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潮型交换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0303发布日期:2019-11-01 22:2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防潮型交换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防潮型交换机壳体。



背景技术:

交换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的统称。交换机根据工作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应用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可以连接一个局域网或一台高性能服务器或工作站。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PC机及网络打印机等。

交换机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导致系统温度升高,损坏交换机内部器件,现有交换机一般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但是,交换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水经散热孔进入内部,引起设备故障,并且,空气中的水汽也会经散热孔进入,导致交换机受潮,引起设备短路或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潮型交换机壳体,该交换机壳体通过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防水块,防水块上设置防水通道和排水通道,同时设置可打开和堵住防水通道的防潮杆,防水防潮效果好,显著延长交换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水防潮型交换机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侧壁上开有散热口,外壳侧壁上开有通风口,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防水块,防水块内开设有用于连通散热口和通风口的防水通道,防水块内还开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包括与防水通道连通且向下延伸的第一排水通道以及倾斜向下使第一排水通道与通风口连通的第二排水通道;防水块上部设有与防水通道连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防水通道配合的防潮杆,防潮杆为伸缩杆,以使防潮杆伸长后可堵住防水通道,缩短后可打开防水通道,防潮杆外壁设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交换机本体正常工作时,防潮杆位于通孔内,防水通道打开,散热口、防水通道、通风口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或者散热口、防水通道、排水通道、通风口之间也可以形成散热通道,从而保证有效散热。当有水经通风口进入防水通道时,水流在防水通道中流动的过程中,进入第一排水通道、第二排水通道,然后重新经通风口排出,防水效果好。此外,交换机本体工作时,其本身产生的热量足以达到防潮效果,但当交换机不使用时,空气中的水汽会经散热孔进入,导致交换机受潮,引起设备短路或接触不良。本实用新型在交换机本体不工作时,控制防潮杆伸长,使防潮杆进入第一排水通道内,从而堵住防水通道,且防潮杆外壁设置密封件保证防潮杆与通孔之间以及防潮杆与第一排水通道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外部空气进入内壳内部,防潮效果好。另外,防水通道的横截面可设置为方形,防潮杆设置为方形管,以便二者相互配合后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此时,通孔和第一排水通道的横截面均可设置为方形。

进一步地,防水通道沿散热口至通风口的方向向下倾斜,有利于增大水流动的阻力,使进入防水通道的水流可自动下滑并排出。

进一步地,防水通道至少为两条,相邻防水通道之间通过第一排水通道连通。多条防水通道可增加散热通道,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通道至少为两条,且均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当水的流速较大时,部分水流可通过第一排水通道并经散热口进入内壳,因此,通过设置多条第一排水通道,保证水流均可顺利进入第一排水通道内并排出,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防水块顶部设有用于控制防潮杆伸缩的电机。

进一步地,内壳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外壳内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交换机本体正常工作时,由于产生热量,内壳内部温度较高,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使防潮杆收缩至通孔内,防水通道打开进行散热,当交换机本体停止工作时,随着散热继续进行,当内壳内部温度降低至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机,使防潮杆伸长并堵住防水通道,避免交换机本体受潮。

进一步地,内壳通过支撑柱与外壳固定。

进一步地,密封件为橡胶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防水块,防水块上设置防水通道和排水通道,同时设置可打开和堵住防水通道的防潮杆,防水防潮效果好,显著延长交换机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条防水通道和第一排水通道,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和防水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从而可根据内壳内的温度变化自动控制防水通道的启闭,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壳,2-内壳,3-支撑柱,4-通风口,5-散热口,6-防水块,7-控制器,8-温度传感器,9-交换机本体,10-网线接口,11-电机,12-防潮杆,13-防水通道,14-第一排水通道,15-第二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水防潮型交换机壳体,包括内壳2和外壳1,所述内壳2侧壁上开有散热口5,外壳1侧壁上开有通风口4,外壳1和内壳2之间设有防水块6,防水块6内开设有用于连通散热口5和通风口4的防水通道13,防水块6内还开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包括与防水通道13连通且向下延伸的第一排水通道14以及倾斜向下使第一排水通道14与通风口4连通的第二排水通道15;防水块6上部设有与防水通道13连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防水通道13配合的防潮杆12,防潮杆12为伸缩杆,以使防潮杆12伸长后可堵住防水通道13,缩短后可打开防水通道13,防潮杆12外壁设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交换机本体9位于内壳2内,正常工作时,防潮杆12位于通孔内,防水通道13打开,散热口5、防水通道13、通风口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或者散热口5、防水通道13、排水通道、通风口4之间也可以形成散热通道,从而保证有效散热。当有水经通风口4进入防水通道13时,水流在防水通道13中流动的过程中,进入第一排水通道14、第二排水通道15,然后重新经通风口4排出,防水效果好。此外,交换机本体9工作时,其本身产生的热量足以达到防潮效果,但当交换机不使用时,空气中的水汽会经散热孔进入,导致交换机受潮,引起设备短路或接触不良。本实用新型在交换机本体9不工作时,控制防潮杆12伸长,使防潮杆12进入第一排水通道14内,从而堵住防水通道13,且防潮杆12外壁设置密封件保证防潮杆12与通孔之间以及防潮杆12与第一排水通道14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外部空气进入内壳2内部,防潮效果好。另外,防水通道13的横截面可设置为方形,防潮杆12设置为方形管,以便二者相互配合后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此时,通孔和第一排水通道14的横截面均可设置为方形。

交换机本体9一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网线接口10,内壳2侧壁上设置与网线接口10对应的第一插接口(图中未示出),外壳1侧壁上设置与第一插接口对应的第二插接口(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防水通道13沿散热口5至通风口4的方向向下倾斜,有利于增大水流动的阻力,使进入防水通道13的水流可自动下滑并排出。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和2,防水通道13至少为两条,相邻防水通道13之间通过第一排水通道14连通。多条防水通道13可增加散热通道,提高散热效果。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第一排水通道14至少为两条,且均与第二排水通道15连通。当水的流速较大时,部分水流可通过第一排水通道14并经散热口5进入内壳2,因此,通过设置多条第一排水通道14,保证水流均可顺利进入第一排水通道14内并排出,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防水块6顶部设有用于控制防潮杆12伸缩的电机11。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内壳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外壳1内设有控制器7,温度传感器8和电机11均与控制器7电连接。当交换机本体9正常工作时,由于产生热量,内壳2内部温度较高,温度传感器8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机11,使防潮杆12收缩至通孔内,防水通道13打开进行散热,当交换机本体9停止工作时,随着散热继续进行,当内壳2内部温度降低至设定值时,控制器7控制电机11,使防潮杆12伸长并堵住防水通道13,避免交换机本体9受潮。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内壳2通过支撑柱3与外壳1固定。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1,密封件(图中未示出)为橡胶层。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