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控制芯片及光电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3517发布日期:2020-12-25 08:2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LED控制芯片及光电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光源的恒流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控制芯片及光电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快速发展,led光源由于其节能、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领域中。目前大功率照明设备上需要led颗数较多。led光电模组包括基板和在该基板上设置led恒流控制电路和led灯,该led恒流控制电路包括led恒流驱动控制芯片及其他电路元件。该led光电模组既可独立用于照明,也可安装到led照明设备的底座上,与灯罩等组装即可。然而由于驱动电流不稳定等等于原因,容易造成led电路烧毁,损坏led照明设备。此外,现有技术中没有合理的解决led恒流控制芯片中温度上升与电流输出之间的关系,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以解决led恒流控制技术中工作电流不稳定及led恒流控制芯片温度过高导致芯片损坏的的led控制芯片及光电模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控制芯片,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模块、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过温保护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及输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led控制芯片提供稳定的电源;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所述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点;所述过温保护模块依据所述过温保护点对所述led控制芯片进行过温保护;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对从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工作电流进行恒流控制以输送到所述输出模块进行输出。

优选地,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带隙基准单元、第一运放单元及第二运放单元;所述第一运放单元包括第一运放器及第四十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二运放单元包括第二运放器及第四十五场效应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第四十四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带隙基准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十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十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运放器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及所述第四十五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运放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带隙基准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十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十五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单元、偏置电压单元及带隙基准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偏置电压单元及所述带隙基准电源单元供电;所述偏置电压单元为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与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及所述恒流控制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的偏置电压;所述带隙基准电源单元用于向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单元与所述过温保护单元及所述恒流控制单元提供基准工作电压。

优选地,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基准电流输入单元、电阻调节单元、比较单元、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及其线性电流输出调节单元,所述基准电流输入单元与所述电阻调节单元产生一个大小可调节的基准电压;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随所述led控制芯片的温度升高产生一个大小系数降低的负温度系数电压;所述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的大小以控制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的输出;所述线性电流输出调节单元依据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的电压变化,调节所输出的线性电流大小来控制所述led控制芯片的工作电流。

优选地,所述过温保护模块还包括开关控制单元及缓冲电容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比较单元比较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后的信号,开启或关闭所述led控制芯片;所述缓冲电容单元用于进行电容缓冲。

优选地,所述缓冲电容单元第一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缓冲电容单元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的热量吸收端与恒流驱动控制芯片的第一恒流输出端口和第二恒流输出端口的引脚贴合,所述散热装置的热量释放端与悬空脚贴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led光电模组,所述led光电模组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led光源和led线性恒流控制电路,所述led线性恒流控制电路包括led控制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led控制芯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led控制芯片包括:电源模块1、输入模块2、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过温保护模块4、恒流控制模块5及输出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1为所述led控制芯片提供稳定的电源;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用于调节所述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点;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依据所述过温保护点对所述led控制芯片进行过温保护;对所述led控制芯片进行过温保护防止芯片因温度过高而被烧坏,起到了保护芯片的作用;所述恒流控制模块5对从所述输入模块1输入的工作电流进行恒流控制以输送到所述输出模块6进行输出,因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恒流性能优良及延长led光源装置使用寿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控制芯片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控制芯片的第一种典型应用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散热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热敏弹簧带动吸热支段脱离高温引脚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热敏弹簧带动吸热支段与高温引脚接触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控制芯片,其包括:电源模块1、输入模块2、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过温保护模块4、恒流控制模块5及输出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1为所述led控制芯片提供稳定的电源;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用于调节所述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点;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依据所述过温保护点对所述led控制芯片进行过温保护;所述恒流控制模块5对从所述输入模块1输入的工作电流进行恒流控制以输送到所述输出模块6进行输出。

优选地,所述恒流控制模块5包括带隙基准单元51、第一运放单元52及第二运放单元53;所述第一运放单元52包括第一运放器u1及第四十四场效应管q1,所述第二运放单元53包括第二运放器u2及第四十五场效应管q2。

在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放器u1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rext1及所述第四十四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器u1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带隙基准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十四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十四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输出模块6的第一输出端out1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运放器的型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运放器u2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rext2及所述第四十五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运放器u2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带隙基准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运放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十五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十五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所述输出模块6的第二输出端out2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1包括电源单元11、偏置电压单元12及带隙基准电源单元13;所述电源单元11为所述偏置电压单元12及所述带隙基准电源单元13供电;所述偏置电压单元12为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与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及所述恒流控制模块5提供工作所需的偏置电压;所述带隙基准电源单元13用于向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与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及所述恒流控制模块5提供基准工作电压。

具体地,所述带隙基准电源单元13提供的带隙基准电压与输入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接收的工作电压通过所述第一运放器u1及所述第二运放器u2进行比较,控制所述第四十四场效应管q44及所述第四十五场效应管q45导通,使得输出模块6的电流成为恒源。

优选地,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包括:基准电流输入单元41、电阻调节单元42、比较单元43、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44及其线性电流输出调节单元45,所述基准电流输入单元41与所述电阻调节单元42产生一个大小可调节的基准电压;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44随所述led控制芯片的温度升高产生一个大小系数降低的负温度系数电压;所述比较单元43用于比较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的大小以控制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的输出;所述线性电流输出调节单元45依据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44的电压变化,调节所输出的线性电流大小来控制所述led控制芯片的工作电流。

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还包括开关控制单元46及缓冲电容单元47;所述开关控制单元46用于依据所述比较单元43比较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后的信号,开启或关闭所述led控制芯片;所述缓冲电容单元47用于进行电容缓冲。所述缓冲电容单元47第一端与所述比较单元4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缓冲电容单元47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单元4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缓冲电容47单元用于使输出到线性电流输出单元的电流稳定,滤除掉杂波,减缓led控制芯片的关闭,避免对led光源装置造成影响。

具体地,所述比较单元43用于比较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的大小,当比较出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比所述基准电压大时,则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继续输出电压至所述线性电流输出调节单元45,然后经线性电流输出调节单元45为led控制芯片提供工作电流,此时开关控制单元46处于开启状态;当比较出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等于或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时,说明led控制芯片的温度过高,已经超过了预设的温度,开关控制单元46关闭led控制芯片。

在一个变形的实施例中,led光源装置使用较长时间后,光效变差,为保证发光亮度,通常会通过增加电流来提高亮度,然此时,led控制芯片产生的热量升高较快,因而需要适当通过电阻调节单元42来调节基准电压,将基准电压提高,以便开关控制单元46提前一个时间关闭led控制芯片,防止led控制芯片被烧坏,延长led光源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还包括偏置电流产生单元48,所述偏置电流产生单元48用于为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提供偏置电流,为整个过温保护模块提供偏置电源。

请参阅图3,iotp2为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的输入端,自iotp2端提供一个恒定的偏置电流给串联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与温度点调节电阻ioutrth并联,通过改变该温度点调节电阻ioutrth的阻值,来改变totp2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输出的电压,这个电压作为过温保护单元的基准电压。其中,所述电阻调节单元42包括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三电阻r、所述第四电阻r4以及该温度点调节电阻toutrth。所述基准电压的一路输出到一延迟单元,所述延迟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及第四场效应管q4。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电容单元47包括延迟单元471和电容单元472,所述延迟单元471的场效应管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所述延迟单元471用于在温度突然升高时,推迟所述开关控制单元46执行关闭操作的时间。所述延迟单元471与所述电容单元472电连接,所述电容单元472包括并联的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七场效应管q7、第八场效应管q8、第九场效应管q9及第十场效应管q10,经所述第十场效应管q10后接地。所述电容单元472可滤除杂波,使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的电流稳定。

基准电压的另一路输出到比较单元43的一个输入端,而比较单元43的另一端连接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所述比较单元43包括第十四场效应管q14及第十五场效应管q15,基准电压经第十四场效应管q14源极后流入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和栅极及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栅极,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栅极与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产生单元电连接,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漏极与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q17与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与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漏极之间分出一支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q19的栅极、第九场效应管q9的栅极及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栅极。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漏极与otr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源极接地。所述otr端用作输出线性电流,以调节led控制电路的电流大小。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q19的漏极与所述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q20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九场效应管q19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q20的栅极与所述偏置电压vpb1电连接,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q20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场效应管q10的漏极和源极以及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十场效应管q10的栅极与偏置电压vpb1电连接。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的栅极及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栅极电连接。第二十二场效应管q22的源极与所述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二场效应管q22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二场效应管q22的漏极与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的栅极及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的源极与所述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十三场效应管q23的源极及所述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漏极与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的高电平输出端otp-h端电连接。当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的高电平输出端otp-h端输出高电平时,则关闭所述led控制电路,以防止led控制芯片因继续工作过热而烧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比较单元43包括: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第十七场效应管q17及第十八场效应管q18。其中,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的栅极输入所述基准电压,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的源极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q14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和漏极及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栅极用于输入所述负温度系数电压,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的漏极与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七场效应管q17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八场效应管q18的源极接地。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46包括: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第二十二场效应管q22、第二十三场效应管q23、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及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其中,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栅极受到所述比较单元46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的源极和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十六场效应管q16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的栅极,所述第二十二场效应管q22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十三场效应管q2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三场效应管q23的栅极与所述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二场效应管q23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三场效应管q23的栅极、所述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的栅极及所述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三场效应管q23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源极及所述第二十一场效应管q21的漏极g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四场效应管q24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五场效应管q25的漏极电连接,并输出开关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线性电流输出单元45包括第二十场效应管q22,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q2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栅极与所述比较单元4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场效应管q20的漏极用于输出线性电流。

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包括:运放单元31、电流镜单元32、可变电阻单元33及电流放大单元34;所述运放单元31用于提供带载电压,保证在多个负载或单个负载较大时提供稳定的电压;所述电流镜单元32对所述运放单元31输出的电流提供一个镜像电流;所述电流放大单元34用于将所述镜像电流按预设倍数进行放大,所述可变电阻单元33用于调节过温保护点大小。若所述可变电阻单元33的电阻变大,则过温保护点越高,即led控制芯片工作在更高的温度保护范围内。通过设置过温保护点,可以依据led光源的实际情况,控制所述过温保护单元适时开启过温保护。

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还包括零点补偿电容单元35;所述零点补偿电容单元35用于相位补偿,防止电路过激。

优选地,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还包括防静电单元36,所述防静电单元用于防止静电损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运放单元31包括运放输入子单元311、运放输出子单元312及运放调节电阻313。具体地,在所述运放输入子单元311中,偏置电压单元的第一偏置电压提供端vpb1与第二十六场效应管q26的栅极d及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六场效应管q26的源极与所述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六场效应管q26的漏极与第三十九场效应管m3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十九场效应管m39的栅极与所述偏置电压单元的第二偏置电压提供端vpb2电连接,所述第三十九场效应管m39的源极与第四十三场效应管m4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十三场效应管m43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十九场效应管m3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十三场效应管m43的源极与第四十一场效应管m41的源极及第四十二场效应管m42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的源极与所述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七场效应管q27的漏极与第三十四场效应管m34的源极及第三十五场效应管m35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十四场效应管m34的栅极与所述带隙基准电源单元的输出端vbg电连接,所述第三十四场效应管m34的漏极与第四十一场效应管m41的漏极及第三十六场效应管m36的源极电连接,第三十六场效应管m36的栅极与第二偏置电压提供端vpb2电连接,所述第四十一场效应管m4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十九场效应管m3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十五场效应管m35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十七场效应管m37的源极及第四十二场效应管m42的漏极电连接。在运放输出子单元312中,电源vcc与所述第二十八场效应管q28的源极及所述第二十九场效应管q29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八场效应管q28的栅极及所述第二十九场效应管q29的栅极与所述运放输入子单元311的第三十六场效应管m36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八场效应管q28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十二场效应管q32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十二场效应管q32的漏极与所述运放输出子单元312的第三十六场效应管m36的漏极电连接,第三十三场效应管q33的漏极与所述运放输出子单元312的第三十七场效应管m37的漏极电连接,第三十七场效应管m37的源极与第四十二场效应管m42的漏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零点电容补偿单元35包括第四十场效应管m40。所述第四十场效应管m40的栅极与所述运放单元31的第三十七场效应管m37的漏极和第三十八场效应管m38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十场效应管m40的源极及漏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流镜单元32包括第三十场效应管q30及第三十一场效应管q31。所述第三十场效应管q30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十一场效应管q31的源极及所述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第三十场效应管q30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十一场效应管q3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十场效应管q30的漏极与所述电流放大单元32的第三十八场效应管m38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十一场效应管q31的漏极用于输出过温保护电流iout-rth。

优选地,所述电流放大单元34包括第三十八场效应管m38;所述第三十八场效应管m38的漏极与所述电流镜单元3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十八场效应管m38的的栅极与所述运放单元31的第三十七场效应管m37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十八场效应管m38的源极与所述可变电阻单元33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变电阻单元33包括至少一个可变电阻rth,通过改变可变电阻rth的阻值,调节过温保护点,从而保护led控制芯片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单元33还包括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所述第八电阻r8与所述第九电阻r9串联。

优选地,所述防静电单元36包括第七电阻r7,用于与所述第七电阻r7串联的第六电阻r6使带隙基准电源单元13的电压与电源单元11的电压相等,即vbg=vcc。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六电阻r6为调节电阻。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图6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led控制芯片与其他元器件配合使用时的第一种典型应用电路图,包括:整流模块、led控制芯片u1、高压线性芯片u2、第一白光灯串white及第一黄光灯串yellow。所述整流模块用于将外部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驱动电路工作;所述led控制芯片u1与所述高压线性芯片u2配合起来,驱动所述第一白光灯串white及所述第一黄光灯串yellow实现从白光带黄光的线性变化。

优选地,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整流桥db1、可控硅调光器、第一可变电阻rv1及第十电阻fr1。所述可控硅调光器的第一端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l电连接,所述可控硅调光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f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f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变电阻rv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整流桥db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电路的第二输入端n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db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整流桥db1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可变电阻rv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db1的第四端与所述led控制芯片u1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种典型应用电路图还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e1、第四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及第四十六场效应管q46。所述第一整流桥db1的第四端与所述led控制芯片u1的第一端vin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d1及第十六电阻r16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白光灯串white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3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白光灯串white的第二端与所述led控制芯片u1的第二端out2电连接,所述第一黄光灯串yellow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e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黄光灯串yellow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e1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及所述led控制芯片u1的第三端out1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十六场效应管q46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十六场效应管q46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所述led控制芯片u1的第四端rext2电连接,所述第四十六场效应管q46的漏极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及所述led控制芯片u1的第五端rext1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led控制芯片u1的第六端vdd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db1的第四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线性芯片u2的第一端out电连接,所述高压线性芯片的第二端gnd接地。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线性芯片u2的第三端rext电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十六场效应管q46的漏极电连接。具体地,调节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及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阻值,可改变系统输出的电流值。此外,根据不同可控硅调光器性能,可通过调节所述第十七电阻r17、所述第十八电阻r18及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阻值可改变系统工作的泄放电流。

为了提高控制芯片的散热效率,避免热量聚集造成芯片温度升高,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的热量吸收端40与恒流驱动控制芯片的第一恒流输出端口10和第二恒流输出端口20的引脚贴合,所述散热装置的热量释放端50与悬空脚30贴合。

由于控制芯片各个引脚的工作情况不同,因此有的引脚(例如第一恒流输出端口10和第二恒流输出端口20的引脚)在工作时温度过高,而有的引脚(例如空置的引脚)温度较低。而本实施例通过散热装置将高温引脚的热量传导到空置的低温引脚处进行散热,充分利用空置的悬空脚30温度低散热快的特点,有效避免了热量在高温引脚处聚集,造成芯片局部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情况。

为了提高换热速度,本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优选环路热管,其中环路热管包括用于吸热的蒸发段和用于散热的冷凝段,环路热管中注有流体工质,而工质的循环由蒸发器毛细芯所产生的毛细压力驱动,无需外加动力,因此该散热装置体积小适用于芯片级的散热,具体实施时让第一恒流输出端口10和第二恒流输出端口20的引脚与蒸发段贴合,而悬空脚30与冷凝段贴合。

由于芯片通常在工作时可能有多个引脚出现温度较高的情况,而各个引脚的温度也有所不同。如果不根据实际引脚温度情况,让各个引脚同时散热,可能导致某个升温较快的引脚来不及散热。对此本实施例将散热装置的吸收端分为多个吸热支段60,每个需要散热的高温引脚80对应一个吸热支段60。另外为每个需要散热的高温引脚80配置一个热敏弹簧70,热敏弹簧70的一端与需要散热的高温引脚80连接,另一端与吸热支段60连接。热敏弹簧70根据与之相连的高温引脚80的温度进行伸缩。如图9所示,当某个引脚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时,与该引脚对应的热敏弹簧7伸长至使吸热支段6与该引脚贴合的位置,这样散热装置先对该引脚进行散热,如图8所示,等该引脚温度降低值预设的温度时热敏弹簧70收缩,带动吸热支段60与引脚分离。这样环路热管可以对超过预设温度的引脚优先进行散热降温,使该引脚温度能够迅速降低到危险温度以下。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led控制芯片及光电模组,所述led控制芯片为前面实施例一中所述的led控制芯片。led控制芯片的详细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一中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led控制芯片包括:电源模块1、输入模块2、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过温保护模块4、恒流控制模块5及输出模块6;所述电源模块1为所述led控制芯片提供稳定的电源;所述过温保护点调节模块3用于调节所述led控制芯片的过温保护点;所述过温保护模块4依据所述过温保护点对所述led控制芯片进行过温保护;对所述led控制芯片进行过温保护防止芯片因温度过高而被烧坏,起到了保护芯片的作用;所述恒流控制模块5对从所述输入模块1输入的工作电流进行恒流控制以输送到所述输出模块6进行输出,因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恒流性能优良及延长led光源装置使用寿命的优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led控制芯片及光电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