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洁净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9388发布日期:2020-02-14 17:5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机房洁净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机房信息处理交换存储设备冷却使用的机房洁净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网络、it设备需求的不断发展,作为信息数据存储、交换、处理的数据中心机房需求日益增多,而如何保护好机房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需对机房内信息数据存储、交换、储存等单元散热设备有效冷却降温,以保证其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机房设备多为行、列排放的单元机柜,每个机柜内放置若干个信息数据交换、处理散热单元,单位面积热负荷大、局部机房可达2000w/m2,温度高,局部散热部位可达300℃以上,且对空气品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精密机房,需在恒温、恒湿、无腐蚀洁净环境下运行。

传统的机柜上端或侧上端一般自带排风扇,由于机房设备的热量是沿向上的垂直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传统的通风空调送回风方式只能局部冷却,即使降低送风温度、延长冷却时间甚至长期连续运行也难以有效冷却,导致机柜局部温度过高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房洁净机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房洁净机柜,包括机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本体和背板送风器;

所述背板送风器内部为静压室,背板送风器顶部设有与所述静压室连通的连接口,背板送风器前侧设有与所述静压室连通的出风口,背板送风器的出风口端部与所述机柜本体的后侧侧面连接;

所述机柜本体的后侧侧面为敞口结构,且机柜本体内部与所述背板送风器的静压室相互连通。

所述背板送风器内部的若干导流板,导流板两侧与背板送风器内壁连接,导流板之间构成用于连通连接口和出风口的通风风道,出风口处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两层孔板且两层孔板之间构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净化滤网。

所述导流板为弧形面板结构或折流板结构。

所述净化滤网包括至少一层,净化滤网采用活性炭过滤网或光触媒滤网。

所述背板送风器的后侧面板为弧形面板,后侧面板顶端与背板送风器的顶部面板后端连接,后侧面板底端与前侧面板的底端连接。

所述背板送风器的出风口端部插入至所述机柜本体后侧的敞口处内侧,且背板送风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机柜本体后侧侧面对应设置的端板,端板与机柜本体后侧侧面相抵且机柜本体和背板送风器之间相互连接。

所述端板和机柜本体的后侧侧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垫。

所述背板送风器一侧通过铰链与机柜连接,背板送风器另一侧通过门锁与机柜本体连接。

所述连接口为位于背板送风器外侧的管体结构,连接口外侧设有水平分布且内凹结构设置的环形槽。

所述机柜本体前侧设有前门,机柜本体顶面上还设有一用于连通机柜本体内部和机柜本体外部的进出线孔及至少一个散热孔,散热孔内设有与机柜本体连接固定的排风器;所述机柜本体内部若干组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纵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机柜本体内部的顶面和底面连接固定,所述集线槽之间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机架、滑轨和理线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该结构可过滤、吸附、氧化空气中的灰尘及腐蚀性气体,有效冷却机架上的各个散热单元,提高信息、数据处理设备系统运行稳定性,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精密机房信息处理、交换、存储设备散热单元的冷却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背板送风器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板送风器、2导流板、3前布风板、4净化滤网、5后布风板、6连接口、7密封垫、8布风孔、9进出线孔、10排风器、11机柜本体、12机架、13集线槽、14前门、15门锁、16滑轨、17理线器、18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房洁净机柜,包括机柜本体11,所述机柜本体11和背板送风器1,机柜本体11和背板送风器1配合装配后,可以由背板送风器1向机柜本体11内部送风。

所述背板送风器1整体类似于长方体箱体结构,采用不锈钢或经防腐处理的镀锌钢板,其尺寸与19、21英寸机柜本体11的宽度、高度相适应,以便于安装,与长方体箱体的不同在于,背板送风器1的后侧面板为弧形面板,后侧面板顶端与背板送风器1的顶部面板后端连接,后侧面板底端与前侧面板的底端连接,背板送风器1的的侧面面板后侧与后侧面板形状对应设置并相互连接,后侧面板在通风过程中可以减低风阻,使通风效果更加顺畅,同时还避免形成通风死角位置;

所述背板送风器1内部为静压室,背板送风器1顶部设有与所述静压室连通的连接口6,连接口6底部固定在背板送风器1上,连接口6为位于背板送风器1外侧的圆形管体,用于与外部送风管道连接,所述的连接口6外侧带有内凹环形槽,可以与送风管道可采用铆接或卡槽的方式连接;

所述背板送风器1前侧设有与所述静压室连通的出风口,背板送风器1的出风口端部与所述机柜本体11的后侧侧面连接,其中所述出风口处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两层孔板且两层孔板之间构成一空腔,孔板嵌入至出风口内部进行固定,孔板上设有布风孔8,空腔内设有净化滤网4,其中两层孔板分别构成位于内侧的前布风板3和位于外侧的后布风板5,前布风板3和后布风板5的开孔率、孔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选择;

在通风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及弧形截面的摩擦阻力,致使进入前布风板3的每个布风孔8的空气压差平衡,达到一级稳压整流、送风布风目的;通过调整前后布风板5的开孔率、孔径大小、布风孔8的相对位置,以调整前布风板3和后布风板5之间的压差平衡,达到二级稳压整流、均匀布风目的;

其中,根据机架12上放置的不同服务器、交换器的发热量确定背板送风器1的送风量并调整后布风板5上的布风孔8的位置及孔径大小,达到精确送风效果;

净化滤网4包括两层并分别采用活性炭过滤网和光触媒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光触媒滤网固定在前布风板3和后布风板5之间,活性炭为多孔物质,能过滤、吸收、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部分h2s、so2、vocs等部分腐蚀性气体,光触媒可氧化分解部分细菌、h2s、so2、vocs等物质,避免腐蚀性气体及灰尘进入设备内,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及稳定性;

所述背板送风器1内部的三片导流板2,导流板2自前侧向后侧依次设置,且导流板2的长度自前侧向后侧依次增加,可根据机房实际安装要求及冷却风量大小,确定背板送风器1的后侧面板及导流板2的弧长高度及弧角度,以保证各布风孔8静压差平衡,导流板2的顶端高度设置相同,导流板2两侧与背板送风器1内壁连接,导流板2之间构成用于连通连接口6和出风口的通风风道,可根据机房实际安装要求及冷却风量大小,确定静压室的后侧面板及导流板2的弧长高度及弧角度,以保证室内静压差平衡,安装时,导流板2两侧与静压室侧壁连接固定,导流板2之间构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风通道,通风通道顶端与所述连接口6连通,通风通道底端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通过通风通道将连接口6位置的空气输送至出风口并吹出,导流板2具有初步分流、导流作用,可以将空气横向全覆盖的输送至机柜本体11的后侧;

所述机柜本体11的后侧侧面为敞口结构,且机柜本体11内部与所述背板送风器1的静压室相互连通;装配时,背板送风器1的出风口端部插入至所述机柜本体11后侧的敞口处内侧,且背板送风器1的侧壁上设有与机柜本体11后侧侧面对应设置的端板,端板与机柜本体11后侧侧面相抵且端板和机柜本体11的后侧侧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垫7,密封垫7固定在端板的侧面上,背板送风器1一侧通过铰链18与机柜连接,背板送风器1另一侧通过门锁15与机柜本体11连接,使其可以打开使用。

所述机柜本体11前侧设有前门14,机柜本体11顶面上还设有一用于连通机柜本体11内部和机柜本体11外部的进出线孔9及至两个散热孔,散热孔内设有与机柜连接固定的排风器10,数据传输线路由进出线孔9进入机柜本体11,排风器10则用排出机柜本体11内的热量;所述机柜本体11内部若干组集线槽13,所述集线槽13纵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机柜本体11内部的顶面和底面连接固定,所述集线槽13之间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机架12、滑轨16和理线器17,集线槽13和理线器17用以归类、集束、固定各类数据线缆,机架12和滑轨16用于安装固定各类服务器、交换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