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保护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024发布日期:2019-11-12 23:2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器保护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控制器保护柜。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现有的控制器均需要利用控制器保护柜进行保护。

如图1所示,现有的控制器保护柜一般包括柜体1、柜门2以及安装在柜体上的通风扇3,柜体1由多片金属板焊接形成,在柜体1内部设置有多片层板11,控制器放置于层板11上。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控制器保护柜,利用层板供控制器存放于柜体内,利用柜门封闭柜体的开口欧,利用通风扇进行散热;但是,控制器的处理量较大,因此发热速度也较快,为防止控制器过热,需要通风扇长时间进行散热工作,其中,空气在通过通风扇流通于柜体内时,粉尘也会随着空气进入柜体内部并附着在控制器表面上,导致控制器的表面在短时间内就会附着上一层厚厚的灰尘,而表面积灰的控制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均会受到灰尘的影响,因此需要工作人员经常对控制器进行停机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保护柜,其具有能够降低控制器积灰速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多片层板,还包括

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安装于柜体内部,所述柜体通过第一过滤网分隔为过滤腔和容置腔,各所述层板均安装于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与柜体的开口连通;

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出气端与过滤腔连通,所述吹气管内流通有压缩空气;

排气槽,所述排气槽设置于柜门上,所述排气槽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吹气管将压缩空气鼓入过滤腔内并使得压缩空气内含有的粉尘会被第一过滤网过滤掉,过滤完成后的压缩空气通过容置腔内,最后,压缩空气会从排气槽处排出柜体外;其中,当压缩空气在柜体内流动时,压缩空气会吸收控制器散发出来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通过第二过滤网可以过滤掉在排气槽处流通的空气内的粉尘,避免粉尘从排气槽处进入柜体内;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配合能够将大部分粉尘过滤掉,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控制器积灰速度的效果,使得控制器的停机清理时间的间隔更大,且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柜体的下端设置有两片夹板,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端插接于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端插接于两片夹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槽使得第一过滤网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于柜体内,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过滤网取出;通过夹板能够限制住第一过滤网的下端,使得第一过滤网与柜体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的外表面与安装槽交接的部位倒直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确保第一过滤网与安装槽之间的密封性,橡胶密封圈和柜体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使得在插接第一过滤网时,橡胶密封圈会与安装槽发生干涉,将柜体的外表面和安装槽交接的部位倒直角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橡胶密封圈能够沿着倒直角部滑移进柜体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夹板相向设置的一面与两片夹板的上端面交接的部位倒直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网的下端伸进柜体内并与两片夹板接触时,通过两片夹板上的导直角部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一过滤网的下端能够沿着导直角部滑移进两件夹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侧设置有槽口向上的集尘槽,所述集尘槽设置于第一过滤网远离柜门的一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期使用后,第一过滤网远离柜门的一面会积累较多的粉尘,在取出第一过滤网时,附着在第一过滤网表面的粉尘会因为振动而掉落,通过集尘槽能够直接将掉落下来的粉尘收集起来,从而达到避免粉尘残留在柜体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述第一过滤网上设置有一圈环设于第一过滤网外壁的橡胶密封圈,当第一过滤网安装于柜体内时,橡胶密封圈均与柜体的内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密封圈能够确保第一过滤网与柜体侧内壁之间的密封性,使得压缩空气进入过滤腔时粉尘不会随着控制直接从第一过滤网外壁与柜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端设置有伸出柜体外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过滤网提出柜体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片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片能够增加柜体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柜体的散热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下端的各个端角均设置有橡胶脚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脚垫能够抬高柜体,使得地面积水时,积水不会直接侵入柜体内,且通过橡胶脚垫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在放置柜体时能够避免柜体与地面发生较大的碰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吹气管、第一过滤网、排气槽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流通于安装腔内的压缩空气内的粉尘进行过滤,有效降低控制器的积灰速度,能够延长控制器保护柜的清理时间,并有效提高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2)通过安装槽和把手的配合便于第一过滤网的快速安装和取出,便于第一过滤网的取出清理,有效确保第一过滤网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第一过滤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多个柜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柜体;11、层板;12、橡胶脚垫;13、散热片;14、容置腔;15、过滤腔;16、安装槽;2、柜门;21、排气槽;22、第二过滤网;3、通风扇;4、吹气管;41、气体流量调节阀;5、第一过滤网;51、把手;52、橡胶密封圈;53、集尘槽;6、夹板;7、压缩空气输出设备;71、送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控制器保护柜,结合图2和图3所示,包括柜体1、转动连接于柜体1开口处的柜门2以及与柜体1内部连通且内部通有压缩空气的吹气管4;其中,在柜体1内部安装有一片竖直设置且与关闭状态的柜门2平行的第一过滤网5,柜体1通过第一过滤网5分隔为与吹气管4的出气端连通以用于过滤吹气管4鼓入的压缩空气的过滤腔15和用于供控制器放置的容置腔14,在柜门2上设置有排气槽21,在排气槽21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2。

其中,在容置腔14内设置有多片水平设置以用于供控制器安装摆放的层板11,在柜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片散热片13,在柜体1下端的各个端角处均设置有用于抬高柜体1的橡胶脚垫12。

如图2所示,在柜体1的上侧设置有一道与柜体1内部连通的安装槽16,在柜体1的底部设置有两片处于安装槽16正下方的夹板6,柜体1的外表面与安装槽16交接的部位倒直角设置,两片夹板6的相向设置的一面分别与两片夹板6的上表面交接的部分倒直角设置;其中,当第一过滤网5安装于柜体1内时,第一过滤网5的上端插接于安装槽16内,第一过滤网5的下端插接于两片夹板6之间。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过滤网5的上设置有一圈环第一过滤网5外壁设置以用于增加第一过滤网5与柜体1之间密封性的橡胶密封圈52,在第一过滤网5的上端设置有把手51,在第一过滤网5的底部设置有一道沿第一过滤网5长度方向设置且槽口向上设置的集尘槽53。

其中,当安装第一过滤网5时,只需要将第一过滤网5的下端沿着设置于安装槽16上的倒直角部插入柜体1内,当第一过滤网5的下端移动至柜体1底部时,第一过滤网5的下端会沿着设置于两片夹板6上的倒直角部滑进两片夹板6之间以完成第一过滤网5的固定安装,当第一过滤网5完全安装于柜体1内时,把手51伸出柜体1外,集尘槽53处于第一过滤网5远离柜门2的一面上。

如图5所示,吹气管4通过空气压缩机或气泵等压缩空气输出设备7向柜体1内鼓入压缩空气,其中,在压缩空气输出设备7的出气口连通有送气管71,送气管71上连通有多根吹气管4,各根吹气管4上均设置有气体流量调节阀41,各根吹气管4均与一件柜体1连通,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压缩空气输出设备7能够同时为多个控制器保护柜提供降温用的压缩空气,经济效益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利用吹气管4将压缩空气鼓入过滤腔15内,压缩空气在从过滤腔15进入容置腔14时,混杂在压缩空气内的粉尘会被第一过滤网5过滤掉,进入容置腔14内的压缩空气会通过排气槽21排出柜体1外,压缩空气从容置腔14内排出柜体1外时会直接带走部分热量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当需要清理第一过滤网5时,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把手51将整个第一过滤网5向上提出柜体1外即可,第一过滤网5在向上移动时会发生振动,第一过滤网5振动时,附着在第一过滤网5上的粉尘会直接掉落在集尘槽53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