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2055发布日期:2019-10-09 07:2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条贴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弹性导光膜及光源条,其结构如图6所述,其中光源条包括LED载体以及设于LED载体上的若干个LED灯珠,贴条方式为手工贴条,先将导光弹性膜安装在透明玻璃管内,再采用引导件连接光源条,将光源条引导并安装在透明玻璃管内,这种人工贴条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费时费力,进行批量生产时耗时和耗人工,需要进行自动化生产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人工贴条效率低下,提供一种自动贴条装置,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无法自动化批量生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包括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至少一根吸附挺杆,每根所述吸附挺杆均用于在所述吸附挺杆自身外壁圆周上产生吸附作用,从而将导光弹性膜和光源条吸附在所述吸附挺杆上,并将所述导光弹性膜和光源条成形为圆形薄壁筒体,所述吸附挺杆连接有动力源,用于将所述圆形薄壁筒体送入透明玻璃管中。

所述吸附作用可以是真空吸附作用,可以是静电吸附作用,还可以是其他将导光弹性膜和光源条吸附在所述吸附挺杆外壁圆周上的吸附方式。

所述光源条为光源条载体和等距设置在光源条载体上的多个灯珠,所述圆形薄壁筒体由有开口的O形的导光弹性膜,以及设置在开口部分的光源条组成,光源条载体在开口部分与有开口的O形的导光弹性膜结合,其中灯珠面向O形的导光弹性膜的O形内部并被设置在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的开口部分,形成内部可发光的圆形薄壁筒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至少一根吸附挺杆,每根所述吸附挺杆均用于在所述吸附挺杆的外壁圆周上吸附导光弹性膜和光源条,将光源条和导光弹性膜吸附成呈有部分圆周重合的圆形薄壁筒体,所述吸附挺杆连接有动力源,用于将所述圆形薄壁筒体送入透明玻璃管中,工作时,先通过吸附挺杆将光源条和导光弹性膜吸附成呈有部分圆周重合的圆形薄壁筒体,再通过动力源将所述圆形薄壁筒体送入透明玻璃管中,用这个结构设计替代传统的逐个用挺杆将光源条和导光弹性膜导入透明玻璃管的方法,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无法自动化批量生产的问题。

有部分圆周重合的圆形薄壁筒体是由吸附挺杆吸附的光源条和O形的导光弹性膜组成,工作时,O形的导光弹性膜可吸附在吸附挺杆下方,光源条可吸附在吸附挺杆上方,其中,光源条分为光源条载体和若干个灯珠,工作时,灯珠通过现有技术放置在O形的导光弹性膜的上方,吸附时,灯珠即被完全吸附在O形的导光弹性膜的O形开口内,以便发光时通过到导光弹性膜扩散光源,光源条载体的一部分完全遮盖住O形开口,光源条载体的另一部分和O形的导光弹性膜重叠,用于没有吸附作用的情况下,即O形的导光弹性膜在装入灯管取消吸附作用时,O形导光膜将灯珠支撑住,若光源条载体不与O形的导光弹性膜重叠,在圆形薄壁筒体送入灯管,将吸附挺杆取消吸附作用后,光源条载体和灯珠将直接掉落。

优选的,吸附机构上连接的动力源为第三气缸,用于所述吸附挺杆往复进出透明玻璃管,每根所述吸附挺杆正上方的外圆周管壁上均设置有适配于光源灯珠的第一凹槽。

所述还包括灯条平移吸放机构,所述灯条平移吸放机构用于条状的光源条包括光源条上的灯珠设置在每根所述吸附挺杆上的第一凹槽内。

灯条平移吸放机构为现有技术,具体的结构和动作原理如下:

灯条平移吸放机构包括移动件和至少两个移动支架,所述移动件设置有第六气缸和第七气缸,所述第六气缸用于实现移动件整体的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七气缸用于实现移动件整体的水平方向运动,所有所述移动支架均设置在移动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移动支架通过连接动力源可以实现支架之间收紧和散开,每个所述移动支架上还带有至少两个第三真空吸附孔,所述第三真空吸附孔可以将光源条吸起。

工作时,首先将切割好的多条光源条按固定距离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固定距离为移动支架收紧时相邻两个移动支架的距离,接着由第六气缸带动移动件整体垂直向下运动,通过第三真空吸附孔使移动支架内的负压和移动支架外的气压形成负压力,通过移动件上收紧状态的多个移动支架将光源条一一对应吸起,进而由第七气缸带动整个移动件进行水平方向运动,水平运动过程中由移动支架上的动力源实现支架之间的散开,其中散开状态的相邻两个移动支架之间的距离与真空吸附挺杆的轴线的间距相同,整个移动件移动到真空吸附挺杆的轴线相对应的位置后停止水平运动,然后第六气缸带动移动件整体垂直向下运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垂直运动停止,负压解除,在重力作用下灯珠落入真空吸附挺杆的第一凹槽中,实现光源条的布置,最后通过第六气缸带动移动件整体垂直向上运动,通过第七气缸带动整个移动件进行水平方向复位运动,同时由移动支架上的动力源实现支架之间的收紧,复位完成,可以进行新的光源条放置。

优选的,所述吸附挺杆为真空吸附挺杆,所述真空吸附挺杆上连接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吸附挺杆还包括至少2个第一真空负压孔和至少4个第二真空负压孔,所述第一真空负压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并沿所述真空吸附挺杆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真空负压孔设置在所述真空吸附挺杆的管壁圆周面上。

同时,第二真空负压孔沿第一凹槽的槽边进行对称设置,靠近第一凹槽的槽边,即靠近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的开口,可以增强真空吸附对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的吸附效果,使导光弹性膜变形所需的保持力最小。

通过真空发生器使真空吸附挺杆内壁腔内形成真空负压,与真空吸附挺杆外壁的大气形成压力差,从而将依附在真空吸附挺杆外壁的圆形薄壁筒体吸附贴紧在管外壁上。所述真空吸附挺杆输出端为方便其进入透明玻璃管内孔而设置为锥形头。

优选的,所述还包括圆整轴向夹具,每根所述吸附挺杆对应设置有一套所述圆整轴向夹具,用于将导光弹性膜压紧在吸附挺杆的外壁圆周上呈适配于所述吸附挺杆形状的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

所述导光弹性膜的宽度必须小于吸附挺杆外壁圆周周长,小于吸附挺杆外壁圆周周长时压紧后呈有开口状的O形的导光弹性膜。

通过设置圆整轴向夹具和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真空吸附挺杆,在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对应设置有一套圆整轴向夹具,在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外圆周正上方的管壁上设置适配于灯珠的第一凹槽。工作时,通过圆整轴向夹具将U形的导光弹性膜压紧在真空吸附挺杆的外圆周管壁上呈开口O形,在第一凹槽上放置切割成形的光源条灯珠,使导光弹性膜和光源条成为有部份圆周重合的圆形薄壁筒体,利用真空吸附挺杆压紧所述圆形薄壁筒体,松开圆整轴向夹具,在真空吸附挺杆上连接的动力源的作用下,真空吸附挺杆将圆形薄壁筒体送入透明玻璃管内孔后解除吸附状态,使圆形薄壁筒体中的导光弹性膜在其本身具有的弹性作用下膨胀到与透明玻璃管的内壁完全贴合,并将光源条上顶到透明玻璃管内壁穹顶,并将光源条上的灯珠置于O形的导光弹性膜开口中,完成自动贴条。

优选的,圆整轴向夹具包括左对扣块和右对扣块,所述真空吸附挺杆设置在所述左对扣块和右对扣块之间,所述左对扣块内部设置有适配于真空吸附挺杆外形的左半圆对扣槽,所述右对扣块内部设置有适配于真空吸附挺杆外形的右半圆对扣槽,所述左对扣块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右对扣块连接有第二气缸。

工作时,左对扣块上连接的第一气缸用于实现左对扣块对真空吸附挺杆的往复运动,右对扣块上连接的第二气缸用于实现右对扣块对真空吸附挺杆的往复运动。压紧时,左对扣块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往真空吸附挺杆轴心方向运动,右对扣块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同步往真空吸附挺杆轴心方向运动,左对扣块和右对扣块将设置在真空吸附挺杆和对扣块之间的U形的导光弹性膜压紧呈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紧贴在真空吸附挺杆的外壁上;松开时,左对扣块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往远离真空吸附挺杆轴心方向运动,右对扣块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同步往远离真空吸附挺杆轴心方向运动,压紧状态解除。

圆整轴向夹具还包括L形滑块和夹具基座,所述L形滑块包括左L形滑块和右L形滑块,左对扣块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左L形滑块,右对扣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右L形滑块,所述夹具基座上设置有限制水平运动至少两个导轨,至少两个所述导轨沿垂直于真空吸附挺杆的T形槽内的轴线分别设置在夹具基座的左端和右端,所有所述L形滑块均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运动时,左L形滑块和右L形滑块沿导轨所限制的方向,即垂直于真空吸附挺杆的轴线的方向进行运动。压紧时,连接在左L形滑块的左对扣块和连接在右L形滑块的右对扣块沿着导轨的方向同步向真空吸附挺杆轴心方向运动,将设置在圆整轴向夹具和真空吸附挺杆之间的U形的导光弹性膜进行圆整压紧,贴附在真空吸附挺杆上的外壁圆周上,松开时,接在左L形滑块的左对扣块和连接在右L形滑块的右对扣块沿着导轨的方向同步远离真空吸附挺杆的轴心方向。

优选的,真空吸附挺杆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对应设置有用于将导光弹性膜进行卷曲的卷曲机构,在第二支撑面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放置透明玻璃管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对应设置有未装入光源条的透明玻璃管。

优选的,卷曲机构包括滚轴,所述滚轴上设有至少一个环状U形凹槽,每个所述U形凹槽上方对应设有一个圆形筒状导筒,每个所述U形凹槽和对应的圆形筒状导筒形成U形空腔。

工作时,首先由人工将多条平整的导光弹性膜卷曲成适配所述U形空腔的形状,并一一对应布置在滚轴竖向上部的多个U形凹槽上,其中圆弧状的导光弹性膜中圆弧缺少部分竖向朝上,卷曲成形的导光弹性膜一端连接有外部动力,即当导光弹性膜压紧在真空吸附挺杆时,在所述真空吸附挺杆的拉动下,U形空腔强迫后续平整的导光弹性膜弯曲成U形,卷曲完成,这种结构设计使LED透明玻璃管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平面导光弹性膜卷曲成U形,便于引入到由圆整轴向夹具将导光弹性膜压紧呈开口O形贴在真空吸附挺杆的外壁圆周,从而实现真空吸附挺杆将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送入透明玻璃管内孔中实现自动贴条。

优选的,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的第一支撑面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U形空腔,所述真空吸附挺杆的外圆周下表面高于所述U形空腔的底部,所述真空吸附挺杆的直径不大于所述透明玻璃管内壁的圆形筒状导筒。真空吸附挺杆的外圆周下表面需高于所述U形空腔的底部,是因为U形的导光弹性膜需要设置在圆整轴向夹具和真空吸附挺杆之间,即导光弹性膜需要包裹在真空吸附挺杆的外壁圆周,真空吸附挺杆的直径则必须不大于透明玻璃管内孔。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透明玻璃管和所述真空吸附挺杆之间的导光弹性膜的切断机构,所述导光弹性膜的切断机构包括切刀架,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对应设置有一对切刀架,所述切刀架包括左弓形切刀架和右弓形切刀架,所述左弓形切刀架连接有第四气缸,所述右弓形切刀架连接有第五气缸,所述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可以实现左右刀架之间的对扣和分离,所述左弓形切刀架和右弓形切刀架均设置有电阻丝切刀,所述电阻丝切刀连接有外接加热电源。

工作时, 左弓形切刀架连接的第四气缸使左弓形切刀架往设置在透明玻璃管和所述真空吸附挺杆之间的导光弹性膜轴线方向的运动,右弓形切刀架连接的第五气缸使右弓形切刀架同步往所述导光弹性膜轴线方向运动,最终形成对扣状,实现热切断;切断导光弹性膜后,由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使左弓形切刀架和右弓形切刀架同步往远离所述导光弹性膜轴线的方向运动,由动力源带动第三气缸的往复运动实现导光弹性膜连续拉动后的设置,即可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进行新的导光弹性膜热切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通过设置圆整轴向夹具和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真空吸附挺杆,在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对应设置有一套圆整轴向夹具,在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外圆周正上方的管壁上设置适配于灯珠的第一凹槽。工作时,通过圆整轴向夹具将U形的导光弹性膜压紧在真空吸附挺杆的外圆周管壁上呈开口O形,在第一凹槽上放置切割成形的光源条灯珠,使导光弹性膜和光源条成为有部份圆周重合的圆形薄壁筒体,利用真空吸附挺杆压紧所述圆形薄壁筒体,松开圆整轴向夹具,在真空吸附挺杆上连接的动力源的作用下,真空吸附挺杆将圆形薄壁筒体送入透明玻璃管内孔后解除吸附状态,使圆形薄壁筒体中的导光弹性膜在其本身具有的弹性作用下膨胀到与透明玻璃管的内壁完全贴合,并将光源条上顶到透明玻璃管内壁穹顶,并将光源条上的灯珠置于O形的导光弹性膜开口中,完成自动贴条,用这个结构设计替代传统的逐个用挺杆将光源条和导光弹性膜导入透明玻璃管的方法,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批量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吸附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压紧时的圆整轴向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紧时的圆整轴向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卷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圆形薄壁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圆形薄壁筒体和真空吸附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真空吸附挺杆,2-第一凹槽,3-第一真空负压孔,4-第二真空负压孔,5-锥形头,6-左对扣块,7-右对扣块,8-左半圆对扣槽,9-右半圆对扣槽,10-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导轨,13-L形滑块,14-U形凹槽,15-导筒,16-U形空腔,17-左弓形刀架,18-右弓形刀架,19-透明玻璃管,20-卷曲机构,30-圆整轴向夹具,40-切割机构,50-灯珠,60-光源条载体,70-导光弹性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包括圆整轴向夹具30和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真空吸附挺杆1,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对应设置有一套圆整轴向夹具30,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外圆周正上方的管壁上均设置有适配于光源条灯珠50的第一凹槽2,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连接有动力源和真空发生器,用于将导光弹性膜70和光源条吸附成在管壁上呈圆形薄壁筒体,所述真空吸附挺杆连接有动力源,用于将圆形薄壁筒体送入透明玻璃管19内孔中。

如图1所示,真空吸附挺杆1的结构示意图,真空吸附挺杆1包括至少2个第一真空负压孔3和至少4个第二真空负压孔4,所述第一真空负压孔3设置在第一凹槽2上,并沿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真空负压孔4设置在真空吸附挺杆1的管壁圆周面上。通过真空发生器使真空吸附挺杆1内形成真空,与真空吸附挺杆1外壁的大气形成压力差,从而将依附在真空吸附挺杆1外壁的圆形薄壁筒体吸附压紧在管外壁上。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输出端设置为锥形头5。

如图2所示,圆整轴向夹具30包括左对扣块6和右对扣块7,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设置在所述左对扣块6和右对扣块7之间,所述左对扣块6内部设置有适配于真空吸附挺杆1外圆周的左半圆对扣槽8,所述右对扣块7内部设置有适配于真空吸附挺杆1外圆周的右半圆对扣槽9,所述左对扣块6连接有第一气缸10,所述右对扣块7连接有第二气缸11。

圆整轴向夹具30还包括L形滑块13和夹具基座,所述L形滑块13包括左L形滑块和右L形滑块,所述左对扣块6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左L形滑块,所述右对扣块7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右L形滑块,所述夹具基座上设置有限制水平运动的两个导轨12,两个所述导轨12沿垂直于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的轴线分别设置在夹具基座的左端和右端,所有所述L形滑块13均设置在所述导轨12上。

工作时,左对扣块6上连接的第一气缸10用于实现左对扣块6对真空吸附挺杆1的往复运动,右对扣块7上连接的第二气缸11用于实现右对扣块7对真空吸附挺杆1的往复运动;运动时,左L形滑块和右L形滑块沿导轨12所限制的方向,即垂直于真空吸附挺杆1轴线的方向进行运动。

压紧时的圆整轴向夹具30:左对扣块6在第一气缸10的作用下往真空吸附挺杆1方向运动,右对扣块7在第二气缸11的作用下同步往真空吸附挺杆1轴向方向运动,左对扣块6和右对扣块7将设置在真空吸附挺杆1和对扣块之间的U形的导光弹性膜70压紧呈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70。具体原理为:连接在左L形滑块的左对扣块6和连接在右L形滑块的右对扣块7沿着导轨12的方向同步向真空吸附挺杆1运动,将设置在圆整轴向夹具30和真空吸附挺杆1之间的U形的导光弹性膜70进行压紧,使导光弹性膜70紧贴在真空吸附挺杆1的外壁上。

如图3所示,未压紧时的圆整轴向夹具30:左对扣块6在第一气缸10的作用下往远离真空吸附挺杆1的轴线方向运动,右对扣块7在第二气缸11的作用下同步往远离真空吸附挺杆1的轴线方向运动,压紧状态解除。具体原理为:接在左L形滑块的左对扣块6和连接在右L形滑块的右对扣块7沿着导轨12的方向同步远离真空吸附挺杆1,左对扣块6和右对扣块7通过L形滑块13和导轨12限制运动方向。

如图4所示,卷曲机构20包括滚轴,所述滚轴上设有至少一个环状的U形凹槽14,每个所述U形凹槽14上方对应设有一个圆形筒状的导筒15,每个所述U形凹槽14和对应的圆形筒状的导筒15形成U形空腔16。

工作时,首先由人工将多条平整的导光弹性膜70卷曲成适配所述U形空腔16的形状,并一一对应布置在滚轴竖向上部的多个U形凹槽14上,其中圆弧状的导光弹性膜70中圆弧缺少部分竖向朝上,卷曲成形的导光弹性膜70一端连接有外部牵引力,即当导光弹性膜70压紧在真空吸附挺杆1时,在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的拉动下,U形空腔16强迫后续平整的导光弹性膜70弯曲成U形,卷曲完成,这种结构设计使LED透明玻璃管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平面导光弹性膜70卷曲成U形,便于由圆整轴向夹具30将导光弹性膜70压紧呈开口O形进入到圆整轴向夹具的内腔并贴在真空吸附挺杆1的外壁圆周,从而实现真空吸附挺杆1将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70送入透明玻璃管19内孔中实现自动贴条。

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的第一支撑面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U形空腔16,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的圆周下表面高于所述U形空腔16的底部,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的直径不大于透明玻璃管19的内孔。真空吸附挺杆1的圆周下表面需高于所述U形空腔16的底部,这是因为U形的导光弹性膜70需要设置在圆整轴向夹具30和真空吸附挺杆1之间,即导光弹性膜70需要包裹在真空吸附挺杆1的外壁圆周,真空吸附挺杆1的直径则必须不大于透明玻璃管19的内孔直径。

如图5所示,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包括11个环状的U形凹槽14的卷曲机构20、11套圆整轴向夹具30、11根真空吸附挺杆1、11套切断机构40和至少11根未贴条的透明玻璃管19,组成一套完整的多排自动生产线。

每根真空吸附挺杆1上都设置了一套圆整轴向夹具30,每根真空吸附挺杆1都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对应设置有用于将导光弹性膜70进行卷曲的卷曲机构20,所述第二支撑面对应设置透明的透明玻璃管19,所示第二支撑面和透明玻璃管19之间设置有一套切断机构40。

如图6所示,圆形薄壁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部为开口的O形的导光弹性膜70,上部为光源条,两者形成圆形薄壁筒体,其中光源条分为和开口的O形的导光弹性膜70配合的光源条载体60和中间部分多个等距设置的灯珠50,中间部分的灯珠50设置在O形的导光弹性膜70的内腔,通过灯珠50的发光,导光弹性膜70的导光来实现照明。

如图7所示,圆形薄壁筒体和真空吸附挺杆1的结构示意图,有部分圆周重合的圆形薄壁筒体是由真空吸附挺杆1吸附的光源条和O形的导光弹性膜70组成,工作时,O形的导光弹性膜70可吸附在真空吸附挺杆1下方,光源条可吸附在真空吸附挺杆1上方,其中,光源条分为光源条载体60和若干个灯珠50,工作时,灯珠50通过现有技术放置在O形的导光弹性膜70的上方,即第一凹槽2内,吸附时,灯珠50即被完全吸附在O形的导光弹性膜70的O形开口内,以便发光时通过到导光弹性膜70扩散光源,光源条载体60的一部分和灯珠50一同被吸附在第一凹槽2上,光源条载体60这部分完全遮盖住O形开口,光源条载体60的另一部分和O形的导光弹性膜70重叠,用于没有吸附作用的情况下,即O形的导光弹性膜70在装入透明玻璃管19取消吸附作用时,O形导光膜将灯珠50支撑住,若光源条载体60不与O形的导光弹性膜70重叠,在圆形薄壁筒体送入透明玻璃管19,将真空吸附挺杆1取消吸附作用后,光源条载体60和灯珠50将直接掉落。

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包括灯条平移吸放机构,所述灯条平移吸放机构为现有技术,用于将切割成型的光源条设置在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上。

一种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包括设置在透明玻璃管19和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之间的导光弹性膜70的切断机构40。所述导光弹性膜70的切断机构40包括切刀架,每根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对应设置有一对切刀架,所述切刀架包括左弓形切刀架17和右弓形切刀架18,所述左弓形切刀架17连接有第四气缸,所述右弓形切刀架18连接有第五气缸,所述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可以实现左右刀架之间的对扣和分离,所述左弓形切刀架17和右弓形切刀架18均设置有电阻丝切刀,所述电阻丝切刀连接外接电源。

切断机构工作原理:

左弓形切刀架17连接的第四气缸使左弓形切刀架17往设置在透明玻璃管19和所述真空吸附挺杆1之间的导光弹性膜70方向运动,右弓形切刀架18连接的第五气缸使右弓形切刀架18同步往所述导光弹性膜70方向运动,最终形成对扣状,实现热切断;同时由设置在透明玻璃管19和真空吸附挺杆1之间电阻丝切刀,对导光弹性膜70进行热切断切断,由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使左弓形切刀架17和右弓形切刀架18同步往远离所述导光弹性膜70的方向运动,由动力源带动第三气缸的往复运动实现导光弹性膜70的连续拉动,将导光弹性膜70设置在圆整轴向夹具30和真空吸附挺杆1之间的位置后,即可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进行新的导光弹性膜70热切断。

灯条平移吸放机构的结构和动作原理:

灯条平移吸放机构包括移动件和至少两个移动支架,所述移动件设置有第六气缸和第七气缸,所述第六气缸用于实现移动件整体的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七气缸用于实现移动件整体的水平方向运动,所有所述移动支架均设置在移动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移动支架通过连接动力源可以实现支架之间收紧和散开,每个所述移动支架上还带有至少两个第三真空吸附孔,所述第三真空吸附孔可以将光源条吸起。工作时,首先将切割好的多条光源条按固定距离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固定距离为移动支架收紧时相邻两个移动支架的距离,接着由第六气缸带动移动件整体垂直向下运动,通过第三真空吸附孔使移动支架内的负压和移动支架外的气压形成负压力,通过移动件上收紧状态的多个移动支架将光源条一一对应吸起,进而由第七气缸带动整个移动件进行水平方向运动,水平运动过程中由移动支架上的动力源实现支架之间的散开,其中散开状态的相邻两个移动支架之间的距离与真空吸附挺杆的轴线的间距相同,整个移动件移动到真空吸附挺杆的轴线相对应的位置后停止水平运动,然后第六气缸带动移动件整体垂直向下运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垂直运动停止,负压解除,在重力作用下灯珠50落入真空吸附挺杆的第一凹槽中,实现光源条的布置,最后通过第六气缸带动移动件整体垂直向上运动,通过第七气缸带动整个移动件进行水平方向复位运动,同时由移动支架上的动力源实现支架之间的收紧,复位完成,可以进行新的光源条放置。

整套LED透明玻璃管导光弹性膜及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的工作步骤及原理,可以分成11套相同的单个透明玻璃管19的自动贴条,具体每套透明玻璃管自动贴条的工作步骤,具体每套透明玻璃管自动贴条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首先由人工将平整的导光弹性膜70卷曲成适配所述U形空腔16的形状,并对应布置在滚轴竖向上部的U形凹槽14上,由真空吸附挺杆的动力源拉动,将U形的导光弹性膜70布置在圆整轴向夹具30和真空吸附挺杆1之间即真空吸附挺杆1的管壁外周,并达到真空吸附挺杆1的第二支撑面,接着通过第一气缸10的作用使圆整轴向夹具30中的左对扣块6向真空吸附挺杆1压紧,同步的第二气缸11使右对扣块7向真空吸附挺杆1压紧,将U形的导光弹性膜70塑形成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70,并通过灯条平移吸放机构将光源条设置在真空吸附挺杆1外圆周上方的第一凹槽2内,进而通过真空发生器、第一真空负压孔3和第二真空负压孔4,使真空吸附挺杆1内和真空吸附挺杆1壁外周形成压力差,将开口O形的导光弹性膜70吸附在真空吸附挺杆1外圆周壁,将光源灯珠50吸附在第一凹槽2内,使导光弹性膜70和光源条成为有部份圆周重合的圆形薄壁筒体,完成第一阶段的贴条,此时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11动作,使圆整轴向夹具30复位,真空吸附挺杆1在第三气缸的作用下,将圆形薄壁筒体送入待贴条的透明玻璃管19内孔中,同时将连接在U形的导光弹性膜70后的平整导光弹性膜70强制牵引迁移并使其卷曲成U形,然后解除真空吸附,因导光弹性膜70具有一定的弹性,圆形薄壁筒体在失去真空吸附后逐渐膨胀到与透明玻璃管19的内孔内壁完全贴合,第二阶段的贴条完成,最后真空吸附挺杆1在第三气缸的作用下复位,左弓形切刀架17和右弓形切刀架18分别在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的作用下相向运动,设置在左弓形切刀架17和右弓形切刀架18上的电阻丝切刀将设置在真空吸附挺杆1第二支撑面和透明玻璃管19之间的导光弹性膜70热切断,整个贴条工艺流程实现完成,由程序控制阀启动,通过重复圆整轴向夹具30压紧U形的导光弹性膜70之后一系列动作即可完全实现自动化贴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