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5852发布日期:2020-09-08 15: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用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人类早已置身于信息时代,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所以物联网用传感器技术在不断地更新。

但是,现有的物联网用传感器在使用时,其安装的设备内均设置有散热和除尘装置,在其不使用时,其安装的设备内的散热和除尘装置也均会停止工作,从而容易导致外界的灰尘落在传感器上,大大的影响了传感器的使用效果,同时,现有的传感器上并不能够对连接的导线进行固定,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用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物联网用传感器在使用时,其安装的设备内均设置有散热和除尘装置,在其不使用时,其安装的设备内的散热和除尘装置也均会停止工作,从而容易导致外界的灰尘落在传感器上,大大的影响了传感器的使用效果,同时,现有的传感器上并不能够对连接的导线进行固定,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联网用传感器,包括外壳一,所述外壳一底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二,所述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外壳一内设置有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块的顶部,所述传感器主体上固定安装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紧块,所述外壳一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外壳一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三,所述安装槽三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外壳二,所述外壳二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内填充有煤油,所述外壳二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二个,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连接杆,所述外壳二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四,所述安装槽四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主体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一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一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一,所述安装孔一内穿设有固定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固定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线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筒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相互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导线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二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浮板,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二内,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一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传感器主体上设置有导热片,导热片可对传感器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壳二内,外壳二内设置有煤油,煤油受热后可进行膨胀,膨胀后的煤油可通过浮板将连接杆顶起,连接杆上升时可将挡板顶起,进而可解除挡板对外壳一的封堵,从而可使外壳一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当该实用新型内的传感器主体停止工作后,可使外壳一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可使外壳二内煤油的体积缩小,从而可使挡板下降,进而可对外壳一的顶部进行封堵,可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该实用新型内。

使用者可将与该实用新型连接的导线通过导线管穿进外壳一内,然后使用者可对固定筒进行转动,随着固定筒的移动可使固定筒对导线管上的夹紧块进行挤压,进而可对导线进行固定,可防止导线出现脱落的情况,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筒与导线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一、2-安装块、3-传感器主体、4-导线管、5-夹紧块、6-外壳二、7-煤油、8-连接杆、9-导热片、10-橡胶块、11-固定筒、12-浮板、1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物联网用传感器,一种物联网用传感器,包括外壳一1,外壳一1底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二,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外壳一1内设置有传感器主体3,传感器主体3固定安装在安装块2的顶部,传感器主体3上固定安装有导线管4,导线管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紧块5,外壳一1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孔,外壳一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一,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块10,外壳一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一,安装孔一内穿设有固定筒11,固定筒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导线管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固定筒11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互配合固定安装在导线管4上,连接杆8的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外壳二6内,使用者可将与该实用新型连接的导线通过导线管4穿进外壳一1内,然后使用者可对固定筒11进行转动,随着固定筒11的移动可使固定筒11对导线管4上的夹紧块5进行挤压,进而可对导线进行固定,可防止导线出现脱落的情况,功能多样。

结合图2可知,外壳一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三,安装槽三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外壳二6,外壳二6内设置有内腔,内腔内填充有煤油7,外壳二6的顶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数量为二个,通孔内穿设有连接杆8,外壳二6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四,安装槽四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热片9,导热片9的一端设置在传感器主体3的顶部,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浮板12,浮板12设置在外壳二6内,传感器主体3上设置有导热片9,导热片9可对传感器主体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壳二6内,外壳二6内设置有煤油7,煤油7受热后可进行膨胀,膨胀后的煤油7可通过浮板12将连接杆8顶起,连接杆8上升时可将挡板13顶起,进而可解除挡板13对外壳一1的封堵,从而可使外壳一1内的热量散发出去。

结合图1和图2可知,连接杆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3,挡板13设置在外壳一1的顶部,当该实用新型内的传感器主体3停止工作后,可使外壳一1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可使外壳二6内煤油7的体积缩小,从而可使挡板13下降,进而可对外壳一1的顶部进行封堵,可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该实用新型内。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可先检查该实用新型上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善,传感器主体3上设置有导热片9,导热片9可对传感器主体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壳二6内,外壳二6内设置有煤油7,煤油7受热后可进行膨胀,膨胀后的煤油7可通过浮板12将连接杆8顶起,连接杆8上升时可将挡板13顶起,进而可解除挡板13对外壳一1的封堵,从而可使外壳一1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当该实用新型内的传感器主体3停止工作后,可使外壳一1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可使外壳二6内煤油7的体积缩小,从而可使挡板13下降,进而可对外壳一1的顶部进行封堵,可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该实用新型内,使用者可将与该实用新型连接的导线通过导线管4穿进外壳一1内,然后使用者可对固定筒11进行转动,随着固定筒11的移动可使固定筒11对导线管4上的夹紧块5进行挤压,进而可对导线进行固定,可防止导线出现脱落的情况,功能多样。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