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7304发布日期:2020-06-12 15:2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装配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箱。



背景技术:

当今,随着资源紧缺、人工物料成本的提升及对品质要求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制造成的本控及可靠性。目前许多电子产品都是由内部部件加外壳部件组成,而内部部件通常是直接通过螺丝与外壳部件紧固。随着产品重量的增加,造就产品使用螺丝数量的增加及尺寸的增大,进而产品成本增加,影响内部布局及外观性能;螺丝紧固需要内部件与外壳紧配,不然间隙存在导致隐患,贴紧配合装配困难;且螺丝紧固为点与面的紧固,螺丝点受力很大,影响其可靠性;产品重量的增加导致安装时定位难度的增加、相对运动惯性大,增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装配人力物力投入成本大,点受受力影响可靠性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箱。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箱,包括:具有内部型腔和开口的外箱,置于所述内部型腔内的内箱,以及封闭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外箱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凸部垂直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且所述凸部的长度与所述外箱侧壁的高度匹配;所述凸部呈上窄下宽的渐宽式结构;所述内箱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凸部匹配。

本技术方案的装配箱通过外箱的凸部与内箱的凹槽配合,形成类似于导轨和滑块的配合关系,无需使用螺丝紧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简化安装工序,节约成本;且由螺丝紧固的点与面配合,变为面与面的配合,提升产品可靠性。另外,上窄下宽的渐宽式结构的配合既便于装配又能保证装配效果,即当装配时,将内箱从上之下套入外箱中,从而内箱的凹槽最宽处最先与外箱的凸部最窄处配合,方便嵌入,直至内箱完全套入外箱的内部型腔中,内箱与外箱的装配间隙由大到小,最终内箱与外箱紧贴配合,实现自动导向定位。盖板封闭所述外箱的开口,且盖板、内箱、外箱两两之间无法进行相对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箱的开口处两相对侧边边缘均设有与所述盖板配合的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外壁设有耐磨层;和/或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耐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截面以及所述凹槽的截面均为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截面以及所述凹槽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截面以及所述凹槽的截面均为三角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部分别设于所述外箱的两相对壁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箱的箱底内壁设有缓冲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箱的箱底外壁设有缓冲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箱的的壁面设有散热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配箱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箱与外箱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箱;11、凸部;12、散热元件;20、内箱;21、凹槽;3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装配箱,包括:具有内部型腔和开口的外箱10,置于所述内部型腔内的内箱20,以及封闭所述开口的盖板30;所述外箱10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部11,所述凸部11垂直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且所述凸部11的长度与所述外箱10侧壁的高度匹配;所述凸部11呈上窄下宽的渐宽式结构;所述内箱20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凸部11配合的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凸部11匹配。

本实施方式的装配箱通过外箱10的凸部11与内箱20的凹槽21配合,形成类似于导轨和滑块的配合关系,无需使用螺丝紧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简化安装工序,节约成本;且由螺丝紧固的点与面配合,变为面与面的配合,提升产品可靠性。另外,上窄下宽的渐宽式结构的配合既便于装配又能保证装配效果,即当装配时,将内箱20从上之下套入外箱10中,从而内箱20的凹槽21最宽处最先与外箱10的凸部11最窄处配合,方便嵌入,直至内箱20完全套入外箱10的内部型腔中,内箱20与外箱10的装配间隙由大到小,最终内箱20与外箱10紧贴配合,实现自动导向定位。盖板30封闭所述外箱10的开口,且盖板30、内箱20、外箱10两两之间无法进行相对运动。

本实施方式所述外箱10的开口处两相对侧边边缘均设有与所述盖板30配合的滑槽(图中未示出)。即所述盖板30与所述滑槽嵌合,装配时,将盖板30两侧对准两侧滑槽口并推入,将外箱10开口封闭;当打开时,将盖板30抽拉出滑槽即可。进一步地,可在所述盖板30的外壁设置拉手。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设计为所述外箱10与盖板30卡扣配合,或者所述外箱10和盖板30粘合。

由于凸部11与凹槽21装配过程难免发生摩擦,故为了减少产品损耗,本实施方式所述凸部11的外壁设有耐磨层;和/或所述凹槽21的内壁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三氧化二铝层或pvc耐磨层。

本实施方式所述凸部11的截面以及所述凹槽21的截面均为梯形。加大外箱10与内箱20装配的接触面,避免应力集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11的截面以及所述凹槽21的截面可为三角形。

所述凸部11的截面以及所述凹槽21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装配更便捷,自动导向定位效果更好。

本实施方式所述凸部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部11分别设于所述外箱10的两相对壁面,相应的,所述内箱20的两相应内壁则设有与所述凸部11配合的凹槽21。装配紧固效果好,且装配便捷。

考虑到内箱20完全嵌入外箱10时,将有推力或由内箱20自身重力对外箱10底部的冲击,故而为了避免内箱20底部与外箱10底部接触面的损耗,所述外箱10的箱底内壁设有缓冲层,一方面延长内箱20和外箱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装配过程中减少噪音。所述缓冲层为海绵垫、硅胶垫或其他软质材料层。

同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在可在所述内箱20的箱底外壁设有缓冲层。

当在电子电力领域使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装配箱时,箱内往往用于放置电子器件,故而为了不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使用,所述外箱10的壁面设有散热元件12。本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元件12为设于外箱10壁面的散热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为嵌设于外箱10壁面的散热风扇。并且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内箱20可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作,例如铝,方便导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