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纽扣救生衣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458发布日期:2020-01-24 12:4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纽扣救生衣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纽扣救生衣灯。



背景技术:

救生衣灯是固定于救生衣上,用于在夜间时,向救助人员指示落水人员在水中的位置。目前市面上的救生衣灯一般是通过织带固定在救生衣上,救生衣灯安装到救生衣不方便;并且救生衣灯的外壳采用的是硬质的塑料材料,容易膈到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使用者的不适;另外目前市面上的救生衣灯会设置水流开关来控制救生衣灯的灯珠工作与否,但是现有的水流开关都是遇水就开启救生衣灯的灯珠,离水就关闭救生衣灯的灯珠,这导致使用者正常进行水上运动时,水流开关遇浪打时便立即触发救生衣灯的灯珠工作,会造成救生衣灯的电池损耗不必要的电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纽扣救生衣灯,其能方便的安装到救生衣上并且不易膈到使用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纽扣救生衣灯,其包括救生衣灯主体、背胶和软质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裹住救生衣灯主体侧壁;所述救生衣灯主体底部粘接到背胶上。

所述保护套底部形成向外凸起并与背胶粘接的环形挡沿。

所述救生衣灯主体包括外壳、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池和电路板安装于外壳中,电路板上设有水流开关、led灯珠和控制器,控制器与水流开关和led灯珠分别电连接;水流开关包括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伸出外壳。

所述led灯珠设置于电路板的底面上,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供led灯珠发出的灯光射出的透光区;所述背胶为透明结构。

所述led灯珠设置于电路板的底面上,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供led灯珠发出的灯光射出的透光区;所述背胶中心设有对应于透光区的通孔。

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电源输入正极、电源输入负极、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电源输入正极和电源输入负极用于分别电性连接电池的正负极;所述电源输入正极电性连接第一导电柱、第一电阻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一电阻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一mos管的漏极电性连接led灯珠的正极和控制器的电源端,led灯珠的负极电性连接第三mos管的漏极,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三mos管的栅极;第二导电柱电性连接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源输入负极电性连接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控制器的接地端和第三mos管的源极;所述控制器上电时,控制器延时至少两秒后给第三mos管的栅极输入一个高电平而控制第三mos管导通。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套能对救生衣灯主体进行保护并能防止救生衣灯主体膈到使用者,而通过背胶能十分方便把本实用新型粘接到救生衣上,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背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救生衣灯主体1,外壳11,上盖111,下盖112,透光区1121,电池12,电路板13,水流开关131,第一导电柱1311,第二导电柱1312,led灯珠132,控制器133,电源输入正极134,电源输入负极135,第一mos管136,第二mos管137,第三mos管138,第一电阻139,第二电阻1310,

背胶2,通孔21,

保护套3,环形挡沿31,

救生衣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纽扣救生衣灯,其包括救生衣灯主体1、背胶2和软质的保护套3;其中保护套3可采用tpe软胶材质,所述保护套3包裹住救生衣灯主体1侧壁以对救生衣灯主体1进行保护并能防止救生衣灯主体1膈到使用者;所述救生衣灯主体1底部粘接到背胶2上以通过背胶2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救生衣4上,保护套3底部形成向外凸起并与背胶2粘接的环形挡沿31,这样能更稳固的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救生衣4上。

具体的,所述救生衣灯主体1可包括外壳11、电池12和电路板13;所述电池12和电路板13安装于外壳1中,所述电池12可采用纽扣电池,电池12位于电路板13上方,电路板13上设有水流开关131、led灯珠132和控制器133,控制器133与水流开关131和led灯珠132分别电连接,控制器132根据水流开关131的通断来控制led灯珠132工作与否,水流开关131包括第一导电柱1311和第二导电柱1312,第一导电柱1311和第二导电柱1312伸出外壳11,当第一导电柱1311和第二导电柱1312同时遇水时,第一导电柱1311和第二导电柱1312导通;所述电池12为led灯珠132和控制器133供电;所述外壳11可由上盖111和下盖112通过卡接、螺接或螺钉锁固等连接方式上下拼接而成;配合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其中所述led灯珠132设置于电路板13的底面上,所述外壳11的底部可形成透光区1121以供led灯珠132发出的灯光射出;所述背胶2为透明结构以保证led灯珠132发出的灯光可透过背胶2,这样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所述led灯珠132发出的光线从透光区1121射出后经过背胶2进入到救生衣4中,最后再从救生衣4中射出而指示落水者的位置。而配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其中所述led灯珠132设置于电路板13的底面上,所述外壳11的底部可形成透光区1121以供led灯珠132发出的灯光射出,而所述背胶2中心设有对应于透光区1121的通孔21以供led灯珠132发出的灯光射出,避免背胶2对led灯珠132发出的灯光造成损耗,这样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所述led灯珠132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光区1121和通孔21后进入到救生衣4中,最后再从救生衣4中射出而指示落水者的位置。

配合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13上还设有电源输入正极134、电源输入负极135、第一mos管136、第二mos管137、第三mos管138、第一电阻139和第二电阻1310;其中电源输入正极134和电源输入负极135用于分别电性连接电池12的正负极而为电路板13供电;所述电源输入正极134电性连接第一导电柱1311、第一电阻139一端、第一mos管136的源极,第一电阻139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一mos管136的栅极和第二mos管137的漏极,第一mos管136的漏极电性连接led灯珠132的正极和控制器133的电源端,led灯珠132的负极电性连接第三mos管138的漏极,控制器133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三mos管138的栅极;第二导电柱1312电性连接第二电阻1310一端和第二mos管137的栅极;所述电源输入负极135电性连接第二电阻1310另一端、第二mos管137的源极、控制器133的接地端和第三mos管138的源极;所述控制器133上电时,控制器133延时至少两秒后给第三mos管138的栅极输入一个高电平而控制第三mos管138导通;这样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水流开关131的第一导电柱1311和第二导电柱1312中的至少一个离水而使得水流开关131关断时,控制器133和led灯珠132均不通电而关闭;而在水流开关131的第一导电柱1311和第二导电柱1312同时遇水而使得水流开关131导通时,控制器133上电并延时至少两秒启动led灯珠132,这样使用者正常进行水上运动时,水流开关遇浪打时不会立即触发led灯珠132启动,能减少电池12不必要的电量损耗。

所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