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片连接紧密的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2802发布日期:2022-03-02 04:4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镍片连接紧密的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柔性电路板领域,具体为一种镍片连接紧密的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生活中,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柔性电路板又称软性电路板、挠性电路板,其以质量轻、厚度薄、可自由弯曲折叠等优良特性而备受青睐,柔性电路板在进行制作时,常常需要与镍片进行连接。
3.但是现有的柔性电路板在进行制作时,与镍片之间的连接,只是单纯的通过横向的贴合片进行连接的,从而导致贴合不够紧密,同时导致导通率较差,不利于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镍片连接紧密的柔性电路板,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6.一种镍片连接紧密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镍片,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板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ntc,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补强板,所述第三补强板远离电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器。
7.作为优选,所述电路板由基材面、胶面、线路面和线路保护面构成,所述基材面的顶部与胶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胶面的顶部与线路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线路面的顶部与线路保护面的底部固定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贴合片,所述镍片底部的外侧等距开设有三个与第一贴合片相互配合的第一贴合槽,所述第一贴合片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贴合槽的内部。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贴合片,所述镍片的底部等距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贴合片相互配合的第二贴合槽,所述第二贴合片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二贴合槽的内部。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三贴合片,所述镍片底部的外侧等距开设有三个与第三贴合片相互配合的第三贴合槽,所述第三贴合片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三贴合槽的内部。
11.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具有不同结构的补强板与镍片进行连接,不仅能够提高柔性电路板与镍片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而且还能够增加柔性电路板与镍片之间的导通率,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内部结构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第三补强板连接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补强板与镍片第一连接状态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补强板与镍片第二连接状态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补强板与镍片第三连接状态示意图。
19.图中:1、电路板;11、基材面;12、胶面;13、线路面;14、线路保护面;2、第一补强板;21、第一贴合片;22、第二贴合片;23、第三贴合片;3、第二补强板;4、ntc;5、第三补强板;6、连接器;7、镍片;71、第一贴合槽;72、第二贴合槽;73、第三贴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
22.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镍片连接紧密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1,电路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补强板2,第一补强板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镍片7,通过镍片7与电路板1进行导通,便于更好的对设备进行使用;电路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补强板3,第二补强板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ntc4,通过第二补强板3便于更好的对ntc4进行安装固定;电路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补强板5,第三补强板5远离电路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器6,通过第三补强板5便于更好的对连接器6进行安装固定。
23.进一步的,电路板1由基材面11、胶面12、线路面13和线路保护面14构成,基材面11的顶部与胶面12的底部固定连接,胶面12的顶部与线路面13的底部固定连接,线路面13的顶部与线路保护面14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基材面11、胶面12、线路面13和线路保护面14,便于更好的构成电路板1。
24.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一补强板2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贴合片21,镍片7底部的外侧等距开设有三个与第一贴合片21相互配合的第一贴合槽71,第一贴合片21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贴合槽71的内部,通过第一贴合槽71与第一贴合片21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将第一补强板2与镍片7进行贴合。
25.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一补强板2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贴合片22,镍片7的底部等距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贴合片22相互配合的第二贴合槽72,第二贴合片22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二贴合槽72的内部,通过第二贴合槽72与第二贴合片22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增加第一补强板2与镍片7之间的导通率。
26.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第一补强板2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三贴合片23,镍片7底部的外侧等距开设有三个与第三贴合片23相互配合的第三贴合槽73,第三贴合片23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三贴合槽73的内部,通过第三贴合槽73与第三贴合片23之间的配合,比起安于更好的保证镍片7与电路板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27.具体的:在对电路板1进行制作时,首先将基材面11平铺,然后在基材面11的顶部覆盖胶面12,接着在胶面12的顶部覆盖线路面13,最后在线路面13的顶部覆盖线路保护面14,此时即可构成电路板1,然后在电路板1的外侧设置第一补强板2和第二补强板3,并在第一补强板2的外侧设置镍片7,同时在第二补强板3的外侧设置ntc4,接着在电路板1的一端设置第三补强板5,并在第三补强板5的外侧设置连接器6,在使用时,如图4、图5与图6所示,可更换选择第一补强板2与镍片7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不仅能够提高电路板1与镍片7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而且还能够增加电路板1与镍片7之间的导通率,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