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感控PCB板的安装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004发布日期:2019-11-12 23:2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感控PCB板的安装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感控PCB板的安装壳。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其功能丰富、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在各种生产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器件本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元件集成趋于更加密集和小型化。这提高了电子元件的功能和性能,扩展了电子元件的应用范围,但同时带来了散热差的问题。电子元件通常为PCB板的形式,现有的PCB板安装壳采用留有散热栅格的密闭盒,能起到保护内部元器件,兼有一定的散热能力。但长期使用时,由于静电吸尘的特性,导致PCB板安装壳内聚集大量灰尘,灰尘覆盖PCB板可能引起短路,堵塞散热栅格还会导致散热不良,严重影响PCB板的正常工作。由于现有PCB板安装壳多采用螺丝连接的密闭盒形式,拆开安装壳清理灰尘十分麻烦,实际中很少使用。因而需要研制出一种方便清理灰尘的保证散热良好的新型PCB板的安装壳。

中国专利CN104486930A,公开日2015年4月1日,一种PCB板散热安装座,包括固定座、热传导座、与PCB板散热引出脚配合的连接器和制冷板、所述连接器设置有导热插脚,所述导热插脚通过固定板连接在热传导座上,热传导座嵌入到制冷板内部,PCB板侧边卡接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固定子在外框上,且外框固定在制冷板上,所述制冷板包括上支撑座、下支撑座和制冷片,所述制冷片倾斜交叉固定在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PCB板上的热量引入制冷板上进行冷却,能够实现无噪声制冷,并通过外框将PCB板夹紧,防止PCB板出现晃动。虽然其采用制冷板有效进行散热,但其不能解决灰尘集聚和难以清除的问题,灰尘会最终导致该安装座散热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PCB安装壳不便于查看内部元件、不便于清理内部粘附的灰尘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有翻板PCB的能够方便查看内部元件和清理灰尘的智能感控PCB板安装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智能感控PCB板的安装壳,包括上壳、下壳、第一类指示灯柱、第二类指示灯柱、翻板和通信预留口,所述上壳呈底面开口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第一类指示灯柱以及通信预留口安装在上壳顶面较短边一侧,所述第二类指示灯柱安装在上壳顶面两个较长边侧,所述翻板铰接安装在上壳顶面两个较长边侧,所述上壳被所述翻板覆盖区域加工有镂空,所述下壳呈顶面开口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上壳与下壳形状相匹配且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侧面加工有若干个散热孔。将翻板掀开既可以查看内部元件,并能够通过刷头或吹风机等将安装壳内的灰尘清理干净,使安装壳保持良好的散热性能,保证PCB板的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类指示灯柱包括若干个指示灯柱,所述若干个指示灯柱基本等间距排列,所述上壳镂空长度小于所述翻板长度,所述镂空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铁,所述翻板内嵌有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相互靠近的磁极极性相反。在翻板以及上壳内镶嵌永磁体,形成吸引力,能够使翻板可靠的覆盖上壳的镂空,避免大量杂质进入,且开启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底部加工有若干个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顶面高度略高于与所述散热孔顶部高度,所述安装凸台用于安装目标智能感控PCB板。

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挂耳,所述下壳底部加工有沿下壳较长边延伸的底槽,所述底槽一侧加工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延伸贯穿所述下壳,所述两个挂耳分别与两个卡槽卡接。通过挂耳可以方便的将安装壳固定安装在竖直壁面上,方便电器元件的部署。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横截面呈倒T形,所述卡槽底面加工有止推凸起,所述挂耳加工有与所述止推凸起匹配的抵接部。当安装壳安装在竖直壁面上时,挂耳尾部与下壳抵接处受拉力作用,此处应力较大,通过设置止推凸起,可以承担一部分拉力,降低挂耳尾部受力,提高挂耳使用寿命,如果尺寸设置恰当,可以由止推凸起承担全部受力,由于材料的抗压强度通常远大于拉伸强度,因而可以采用强度更低价格更低廉的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挂耳的抵接部为长方体形凸杆,所述止推凸起中部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长方体形凸杆匹配。凹槽和凸杆的配合可以抵消侧方向的受力,使挂耳与下壳的连接更紧密可靠。

作为优选,第二类指示灯柱顶部两侧加工有两个弧形缺口,所述两个弧形缺口内均镶嵌有弧形全反射板,所述弧形全反射板的弧形沿第二类指示灯柱顶部向上方向为凸弧形。在夜晚或者光线较差的弱电井,查看器件时,若无灯光照明,仅能看到指示灯闪烁,却无法看到指示灯对应的功能、信息。弧形全反射板会将第二类指示灯柱底部出射的光线向两侧折射聚集,照亮两侧的铭文、标识,在缺乏照明情况下,可以方便的看到每个点亮的指示灯对应的功能、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通过打开翻板可以方便的查看内部元件是否有损坏迹象,同时可以方便的清理内部粘附的灰尘,提高散热性和内部元件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壳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板打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挂耳及其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类指示灯柱的第二个实施例结构图。

其中:1、上壳,2、第一类指示灯柱,3、通信预留口,4、下壳,5、翻板,6、第二类指示灯柱,7、散热孔,8、底槽,9、挂耳,10、止推凸起,11、卡槽,12、弧形全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壳结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上壳1、下壳4、第一类指示灯柱2、第二类指示灯柱6、翻板5和通信预留口3,上壳1呈底面开口的长方体形壳体,第一类指示灯柱2以及通信预留口3安装在上壳1顶面较短边一侧,第二类指示灯柱6安装在上壳1顶面两个较长边侧,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翻板5打开示意图,翻板5铰接安装在上壳1顶面两个较长边侧,上壳1被翻板5覆盖区域加工有镂空,下壳4呈顶面开口的长方体形壳体,上壳1与下壳4形状相匹配且可拆卸连接,下壳4侧面加工有若干个散热孔7。将翻板5掀开既可以查看内部元件,并能够通过刷头或吹风机等将安装壳内的灰尘清理干净,使安装壳保持良好的散热性能,保证PCB板的正常工作。

第二类指示灯柱6包括若干个指示灯柱,若干个指示灯柱基本等间距排列,上壳1镂空长度小于翻板5长度,镂空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铁,翻板5内嵌有第二永磁铁,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相互靠近的磁极极性相反。在翻板5以及上壳1内镶嵌永磁体,形成吸引力,能够使翻板5可靠的覆盖上壳1的镂空,避免大量杂质进入,且开启方便。

下壳4底部加工有若干个安装凸台,安装凸台顶面高度略高于与散热孔7顶部高度,安装凸台用于安装目标智能感控PCB板。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耳9及其安装示意图,下壳4底部加工有沿下壳4较长边延伸的底槽8,底槽8一侧加工有两个卡槽11,卡槽11延伸贯穿下壳4,两个挂耳9分别与两个卡槽11卡接。通过挂耳9可以方便的将安装壳固定安装在竖直壁面上,方便电器元件的部署。

卡槽11横截面呈倒T形,卡槽11底面加工有止推凸起10,挂耳9加工有与止推凸起10匹配的抵接部。当安装壳安装在竖直壁面上时,挂耳9尾部与下壳4抵接处受拉力作用,此处应力较大,通过设置止推凸起10,可以承担一部分拉力,降低挂耳9尾部受力,提高挂耳9使用寿命,如果尺寸设置恰当,可以由止推凸起10承担全部受力,由于材料的抗压强度通常远大于拉伸强度,因而可以采用强度更低价格更低廉的材料。

挂耳9的抵接部为长方体形凸杆,止推凸起10中部加工有凹槽,凹槽与长方体形凸杆匹配。凹槽和凸杆的配合可以抵消侧方向的受力,使挂耳9与下壳4的连接更紧密可靠。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类指示灯柱6的第二个实施例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第二类指示灯柱6顶部两侧加工有两个弧形缺口,两个弧形缺口内均镶嵌有弧形全反射板12,弧形全反射板12的弧形沿第二类指示灯柱6顶部向上方向为凸弧形。在夜晚或者光线较差的弱电井,查看器件时,若无灯光照明,仅能看到指示灯闪烁,却无法看到指示灯对应的功能、信息。弧形全反射板12会将第二类指示灯柱6底部出射的光线向两侧折射聚集,照亮两侧的铭文、标识,在缺乏照明情况下,可以方便的看到每个点亮的指示灯对应的功能、标识。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