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9859发布日期:2021-12-08 19:3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运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


背景技术:

2.智能运维是将人的知识和运维经验与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开发成一系列的智能策略,融入到运维系统中的技术,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变电站规模成倍增长,而变电运维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落后的维护手段与增长的维护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需要采用智能运维专控设备对其加以修正。
3.现有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便携性较差,且内端未设置可充电电池组,导致供电困难,除此外,大多数智能微云专控设备内端散热效果较差,无法对内端空气流向进行引导,进而导致散热不充分,浪费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解决了现有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便携性较差,且内端未设置可充电电池组,导致供电困难,大多数智能微云专控设备内端散热效果较差,无法对内端空气流向进行引导,进而导致散热不充分,浪费电能等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背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靠近壳体中端转动连接有支板,所述壳体外侧靠近支板底端设有与支板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壳体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座,所述壳体内侧靠近充电座上端设有可充电锂电池组件,所述壳体内中端固定连接有数据处理器,所述壳体正面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壳体内侧远离显示屏端设有散热机构,所述壳体靠近散热机构上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壳体内中上侧靠近数据处理器端固定连接有温控开关。
6.所述散热机构由电机、皮带轮组件、第一扇叶、转轴、锥齿轮组件、第二扇叶构成,所述电机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锥齿轮组件与壳体连接,所述电机与温控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与皮带轮组件上端连接,所述皮带轮组件上侧远离电机端与第一扇叶连接,所述皮带轮组件下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锥齿轮组件连接,所述锥齿轮组件远离皮带轮组件端与第二扇叶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由伸缩杆、弹簧、卡块、固定块构成,所述伸缩杆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支板底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末端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表面与弹簧相互套设,所述卡块与固定块咬合。
9.优选的,所述充电座、可充电锂电池组件、数据处理器、显示屏、传感器、温控开关通过导线组件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下侧靠近支撑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板,所述壳体内上端靠近散热机构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
11.优选的,所述壳体底侧靠近充电座端设有橡胶防水盖,所述壳体外侧靠近支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凸块若干。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通过在壳体内端设置散热机构,温控开关对壳体内端温度进行监控,当壳体内端温度过高时,温控开关连通电机与数据处理器之间通路,数据处理器位电机供电,电机带动第一扇叶转动,并通过相关组件带动第二扇叶转动,转动的第一扇叶加快壳体内端的空气流动,促进空气带走壳体内端热量,而第二扇叶在此过程中,对流动空气起到导向作用,使散热更加完全,减少壳体内端温度过高导致部件损坏。
15.(2)、该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通过在壳体侧端设置固定件,将支撑架底端从固定件内端拨开,调整壳体及其内端组件至何时角度后,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板抵住壳体外侧凸块下端,从而完成对整个装置的角度调节,方便使用者观察显示屏上的数据及图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端支架固定件的剖面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端散热机构的剖面放大图。
19.图中:1、壳体;2、支撑架;3、支板;4、固定件;41、伸缩杆;42、弹簧;43、卡块;44、固定块;5、充电座;6、可充电锂电池组件;7、数据处理器;8、显示屏;9、传感器;10、散热机构;101、电机;102、皮带轮组件;103、第一扇叶;104、转轴;105、锥齿轮组件;106、第二扇叶;11、温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部配有可充电锂电池组的智能运维专控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外侧背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靠近壳体1中端转动连接有支板3,壳体1外侧靠近支板3底端设有与支板3连接的固定件4,固定件4由伸缩杆41、弹簧42、卡块43、固定块44构成,伸缩杆41与壳体1滑动连接,伸缩杆41末端与卡块43固定连接,伸缩杆41表面与弹簧42相互套设,卡块43与固定块44咬合,固定块44与支板3底端固定连接,将支撑架2底端从固定件4内端拨开,调整壳体1及其内端组件至何时角度后,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板3抵住壳体1外侧凸块下端,从而完成对整个装置的角度调节,方
便使用者观察显示屏8上的数据及图像。
22.壳体1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座5,壳体1内侧靠近充电座5上端设有可充电锂电池组件6,壳体1内中端固定连接有数据处理器7,壳体1正面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屏8,壳体1内侧远离显示屏8端设有散热机构10,壳体1靠近散热机构10上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9,散热机构10由电机101、皮带轮组件102、第一扇叶103、转轴104、锥齿轮组件105、第二扇叶106构成,电机101与壳体1固定连接,转轴104与壳体1转动连接,锥齿轮组件105与壳体1连接,电机101与温控开关11电性连接。电机101输出端与皮带轮组件102上端连接,皮带轮组件102上侧远离电机101端与第一扇叶103连接,皮带轮组件102下端与转轴104连接,转轴104与锥齿轮组件105连接,锥齿轮组件105远离皮带轮组件102端与第二扇叶106连接,温控开关11对壳体1内端温度进行监控,当壳体1内端温度过高时,温控开关11连通电机101与数据处理器7之间通路,数据处理器7位电机101供电,电机101带动第一扇叶103转动,电机101通过皮带轮组件102带动转轴104转动,转轴104通过锥齿轮组件105带动第二扇叶106转动,转动的第一扇叶103加快壳体1内端的空气流动,促进空气带走壳体1内端热量,而第二扇叶106在此过程中,对流动空气起到导向作用,使散热更加完全,减少壳体1内端温度过高导致部件损坏。
23.壳体1内中上侧靠近数据处理器7端固定连接有温控开关11,充电座5、可充电锂电池组件6、数据处理器7、显示屏8、传感器9、温控开关11通过导线组件电性连接。壳体1内下侧靠近支撑架2端固定连接有通气板,壳体1内上端靠近散热机构10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壳体1底侧靠近充电座5端设有橡胶防水盖,壳体1外侧靠近支板3上端固定连接有凸块若干,橡胶防水盖可在充电完毕后,保护充电座5不受外界损害,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凸块为支板3上端提供支撑。
24.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且各电器的型号参数不作具体限定,使用常规设备即可。
25.使用时,使用者拨开壳体1底端的防水盖,通过将充电器插头插入充电座5内端,充电座5为可充电锂电池组件6、数据处理器7、显示屏8、传感器9等组件供电,充电或使用完毕后,将整个装置带至需检测区域,将支撑架2底端从固定件4内端拨开,调整壳体1及其内端组件至何时角度后,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板3抵住壳体1外侧凸块下端,从而完成对整个装置的角度调节,启动整个装置,可充电锂电池组件6位壳体1内端其他组件供电,使用者可通过数据处理器7、显示屏8、传感器9等组件对变电站相关区域进行巡视维护,在此过程中,温控开关11对壳体1内端温度进行监控,当壳体1内端温度过高时,温控开关11连通电机101与数据处理器7之间通路,数据处理器7位电机101供电,电机101带动第一扇叶103转动,电机101通过皮带轮组件102带动转轴104转动,转轴104通过锥齿轮组件105带动第二扇叶106转动,转动的第一扇叶103加快壳体1内端的空气流动,促进空气带走壳体1内端热量,而第二扇叶106在此过程中,对流动空气起到导向作用,使散热更加完全,减少壳体1内端温度过高导致部件损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