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7692发布日期:2019-07-17 05:2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机械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按照规定的轨迹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位置进而完成预先设定的操作工作,例如压机等。

现有的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通常采用散热板自然散热的工作模式,由于对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于驱动器的工作性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通过现有自然散热的工作模式散热效率低,导致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温度过高,进而使工作速度变慢,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

一种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开口与缓冲口;

功率板,所述功率板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功率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头;

电源件,所述电源件与所述基板背向功率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源件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

散热块,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开口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功率板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散热块相抵接,所述散热块对应设置在所述电源件的一侧;所述散热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槽;及

至少一个鼓风件,所述鼓风件设置在所述散热块背向电源件的一侧。

上述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通过设置与功率板连接的散热块,保证对功率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通过设置鼓风件,可以快速将散热块上的热量传输到外界,同时通过电源件设置在散热块的一侧,使鼓风件可以同时对电源件进行散热,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缓冲口,在震动时可以有效的缓冲基板承受来自于功率板、电源件及散热块的冲量,进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块对应设置在所述鼓风件与电源件之间,所述电源件、散热块及鼓风件呈并列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槽呈长条状延伸设置,所述散热槽自所述散热块远离所述电源件的一端向所述电源件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板与电源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与所述功率板连接另一端与电源件连接,所述连接柱为导电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对应穿过所述缓冲口,所述缓冲口呈长条状沿基板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柱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缓冲口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胶圈;所述胶圈呈圆环状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胶圈为绝缘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口包括延伸部及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两端的卡接部;所述延伸部呈长条状延伸设置,所述卡接部呈圆形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圈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呈圆环状凹槽结构设置,所述卡槽自所述胶圈外侧曲面向内延伸设置,所述卡接部对应嵌设在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柱连接固定,所述电源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柱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的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

10-基板、11-开口、15-缓冲口、16-延伸部、17-卡接部、20-第一固定柱、25-第二固定柱;

30-功率板、35-插接头;

40-电源件、50-连接柱、55-胶圈、56-卡槽;

60-散热块、65-散热槽;

70-鼓风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100,包括基板10、与基板10连接的功率板30、与基板10背向功率板30一侧连接的电源件40、安装在基板10上的散热块60、及设置在散热块60背向电源件40一侧的至少一个鼓风件70;该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100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基板10呈机型直板状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基板10用于支撑整体结构;该基板10上设置有开口11与缓冲口15;该开口11呈矩形通孔状结构设置,该开口11连通基板10的两侧;该缓冲口15呈长条通孔状沿基板10方向延伸设置,由于该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100通常使用在震动较大的环境,所以该缓冲口15可有效缓冲震动过程中基板10所承受的冲量。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口15包括延伸部16及设置在延伸部16两端的卡接部17;该延伸部16呈长条状延伸设置,该卡接部17呈圆形结构对应设置在延伸部16的两端。更进一步地,该基板1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20及第二固定柱25;该第一固定柱20与第二固定柱25分别对应设置在基板10的两侧,该第一固定柱20呈圆柱状自基板10一侧向外沿垂直基板10方向延伸设置,该第二固定柱25自基板10向外向远离第一固定柱20方向延伸设置,该第一固定柱20与功率板30连接固定,该第二固定柱25与电源件40连连接固定,进而保证功率板30与电源件40分别与基板10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该功率板30呈矩形直板状设置在基板10的上方,该功率板30通过第一固定柱20与基板10连接固定,该功率板30用于与外界的电机(图未示)电连接,进而通过该功率板30驱动外界电机的工作状态,该功率板30对应设置在开口11的一侧,该功率板30穿过该开口11后与散热块60相抵接,该开口11用于供功率板30与散热块60的连接,进而保证热量的快速传递。在本实施例中,该功率板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头35;各插接头35呈并列状设置在功率板30背向基板10的一侧,该插接头35用于与外界的各电机连接,进而保证功率板30可对应驱动外界各电机的工作情况。

该电源件40与第二固定柱25连接固定,第二固定柱25对应沿电源件40周缘处环绕该电源件40设置,该电源件40与功率板30电连接,用于为功率板30提供工作所需的能量。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源件40包括若干个电容;各电容呈圆柱状自基板10向远离功率板30方向延伸设置;该缓冲口15的设置位置与电源件40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而保证功率板30与电源件40分别设置在该缓冲口15的两侧,使震动时该基板10可通过该缓冲口15以改变自身的形状,进而对基板10自身受到的冲量进行缓冲,进而提高功率板30、电源板与基板10的连接可靠性。

该功率板30与电源件40之间设置有连接柱50;该连接柱50呈柱状结构一端与功率板30连接另一端与电源件40连接,该连接柱50为导电材料,该电源件40通过该连接柱50向功率板30输送能量,进而保证电源件40与功率板30的电连接,该连接柱50对应穿过该缓冲口15;该连接柱50上设置有胶圈55;该胶圈55呈圆环状套设在连接柱50上,该胶圈55为绝缘材料,用于防止连接柱50与基板10电连接而造成其他元件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柱50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柱50分别对应设置在缓冲口15的两端,两个连接柱50对应穿设在连接柱50的卡接部17内。更进一步地,该胶圈55上设置有卡槽56;该卡槽56呈圆环状凹槽结构设置,该卡槽56自胶圈55外侧曲面向内延伸设置,该胶圈55对应设置在卡接部17处,该卡接部17对应嵌设在卡槽56内,使该胶圈55卡接在基板10对应连接柱50的位置处,该缓冲口15两端的卡接部17对应嵌设在胶圈55内可以提高震动过程中该缓冲口15两端发生弹性形变后回复的能力,进而加强了基板10的强度,同时对连接柱50有导向作用,在震动过程中对连接柱50有保护作用。

该散热块60与基板10背向功率板30的一侧连接,该散热块60与开口1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该散热块60对应与功率板30穿过开口11位置相抵接,进而保证接触导热以提高散热效率,该散热块60对应设置在电源件40的一侧,该散热块60与电源件40呈并列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块6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槽65;该散热槽65呈长条状延伸设置,该散热槽65自散热块60远离电源件40的一端向电源件40方向延伸设置,该散热槽65连通散热块60的两端,该散热槽65提高了散热块60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块60的散热效率,保证功率板30传输过来的热量可以快速散出到外界。

该鼓风件70设置在散热块60背向电源件40的一侧,该鼓风件70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散热块60对应设置在鼓风件70与电源件40之间,进而保证电源件40、散热块60及鼓风件70呈并列状设置,该鼓风件70与电源件40分别设置在各散热槽65的两端,该鼓风件70用于带动气流进而提高气流通过散热槽65的流速,以提高散热块60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该鼓风件70使气流通过电源件40,进而提高了电源件40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该鼓风件70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鼓风件70并列设置在散热块60的一侧,该鼓风件70对应与外界连接固定,该鼓风件70为风扇。

本实施例中的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100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通过该连接柱50使电源件40与功率板30电连接,进而保证功率板30正常工作所需的能量;该功率板30通过插接头35与外界电机连接,进而通过该功率板30驱动各电机的工作情况。通过设置该散热块60对功率板30进行散热,将工作过程中功率板30上的热量快速传输到散热块60上,再通过鼓风件70与散热槽65进行散热;同时通过该电源件40设置在散热槽65的另一侧,使气流通过散热槽65的同时通过该电源件40,进而同时对散热块60与电源件40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进而增加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柱20与第二固定柱25,保证基板10分别与功率板30及电源件40之间设置有空隙,进而提高散热效率。通过设置缓冲口15保证在震动的工作环境中,通过缓冲口15可以对基板10所受到的来自于功率板30、电源件40及散热块60的冲量进行缓冲,进而使连接关系更加可靠,减轻震动对装置的影响,通过该胶圈55提高缓冲口15恢复形变的能力,进一步地提高基板10的可靠性,同时防止连接柱50漏电影响其他元件的正常工作,并且对应设置在连接柱50与基板10之间可以缓冲震动过程连接柱50被损坏,进而可以保护连接柱50。

上述伺服驱动器散热机构,通过设置与功率板连接的散热块,保证对功率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通过设置鼓风件,可以快速将散热块上的热量传输到外界,同时通过电源件设置在散热块的一侧,使鼓风件可以同时对电源件进行散热,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缓冲口,在震动时可以有效的缓冲基板承受来自于功率板、电源件及散热块的冲量,进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