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用散热背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178发布日期:2019-02-15 20:43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用散热背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用散热背夹。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具备通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目前的移动终端还兼顾游戏、拍照、视频等其他功能。在此情况下,用户对于移动终端的性能需求则越来越高,其中移动终端的散热性能则是较为重要的一方面。

移动终端上应用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在运行大型游戏时更甚。移动终端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外表面温度急剧上升,进而使得手持移动终端进行操作会变得困难,甚至会导致由于烫手而无法继续手持移动终端。与此同时,由于移动终端内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温度感应调频机制,在移动终端外部散热性能较差的情况下,会引起CPU降低主频而牺牲性能,最终导致移动终端出现卡顿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为了更好地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目前通常在移动终端上安装散热背夹,散热背夹能够辅助移动终端额外散热。目前的散热背夹通常采用被动散热方案。具体的,散热背夹通过相变储热材料及均热板实现散热。这种方案的缺陷在于:首先,移动终端与散热背夹的接触并不能保证可靠,由于装配的影响会造成移动终端的背面和散热背夹之间存在较大间隙,最终造成接触热阻较大,无法有效发挥散热背夹的散热功能;其次,由于散热背夹的热量最终也要靠其外壳散发到空气中,常规的自然对流和普通辐射能力效率均不高,限制了散热背夹的散热效果,特别是在在相变储热材料的吸热达到饱和之后,移动终端的温度仍然会持续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用散热背夹,以解决目前的散热背夹存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用散热背夹,包括支撑架、辐射吸热膜、相变储热层、均热板和散热后壳,所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边缘卡接固定的卡扣,所述均热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辐射吸热膜贴附在所述均热板背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散热后壳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相变储热层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散热后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散热背夹中,辐射吸热膜在接触移动终端的热源区域时会通过辐射实现高效率地吸热,进而能较快地移动终端产生的热吸收掉,这部分热量会在依次经过均热板和支撑架后吸收在相变储热层中,相变储热层吸收的热量会通过散热后壳被散出。辐射吸热膜、均热板和相变储热层的配合,能够实现更好地散热性能。相比于在先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散热背夹中,辐射吸热膜不但能加快热量的传输,而且能减小散热背夹与移动终端背侧之间的间隙热阻,进而有利于增强散热背夹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而能提升整个散热背夹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用散热背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3为一种结构的散热后壳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结构的散热后壳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背夹的散热效果比对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辐射吸热膜、200-支撑架、210-卡扣、220-安装槽、230-边框、300-相变储热层、310-凸起、400-均热板、500-散热后壳、510-V形散热槽、520-矩形槽、600-充电电池、700-电路板、80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用散热背夹,所公开的散热背夹包括辐射吸热膜100、支撑架200、相变储热层300、均热板400和散热后壳500。

其中,支撑架200设置有卡扣210,卡扣210用于与移动终端800的边缘卡接固定,进而实现整个散热背夹与移动终端800之间的固定配合。均热板400固定在支撑架200的一侧,辐射吸热膜100贴附在均热板400背离支撑架200的一侧的表面上。辐射吸热膜100具有良好的辐射吸热效果,在靠近移动终端的高温区域时,辐射吸热膜100表现为高吸热特性。

散热后壳500与支撑架200背离均热板400的另一侧固定相连。相变储热层300固定在支撑架200与散热后壳500之间。具体的,散热后壳500可以通过螺钉与支撑架20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背夹能够通过卡扣210实现与移动终端800之间的固定装配,在装配完成之后,散热背夹能够位于移动终端的背侧,移动终端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会被辐射吸热膜100吸附走,辐射吸热膜100贴附在均热板400上,因此辐射吸热膜100吸附的热量会进入均热板400,在均热板400的均热作用下通过支撑架200传递给相变储热层300,相变储热层300通过相变实现热量的吸收,同时,散热后壳500会将相变储热层300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到环境中,最终实现移动终端的散热,当然,此过程中,散热后壳500也将传递至其上的热量直接散出。

辐射吸热膜100在接触移动终端的热源区域时会通过辐射实现高效率地吸热,进而能较快地将移动终端产生的热量吸收掉,这部分热量会在依次经过均热板400和支撑架200后吸收在相变储热层300中,相变储热层300吸收的热量会通过散热后壳500被散出。辐射吸热膜100、均热板400和相变储热层300的配合,能够实现更好地散热性能。相比于在先技术而言,本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背夹中,辐射吸热膜100不但能加快热量的传输,而且能减小散热背夹与移动终端背侧之间的间隙热阻,进而有利于增强散热背夹与移动终端800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而能提升整个散热背夹的散热能力。

如图5所示,通过检测可知,相比于单纯地通过均热板与相变储热材料组合进行散热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背夹具有更强的散热能力,在散热过程中,能够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壳温度较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辐射吸热膜100可以包含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组合物,并可以具有结晶体的显微结构。结晶体的大小可以在数微米,甚至数纳米。辐射吸热膜100具有类似于黑体的特性,能够具备较强的辐射换热能力,当辐射吸热膜100相邻的部件温度高于其本身的温度,则辐射吸热膜100则表现为较高效率的吸热功能,当与辐射吸热膜100相邻的部件的温度低于其本身的温度,辐射吸热膜100则能高效率地辐射散热,从而将其本身吸收到的热辐射出去。

辐射吸热膜100与移动终端的高温区域(例如电池区域)靠近时,辐射吸热膜100表现出高吸热特性,能够较高效率地接收移动终端辐射出的热量,同时自身通过辐射的方式较高效率地将热量辐射给温度较低的均热板400。当然,本实施例公开的辐射吸热膜100可以采用多种吸热能力较强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限制辐射吸热膜100的具体材质,在传热材料的领域中,该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能够高效接收辐射散出的热量的材料来制备辐射吸热膜100。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辐射吸热膜100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辐射吸热膜100还可以由石墨制成。

相变储热层300可以由石蜡作为基材来制成,相变储热层300吸热时能够发生相变而保持温度不变,因此相变储热层300具备潜热储能的能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相变储热层300的相变温度可以为37℃,相变焓值可以为150J/g左右。

散热后壳500通常为金属后壳,可以选用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成。当然,散热后壳500可以设置散热结构,进而使得散热后壳500具有更好的辐射散热能力。具体的,散热后壳50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能够提高散热后壳500的散热面积,最终能提高其散热能力。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散热结构可以为成排布置的散热槽。如图3所示,散热槽可以是V形散热槽510。在如图4所示,散热槽可以是矩形槽520。

支撑架200可以认为是整个散热背夹的支撑骨架,进而为散热背夹的其它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当然,支撑架200也是散热背夹的传热部件。通常情况下,支撑架200可以采用散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及结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200可以为金属架,例如铝合金支撑架。

如上文所述,均热板400固定在支撑架200上。为了方便均热板400与支撑架200的定位安装,优选的方案中,支撑架200的一侧的表面可以开设有安装槽220,均热板400固定在安装槽220中。与此同时,此种将均热板400布置在安装槽220中的组装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支撑架200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实现均热板400与支撑架200嵌入组装,很显然,这有利于散热背夹的轻薄设计。

均热板400可以通过连接件或连接结构实现与支撑架200的固定连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均热板400可以通过较薄的胶层实现与安装槽220底壁之间的粘接固定。胶层采用较薄的胶层,能降低均热板400与支撑架200之间的热阻,同时还能实现较为稳定的组装。胶层能够使得均热板400较好地贴附在安装槽220中,达到较好地传热接触效果。

均热板400的原理与热管类似,但是均热板400的均热效果优于热管,均热板400能够实现在二维平面内的多方向的均热,进而能将辐射吸热膜100吸收的热量较快地均匀分散。为了避免散热背夹与移动终端组装后的整体厚度较大,均热板400优选采用较薄的材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均热板400的厚度可以为0.4-0.5mm。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00的另一侧的表面的边缘可以设置有边框230,散热后壳500可以固定在边框230上,散热后壳500与支撑架200形成容纳腔,相变储热层300设置在容纳腔中。卡扣210可以设置在边框230上。具体的,散热后壳5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边框230上。相变储热层300可以通过粘接、连接件或连接结构固定在容纳腔中。通常情况下,相变储热层300与支撑架200固定连接。容纳腔不但能为相变储热层300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还可以为散热背夹的其它部件提供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背夹还可以包括充电电池600,充电电池600设置在容纳腔中。具体的,充电电池600可以位于散热后壳500与相变储热层300之间。充电电池600用于与移动终端800的充电接口电连接。具体的,充电电池600连接有电路板700,充电电池600通过电路板700实现与移动终端800的充电接口之间的电连接。电路板700不但可以提供单纯的电路连接,还可以起到控制充电的作用,确保为移动终端的充电工作安全、稳定。

通常情况下,相变储热层300的面积较大,而充电电池600所占用的面积较小,也就是说,相变储热层300与充电电池600叠置布置的前提下,充电电池600的一端,甚至两端仍然具有可用的空间。基于此,优选的方案中,相变储热层300的端部可以具有凸起310,凸起310与充电电池600并排布置在于散热后壳500相对的区域中。此种情况下,能够保证散热背夹较薄的前提下,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相变储热层300的体积,进而使其能够储存更多的热量。

散热后壳500对整个散热背夹的散热性能至关重要,散热后壳500优选采用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或散热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后壳500的散热性能,优选的方案中,散热后壳500的外侧表面可以设置有辐射增强层,辐射增强层能够提高散热后壳500的热辐射散热效率。通常情况下,辐射增强层可以为辐射散热能力较强的材料形成的涂层。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辐射增强层可以是碳纳米管或石墨形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终端设备,本实施例不限制移动终端的具体种类。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