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加热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7817发布日期:2020-02-28 08:2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无线加热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加热贴。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方面养身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大主流,喝温水成为了人们目前的一大习惯。另一方面,无线充电技术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加热杯也逐渐进入到消费者市场。但是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加热杯制造成本高、售价也高,导致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加热杯市场推广困难。而传统的陶瓷杯已经被普遍使用,且成本和售价均较低,但传统的陶瓷杯不具备使用无线充电系统加热的功能,因此,使得传统的陶瓷杯具备使用无线充电系统加热的功能具有显著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提供一种能够使得传统陶瓷杯具备使用无线充电系统加热的无线加热贴。

一种无线加热贴,包括发热层部和导热层部;所述发热层部包括发热片;所述导热层部包括导热片;所述发热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导热片紧密贴合;所述发热片用于将电磁能转化成内能;所述导热片用于与受热体贴合,作为所述发热片与所述受热体之间的热量传输介质;所述导热片为弹性导热片或塑性导热片,以便于与所述受热体紧密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发热片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发热片相互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热片的上表面上和/或所述导热片的周边;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受热体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层部;所述隔热层部包括隔热片;所述发热片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隔热片贴合;所述发热片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所述发热片的对立面,即所述第一表面和和所述第二表面指所述发热片的正反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不粘胶纸;所述不粘胶纸与所述导热片贴合。所述不粘胶纸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所述导热片与空气直接接触沾染灰尘等颗粒物而降低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受热体的贴合度(增加热阻)和自身的导热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粘胶层,所述粘胶层设置在所述不粘胶纸与所述导热片之间;所述粘胶层为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所述粘胶层用于增加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受热体之间的粘力,以起到固定本申请所述无线加热贴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片为螺旋式弹性片或套圈式弹性片。以适应不同表面形状的受热体。该实施例中“螺旋式弹性片”是指该弹性片的内圈和外圈是连续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式弹性片的螺旋线为连续变化的曲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式弹性片的螺旋线为连续的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片为套圈式弹性片。以适应不同表面形状的受热体。该实施例中“套圈式弹性片”是指该弹性片的内圈和外圈是独立的、不连续的,而是一种套环式的弹性片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式弹性片为同心圆式弹性片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式弹性片包括内螺旋弹性片和外螺旋弹性片;所述内螺旋弹性片最外圈的端部与所述外螺旋弹性片最内圈的端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以适应不同表面大小的受热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螺旋弹性片最外圈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外螺旋弹性片最内圈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孔为圆形插孔;所述第一插针为圆形插针;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一插孔连接,且所述第一插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插针的长度;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孔连接,且所述第二插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插针的长度;所述第一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针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一插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孔过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一插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孔过度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孔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孔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螺旋弹性片最外圈的端面设置有插槽;所述外螺旋弹性片最内圈的端面设置有插片;所述插片与所述插槽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内螺旋弹性片最外圈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螺旋弹性片最内圈的端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内螺旋弹性片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螺旋弹性片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式弹性片或所述套圈式弹性片的任意两个相邻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以防止或减少水在所述螺旋式弹性片或所述套圈式弹性片上的径向流动,和削弱所述螺旋式弹性片或所述套圈式弹性片任意两个相邻圈之间的毛细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片的形状与所述发热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片的形状与所述发热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片为金属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片为硅胶片。

在上述内容中,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或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提供了有用的替代方案。提供的概述实施例的集合以基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特征的选择来预示潜在的专利权利要求,且这些概述实施例的集合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可拓展的权利要求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加热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中发热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内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外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内螺旋弹性片最外圈端面设置有插孔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最外圈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内螺旋弹性片最外圈端面设置有插孔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最外圈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内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外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内螺旋弹性片最外圈端面设置有插槽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最外圈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螺旋式无线加热贴中发热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内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外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内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外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中发热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内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外螺旋弹性片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同心圆式无线加热贴组件中发热片组件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套圈式无线加热贴组件中发热片组件的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与平底陶瓷杯贴合后的使用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与平底陶瓷杯贴合后的使用状态剖面结构局部a放大图;

图2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与凹曲面底陶瓷杯贴合后的使用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式无线加热贴与凹曲面底陶瓷杯贴合后的使用状态剖面结构局部b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发热片;110.内螺旋弹性片;111.第一插孔;112.第二插孔;113.插槽;120.外螺旋弹性片;121.第一插针;122.第二插针;123.插片;130.连接件;200.导热片;300.隔热片;400.不粘胶纸。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文件中,下面讨论的图1-23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只用于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无线加热贴中实现。参考附图,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的主题。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将根据本申请的功能定义。因此,所述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向或用法而不同。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必须基于本文中所作的描述来理解。

一种无线加热贴,如图1所示,包括发热层部和导热层部。发热层部包括发热片100。导热层部包括导热片200。发热片100的第一表面与导热片200紧密贴合。发热片100用于将电磁能转化成内能。导热片200用于与受热体贴合,作为发热片100与受热体之间的热量传输介质。导热片200为弹性导热片200或塑性导热片200,以便于与受热体紧密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层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发热片100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发热片100相互贴合,以便于测量发热片100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离散分布设置在发热片100上,以便于测量发热片100的平均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层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热片200的上表面上。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受热体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层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热片200的周边。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导热片200周边的受热体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层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热片200的上表面上和导热片200的周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隔热层部。隔热层部包括隔热片300。发热片100的第二表面与隔热片300贴合。发热片100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发热片100的对立面,即第一表面和和第二表面指发热片100的正反面。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发热片100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多的通过导热片200向受热体传输,减少发热片100的热量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不粘胶纸400。不粘胶纸400与导热片200贴合。不粘胶纸400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导热片200与空气直接接触沾染灰尘等颗粒物而降低导热片200与受热体的贴合度和自身的导热性能。导热片200粘上灰尘或颗粒后,在灰尘或颗粒的周边导热片200容易与受热体脱离产生空气腔,增加热阻,降低导热片200的热量传输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粘胶层,粘胶层设置在不粘胶纸400与导热片200之间。粘胶层为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粘胶层用于增加导热片200与受热体之间的粘力,以起到固定本申请无线加热贴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10所示,发热片100为螺旋式弹性片,以适应不同表面形状的受热体。该实施例中“螺旋式弹性片”是指该弹性片的内圈和外圈是连续的。由于螺旋式弹性片能够方便产生形变,如中部隆起,或凹陷等,从而能够适应贴合在凸面或凹面的受热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螺旋式弹性片(发热片100)的螺旋线为连续变化的曲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螺旋式弹性片(发热片100)的螺旋线为连续的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螺旋式弹性片(发热片100)包括内螺旋弹性片110和外螺旋弹性片120。内螺旋弹性片110最外圈的端部与外螺旋弹性片120最内圈的端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以适应不同表面大小的受热体。将螺旋式弹性片(发热片100)设置成过段式,能够方便的针对不同大小的受热表面改变发热片100的大小,改变无线加热贴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11所示,内螺旋弹性片110最外圈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插孔111和第二插孔112。如图4或图12所示,外螺旋弹性片120最内圈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插针121和第二插针122。第一插孔111为圆形插孔。第一插针121为圆形插针。第一插针121与第一插孔111连接,且第一插孔1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针121的长度。第二插针122与第二插孔112连接,且第二插孔11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插针122的长度。第一插针121的长度大于第二插针122的长度。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插针121的长度设置成大于第二插针122的长度,且将第一插孔111设置成圆形插孔,第一插针121设置成圆形插针,能够使得第一插针121和第一插孔111相互配合起到定位的作用,过程为:将第一插针121插入第一插孔111内(插入一点即可),以第一插针121和第一插孔111为轴线旋转内螺旋弹性片110和外螺旋弹性片120以改变二者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第二插针122与第二插孔112的相对位置,当第二插针122与第二插孔112对准时,即可使将第一插针121进一步插入第一插孔111内,此时第二插针122也插进了第二插孔11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针121与第一插孔111滑动连接,第二插针122与第二插孔112过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针121与第一插孔111滑动连接,第二插针122与第二插孔112过度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插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对应的,第二插针122的横截面也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插针122与第二插孔112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插孔112的横截面为矩形,对应的,第二插针122的横截面也为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或图9或图13所示,内螺旋弹性片110最外圈的端面设置有插槽113。如图8或图14所示,外螺旋弹性片120最内圈的端面设置有插片123。插片123与插槽113连接。该实施例能够增加内螺旋弹性片110与外螺旋弹性片120之间连接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处的横截面积,从而提高内螺旋弹性片110与外螺旋弹性片1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导热层部还包括连接件130。内螺旋弹性片110最外圈的端部通过连接件130与外螺旋弹性片120最内圈的端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130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用于与内螺旋弹性片110最外圈的端部连接,第二插槽用于与外螺旋弹性片120最内圈的端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连接件130与内螺旋弹性片110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连接件130与内螺旋弹性片110一体成型,且连接件130的端面设置有与外螺旋弹性片120最内圈的端部连接的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连接件130与外螺旋弹性片120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连接件130与外螺旋弹性片120一体成型,且连接件130的端面设置有与内螺旋弹性片110最外圈的端部连接的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或图19所示,发热片100为套圈式弹性片。以适应不同表面形状和不同表面大小的受热体。该实施例中“套圈式弹性片”是指该弹性片的内圈和外圈是独立的、不连续的,而是一种套环式的弹性片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套圈式弹性片为同心圆式弹性片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套圈式弹性片为矩形套圈式弹性片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式弹性片的任意两个相邻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以防止或减少水在螺旋式弹性片上的径向流动,并削弱螺旋式弹性片任意两个相邻圈之间的毛细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圈式弹性片的任意两个相邻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以防止或减少水在套圈式弹性片上的径向流动,和削弱套圈式弹性片任意两个相邻圈之间的毛细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片200的形状与发热片100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片300的形状与发热片100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片100为金属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片100为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片100为铝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片200为硅胶片。

上述提供的无线加热贴,通过将加热片100与弹性的或塑性的导热片200相互贴合,从而方便的将加热片100紧密贴合在受热体上,从而使得不能使用无线充电系统加热的陶瓷杯等具备了使用无线充电系统加热的功能,且该无线加热贴制造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非常便于市场推广并被大众所接受。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合无线充电系统的调频找到谐振频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