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显示屏用的线缆抗干扰磁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4040发布日期:2021-01-30 01:2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显示屏用的线缆抗干扰磁环的制作方法
一种led显示屏用的线缆抗干扰磁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屏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显示屏用的线缆抗干扰磁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由于信息传播产业需求的推动,对led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多。与所有产品一样,led产品是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另一方面,led产品用于一些特定场所的工作时间内,是基本不允许出现故障的(否则,将可能作为严重事故导致索赔),如:重要政务信息紧急服务、各种交通信息及信号指示服务、金融市场证券交易实时显示、大型文体活动现场放大、媒体视频现场直播等。一般的led显示屏通过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led灯协同工作实现画面显示,每一颗失效的led灯点都直接影响画面显示品质,由于连接led显示屏的线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频干扰或低频干扰等电磁干扰的情况,通常会在线束上增加抗干扰磁环,以防止电磁干扰对其他元器件的影响,因干扰程度的不同,线束绕磁环的圈数也会不同,现有的抗干扰磁环上线缆缠绕无规则,会导致紧凑性及安全性不高,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导致线束松弛并固定失效,同时抗干扰磁环在会产生无法导出的热量,导致抗干扰磁环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显示屏用的线缆抗干扰磁环,提高线缆缠绕可靠性,同时加强导热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0004]
一种led显示屏用的线缆抗干扰磁环,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部中空并且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柱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接通所述安装腔的线缆进口和线缆出口,所述安装柱外表面按圆周方向依次均匀固定有多个隔离散热条,所述隔离散热条在所述安装柱外表面上沿所述安装柱中心线延伸,相邻所述隔离散热条之间形成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用于放置缠绕后的线束以防止其位移,所述安装腔内部设置有相互正对的上磁环和下磁环,所述上磁环和下磁环之间形成线缆通道。
[0005]
优选地,隔离散热条长度与所述安装柱长度相等。隔离散热条长度与安装柱长度一致,保证绕在安装柱外部的线束能够固定得更加可靠,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06]
优选地,隔离散热条两端边缘处开有圆角。圆角能够防止线束表面在缠绕过程中与隔离散热条端部发生挤压破损,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07]
优选地,安装柱上套设有接触所述隔离散热条的限位套圈。限位套圈能够防止线束从放置槽内滑出,一方面让线束紧密接触隔离散热条,以使其散热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增加安装柱的结构强度,彻底防止固定失效,进一步提高紧凑性和安全性。
[0008]
优选地,线缆出口和线缆进口处均内凹形成有凹槽。凹槽能够大大削弱线圈弯曲状态下与安装柱边缘接触线上产生的剪切应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09]
优选地,安装柱内表面与所述上磁环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安装柱内表面与所述下磁环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能够让上磁环和下磁环的位置固定不变,防止线束在缠绕过程中导致上磁环或下磁环的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10]
优选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安装柱内表面按圆周方向依次均匀开设的多个卡槽;和多个固定在所述上磁环外表面的第一卡条;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卡条均卡设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卡槽内。第一卡条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的第一卡条分别卡设在不同的卡槽内,从而让上磁环位置固定下来。
[0011]
优选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安装柱内表面按圆周方向依次均匀开设的多个卡槽;和多个固定在所述下磁环外表面的第二卡条;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卡条均卡设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卡槽内。第二卡条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的第二卡条分别卡设在不同的卡槽内,从而让下磁环位置固定下来。
[0012]
优选地,上磁环两端和所述下磁环两端之间存在间隙。上磁环和下磁环在位置固定后,上磁环两端和所述下磁环两端互不接触,有效实现防止电磁干扰的作用。
[0013]
优选地,线缆出口内径尺寸和所述线缆进口内径尺寸均大于线束内径尺寸。由于线束至少缠绕一圈,因此线缆出口内径尺寸和线缆进口内径尺寸必须大于线束内径尺寸。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
1、本实用新型中,线束依次穿过线缆进口和线缆出口,然后在安装柱上缠绕至少1圈,每圈线束分别放置在一个放置槽内,实现线束缠绕的规则分布,有效防止缠绕后的线束的相邻线束段之间发生位移,从而杜绝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线束松弛和固定失效,提高整个线缆在抗干扰磁环上的结构紧凑性和安全性;同时线缆通过直接接触隔离散热条表面,能够提高散热效率,而隔离散热条本身也能对整个安装柱内部安装腔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让整个抗干扰磁环不仅仅利用安装柱外表面进行换热降温,还能利用隔离散热条外表面来与外界进行大面积接触,从而有效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散热效果,增加其使用寿命。
[0016]
2、本实用新型中,隔离散热条长度与安装柱长度一致,保证绕在安装柱外部的线束能够固定得更加可靠,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17]
3、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套圈能够防止线束从放置槽内滑出,一方面让线束紧密接触隔离散热条,以使其散热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增加安装柱的结构强度,彻底防止固定失效,进一步提高紧凑性和安全性。
[0018]
4、本实用新型中,凹槽能够大大削弱线圈弯曲状态下与安装柱边缘接触线上产生的剪切应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19]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能够让上磁环和下磁环的位置固定不变,防止线束在缠绕过程中导致上磁环或下磁环的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
绘制。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限位套圈的结构正视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上的结构剖视图。
[0024]
附图标记:
[0025]
1-安装柱,11-隔离散热条,111-圆角,12-放置槽,13-限位套圈,2-安装腔,21-线缆通道,22-线缆进口,23-线缆出口,3-上磁环,31-第一限位结构,311-第一卡条,4-下磁环,41-第二限位结构,411-第二卡条,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7]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led显示屏用的线缆抗干扰磁环,包括安装柱 1,安装柱1内部中空并且形成安装腔2,安装柱1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接通安装腔2的线缆进口22和线缆出口23,安装柱1外表面按圆周方向依次均匀固定有多个隔离散热条11,隔离散热条11在安装柱1外表面上沿安装柱1 中心线延伸,相邻隔离散热条11之间形成放置槽12,放置槽12用于放置缠绕后的线束以防止其位移,安装腔2内部设置有相互正对的上磁环3和下磁环 4,上磁环3和下磁环4之间形成线缆通道21。
[0031]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线束依次穿过线缆进口22和线缆出口 23,然后在安装柱1上缠绕至少1圈,每圈线束分别放置在一个放置槽12内,实现线束缠绕的规则分布,有效防止缠绕后的线束的相邻线束段之间发生位移,从而杜绝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线束松弛和固定失效,提高整个线缆在抗干扰磁环上的结构紧凑性和安全性;同时线缆通过直接接触隔离散热条11表面,能够提高散热效率,而隔离散热条11本身也能对整个安装柱1内部安装腔2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让整个抗干扰磁环不仅仅利用安装柱1外表面进行换热降温,还能利用隔离散热条11外表面来与外界进行大面积接触,从而有效提高整个抗干扰
磁环的散热效果,增加其使用寿命。
[0032]
具体地,隔离散热条11长度与安装柱1长度相等。
[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隔离散热条11长度与安装柱1长度一致,保证绕在安装柱1外部的线束能够固定得更加可靠,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34]
具体地,隔离散热条11两端边缘处开有圆角111。
[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圆角111能够防止线束表面在缠绕过程中与隔离散热条11端部发生挤压破损,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36]
具体地,安装柱1上套设有接触隔离散热条11的限位套圈13。
[0037]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套圈13能够防止线束从放置槽12 内滑出,一方面让线束紧密接触隔离散热条11,以使其散热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增加安装柱1的结构强度,彻底防止固定失效,进一步提高紧凑性和安全性。
[0038]
具体地,线缆出口23和线缆进口22处均内凹形成有凹槽。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凹槽能够大大削弱线圈弯曲状态下与安装柱1边缘接触线上产生的剪切应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40]
具体地,安装柱1内表面与上磁环3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31,安装柱1内表面与下磁环4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41。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 41能够让上磁环3和下磁环4的位置固定不变,防止线束在缠绕过程中导致上磁环3或下磁环4的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抗干扰磁环的可靠性。
[0042]
具体地,第一限位结构31包括:在安装柱1内表面按圆周方向依次均匀开设的多个卡槽5;和多个固定在上磁环3外表面的第一卡条311;其中,每个第一卡条311均卡设在与其对应的卡槽5内。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条311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的第一卡条311分别卡设在不同的卡槽5内,从而让上磁环3位置固定下来。
[0044]
具体地,第二限位结构41包括:在安装柱1内表面按圆周方向依次均匀开设的多个卡槽5;和多个固定在下磁环4外表面的第二卡条411;其中,每个第二卡条411均卡设在与其对应的卡槽5内。
[0045]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条411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的第二卡条411分别卡设在不同的卡槽5内,从而让下磁环4位置固定下来。
[0046]
具体地,上磁环3两端和下磁环4两端之间存在间隙。
[0047]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磁环3和下磁环4在位置固定后,上磁环3两端和下磁环4两端互不接触,有效实现防止电磁干扰的作用。
[0048]
具体地,线缆出口23内径尺寸和线缆进口22内径尺寸均大于线束内径尺寸。
[0049]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线束至少缠绕一圈,因此线缆出口 23内径尺寸和线缆进口22内径尺寸必须大于线束内径尺寸。
[005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