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218发布日期:2019-01-04 23:5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电控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接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控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电控接线壳上的都是直接通过导线插入外壳与内部的线路板通电,这样的设计使电控柜的电流无法做大,导致产品功率变低,而且接线处没有设置护盖,容易进入灰尘和渗入雨水,导致产品使用寿命变低,所以需要一种电控外壳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外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电控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的外壳本体上表面中间部位设有凸起部,外壳本体位于凸起部两侧设有铜柱安装部,所述铜柱安装部内设有用于容纳铜柱的腔室,铜柱安装部内的腔室设有用于安装铜柱的安装孔,所述的铜柱安装部靠近凸起部的一侧壁与凸起部贴合,另外三侧壁与外壳本体上表面呈垂直角度设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铜柱安装部配合,所述盖体相邻的三边沿设有挡板,所述铜柱安装部至少一侧壁设有限制盖体相对于外壳本体水平方向运动的限位部,所述的铜柱安装部远离凸起部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切口,所述的盖体对应铜柱安装部第一切口的部位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切口,当盖体盖在铜柱安装部上时,盖体的第二切口与铜柱安装部的第一切口形成通孔,所述的通孔与腔室连通,所述的盖体下表面设有用于嵌入腔室的凸起,所述凸起对应第二切口的部位设有第三切口。

所述的限位部设置在铜柱安装部靠近凸起部的两侧壁或其中一侧壁,所述的限位部为缺口或凸块,对应地,盖体的侧壁设有相应的缺口或凸块。

所述的缺口或凸块为弧形结构。

所述的铜柱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对应地,所述的盖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装配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

所述的第一安装部设有两个用于安装铜柱的安装孔,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切口数量与安装孔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第一盖体的第二切口数量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切口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形成两个通孔。

所述的第二安装部设有三个用于安装铜柱的安装孔,第二安装部的第一切口数量与安装孔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第二盖体的第二切口数量与第二安装部的第一切口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形成三个通孔。

所述的腔室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孔之间设有隔板。

所述的外壳本体上还设有八孔插排、十六孔插排和六孔插排,所述的八孔插排、十六孔插排和六孔插排与外壳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外壳本体内壁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若干纵筋和横筋交错设置。

所述的盖体下表面的凸起与腔室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外壳,本产品通过在外壳本体两侧设置安装铜柱的安装孔,通过铜柱连接导线,提高导线效果,使得产品功率变大,而且通过设置盖体,避免灰尘和雨水进入外壳内侵蚀内部元器件,结构简单,非常实用,而且盖体与外壳配合效果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盖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电控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00,所述的外壳本体100上表面中间部位设有凸起部110,外壳本体100位于凸起部110两侧设有铜柱安装部200,所述铜柱安装部200内设有用于容纳铜柱的腔室a,铜柱安装部200内的腔室a设有用于安装铜柱的安装孔210,所述的铜柱安装部200靠近凸起部110的一侧壁与凸起部110贴合,另外三侧壁与外壳本体100上表面呈垂直角度设置,还包括盖体300,所述盖体300与铜柱安装部200配合,所述盖体300相邻的三边沿设有挡板310,所述铜柱安装部200至少一侧壁设有限制盖体300相对于外壳本体100水平方向运动的限位部220,所述的铜柱安装部200远离凸起部110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切口230,所述的盖体300对应铜柱安装部200第一切口230的部位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切口320,当盖体300盖在铜柱安装部200上时,盖体300的第二切口320与铜柱安装部200的第一切口230形成通孔,所述的通孔与腔室a连通,所述的盖体300下表面设有用于嵌入腔室a的凸起330,所述凸起330对应第二切口320的部位设有第三切口331,安装孔210用于安装铜柱,通过铜柱与导线连接通电,提高产品的导电效果,提高产品功率,且切口形成的通孔与安装孔210相对应设置,通孔供导线插入,且导线与通孔的孔口出设置绝缘密封圈实现密封,对此不作过多赘述。

所述的限位部220设置在铜柱安装部200靠近凸起部110的两侧壁或其中一侧壁,所述的限位部220为缺口或凸块,对应地,盖体300的侧壁设有相应的缺口或凸块,通过缺口或凸块实现限制盖体300相对于外壳本体100的水平方向运动,也就是说盖体300只能直上直下实现与外壳本体100分离,无法实现其他方向的运动。

所述的缺口或凸块为弧形结构,为了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便于产品注塑加工。

所述的铜柱安装部200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对应地,所述的盖体300包括第一盖体301和第二盖体302,所述第一盖体301和第二盖体302分别装配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的第一安装部设有两个用于安装铜柱的安装孔210,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切口230数量与安装孔210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第一盖体301的第二切口320数量与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切口230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形成两个通孔。所述的第二安装部设有三个用于安装铜柱的安装孔210,第二安装部的第一切口230数量与安装孔210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第二盖体302的第二切口320数量与第二安装部的第一切口230数量一致且对应设置形成三个通孔,安装孔210、切口等数量并不限定于此,本产品所提供的数量数据仅为一种实施例,安装孔210的数量根据需要电控柜的需求设计,对此不作过多赘述。

所述的腔室a位于两个相邻的安装孔210之间设有隔板240,通过隔板240将相邻的铜柱分隔开,避免铜柱之间发生走电情况。

所述的外壳本体100上还设有八孔插排101、十六孔插排102和六孔插排103,所述的八孔插排101、十六孔插排102和六孔插排103与外壳本体100为一体式结构,传统的产品插排与外壳本体100都是分体式结构,造成连接牢固性差,产品稳定性差,使用不便,现采用一体式结构,提高产品使用便捷性。

所述的外壳本体100内壁设有加强筋400,所述加强筋400由若干纵筋和横筋交错设置,通过设置加强筋400提高产品整体的牢固度。

所述的盖体300下表面的凸起与腔室a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未图示),通过密封垫圈提高其防水防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外壳,本产品通过在外壳本体两侧设置安装铜柱的安装孔,通过铜柱连接导线,提高导线效果,使得产品功率变大,而且通过设置盖体,避免灰尘和雨水进入外壳内侵蚀内部元器件,结构简单,非常实用,而且盖体与外壳配合效果好,安全性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