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结构以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7408发布日期:2020-06-05 20:4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加热结构以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加热结构以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电器的加热方式一般为常规的电阻加热和电磁加热,该等常规的加热方式均存在各自的缺陷,具体如下:以电阻加热为例,例如在空调产品,在加热常规功能下,为了达到快速制热的效果,一般会使用ptc电加热棒、电阻丝设置一个冷煤加热器,对冷煤进行加热,让冷煤把热量传输到空调出风口的散热器,实现快速制热的需求;但这种常规的电阻丝发热方式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如果存在灰尘、杂物覆盖会严重影响发热及传热效果;对于电磁加热,例如在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中,为了能够通过电磁加热,锅具的材质必须为能够电磁加热的材质例如铁质,并且,因为电磁加热烹饪装置的形状和锅具的形状也要适配,如此,使得锅具与电磁加热烹饪装置的布设受限。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加热方式,以改善单一常规的加热方式存在的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结构以及家用电器,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家用电器的加热方式,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家用电器的加热方式之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结构,包括:电磁发热件,用以在置于可变磁场中产生热量;以及,导热介质通道,用以存储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内的导热介质设置为与所述电磁发热件热导接,以通过所述电磁发热件对其加热,且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内的介质用以对所述家用电器的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电磁发热件热导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导热件的导热介质换热段,所述导热介质用以通过所述导热件吸收所述电磁发热件的热量。可选地,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电磁发热件贴合设置;和/或,所述导热件和所述电磁发热件均呈板状,且所述导热件和所述电磁发热件相复合以形成复合板结构。可选地,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电磁发热件的导热系数;和/或,所述导热件的材质为铝、铜或铝合金。可选地,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电磁发热件中的导热介质换热段,所述导热介质用以吸收所述电磁发热件的热量。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导热介质通道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加热件中的导热介质加热段,所述导热介质加热段内的导热介质用以对所述家用电器的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或者,所述导热介质换热段内的导热介质用以直接对所述家用电器的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用在空调器上。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用在烹饪器具上。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包括锅具;所述电磁发热件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均设于所述锅具。可选地,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锅具的底部的底部导热介质通道;所述电磁发热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锅具的底部的底部电磁发热件。可选地,所述导热介质通道还包括布设在所述锅具的侧部且与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连通的的侧部导热介质通道。可选地,所述底部电磁发热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锅具的底部的电磁加热层。可选地,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布设在所述电磁加热层的内部;或者,所述锅具的底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层的内侧的导热层,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设于所述导热层。可选地,所述锅具的底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层的内侧的导热层,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设于所述导热层,所述锅具的底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热层的内侧且用以与锅具内的食材接触的加热层。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底座;所述电磁发热件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设于所述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的顶壁设置有加热区域,所述导热介质通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用以供锅具置放,以使得所述导热介质能够对所述锅具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电磁发热件热导接;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导热件的导热介质换热段,所述导热介质换热段内的导热介质用以通过所述导热件吸收所述电磁发热件,并对置于所述加热区域的锅具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导热件和加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电磁发热件热导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导热件中的导热介质换热段、以及形成在所述加热件中的导热介质加热段,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导热介质加热段内的导热介质用以对置于所述加热区域的锅具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加热区域呈下凹设置,用以与锅具的底部适配。可选地,所述加热底座内还设有电磁发生装置,所述电磁发生装置用以在通电时产生可变磁场,以使得所述电磁发热件发热。可选地,所述电磁发生装置位于所述电磁发热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发生装置包括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电磁发热件之间的距离为d,7mm≤d≤13mm。可选地,所述电磁发生装置还包括线圈盘;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线圈盘的一侧面且呈多圈设置。可选地,所述电磁线圈呈纵长设置,具有尺寸较大的长边和尺寸较小的短边;所述电磁发热件也呈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纵长形设置。可选地,所述电磁线圈具有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以及位于长度方向上且连接所述两侧部的两端部;所述电磁发生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磁条,沿所述电磁线圈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布设在所述电磁线圈的两侧部,每一所述第一磁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的内侧;多个第二磁条,沿所述电磁线圈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布设在所述电磁线圈的两端部,每一所述第二磁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的内侧。可选地,所述电磁线圈呈椭圆形或跑道形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磁发热件,用以在置于可变磁场中产生热量;以及,导热介质通道,用以存储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内的导热介质设置为与所述电磁发热件热导接,以通过所述电磁发热件对其加热,且所述导热介质通道内介质用以对所述家用电器的锅具中的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电磁发热件对导热介质通道中的导热介质加热,然后通过导热介质对家用电器的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相对于电阻式加热,对加热部件的环境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并且相对于电磁加热方式,因为待加热部件(例如烹饪器具的锅具,或者空调器的加热翅片等)不必与磁场产生装置适配,待加热部件的设置更为灵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加热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加热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或图3中的电磁发生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家用电器4锅具1电磁发热件41加热层1a底部电磁发热件5加热底座11电磁加热层51加热区域2导热介质通道6电磁发生装置21导热介质换热段61电磁线圈22导热介质加热段62线圈盘2a底部导热介质通道63第一磁条3导热件64第二磁条31导热层7加热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用电器以及加热结构,其中,所述家用电器可以电磁加热烹饪装置,也可以是空调器,还可以是其他的需要设置加热部件的家用电器,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烹饪装置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和烹饪机中的一种,所述空调器可以是中央空调、壁挂式空调或者立式空调等的一种。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以及加热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以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磁发热件1和导热介质通道2,所述电磁发热件1用以在置于所述家用电器100(参见图6至图8)的电磁发生装置6产生的可变磁场中而发热,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用以存储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可以为液态导热介质,例如导热油等,也可以是在受热时变成液态的导热介质,例如蜡等等),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内的导热介质设置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热导接,以通过所述电磁发热件1对其加热,且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内的导热介质用以对所述家用电器100的待加热部件(例如烹饪器具的锅具,或者空调器的加热翅片等)加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所述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只要应用在家用电器100中且包含有所述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的结构均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加热结构,例如,加热结构可以是包括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的复合结构(如图3中,所述加热结构为一复合板结构),请进一步参阅图6至图8,该复合结构可以在使用时安装在家用电器中,具体可以安装在所述待加热件上,例如当所述家用电器为电磁加热烹饪装置,所述待加热件为锅具4或者加热底座5,则此时,所述烹饪腔器具的锅具4或加热底座5包括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也即加热结构即为锅具4或者加热底座5,具体见后续有详细介绍。在加热工作时,所述电磁发热件1置于所述家用电器100的电磁发生装置6产生的可变磁场中发热,设于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中的导热介质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热导接,而被所述电磁发热件1加热,所述导热介质在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内流动,且处在与所述待加热部件对应的导热介质通道2中的导热介质会对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具体如何加热后续部分有详细介绍。在本实用新型中,不是直接采用电磁发热件1对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而是通过导热介质通道2中的导热介质为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因为导热介质的流动特性,从而,可以将导热介质通道2布置至需要布置且对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待加热部件的加热区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没有必然对应关系,为此,一方面使得待加热部件的材质可以不用设置为电磁加热材质(例如铁质),而可以设置为其他材质(例如铝制等),另一方面,使得待加热部件的形状也不受限于电磁发热件1的形状,以家用电器为电磁炉为例,例如当电磁发热件1为圆形时,可将所述电磁炉的锅具4设置为长形,以方便烹饪长度较长的食材,例如鱼等。此外,因为所述锅具4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相应地,家用电器100的电磁发生装置6与所述待加热部件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如此使得电磁发生装置6的设置也更为灵活,以电磁炉为例,而在现有技术中,锅具4的形状受限于电磁发热件1和电磁线圈61,例如,现有技术中,当锅具为圆形时,对应的电磁发生装置6的电磁线圈61也设置为大小适配的圆形线圈等。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家用电器100的待加热部件和电磁发生装置6设置更为灵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方式之不足,并且因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电磁加热作为热源,相对于传统的电阻式加热,对环境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述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之间的关系为: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的导热介质与电磁发热件1之间形成热导接。具体可以为,所述电磁发热件1与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是分开设置,然后两者直接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导热材料导接,以实现热导接,也可以是,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形成于所述电磁发热件1中,也即为两者一体式,具体见后续部分介绍。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件1与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分开设置,具体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导热件3,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热导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包括形成于所述导热件3的导热介质换热段21,显然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可以只包括所述导热介质换热段21,也可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热件3之外的部分,具体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所述导热介质用以通过所述导热件3吸收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热量,也即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分开设置,则此时,电磁发热部分(电磁发热件1)与导热部分(即导热介质通道2)完全分开设置,所述导热件3只需完成导热作用,不需要电磁发热,为此,所述导热件3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的设置形式更为灵活,具体表现为:所述导热件3不受限于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形状和大小,并且所述导热件3不需要设置为电磁加热材质,可以将所述导热件3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设置在需要加热的地方(例如如图6至图8,锅具4的底部和/或侧部、或者加热底座5)。由前述可知,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热导接,具体可以是,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直接接触式热导接,也可以是,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通过中间传热材料(导热胶或导热硅胶)热导接,在图1至图2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贴合设置,具体为紧密贴合,以增强两者之间的传热效率。也可以是,直接将所述导热件3和所述电磁发热件1作为一件式,以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导热效率,例如在图3至图4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3和所述电磁发热件1均呈板状,且所述导热件3和所述电磁发热件1相复合以形成复合板结构。由前述可知,所述电磁发热件1主要作用为在可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为此,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材质为能够电磁发热的材质,具体地,可以是,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材质全部为电磁发热的材质(例如铁质),也可以是,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材质部分为电磁发热材质,加上部分为非电磁发热材质,具体见后续部分有介绍。所述导热件3的作用是将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热量传导给所述导热介质,为此,为追求更高的导热效果,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3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导热系数。作为导热件3的材料可以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件3的材质可以为铝、铜或者铝合金等等。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其他导热材料也同样可以。前面主要介绍,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分开设置的情形,显然,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还可以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设置在一起,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包括形成在所述电磁发热件1中的导热介质换热段21,当然,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可以只包括所述导热介质换热段21,也可以还包括延伸出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其他部分,具体视家用电器100的待加热部件的加热需要。所述导热介质用以吸收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热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介质直接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接触,吸收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热量的效率更高。由前述可知,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材质也可以部分为电磁发热材质,加上部分为非电磁发热材质,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主体为非电磁发热材质,例如铝,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设置在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主体内,且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的内壁设置有电磁发热材质,例如铁质。由前述实施例可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可以只包括所述导热件3中的导热介质换热段21,也可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热件3之外的部分,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加热件7,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加热件7中的导热介质加热段22,所述导热介质加热段22内的导热介质用以对所述家用电器100的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也即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换热部分(即导热介质换热段21)与对待加热部件加热的部分(即导热介质加热段22)分开设置,因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的设置更为方便和灵活。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也可是,所述导热介质换热段21内的导热介质用以直接对所述家用电器100的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也即,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换热部分与对待加热部件加热的部分设置在一起,均为所述导热介质换热段21。前述主要介绍所述电磁发热件1与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两者之间的关系,后面结合图6至图8,介绍上述加热结构用在电磁加热烹饪装置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锅具4,所述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均设于所述锅具4,也即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为所述锅具4。所述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具体设置在所述锅具4的位置和形式不做限制。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包括设置在所述锅具4的底部的底部导热介质通道2a,所述电磁发热件1包括设置在所述锅具4的底部的底部电磁发热件1a,通过导热介质通道2至少形成在所述锅具4的底部,以将所述底部电磁发热件1a的热量进行传导,如此,所述底部电磁发热件1a可以不用布置整个锅具4的底部,只需要与所述家用电器100的电磁发生装置6对应即可,并且,锅具4的主体材质也可以不用设置为电磁发热材质,只需所述底部电磁发热件1a设置为电磁发热材质即可,并且所述锅具4的主体形状也不必与电磁发生装置6的电磁线圈61的形状适配,只需要底部电磁发热件1a与所述电磁发生装置6的电磁线圈61的形状适配即可。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可以只包括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2a,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加热效率,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还包括布设在所述锅具4的侧部且与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2a连通的侧部导热介质通道,如此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给锅具4的侧部,进而可以更高效地对锅具4内的食材进行加热。所述电磁发热件1形成在所述锅具4的底部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电磁发热件1a包括形成在所述锅具4的底部的电磁加热层11。显然,所述底部电磁发热件1a也可以是独立设置在所述锅具4的底部的电磁发热件1。显然前述关于所述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之间关系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例如,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2a布设在所述电磁加热层11的内部,如此可以使得所述导热介质与所述电磁加热层11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高。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图6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锅具4的底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层11的内侧的导热层31,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2a设于所述导热层31,所述底部导热介质通道2a布设区域不受限于所述电磁发热件1,设置区域更为合理。当然,进一步地,在图6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锅具4的底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热层31的内侧且用以与锅具4内的食材接触的加热层41(加热层可以是一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复合结构),如此可以将所述锅具4的主体只包括加热层41,然后在加热层41的外侧复合所述导热层31和所述电磁加热层11,也即可以在现有的锅具4结构上外加所述导热层31和所述电磁加热层11,从而使得现有的锅具4的主体结构不做变化,可以简化生产制造过程。如图7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底座5,所述电磁发热件1和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均设于所述加热底座5,也即所述加热结构为所述家用电器100的加热底座5。所述加热底座5的顶壁设置有加热区域51,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51,所述加热区域51用以供锅具4置放,以使得所述导热介质能够对所述锅具4进行加热。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51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全部位于所述加热区域51,也可以是部分位于所述加热区域51。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导热件3,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热导接,所述导热件3设于所述加热区域51,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包括形成于所述导热件3的导热介质换热段21。所述导热介质换热段21内的导热介质用以通过所述导热件3吸收所述电磁发热件1,并对置于所述加热区域51的锅具4进行加热。也即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换热部分(即导热介质换热段21)与对锅具4中的食材加热的部分(即介质加热段)分开设置,以使得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设置更为方便和灵活。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可以只包括所述导热件3中的导热介质换热段21,也可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热件3之外的部分,在图8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加热件7,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热导接,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除包括形成在所述导热件3中的导热介质换热段21外,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加热件7中的导热介质加热段22,所述加热件7设于所述加热区域51,所述导热介质加热段22内的导热介质用以对置于所述加热区域51的锅具4进行加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区域51呈下凹设置,用以与锅具4的底部适配,如此一方面方便对所述锅具4的定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将热量更高效地传导给所述锅具4。通常所述家用电器100的电磁发生装置6设置在加热底座5,为此,所述加热底座5内还设有电磁发生装置6,所述电磁发生装置6用以在通电时产生可变磁场,以使得所述电磁发热件1发热。所述电磁发生装置6位于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下方,所述电磁发生装置6包括电磁线圈61,所述电磁线圈61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的距离为d,并且常规而言,家用电器的规格220v/1000w~2100w,为了使得所述电磁线圈61与电磁发热件1之间耦合满足相应的功率需求,在本实施例中,7mm≤d≤13mm。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电磁发生装置6还包括线圈盘62,所述电磁线圈61绕设在所述线圈盘62的一侧面且呈多圈设置。显然由前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中,因为所述电磁发热件1与所述锅具4之间没有必然的形状适配关系,为此,所述电磁发热件1的形状也不做特别限制,当然,若将所述电磁发热件1与所述锅具4的形状适配,仍然有特定的技术效果,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线圈61呈纵长设置,具有尺寸较大的长边和尺寸较小的短边,所述电磁发热件1也呈与所述电磁线圈61的纵长形设置,具体的,所述电磁线圈61呈椭圆形或跑道形设置。如此可以将锅具4也设置为纵长设置,对于存在导热件3的实施例中,在导热件3内部设置导热介质通道2,此时导热件3也设置为纵长设置,如此可以增大所述导热件3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中的导热介质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的换热效率,当然,对于将导热介质通道2设置在所述电磁发热件1中的实施例,同样可以增大所述导热介质通道2中的导热介质与所述电磁发热件1之间的换热效率。因为所述电磁线圈61呈纵长设置,所以,所述电磁线圈61具有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以及位于长度方向上且连接所述两侧部的两端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生装置6还包括多个第一磁条63和多个第二磁条64,所述多个第一磁条63沿所述电磁线圈6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布设在所述电磁线圈61的两侧部,每一所述第一磁条6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61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61的内侧,所述多个第二磁条64沿所述电磁线圈6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布设在所述电磁线圈61的两端部,每一所述第二磁条6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61的外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磁线圈61的内侧。通过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磁条63和所述多个第二磁条64可以使得所述电磁线圈61产生的磁场更均匀,进而使得所述电磁发热件1各处发热更均匀。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