔52顶部与容置槽51的槽底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接触面521,接触面521呈弧形设置,且接触面521的弧度对应密封球53的外缘设置。接触面52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22,密封球53抵紧于第一密封圈522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传热管体1内部的压强变大时,传热管体1内部的空气给予密封球53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密封球53向上运动。同时两个弹簧512被拉伸,通气孔52与外界连通,方便传热管体1内部的气体输出。当传热管体1内部压强下降后,密封球53在弹簧512弹力作用下重新抵紧于第一密封圈522上,对通气孔52进行密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