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6780发布日期:2019-06-11 21:4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包含具有插槽的热管的散热模块及包含相互套接的热管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领域技术的演进,电子元件的效能不断提升,而效能的提升却也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增加。若无法有效将热量自电子元件排除,电子元件的温度将因热量的累积而升高,进而使电子元件因过高的温度而损毁。因此,为了提供电子元件额外的散热途径,厂商纷纷将相互套设且可相对旋转的两个热管设置于显示器以及主机座之间,借以利用显示器来协助逸散主机座中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

然而,为了使设有插槽来供另一热管套设的热管的蒸气通道保持足够大的容积,进而维持热管的热传导能力,套设于外的热管通常需具有较大的厚度。如此一来,便导致难以兼顾套设于外的热管的热传导能力以及薄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及包含此散热模块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借以解决难以兼顾热管的热传导能力以及薄化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模块包含一第一热管。第一热管包含相对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第二端部包含一外周壁及一内周壁。内周壁位于外周壁之内。外周壁及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蒸气通道,且内周壁环绕出一插槽。插槽的一中心轴线与外周壁于一第一方向上保持一第一距离。插槽的中心轴线与外周壁于一第二方向上保持一第二距离。第一方向相异于第二方向,且第一距离相异于第二距离。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主机座体、一显示机体以及一散热模块。主机座体包含一基座以及一热源,且热源设置于基座。显示机体包含一金属壳体以及一显示模块。金属壳体枢接于基座,以令金属壳体能相对基座旋转,且显示模块设置于金属壳体。散热模块包含一第一热管以及一第二热管。第一热管包含相对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第二端部包含一外周壁及一内周壁。内周壁位于外周壁之内。外周壁及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蒸气通道,且内周壁环绕出一插槽。第二热管的一端部插设于插槽中,并热接触于第一热管,且第二热管可相对第一热管转动。第一端部与第二热管的另一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热接触热源,且第一端部与第二热管的另一端部中的另一个连接金

属壳体。插槽的一中心轴线与外周壁于一第一方向上保持一第一距离。插槽的中心轴线与外周壁于一第二方向上保持一第二距离。第一方向相异于第二方向,且第一距离相异于第二距离。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模块及可携式装置,由于第一热管的插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热管的外周壁在相异的方向上保持不同的距离,也即第一热管具有扁平状的外周壁,因此在第一热管薄化后第一热管的外周壁及内周壁之间的蒸气通道仍具有足够大的容积。如此一来,便能兼顾散热模块的热传导能力以及薄化。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散热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沿径向方向所绘示的剖面图。

图5为图3中的散热模块沿轴向方向所绘示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的剖面图。

图7a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的剖面图。

图7b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的剖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可携式电子装置

100主机座体

101基座

102热源

103散热组件

200显示机体

201金属壳体

202显示模块

250枢接件

251第一固定部

252第二固定部

253枢接部

300散热模块

310、310d、310e第一热管

311第一端部

312、312a、312b、312c、312d、312e、312f第二端部

3120、3120a、3120b、3120c、3120f第一外周壁

3121、3121a、3121f内周壁

3122、3122f第一蒸气通道

3123、3123f顶部

3124、3124f底部

313、313b、313f插槽

3130、3130f封闭端

3131、3131f开放端

314d渐缩结构

315e凸部

3150e渐缩段

3151e平行段

320第二热管

321第三端部

322、322f第四端部

3220、3220f第二外周壁

3221第二蒸气通道

c、cb中心轴线

a1、a1b第一方向

d1、d1b第一距离

a2、a2b第二方向

d2、d2b第二距离

a3、a3b第三方向

d3、d3b第三距离

t厚度

l长度

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含一主机座体100、一显示机体200、两个枢接件250以及一散热模块300。

主机座体100包含一基座101、一热源102以及一散热组件103。热源例如为中央处理器,且设置于基座101内。散热组件103设置于基座101内。

显示机体200包含一金属壳体201以及一显示模块202。金属壳体201透过枢接件250枢接于基座101,以令金属壳体201能相对基座101旋转,而使可携式电子装置10开启或闭合。显示模块202设置于金属壳体201。

举例来说,两个枢接件250可为单轴式枢轴,且分别包含一第一固定部251、一第二固定部252以及一枢接部253。每一枢接件250中,第一固定部251固定于主机座体100的基座101;第二固定部252固定于显示机体200的金属壳体201;枢接部253则枢接于第一固定部251以及第二固定部252以令第二固定部252能相对第一固定部251旋转,并带动显示机体200的金属壳体201相对主机座体100的基座101旋转。但是,本发明并不以两个枢接件250的设置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两个枢接件,而改以其他结构带动显示机体的金属壳体相对主机座体的基座旋转。

请参阅图2至图5。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散热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沿径向方向所绘示的剖面图。图5为图3中的散热模块沿轴向方向所绘示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散热模块300包含一第一热管310以及一第二热管320。

第一热管3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311及一第二端部312。第一端部311例如热接触热源102,且第一热管310热接触于散热组件103(请额外参照图1)。第二端部312包含一第一外周壁3120及一内周壁3121。内周壁3121位于第一外周壁3120之内,且例如可与第一外周壁3120相切。第一外周壁3120及内周壁3121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蒸气通道3122,其中第一蒸气通道3122为用以供散热流体(图中未示出)通过的空间。内周壁3121环绕出一插槽313,其中插槽313具有相对的一封闭端3130及一开放端3131。

如图4所示,插槽313的径向截面的外形例如可为圆形;第一外周壁3120例如包含相连的两个直线段(未标号)及两个弧形段(未标号),而使第一外周壁3120的径向截面的外形为非圆形;具体来说,插槽313的一中心轴线c与第一外周壁3120于一第一方向a1上保持一第一距离d1;插槽313的中心轴线c与第一外周壁3120于一第二方向a2上保持一第二距离d2;插槽313的中心轴线c与第一外周壁3120于一第三方向a3上保持一第三距离d3;第一方向a1例如垂直于第二方向a2,且第三方向a3例如相反于第二方向a2。第一距离d1相异于第二距离d2,也就是说,第一外周壁3120的径向截面的厚度t相异于第一外周壁3120的径向截面的长度l,其中径向截面的厚度t为第一外周壁3120的两直线段之间的距离,且径向截面的长度l为第一外周壁3120的两弧形段之间的最大距离;举例来说,第二距离d2与第三距离d3相同,也就是说,插槽313位于第一外周壁3120的几何中心。

但是,本发明并不以第一方向a1垂直于第二方向a2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也可与第二方向夹一锐角,也就是说,于其他实施例中,插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外壁面也可于夹有锐角的两个方向中保持相异的距离。

第二热管320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部321及一第四端部322。第三端部321例如热接触于金属壳体201(请额外参照图1)。第四端部322插设于插槽313中并热接触于第一热管310。举例来说,第四端部322的径向截面的外形可为圆形,且第四端部322包含相对的两个第二外周壁3220。第四端部322的一第二蒸气通道3221形成于两个第二外周壁3220之间,其中第二蒸气通道3221为用以供散热流体(图中未示出)通过的空间。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周壁3121的一顶部3123与一底部3124之间的最大距离从靠近封闭端3130的一端到靠近开放端3131的一端皆保持相同,且第四端部322的相对两个第二外周壁3220之间的最大距离也保持相同。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第一热管310的第一端部311热接触热源102,并以第二热管320的第三端部321连接金属壳体201;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令第一热管的第一端部连接金属壳体,并令第二热管的第三端部热接触热源。

再者,本发明并不以插槽313的封闭端3130及开放端3131之间的距离为限。

此外,本发明并不以第一外周壁相切于内周壁为限,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的剖面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部312a的第一外周壁3120a与内周壁3121a保持有间隙g。

再者,本发明并不以插槽位于第一外周壁的几何中心为限,请参阅图7a及图7b,图7a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的剖面图。图7b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端部312b中,插槽313b的中心轴线cb与第一外周壁3120b于第一方向a1b上保持一第一距离d1b;插槽313b的中心轴线cb与第一外周壁3120b于第二方向a2b上保持一第二距离d2b;插槽313b的中心轴线cb与第一外周壁3120b于第三方向a3b上保持一第三距离d3b;第一方向a1b垂直于第二方向a2b,且第三方向a3b相反于第二方向a2b;第二距离d2b相异于与第三距离d3b,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插槽313b不位于第一外周壁3120b的几何中心而偏置于第一外周壁3120b。

再者,本发明的第一外周壁并不限于以相连的两个直线段及两个弧形段来呈现非圆形的径向截面,请参阅图8,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第二端部的剖面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部312c的第一外周壁3120c的径向截面的外形也可为椭圆形,而使第一外周壁3120c呈现非圆形的径向截面。

再者,请参阅图9,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相较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热管310d的第二端部312d额外凸出有一渐缩结构314d,且渐缩结构314d从与第二端部312d连接的一端渐缩至另一端。

再者,请参阅图10,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热管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热管310e的第二端部312e额外凸出有一凸部315e,其中凸部315e包含一渐缩段3150e及一平行段3151e。渐缩段3150e从与第二端部312e连接的一端渐缩至远离第二端部312e的另一端,且平行段3151e水平地凸出于渐缩段3150e中远离第二端部312e的另一端。

再者,本发明并不以插槽及第四端部的外形为限,请参阅图11,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端部312f中,内周壁3121f与第一外周壁3120f之间形成有第一蒸气通道3122f,且内周壁3121f的顶部3123f与底部3124f之间的最大距离从靠近开放端3131f的一端逐渐减少至靠近封闭端3130f的一端;第四端部322f中,相对两个第二外周壁3220f之间的最大距离也从远离封闭端3130f的一端逐渐减少至靠近封闭端3130f的一端;也就是说,内周壁3121f所围绕出的插槽313f由开放端3131f渐缩至封闭端3130f,且第四端部322f由远离封闭端3130f的一端渐缩至另一端,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有第四端部具有上述渐缩的外形特征,或仅有插槽具有上述渐缩的外形特征。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散热模块及可携式装置,由于第一热管的插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热管的外周壁在相异的方向上保持不同的距离,也即第一热管具有扁平状的外周壁,因此在第一热管薄化后第一热管的外周壁及内周壁之间的蒸气通道仍具有足够大的容积。如此一来,便能兼顾散热模块的热传导能力以及薄化。

此外,由于第四端部的相对两个第二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远离封闭端的一端逐渐减少至靠近封闭端的另一端,并且第一内周壁的顶部及底部之间的最大距离由靠近开放端的一端逐渐减少至靠近封闭端的一端,也即插槽由外向内渐缩,且第四端部朝端面渐缩,所以设有插槽的第一热管中的蒸气通道能具有较大的容积。如此一来,便能使第一热管中位在第一外壁面及内壁面之间的蒸气通道具有均匀的温度,进而提升散热模块的热传导能力。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