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背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478发布日期:2019-02-10 23:2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背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水冷背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高密度的数据中心更多地涌现出来,节能降耗或改造增容的挑战对机房功率密度及安装密度提出新的要求。众多的IDC机房及数据中心单个机架或机架局部单位面积发热量的急剧上升,从而导致了机房局部发热的高热密度现象的产生,针对这一现象,就有了相应解决的办法:推出的机房高热密度制冷解决方案—水冷背板系统。当前水冷背板系统存在一些问题,系统供水不平衡,各水路存在流量不均匀分配,导致机柜会出现局部热点问题;如果某一水路出现堵塞,这一水路就不能再有冷冻水通过;当机柜中的IT设备没有全部开启的时候不能实现单机柜的流量调整,不能满足只为开启的IT设备冷却的精确制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水路流量均匀分配、防止水路出现堵塞而无法进行冷却,并且实现冷量按需分配的水冷背板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背板系统,包括进水模块、设置于机柜排风口的冷却模块以及出水模块,进水模块包括分配水量的集水箱,以及输送冷冻水的进水管,进水管与集水箱连通,进水管与集水箱组成环形结构;冷却模块包括换热盘管和多组冷却水路,换热盘管覆盖冷却水路,冷却水路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与进水管连通,出水模块包括出水管和集水箱,出水端与出水管连通,出水管与集水箱连通。

优选的,多组同侧的冷却水路形成冷却单元,多组冷却单元并列设置,每组冷却单元均配置有换热盘管。

优选的,进水管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进水管与集水箱的连通方式为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直接与集水箱连通;或者,集水箱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进水管连接,第一连接管道为Y型三通管。

优选的,进水管为方形结构。

优选的,每组冷却水路的进水端均设有控制进水量的阀门。

优选的,进水模块中的集水箱和出水模块中的集水箱为同一个集水箱。

优选的,出水管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水口,出水管与集水箱的连通方式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直接与集水箱连通;或者,集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出水管连接,第二连接管道为Y型三通管。

优选的,集水箱连接总进水管与总回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集水箱通过环形进水管将冷冻水输送至各冷却水路,因任意最不利环路的进水与出水均与集水箱相连,所以任意环路的压降均相等,即使冷却水路上的阀门关闭也保证任意环路的压降相等,所以水流始终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冷却水路中的冷冻水通过换热盘管与机柜排出的热空气进行换热,使热空气冷却,冷冻水经由换热盘管从出水管流出。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1、集水箱与进水管构成环形结构,集水箱能够将冷冻水进行等量分配,因任意最不利环路的进水与集水箱相连,所以任意环路的压降均相等,即使冷却水路上的阀门关闭也保证任意环路的压降相等,所以水流始终保持动态平衡状态,保证每组冷却水路的进水量均衡。

2、通过设置多组并列的冷却单元,冷冻水通过并列的冷却单元对机柜实现冷却功能,当其中某个冷却单元出现堵塞时,冷冻水依然能够通过其它冷却单元对机柜排出的热空气进行降温。

3、当机柜中的IT设备没有全部开启或者根据IT设备排风温度,通过阀门来控制冷却水路的进水量,从而实现单机柜的流量调整,实现冷量精准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水管、冷却水路和出水管连接示意图。

图3水冷背板系统安装于机柜排风口的示意图。

图4为进水管与集水箱的第一种连通方式。

图5为进水管与集水箱的第二种连通方式。

图中标识:进水模块1,冷却模块2,出水模块3,集水箱11,进水管12,换热盘管21,冷却水路22,进水端221,出水端222,出水管31,第一出水口311,第二出水口312,第二连接管道313,冷却单元23,总进水管111,总回水管112,阀门224,第一进水口131,第二进水口132,第一冷却单元231,第二冷却单元232,第一连接管道1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冷背板系统,包括设置于机柜排风口的进水模块1、冷却模块2和出水模块3,进水模块1包括分配水量的集水箱11,以及输送冷冻水的进水管12,进水管12与集水箱11连通,进水管12与集水箱11构成环形结构;冷却模块2包括换热盘管21和多组冷却水路22,换热盘管21覆盖冷却水路22,冷却水路22具有进水端221和出水端222,进水端221与进水管12连通,出水模块3包括出水管31,出水端222与出水管31连通。集水箱11能够将水流流量进行等量分配,通过进水口13将水量通过进水管12输送至冷却水路22,保证各组冷却水路22的流量满足负荷需要;同时,进水管12与集水箱11构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水流始终保持动态平衡状态,保证每组冷却水路22的流量均匀分配,避免机柜会出现局部热点问题。

进水模块1中的集水箱与出水模块3中的集水箱为同一个集水箱11。如图2所示,冷却水路22具有多组,每组冷却水路22的进水端221均与进水管12连通,每组冷却水路22的出水端222均与出水管31连通,进水管12中的冷冻水经过冷却水路22,然后从出水管31流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多组同侧的冷却水路22形成冷却单元23,多组冷却单元23并列设置,每组冷却单元23均配置有换热盘管。相对于机柜来说,同侧是指竖直方向。冷却水路的设置组数根据机柜尺寸而定。换热盘管采用翅片管换热器,换热原理是:冷却水路外部套有翅片,冷却水路中冷冻水的冷量传递给套在冷却水路外面的翅片,翅片的冷量再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给翅片表面的由机柜排出的热空气,从而达到冷却空气的目的。传统的背板冷却系统只设有一个冷却单元,当冷却单元出现堵塞时,冷冻水无法通过从而无法对机柜排出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出现局部热点问题,现将多组冷却单元23并列设置,每组冷却单元23覆盖的面积更小,冷却效率更高。当其中一个或多个换热盘管损坏而无法工作时,其它换热盘管能够继续进行冷却工作。

进水管具有第一进水口131和第二进水口132,进水管12与集水箱11的连通方式包括:

第一种:第一进水口131和第二进水口132分别直接与集水箱11连通,采用集水箱11与进水管12直接连接的方式,进水管12结构简单,而集水箱11需开有与进水口数量一致的孔,如图4所示。

第二种:集水箱11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13与进水管12连接,第一连接管道113分流输送水量至各个进水口。该种方式中的集水箱结构简单,但需在集水箱与进水管之间设置一个连接集水箱11、第一进水口131和第二进水口132的Y型三通管即第一连接管道113,如图5所示。

出水管31与集水箱构成环形结构,出水管31具有第一出水口311和第二出水口312,出水管31与集水箱11的连通方式为第一出水口311和第二出水312口分别直接与集水箱11连通;或者,集水箱11通过第二连接管道313与出水管31连接,第二连接管道313为Y型三通管。当出水管31的某一出水口或出水管31的某一处堵塞时,换热后的水避开堵塞管路,通过出水管31的另一进水口排出换热后的水。

传统的输送冷冻水的进水管为直线条结构,当进水管某一段堵塞时,冷冻水无法通过冷却水路,从而无法对机柜降温。而将进水管12设置为环形结构,当进水管12某一段堵塞时,冷冻水避开堵塞管路,通过进水管12的另一进水口对冷却水路22输送冷冻水。例如,冷却单元包括第一冷却单元231和第二冷却单元232,进水管12具有第一进水口131和第二进水口132,当第一进水口131或者进水管12的某一段堵塞,冷冻水从第二进水口132进入,通过环形管道给各组冷却单元供水。

如图2所示,每组冷却水路的进水端221均设有控制进水量的阀门224。当机柜中的IT设备没有全部开启或者根据IT设备排风温度,通过阀门224来控制冷却水路22的进水量或开启冷却水路的个数,从而实现单机柜的流量调整,实现精准冷量分配。

如图2所示,进水管12为方形结构。方形结构进水管12方便安装与拆卸。

如图3所示,集水箱11连接总进水管111与总回水管112。集水箱11连接总进水管111与总回水管112,总进水管111中的冷冻水经由集水箱11输出,然后经过进水管12、冷却水路22的进水端221流经换热盘管21,与机柜排出的热空气进行换热,再从冷却水路22的出水端流出,最后从出水管31流出,进入集水箱11,汇集至总回水管112。

如图3所示,集水箱11、进水管12、出水管31、冷却水路22、控制阀门224和换热盘管21构成水冷背板系统,安装于机柜排风口。

水冷背板系统工作时,冷冻水从总进水管111进入集水箱11,集水箱11分配水量到进水管12,通过冷却水路22进入换热盘管21,经过换热后的冷冻水从冷却水路22汇集到出水管31,进入集水箱11,从总回水管112离开系统。因任意最不利环路的进水与出水均与集水箱11相连,所以任意环路的压降均相等,即使冷却水路22上的阀门224关闭也保证任意环路的压降相等,所以水流始终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各冷却水路22的水量分配均匀。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