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机构及其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5704发布日期:2019-12-14 00:5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滑轨机构及其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7年01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0043595.2”的、发明名称为“滑轨机构及其托架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轨机构及其托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单人操作上架的滑轨机构,并可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机架来安装。



背景技术:

大陆发明专利公告号cn102695396b,揭示一种服务器用滑轨免工具安装支架,包括一对设置在滑轨后安装支架(1)上的机架定位柱(4)和一机架浮升卡勾(2),机架浮升卡勾(2)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一对翼片(205)上的卡勾(203),该对翼片(205)上分别设置有滑动导向套(201)并通过“拱门”形折弯件(206)固定连接;滑轨后安装支架(1)上还固定有两个滑动导柱(101),滑动导柱(101)套设在滑动导向套(201)内并通过挡位螺钉(7)固定连接,滑动导向套(201)上、翼片(205)与挡位螺钉(7)之间设有第一回复弹簧(6);滑轨后安装支架(1)上还设有用于放置浮升销(3)的浮升销过孔(104),浮升销(3)的一端通过挡位螺钉(7)连接在“拱门”形折弯件(206)上,另一端为锥形头(301)设置在浮升销过孔(104)内,浮升销(3)上、锥形头(301)的端面与挡位螺钉(7)之间套设有第二回复弹簧(5)。

根据此配置,前案虽可透过该浮升销(3)被后支架包覆的滑轨外轨驱动,以达到锁定/释放该滑轨后安装支架(1)。然而,前案所揭示的设计容易受限于外轨的长度,以及该外轨所搭配的托架调整量限制,而有使用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外轨的长度要足够长才能驱动以锁定/释放该滑轨后安装支架(1)。

此外,请参阅所绘示的图1,一滑轨机构300包含一滑轨302,该滑轨302可透过一前托架装置304与一后托架装置306而安装在一机架(rack)的一前机柱308与一后机柱310。其中,该后托架装置306通常包含一后托架312及至少一支撑架,例如二个支撑架314、316可伸缩地相对彼此位移,用以调整该后托架312相对该滑轨302的活动行程,以因应该前机柱308与该后机柱310之间的不同距离。其中,当该滑轨302承载有一物体318时,若该物体318的重量w过重,则有可能造成托架装置,例如后托架装置306的二个支撑架314、316及后托架312彼此之间往下沉坠的情况发生,进而造成二个支撑架314、316以及后托架312彼此之间产生相对倾斜或翘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关于一种滑轨机构,能实现单人站在机架的前方即能操作滑轨安装至机架的前、后机柱,并可强化滑轨的支撑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关于一种滑轨机构,能单人操作安装在不同深度的机架,并可强化滑轨的支撑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一种滑轨机构包含一轨件、一第一支撑架、一第二支撑架、一托架及一补强件。该第一支撑架可相对该轨件位移;该第二支撑架可相对该第一支撑架位移;该托架与该第二支撑架可相对彼此活动;该补强件连接该第一支撑架,该补强件包含一抱持部,该抱持部用以支撑该轨件;其中,该轨件包含一第一卡掣结构,该补强件包含一第二卡掣结构,该补强件透过该第二卡掣结构能够用以卡掣该第一卡掣结构。

较佳地,当该第一支撑架相对该轨件活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补强件的第二卡掣结构卡掣至该轨件的第一卡掣结构。

较佳地,该托架包含一解掣结构,用以将该补强件的第二卡掣结构从该轨件的第一卡掣结构解掣。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还包含一开口及至少一接触墙相邻该开口,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抵靠部用以穿置在该开口,且该抵靠部的尺寸小于该开口。

较佳地,该托架包含一侧墙、至少一安装件相邻该侧墙,该滑轨机构还包含一扣件活动地安装在该托架。

较佳地,该扣件相对该托架枢接,且该扣件包含一支撑脚,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支撑结构,其中,当该第二支撑架相对该托架处于一位置时,该第二支撑架的支撑结构未能提供该扣件的支撑脚抵靠,使该扣件相对该至少一安装件处于一第一状态;其中,当该第二支撑架相对该托架离开该位置时,该第二支撑架的支撑结构能够提供该扣件的支撑脚抵靠,使该扣件相对该至少一安装件处于一第二状态。

较佳地,该滑轨机构还包含一弹性件依附在该第二支撑架,该弹性件具有一第一卡掣特征,该托架包含一第二卡掣特征,该第一卡掣特征能够卡掣在该第二卡掣特征。

较佳地,该第一卡掣特征为凸出部,该第二卡掣特征为一定位孔。

较佳地,当该第二支撑架相对该托架处于该位置时,该第二支撑架透过该弹性件的第一卡掣特征卡掣该托架的第二卡掣特征。

较佳地,该第二支撑架与该托架的其中之一包含一限位结构,该第二支撑架与该托架透过该限位结构可在一有限度的范围内相对彼此位移。

较佳地,该托架还包含一端墙大致上垂直地连接该侧墙,该至少一安装件位于该端墙。

较佳地,该托架的侧墙具有一第一墙与一第二墙之间定义一空间,该托架与该第二支撑架透过该空间可相对彼此位移。

较佳地,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延伸部及一导引结构,该延伸部是位于该支撑结构与该导引结构之间,该支撑结构包含一支撑段及一导引段相邻该支撑段,该扣件还包含一导引脚,当该第二支撑架相对该托架处于该位置时,该第二支撑架的延伸部提供该扣件的导引脚抵靠,使该扣件保持在该第一状态,当该第二支撑架相对该托架离开该位置时,该支撑结构的导引段用以带动该扣件的支撑脚,使该扣件从该第一状态转换成该第二状态,且当该扣件处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支撑结构的支撑段用以提供该扣件的支撑脚抵靠,当该第二支撑架相对该托架再次回到该位置的过程中,该第二支撑架的导引结构透过该导引脚带动该扣件从该第二状态转换至该第一状态。

较佳地,该滑轨机构还包含一支撑轨连接该轨件,该支撑轨包含一上墙、一下墙、一纵向墙连接在该上墙与该下墙之间,该上墙、该下墙及该纵向墙共同定义一通道,该第一支撑架的至少一部分是活动地安装至该通道。

较佳地,该支撑轨的纵向墙具有一第一限位特征位于该通道内,该第一支撑架具有一第二限位特征位置对应该第一限位特征。

较佳地,该滑轨机构还包含另一托架具有一侧墙与至少一安装件相邻该侧墙,该侧墙连接至该支撑轨的纵向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一种滑轨机构包含一轨件、一第一支撑架、一第二支撑架、一托架及一补强件。该第一支撑架可相对该轨件位移;该第二支撑架可相对该第一支撑架位移;该托架与该第二支撑架可相对彼此活动;该补强件响应该第一支撑架的位移而能够相对该轨件活动;其中,该轨件包含一第一卡掣结构,该补强件包含一第二卡掣结构,该补强件透过该第二卡掣结构能够用以卡掣该第一卡掣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观点,一种滑轨机构的托架装置包含一辅助支撑架、及一托架安装至该辅助支撑架。其中,该辅助支撑架与该托架的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墙及一第二墙,该第一墙与该第二墙彼此之间定义一空间,且该托架与该辅助支撑架透过该空间可相对彼此位移;其中,该托架包含一第一支撑凸体位于该空间内的上、下侧之一,用以支撑该第二支撑架;其中,该辅助支撑架包含一前支撑凸体位于该空间内的上、下侧的另一,用以支撑该托架。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一习知技术的滑轨机构安装至二个机柱且承载有一物体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安装至机架的第一机柱与第二机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扣件处于第一状态。

图6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扣件处于第二状态。

图7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架相对第一托架处于一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架相对第一托架处于一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托架的至少一安装件进入第一机柱的孔,且扣件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托架的至少一安装件进入第一机柱的孔,且扣件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可透过第一托架朝第一机柱安装的示意图。

图12显示图11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显示图11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1的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的第一托架安装至第一机柱的示意图。

图16显示图15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的第一托架与第二托架分别安装至第一机柱与第二机柱的示意图。

图18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可从一延伸状态往一方向被操作收合的示意图。

图19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从延伸状态成为收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托架能够接触补强件的示意图。

图20显示图19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从延伸状态成为收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托架能够将补强件从轨件解掣的示意图。

图22显示图21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处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安装至二个机柱且承载有一物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机构20可透过一第一托架22(亦可简称托架)与一第二托架24(亦可简称另一托架)安装至一机架(rack)的一第一机柱26与一第二机柱28。

如图3与图4所示,该滑轨机构20包含一轨件30、一第一支撑架32(亦可简称延伸支撑架)、一第二支撑架34(亦可简称辅助支撑架)、该第一托架22及一补强件36,较佳地,还包含一支撑轨38。

该轨件30具有一第一端部40a与一第二端部40b位置相对该第一端部40a。该轨件30包含一第一卡掣结构42位于该第一端部40a与该第二端部40b之间。

该支撑轨38连接,例如固定地连接该轨件30的一背侧而可视为该轨件30的一部分。例如,该支撑轨38可透过铆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连接至该轨件30。进一步而言,该支撑轨38具有一上墙44a、一下墙44b、及一纵向墙46连接在该上墙44a与该下墙44b之间。该上墙44a、该下墙44b及该纵向墙46共同定义一通道48。较佳地,该纵向墙46具有一第一限位特征50位于该通道48内。于此,该第一限位特征50以一凸块为例。该第二托架24具有一侧墙52与至少一安装件53位于相邻该侧墙52的一端,该侧墙52连接至该支撑轨38的纵向墙46。该至少一安装件53以二个为例。较佳地,该第二托架24位于相邻该轨件30的第二端部40b。

该第一支撑架32可相对该轨件30位移。例如,该第一支撑架32的一部分是活动地安装至该支撑轨38的通道48,该第一支撑架32透过该支撑轨38的通道48能相对该轨件30位移,但实施上不局限。该第一支撑架32具有一上支撑墙54a、一下支撑墙54b、及一纵向墙56连接在该上支撑墙54a与该下支撑墙54b之间。该上支撑墙54a、该下支撑墙54b及该纵向墙56共同定义一通道58。进一步而言,该第一支撑架32具有一第二限位特征60,该第二限位特征60连接该第一支撑架32的纵向墙56,且该第二限位特征60的位置对应该支撑轨38的第一限位特征50。于此,该第二限位特征60以一延伸臂为例。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32还包含一开口62及一接触墙64相邻该开口62。其中,该开口62呈纵向配置。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32还包含一导引面66(例如斜面或弧面),该接触墙64与该导引面66分别位于该开口62的两侧。

该第二支撑架34可相对该第一支撑架32位移。例如,该第二支撑架34的一部分是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一支撑架32的通道58,该第二支撑架34透过该第一支撑架32的通道58能相对该第一支撑架32位移,但实施上不局限。该第二支撑架34包含一弹力臂67及一抵靠部68设置于该弹力臂67,其中,该弹力臂67自该第二支撑架34延伸。该抵靠部68能够用以穿置在该第一支撑架32的开口62,且该抵靠部68的尺寸小于该开口62。较佳地,该第二支撑架34包含一支撑结构70、一延伸部72及一导引结构74。该延伸部72是位于该支撑结构70与该导引结构74之间。

该第一托架22与该第二支撑架34可相对彼此活动。较佳地,该第一托架22可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二支撑架34且可被调整而位于相邻该轨件30的第一端部40a。其中,该第一托架22包含一侧墙76、一端墙77及至少一安装件78。该端墙77大致上垂直地连接该侧墙76;该至少一安装件78配置在该端墙77,于此,该至少一安装件78以二个为例。该滑轨机构20还包含一扣件80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托架22。其中,该第一托架22与该第二支撑架34(及该第一支撑架32)可视为是一托架装置。

进一步而言,该第一托架22与该第二支撑架34的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墙及一第二墙彼此之间定义一空间。于此,以该第一托架22的侧墙76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具有一第一墙82a与一第二墙82b为例,该第一墙82a与该第二墙82b彼此之间定义一空间84。该第一托架22与该第二支撑架34透过该空间84可相对彼此位移。较佳地,该扣件80可透过一轴件85相对该第一托架22枢接,例如该扣件80是枢接在该第一墙82a;该扣件80包含一支撑脚86及一导引脚88。较佳地,该扣件80还包含一安装部90、一扣部92及一臂部94位于该安装部90与该扣部92之间。于此,该支撑脚86与该导引脚88彼此之间具有一段距离。其中,该支撑脚86与该导引脚88皆相对该安装部90弯折,且该支撑脚86与该导引脚88位于相邻该第一托架22的空间84为例。

较佳地,该第一托架22与该第二支撑架34的其中之一包含一限位结构96,该第二支撑架34与该第一托架22透过该限位结构96可在一有限度的范围内相对彼此位移。于此,该限位结构96可以是有边界的一长孔,且该滑轨机构20还包含一连接件98穿过该限位结构96的一部分,用以连接该第二支撑架34至该第一托架22。

较佳地,该第一托架22包含一第一支撑凸体23位于该空间84内的上、下侧之一(例如上侧),用以支撑该第二支撑架34,该第二支撑架34包含一前支撑凸体35a位于该空间84内的上、下侧的另一(例如下侧),用以支撑该第一托架22的第二墙82b(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24)。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32包含一第二支撑凸体33位于该通道58内的上、下侧之一(例如上侧),用以支撑该第二支撑架34,该第二支撑架34包含一后支撑凸体35b位于该通道58内的上、下侧的另一(例如下侧),用以支撑该第一支撑架32的下支撑墙54b。

较佳地,该滑轨机构20还包含一弹性件100依附在该第二支撑架34。例如,该弹性件100可透过铆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该第二支撑架34。该弹性件100具有一第一卡掣特征102;另一方面,该第一托架22包含一第二卡掣特征104,该第一卡掣特征102能够卡掣在该第二卡掣特征104。其中,该第一卡掣特征102与该第二卡掣特征104可以是凹(或孔)或凸,或者可以是凸或凹(或孔)的结构搭配,例如该第一卡掣特征102为凸出部,该第二卡掣特征104为一定位孔,但实施上不局限。

该补强件36安装在该轨件30与该第一支撑架32,用以补强该轨件30与该第一支撑架32彼此之间的支撑能力。具体而言,该补强件36包含一第二卡掣结构106,该补强件36透过该第二卡掣结构106的一卡掣部108能够用以卡掣该轨件30的第一卡掣结构42。于此,该第二卡掣结构106以一弹性配件为例,该弹性配件可透过铆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该补强件36,因此可视为该补强件36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卡掣结构42与该第二卡掣结构106的卡掣部108可以是凹(或孔)或凸,或者可以是凸或凹(或孔)的结构搭配,但实施上不局限。另一方面,该第一托架22包含一解掣结构109,用以将该补强件36的第二卡掣结构106的卡掣部108从该轨件30的第一卡掣结构42解掣。

较佳地,该补强件36还包含一本体部110、及至少一抱持部112位于该本体部110的一侧。于此,以二个抱持部112为例。该二个抱持部112可分别用以支撑该轨件30的上部与下部。该补强件36的本体部110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支撑架32。例如,该补强件36可透过铆接、螺接、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而固定地连接至该第一支撑架32,因此,该第一支撑架32与该补强件36可视为一体。

如图5所示,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与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的其中之一包含至少一导引段。该至少一导引段可以是一斜面或一弧面。于此,以该支撑结构70包含一第一导引段120为例,且该支撑结构70还包含一支撑段122相邻该第一导引段120。当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处于一第一位置p1(亦可简称一位置)时,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与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彼此之间定义一预定距离,因此,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未能提供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抵靠,使该扣件80相对该至少一安装件78能够处于一第一状态s1(例如锁定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第一状态s1时,该扣件80的扣部92是靠近该至少一安装件78。

配合图6所示,当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离开该第一位置p1时,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能够提供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抵靠或支撑,使该扣件80相对该至少一安装件78不再处于该第一状态s1。其中,透过该限位结构96与该连接件98的搭配,可作为该第二支撑架34与该第一托架22相对彼此位移时的限位用途。

具体而言,当该第二支撑架34从该第一位置p1往一第一方向d1相对该第一托架22位移至一第二位置p2的过程中,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透过第一导引段120接触该支撑脚86,用以带动该扣件80偏转一角度,直到该第二支撑架34处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的支撑段122能够提供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抵靠,使该扣件80相对该至少一安装件78从该第一状态s1转换至一第二状态s2(例如解锁状态),且透过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提供该支撑脚86抵靠,使该扣件80能保持在该第二状态s2;另一方面,当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处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第二支撑架34的导引结构74的位置是对应该扣件80的导引脚88。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二支撑架34的导引结构74与该扣件80的导引脚88的其中之一可以是一斜面或一弧面。此外,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离开该第一位置p1至该第二位置p2时,该扣件80能够处于该第二状态s2。其中,在该第二状态s2时,该扣件80的扣部92是远离该至少一安装件78。

如图7所示,当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处于该第一位置p1时,该第二支撑架34透过该弹性件100的第一卡掣特征102卡掣至该第一托架22的第二卡掣特征104,且该第一卡掣特征102对应该第二卡掣特征104的一挡壁124。据此,可将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保持在该第一位置p1。

配合图8所示,操作方式可选择直接对该弹性件100的第一卡掣特征102来操作而从该第一托架22的第二卡掣特征104解掣后,再将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从该第一位置p1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至第二位置p2。或者是,该第一卡掣特征102相对该第二卡掣特征104是具有导引机制的设计,例如斜面或弧面,使得借助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的位移,就能够使该第一卡掣特征102从该第二卡掣特征104解掣。

如图9所示,当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处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能够提供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抵靠,使该扣件80相对该第一机柱26(亦可简称机柱)处于该第二状态s2。其中,该扣件80的扣部92是远离该至少一安装件78,且该扣部92未能锁定该第一机柱26。进一步而言,当欲将该第一托架22安装该第一机柱26时,使用者可将该第一托架22往一第二方向d2(例如是相反该第一方向d1的方向)前进,使该第一托架22的至少一安装件78进入该第一机柱26的至少一孔126,且该第一托架22抵于该第一机柱26。

配合图10所示,当该第一托架22抵于该第一机柱26时,使用者可往该第二方向d2再施予一力量,使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从该第二位置p2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至该第一位置p1,以致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未能提供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抵靠,使该扣件80能够被操作而恢复该第一状态s1。较佳地,回应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从该第二位置p2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使该导引结构74能够带动该扣件80的导引脚88,令该扣件80从该第二状态s2恢复该第一状态s1。其中,该扣件80的扣部92是靠近该至少一安装件78,且该扣部92能够锁定该第一机柱26。如此,可完成该第一托架22安装至该第一机柱26的作业程序。

如图11所示,操作者可以预先将该滑轨机构20拉伸,使该滑轨机构20处于一延伸状态而具有一第一长度l1。具体而言,该第一支撑架32可相对该轨件30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而相对该支撑轨38处于延伸状态、及该第二支撑架34可相对该第一支撑架32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而也处于延伸状态。

其中,该第一支撑架32的第二限位特征60能够抵于该支撑轨38的第一限位特征50(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2)。

其中,由于该补强件36是连接至该第一支撑架32,该补强件36回应该第一支撑架32相对该轨件30及/或该支撑轨38往该第二方向d2的位移,该补强件36能够相对该轨件30活动至一预定位置,使该补强件36透过该第二卡掣结构106的卡掣部108卡掣至该轨件30的第一卡掣结构42(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3)。据此,透过该补强件36卡掣至该轨件30而能让该第一支撑架32暂时地相对该轨件30固定。其中,该第二支撑架34能够相对该第一支撑架32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直到该第二支撑架34的抵靠部68进入该第一支撑架32的开口62时,该抵靠部68能够抵于该第一支撑架32的接触墙64(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3)。

其中,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的支撑段122能够提供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抵靠或支撑(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4),使该扣件80相对该至少一安装件78处于该第二状态s2。其中,该扣件80的扣部92是远离该至少一安装件78;另一方面,当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处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第二支撑架34的导引结构74的位置是对应或相邻该扣件80的导引脚88;另一方面,该第二支撑架34的弹性件100的第一卡掣特征102尚未卡掣在该第一托架22的第二卡掣特征104。

当欲将该滑轨机构20安装至该第一机柱26与该第二机柱28时,使用者可先将该滑轨机构20往该第二方向d2前进,使该第一托架22的至少一安装件78朝向该第一机柱26的至少一孔126。

配合图15所示,当该滑轨机构20的第一托架22的至少一安装件78进入该第一机柱26的至少一孔126后,该第一托架22(例如端墙77)能抵于该第一机柱26。进一步而言,操作者可往该第二方向d2施力,例如将该滑轨机构20往该第二方向d2施力,使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从该第二位置p2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至该第一位置p1,换言之,该第二支撑架34的支撑结构70的支撑段122未能提供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抵靠(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6),使该扣件80可操作地恢复该第一状态s1。其中,该第二支撑架34的弹性件100的第一卡掣特征102能卡掣在该第一托架22的第二卡掣特征104。进一步而言,回应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的位移,使该导引结构74能够带动该扣件80的导引脚88,令该扣件80从该第二状态s2偏摆一角度而恢复该第一状态s1。其中,该扣件80的扣部92是靠近该至少一安装件78,且该扣部92用以锁定该第一机柱26。较佳地,当该扣件80处于该第一状态s1时,该第二支撑架34的延伸部72能够提供该导引脚88抵靠,使该扣件80保持在该第一状态s1。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4与图16所示,该扣件80的支撑脚86具有一第二导引段128。其中,透过该第一导引段120或该第二导引段128,使该第二支撑架34相对该第一托架22从该第一位置p1往该第一方向d1(例如相反该第二方向d2的方向)位移至该第二位置p2的过程中(此部分可参阅图16与图14),该第二支撑架34能够易于带动该扣件80从该第一状态s1转换成该第二状态s2。

如图17所示,当完成该第一托架22安装至该第一机柱26的作业程序后,操作者可操作该轨件30相对该第二支撑架34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使该第二托架24的至少一安装件53进入该第二机柱28的至少一孔130。由于此部分为熟悉该领域的通常知识者能够理解的技术范畴,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另赘述。由此可知,该滑轨机构20可安装至第一机柱26与第二机柱28。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托架22与该第二托架24可分别从该第一机柱26与该第二机柱28卸下(此部分可参阅图17、图15及图11即可,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另赘述)。

如图18与图19所示,该滑轨机构20可以从该延伸状态被操作成一收合状态。具体而言,操作者可将该第二支撑架34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其中,该第一托架22的解掣结构109能够接触该补强件36的第二卡掣结构106的卡掣部108(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20)。

如图21与图22所示,该第二支撑架34继续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时,该第一托架22的解掣结构109能够将该补强件36的第二卡掣结构106的卡掣部108从该轨件30的第一卡掣结构42解掣,使该第一支撑架32能够相对该轨件30成为可相对位移的状态。较佳地,该第一托架22的解掣结构109与该第二卡掣结构106的卡掣部108的其中之一具有斜面或弧面,如此有助于解掣结构109将该补强件36的第二卡掣结构106的卡掣部108从该轨件30的第一卡掣结构42解掣。

如图23所示,当该第一支撑架32相对该轨件30成为可相对位移的状态后,该第一托架22、该第二支撑架34、及该第一支撑架32则可相对该轨件30及/或该支撑轨38收合,使该滑轨机构20成为该收合状态而具有一第二长度l2。

如图24绘示滑轨机构20安装至第一机柱26与第二机柱28的简略示意图。具体而言,当该轨件30(图中仅以支撑轨38表示该轨件30)承载有一物体132(例如电子设备或机箱)时,若该物体132的重量w1过重,则该第一托架22与该第二支撑架34之间可透过该第一支撑凸体23及该前支撑凸体35a达到支撑效果。此外,该第一支撑架32及该第二支撑架34之间可透过该第二支撑凸体33及该后支撑凸体35b达到支撑效果。藉此设置,可以防止滑轨及/或托架装置彼此之间可能的往下沉坠的问题。简言之,有别于图1所绘示关于滑轨及/或托架装置的荷重问题,在承受有一重量w1或一外力的情况下,本案实施例透过前述第一支撑凸体23、第二支撑凸体33、前支撑凸体35a及后支撑凸体35b的设置,可提供该第一托架22、该第二支撑架34及第一支撑架32彼此之间尽可能地保持在一水平状态,用以防止该第一托架22、该第二支撑架34及第一支撑架32彼此之间的倾斜或翘起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增进功效与优点即在于:

1.借助上述的设置,操作者在机架的前方即能单人完成装卸滑轨机构至机架的二个机柱,操作上非常便捷且快速。

2.第一支撑架透过该补强件能够暂时地卡掣在轨件,如此,当第一托架抵于第一机柱,且滑轨机构往第一机柱的方向被操作前进的过程中时,有助于让第二支撑架带动扣件,使扣件从第二状态转换成第一状态,例如可以确保扣件从解锁状态转换至锁定状态,使扣件能够用以锁定机架的机柱。

3.补强件可相对轨件活动,且补强件包含抱持部能够提供轨件支撑作用,如此有助于提升轨件的结构强度。

4.在承受有一重量或一外力的情况下,透过前述第一支撑凸体、第二支撑凸体、前支撑凸体及后支撑凸体的设置,可提供第一托架、第二支撑架及第一支撑架彼此之间尽可能地保持在一水平状态。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