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光红外发热管及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7186发布日期:2019-06-21 23:52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无光红外发热管及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无光红外发热管及电暖器。



背景技术: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需要采暖,在没有铺设供暖线路的地区,远红外电暖器应用较为普遍。远红外电暖器通常采用红外发热管。常见的红外发热管主要有:电热元件,石英玻璃管及其固定组件组成,其原理是电流通过特殊材质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内部的分子被激活产生碰撞运动,释放能量,辐射出红外线,当红外线被人体吸收时,辐射能转化为内能。

现有红外发热管的通病是发光,甚至是刺眼强光,用于电暖器,用户体验差,取暖时间过长使眼睛不舒服,晚上使用时其发出的光亮影响睡眠。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无光红外发热管及电暖器,以解决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光红外发热管,其包括红外辐射电热元件、导电组件和过滤可见光的滤光玻璃管,其中红外辐射电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滤光玻璃管内,所述红外辐射电热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自所述滤光玻璃管的绝缘端引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红外辐射电热元件与所述滤光玻璃管同轴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滤光玻璃管的两端分别紧密设置绝缘顶盖,所述导电组件穿过所述绝缘顶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滤光玻璃管的两端与所述绝缘顶盖之间设置胶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滤光玻璃管的内层处于所述红外辐射电热元件后方的部分设置反射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导电组件为导电片,在长度方向上,其第一端与所述红外辐射电热元件固定连接,第二端为接线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导电组件和所述滤光玻璃管之间加热压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导电片的中部沿宽度方向延伸两个可弯折的卡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导电片的第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条所在处的宽度,所述卡条所在处的宽度又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端设置第一通孔,以供所述红外辐射电热元件的端部穿过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端设置第二通孔,以供外接线穿过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其包括所述的无光红外发热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滤光玻璃管可过滤可见光,红外辐射电热元件,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穿过滤光玻璃管,可见光被滤除,使用者看不到可见光,使用效果更好,且不会再收到可见光的长时间照射,不会再刺激眼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红外辐射电热元件和导电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红外辐射电热元件、导电组件与滤光玻璃管之间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滤光玻璃管、胶套和绝缘顶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导电组件设置卡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卡条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说明:

1红外辐射电热元件;2导电组件;3滤光玻璃管;4第一端;5第二端;6卡条;7胶套;8绝缘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当前”在执行某动作之时的时刻,文中出现多个当前,均为随时间流逝中实时记录。

为了解决现有红外电暖器对使用者眼部刺激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无光红外发热管及电暖器。

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光红外发热管,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导电组件2和过滤可见光的滤光玻璃管3,其中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设置于滤光玻璃管3内,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电组件2,导电组件2自滤光玻璃管3的绝缘端引出。

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是利用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加热,我国习惯上也称之为远红外加热。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对远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特性,因此,利用远红外线加热会有较高的热效率。比如螺旋状或波浪式金属丝或碳纤维发热丝。

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置于滤光玻璃管3内,滤光玻璃管3能够过滤到可见光,则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发出的红外线穿过滤光玻璃管3,可见光被过滤掉,使用者不会再受到可见光的刺激,使用效果较好。

滤光玻璃管3可以为直通管或弯通管,管体形状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过滤掉可见光,透过红外光,达到该功能的都可以被采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玻璃管3代替现有远红外玻璃管3。

滤光玻璃管3的两端需要绝缘,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通过导电组件2自滤光玻璃管3两绝缘端引出。图1-2给出了具体的引出结构。其中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与滤光玻璃管3同轴向设置。导电组件2引出滤光玻璃管3的方式能够提高滤光玻璃管3与红外辐射电热组件的配合紧密性,引出端子组件连接更可靠,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了将滤光玻璃管3两端进行绝缘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可见光的滤光玻璃管3的两端分别紧密设置绝缘顶盖8,导电组件2穿过绝缘顶盖8。绝缘顶盖8上设置仅供导电组件2恰好穿过的通孔,以限制并固定导电组件2和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于滤光玻璃管3中。

考虑到绝缘顶盖8与滤光玻璃管3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差,可以在过滤可见光的滤光玻璃管3的两端与绝缘顶盖8之间设置胶套7,如图3所示。通过胶套7的弹性提高连接的紧密性,防止绝缘顶盖8滑落。该胶套7为耐高温胶套,能够抵抗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的高温。

基于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发出的红外光是沿周向发射,而辐射到后方的红外光穿过滤光玻璃管3投射到后方,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滤光玻璃管3的内层处于所述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后方的部分设置反射涂层。反射涂层能够将红外光反射到前方,起到热源的作用,节约了热能,减少红外光能量的损失。

接下来给出导电组件2的具体结构:该导电组件2为导电片,在长度方向上,其第一端4与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固定连接,第二端5为接线端。与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可以成为焊接端,通常为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两端的引线与导电片焊接端的穿孔穿过后焊接,然后导电片穿出绝缘顶盖8,随后与外部的接线(即电源线)相连接。

为了将红外辐射电热元件1和导电组件2有效固定,当导电片穿出绝缘顶盖8后,可以使用喷火装置对玻璃管3两端预热,高温压封。导电组件2和滤光玻璃管3之间加热压封。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导电片的中部沿宽度方向延伸两个可弯折的卡条6,如图4和图5所示。导电片的焊接端宽度大于卡条6平直时的宽度,大于接线端宽度,将胶套7和绝缘顶盖8安装在滤光玻璃管3口后,折弯卡条6,使绝缘顶盖8、胶套7卡在卡条6和焊接端部之间,避免随意移动。

针对这种情况,绝缘顶盖8上的通孔通常为矩形孔,其孔的宽度大于卡条6平直时的宽度,小于焊接端宽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其包括上述无光红外发热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