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列间制冷末端的双回路气流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3907发布日期:2019-07-06 11:3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列间制冷末端的双回路气流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列间制冷末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列间制冷末端的双回路气流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理念及产品应用已深入人心,而模块化数据中心也即将引发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所谓模块化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再完全依赖以“房间”为基础的建设模式,转而以“机柜”作为其建设的根本。所谓以“房间”为基础的建设方式,即核心设备的防尘、制冷、监控、消防、配电等均需要以“房间”为基准进行设计。尤其是列间制冷末端系统,其制冷量配置不仅需要考虑电子设备发热,还需要考虑环境热负荷,热容量大、不节能。

而模块化数据中心以“机柜”为载体,即机柜自带防尘、制冷、冷热通道、配电、消防等模块,更加高效节能;但与此同时,对制冷列间制冷末端的要求也极高。传统列间制冷末端在运行机制、性能匹配及功能扩展等方面,均难以满足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应用需求。譬如,以“机柜”为基础建设机房的防尘、冷热通道系统,必须将传统的网孔机柜变为全密闭防尘机柜;从而带来的问题便是,当市电断电或列间制冷末端故障时,传统列间制冷末端系统(包括风扇)即停止工作,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积聚在机柜内,无法排放;且由于传统列间制冷末端系统送风口及回风口位置固定,无法调节转向,若引入新风辅助排放热量,对机房设备乃至安全性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列间制冷末端的双回路气流切换装置,它解决了市电断电或制冷末端故障时,机柜无法引入新风系统辅助散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列间制冷末端的双回路气流切换装置,包括列间制冷外机、内机冷源柜,所述内机冷源柜使用UPS电源供电,所述内机冷源柜内设置风机,所述内机冷源柜侧壁前部对称设置前门侧送风口,所述内机冷源柜侧壁后部对称设置后门侧回风口,所述内机冷源柜后壁设置风口切换组件,所述风口切换组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为横截面是梯形的六面体,所述框体一端设置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内设置有电机、控制板,所述驱动盒远离框体一端设置盒盖,所述框体上侧面设有侧面风口,所述框体顶面设有顶面风口,所述框体上设置封挡阀板,所述封挡阀板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封挡阀板与侧面风口、顶面风口分别相配合,所述封挡阀板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内机冷源柜侧面设置防尘机柜,所述防尘机柜顶壁后侧设置出风口调节组件,所述出风口调节组件包括出风顶盖板,所述出风顶盖板上设置风阀牵引器,所述出风顶盖板设有转轴架,所述转轴架上设置阀板,所述阀板与转轴架转动连接,所述阀板由风阀牵引器驱动转动。

所述风口切换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框体上的框架阀体、侧风口限位开关、顶风口限位开关、风阀安装脚、带座轴承、磁性密封框,所述风阀安装脚与内机冷源柜固定连接,所述带座轴承支撑封挡阀板转轴,所述磁性密封框用于密封风口切换组件与内机冷源柜缝隙。

所述出风口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用于密封出口调节组件与防尘机柜之间缝隙。

所述防尘机柜包含具有防尘设计的前门、后门、热通道、冷通道、用于冷热通道隔离的挡板及盲板、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标准机架。

所述前门侧送风口与防尘机柜冷通道正对。

所述后门侧回风口、侧面风口与防尘机柜热通道三者正对,所述顶面风口与柜外环境相通。

所述防尘机柜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封挡阀板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转动至侧面风口或顶面风口。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风口调节组件,可在用户设定的紧急状况下自动调节:打开顶面风口与柜外大环境相通,吸入柜外相对冷气流,通过风机排风运转,将冷气流送至冷通道;经过发热电子设备后,再由防尘闭机柜后侧顶部自动打开的出风口,将热气流排出,如此循环以缓解机柜内温度上升的紧急问题,给管理员提供较大的缓冲时间。在机柜内没有异常情况时,顶面风口是关闭的,此时风口切换组件不会影响机柜的整体密封效果。

同时在紧急情况时,出风口位于防尘机柜的顶部,热气流因为温度较高会上升,更利于热气流的排除,增强散热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常状态时内机冷源柜与防尘机柜并柜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口切换组件爆炸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尘机柜顶部出风口调节组件爆炸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常状态时气流内循环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状态时内机冷源柜与防尘机柜并柜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状态时气流外循环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内机冷源柜;1-1、前门侧送风口;1-2、后门侧回风口;2、风口切换组件;2-1、框体;2-2、驱动盒;2-3、电机;2-4、控制板;2-5、盒盖;2-6、侧面风口;2-7、顶面风口;2-8、封挡阀板;2-9、框架阀体;2-10、侧风口限位开关;2-11、顶风口限位开关;2-12、风阀安装脚;2-13、带座轴承;2-14、磁性密封框;3、防尘机柜;4、出风口调节组件;4-1、出风顶盖板;4-2、风阀牵引器;4-3、转轴架;4-4、出口阀板;4-5、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用于列间制冷末端的双回路气流切换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列间制冷外机、内机冷源柜1,所述内机冷源柜1使用UPS电源供电,使用UPS电源供电可以保证市电停电时内机冷源柜1短期内仍然可以使用,仅仅设计内机冷源柜1使用UPS电源供电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延长内机冷源柜1工作时间,使得UPS电源的使用效果最大化。所述内机冷源柜1内设置风机,风机为气流循环提供动力。所述内机冷源柜1侧壁前部对称设置前门侧送风口1-1,风机吹出的气流,首先送入到前门侧送风口1-1内,气流循环的前期阶段。所述内机冷源柜1侧壁后部对称设置后门侧回风口1-2,后门侧回风口1-2主要用于气流循环后期导向作用。所述内机冷源柜1后壁设置风口切换组件2,风口切换组件2为重要组件,可以切换到内循环或外循环两个模式,是引入自然风辅助散热的重要器件。所述风口切换组件2包括框体2-1,所述框体2-1为横截面是梯形的六面体,梯形的顶面位于内机冷源柜1后壁,与外界环境连通,梯形的底面位于内机冷源柜1内部。所述框体2-1一端设置驱动盒2-2,所述驱动盒2-2内设置有电机2-3、控制板2-4,所述驱动盒2-2远离框体2-1一端设置盒盖2-5,所述框体2-1上侧面设有侧面风口2-6,侧面风口2-6与后门侧回风口1-2位置对应,所述框体2-1顶面设有顶面风口2-7,顶面风口2-7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框体2-1上设置封挡阀板2-8,所述封挡阀板2-8与框体2-1转动连接,所述封挡阀板2-8与侧面风口2-6、顶面风口2-7分别相配合,封挡阀板2-8转动到顶面风口2-7时,此时内机冷源柜1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处于气流内循环的模式;转动阀板转动到侧面风口2-6时,此时顶面风口2-7处于开放状态,内机冷源柜1与外界连通,此时引入自然风辅助散热。所述封挡阀板2-8由电机2-3驱动转动,所述内机冷源柜1侧面设置防尘机柜3,所述防尘机柜3顶壁后侧设置出风口调节组件4,所述出风口调节组件4包括出风顶盖板4-1,所述出风顶盖板4-1上设置风阀牵引器4-2,所述出风顶盖板4-1设有转轴架4-3,所述转轴架4-3上设置出口阀板4-4,所述出口阀板4-4与转轴架4-3转动连接,所述出口阀板4-4由风阀牵引器4-2驱动转动。出口阀板4-4与封挡阀板2-8受同一信号控制,当封挡阀板2-8转动在顶面风口2-7时,出口阀板4-4处于与出风口密封的状态,此时为气流内循环,如附图4所示;当封挡阀板2-8转动到侧面风口2-6时,出口阀板4-4打开,此时为气流外循环,如附图5所示。出风口位于防尘机柜3的上方,因热气流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出风口位于防尘机柜3上方可以加速气流外循环,更利于散热。

为了使得风口切换组件2的安装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以及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风口切换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框体2-1上的框架阀体2-9、侧风口限位开关2-10、顶风口限位开关2-11,侧风口限位开关2-10及顶风口限位开关2-11可以对封挡阀板2-8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封挡阀板2-8运动过度损坏封挡阀板2-8或电机2-3。风阀安装脚2-12、带座轴承2-13、磁性密封框2-14,所述风阀安装脚2-12与内机冷源柜1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带座轴承2-13支撑封挡阀板2-8转轴,带座轴承2-13与封挡阀板2-8转轴过盈配合。所述磁性密封框2-14用于密封风口切换组件2与内机冷源柜1缝隙,视线良好的密封效果。

为了保证正常状态时出风口良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出风口调节组件4还包括密封条4-5,所述密封条4-5用于密封出口调节组件与防尘机柜3之间缝隙。可以保证正常状态时防尘机柜3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

为了完善防尘机柜3的功能,使得防尘机柜3使用更加便捷。所述防尘机柜3包含具有防尘设计的前门、后门、热通道、冷通道、用于冷热通道隔离的挡板及盲板、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标准机架。

为了更有利于防尘机柜3的散热,增加散热效率,降低能源损耗。所述前门侧送风口1-1与防尘机柜3冷通道正对,有利于通风,可以增加防尘机柜3的散热效率。

为了方便气流循环,所述后门侧回风口1-2、侧面风口2-6与防尘机柜3热通道三者正对,所述顶面风口2-7与柜外环境相通。

为了方便封挡阀板2-8根据环境自动调整工作,所述防尘机柜3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封挡阀板2-8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转动至侧面风口2-6或顶面风口2-7。可以实现封挡阀板2-8的自动控制。

实施例:一种用于列间制冷末端的双回路气流切换装置,包括列间制冷外机、内机冷源柜1,所述内机冷源柜1使用UPS电源供电,所述内机冷源柜1内螺栓固定有风机,所述内机冷源柜1侧壁前部对称设置前门侧送风口1-1,所述内机冷源柜1侧壁后部对称设置后门侧回风口1-2,所述内机冷源柜1后壁螺栓固定有风口切换组件2,所述风口切换组件2包括框体2-1,所述框体2-1为横截面是梯形的六面体,所述框体2-1一端螺栓固定有驱动盒2-2,所述驱动盒2-2内螺栓固定有电机2-3、控制板2-4,所述驱动盒2-2远离框体2-1一端螺栓固定有盒盖2-5,所述框体2-1上侧面设有侧面风口2-6,所述框体2-1顶面设有顶面风口2-7,所述框体2-1上转动连接有封挡阀板2-8,所述封挡阀板2-8与侧面风口2-6、顶面风口2-7分别相配合,所述封挡阀板2-8由电机2-3驱动转动,所述风口切换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框体2-1上的框架阀体2-9、侧风口限位开关2-10、顶风口限位开关2-11、风阀安装脚2-12、带座轴承2-13、磁性密封框2-14,所述风阀安装脚2-12与内机冷源柜1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带座轴承2-13支撑封挡阀板2-8转轴,所述带座轴承2-13与封挡阀板2-8转轴过盈配合。所述磁性密封框2-14用于密封风口切换组件2与内机冷源柜1缝隙。所述内机冷源柜1侧面螺栓固定防尘机柜3,所述防尘机柜3包含具有防尘设计的前门、后门、热通道、冷通道、用于冷热通道隔离的挡板及盲板、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标准机架。所述防尘机柜3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封挡阀板2-8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转动至侧面风口2-6或顶面风口2-7。所述防尘机柜3顶壁后侧焊接有出风口调节组件4,所述出风口调节组件4包括出风顶盖板4-1,所述出风顶盖板4-1上螺栓固定有风阀牵引器4-2,所述出风顶盖板4-1焊接有转轴架4-3,所述转轴架4-3上设置阀板,所述阀板与转轴架4-3转动连接,所述阀板由风阀牵引器4-2驱动转动。所述出风口调节组件4还包括密封条4-5,所述密封条4-5用于密封出口调节组件与防尘机柜3之间缝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