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N二极管级联限幅的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0443发布日期:2019-10-19 03:33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一种PIN二极管级联限幅的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IN二极管级联限幅的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微波组件产品中,二极管作为一个大类,有专门的开关二极管和限幅二极管,通常情况下两种器件针对不同的应用有所侧重。因此如果一个电路需要同时具备开关和限幅功能,就需在器件选型和库存管理时,选择和维护两个器件。由于二极管封装大致相同,在生产装配时,存在搞混的可能性,如果用错了二极管,将导致电路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PIN二极管属于二极管这一大类,除了具备二极管最基本的单向导通的功能外,其性能参数也有比如可承受电压(击穿电压)、I region、恢复时间和热阻等,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中,为作为限幅二极管使用提供了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PIN二极管级联限幅的电路装置。

一种PIN二极管级联限幅的电路装置,由壳体、壳体内部的腔体和壳体四周安装的第一射频绝缘子、第二射频绝缘子、第三射频绝缘子、第四射频绝缘子、第五射频绝缘子和第六射频绝缘子组成,腔体内部有第一射频信号通道和第二射频信号通道,所述第一射频信号通道输入端连接至第一射频绝缘子,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射频绝缘子和第三射频绝缘子;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道输入端连接至第四射频绝缘子,输出端连接至第五射频绝缘子和第六射频绝缘子。

所述第一射频信号通道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和第三微带线;所述第一微带线输入端连接至第一射频绝缘子,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微带线输入端和第三微带线输入端;所述第二微带线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微带线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射频绝缘子和第三射频绝缘子。

所述第一微带线粘接有第一隔直电容和第一偏置线圈一端,所述第一偏置线圈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去耦电容,所述第一去耦电容另一端粘接于腔体。

所述第二微带线粘接有第一PIN二极管、第二PIN二极管、第三PIN二极管、第四PIN二极管和第五PIN二极管;

所述第二微带线还粘接有第二隔直电容和第三隔直电容,所述第三隔直电容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负载,所述第一负载另一端粘接于腔体;

所述第二微带线连接有第六PIN二极管、第七PIN二极管和第八PIN二极管,所述第六PIN二极管另一端、第七PIN二极管另一端和第八PIN二极管另一端分别粘接于腔体;

所述第二微带线还连接有第二偏置线圈、第三偏置线圈和第四偏置线圈,所述第二偏置线圈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去耦电容,所述第二去耦电容另一端粘接于腔体,所述第三偏置线圈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去耦电容,所述第三去耦电容另一端粘接于腔体,所述第四偏置线圈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去耦电容,所述第四去耦电容另一端粘接于腔体。

所述第三微带线粘接有第九PIN二极管、第十PIN二极管、第十一PIN二极管、第十二PIN二极管和第十三PIN二极管;

所述第三微带线还粘接有第四隔直电容和第五隔直电容,所述第五隔直电容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负载,所述第二负载另一端粘接于腔体;

所述第三微带线连接有第十四PIN二极管、第十五PIN二极管和第十六PIN二极管,所述第十四PIN二极管另一端、第十五PIN二极管另一端和第十六PIN二极管另一端分别粘接于腔体;

所述第三微带线还连接有第五偏置线圈、第六偏置线圈和第七偏置线圈,所述第五偏置线圈另一端连接有第五去耦电容,所述第五去耦电容另一端粘接于腔体,所述第六偏置线圈另一端连接有第六去耦电容,所述第六去耦电容另一端粘接于腔体,所述第七偏置线圈另一端连接有第七去耦电容,所述第七去耦电容另一端粘接于腔体。

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道与第一射频信号通道电路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用于吸收信号能量。

所述第六PIN二极管、第七PIN二极管、第八PIN二极管、第十四PIN二极管、第十五PIN二极管和第十六PIN二极管与微带线之间由金丝键合连接。

所述第二偏置线圈、第三偏置线圈、第四偏置线圈、第五偏置线圈、第六偏置线圈和第七偏置线圈与微带线之间由金丝键合连接。

所述第六PIN二极管、第七PIN二极管、第八PIN二极管、第十四PIN二极管、第十五PIN二极管和第十六PIN二极管作为开关使用。

所述第一PIN二极管、第二PIN二极管、第三PIN二极管、第四PIN二极管、第五PIN二极管、第九PIN二极管、第十PIN二极管、第十一PIN二极管、第十二PIN二极管和第十三PIN二极管作为限幅器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PIN二极管既作为开关使用,又作为限幅管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节省了器件采购和维护成本,生产装配中也不存在装错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了采购和库存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装置图;

图2是电路装置图A部分;

图3是电路装置图B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PIN二极管级联限幅的电路装置,由壳体10、壳体10内部的腔体20和壳体10四周安装的第一射频绝缘子1、第二射频绝缘子2、第三射频绝缘子3、第四射频绝缘子4、第五射频绝缘子5和第六射频绝缘子6组成,腔体20内部有第一射频信号通道7和第二射频信号通道8,所述第一射频信号通道7输入端连接至第一射频绝缘子1,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射频绝缘子2和第三射频绝缘子3;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道8输入端连接至第四射频绝缘子4,输出端连接至第五射频绝缘子5和第六射频绝缘子6。

所述第一射频信号通道7包括第一微带线9、第二微带线11和第三微带线12;所述第一微带线9输入端连接至第一射频绝缘子1,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微带线11输入端和第三微带线12输入端;所述第二微带线11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微带线12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射频绝缘子2和第三射频绝缘子3。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微带线9粘接有第一隔91直电容91和第一偏置线圈92一端,所述第一偏置线圈92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去耦电容93,所述第一去耦电容93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

所述第二微带线11粘接有第一PIN二极管21、第二PIN二极管22、第三PIN二极管23、第四PIN二极管24和第五PIN二极管25;

所述第二微带线11还粘接有第二隔直电容47和第三隔直电容48,所述第三隔直电容48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负载49,所述第一负载49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

所述第二微带线11连接有第六PIN二极管26、第七PIN二极管27和第八PIN二极管28,所述第六PIN二极管26另一端、第七PIN二极管27另一端和第八PIN二极管28另一端分别粘接于腔体20;

所述第二微带线11还连接有第二偏置线圈41、第三偏置线圈42和第四偏置线圈43,所述第二偏置线圈4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去耦电容44,所述第二去耦电容44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所述第三偏置线圈42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去耦电容45,所述第三去耦电容45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所述第四偏置线圈43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去耦电容46,所述第四去耦电容46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

所述第三微带线12粘接有第九PIN二极管31、第十PIN二极管32、第十一PIN二极管33、第十二PIN二极管34和第十三PIN二极管35;

所述第三微带线12还粘接有第四隔直电容57和第五隔直电容58,所述第五隔直电容57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负载59,所述第二负载59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

所述第三微带线2连接有第十四PIN二极管36、第十五PIN二极管37和第十六PIN二极管38,所述第十四PIN二极管36另一端、第十五PIN二极管37另一端和第十六PIN二极管38另一端分别粘接于腔体20;

所述第三微带线12还连接有第五偏置线圈51、第六偏置线圈52和第七偏置线圈53,所述第五偏置线圈51另一端连接有第五去耦电容54,所述第五去耦电容54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所述第六偏置线圈52另一端连接有第六去耦电容55,所述第六去耦电容55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所述第七偏置线圈53另一端连接有第七去耦电容56,所述第七去耦电容56另一端粘接于腔体20。

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道8与第一射频信号通道7电路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负载49和第二负载59用于吸收信号能量。

所述第六PIN二极管26、第七PIN二极管27、第八PIN二极管28、第十四PIN二极管36、第十五PIN二极管37和第十六PIN二极管38与微带线之间由金丝键合连接。

所述第二偏置线圈41、第三偏置线圈42、第四偏置线圈43、第五偏置线圈51、第六偏置线圈52和第七偏置线圈53与微带线之间由金丝键合连接。

所述第一PIN二极管21、第二PIN二极管22、第三PIN二极管23、第四PIN二极管23、第五PIN二极管25、第九PIN二极管31、第十PIN二极管32、第十一PIN二极管33、第十二PIN二极管34和第十三PIN二极管35作为限幅器使用。

所述第六PIN二极管26、第七PIN二极管27、第八PIN二极管28、第十四PIN二极管36、第十五PIN二极管37和第十六PIN二极管38作为开关使用。

本产品内左右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端口电路,通过开关的控制,信号可以在任意两个端口之间传递,各端口电路结构和使用的器件大致相同。

工作原理如下:

信号通过射频绝缘子进入腔体内,先经过隔直电容,再经过两种类型的PIN二极管向后级传输。第六PIN二极管26、第七PIN二极管27、第八PIN二极管28、第十四PIN二极管36、第十五PIN二极管37和第十六PIN二极管38作为开关使用。通过去耦电容和偏置线圈提供偏置电压,来控制开关导通或者关闭,从而控制信号走向。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单元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