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6345发布日期:2022-06-07 20:5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部分机械设备需要采用电机进行驱动,在长时间使用后,电机的热量会之间升高,并且在煤矿矿洞内,空气流通效果较差,使得电机的自然散热效果大大降低,电机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导致内部线路烧坏的问题。
3.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4221419u,公开了一种煤矿机电降温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安装有煤矿注浆泵本体,所述车体的顶部右端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横梁板的顶部安装有散热电机,所述散热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匀环绕的设有扇叶,所述盖板的顶部等距离的开设有若干通风孔。该煤矿机电降温装置,通过启动散热电机带动扇叶旋转,通过通风孔把风导入至防护罩内,进而对电动机进行散热工作,同时通过向冷却水进水管内加入冷却水,通过圆形导水管把冷却水导入至吸热管内,吸热管可吸走铜卡箍上的热量,本实用新型铜卡箍不仅能对电动机进行固定,由于铜卡箍为铜材质能吸取电动机上的热量,进而进一步的对电动机进行降温工作。
4.综上所述,现有的煤矿开采机械的电机往往选用自带散热机构的型号,但是依然无法有效的对热量进行散发,并且对现有的电机进行改装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强度,更换大功率的散热电机还会增加成本投入,因此,现有的电机缺少可灵活安装的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包括外壳、冷却仓、电机本体、换热板、散热片、固定板、连通管、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所述电机本体外壁设置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散热片,所述电机本体外壁套接有对称分布的外壳,两个所述外壳内壁均设置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外壁开设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嵌合槽,所述外壳与所述换热板之间构成冷却仓,所述冷却仓内部设置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换热片,所述外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管与所述第二循环管相对一侧表面转动插接有连通管,所述外壳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均插接有对称分布的螺栓。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机本体外部设置换热板和外壳,工作人员可将外壳通过固定板和螺栓固定于电机本体外部,使得换热板的嵌合槽与散热片进行贴合,工作人员可在嵌合槽内部注入导热硅胶,配合散热片和换热板之间进行有效贴合和热量的传导,进水管可向冷却仓中注入冷水,冷水在冷却仓中流动,与换热片接触后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将换热板的热量带走,实现热量快速疏散的效果,冷却水可通过排水管排出,经过冷却后可进行循环使用,工作人员可在现有的电机本体表面进行安装,可有效减少投入成本和提高电机本体的散热效果,使得电机本体更加利于进行长时间的运转。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所述第一循环管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循环管一端连接有排水管。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水管可将水注入第一循环管,通过连通管注入冷却仓中,同时连通管可将水倒入第二循环管,并通过排水管进行排出。
11.进一步,所述嵌合槽与所述散热片相嵌合,所述换热板与所述换热片均采用铜材质设计。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可在嵌合槽中注入导热硅胶,保障散热片与换热板之间的紧密贴合和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
13.进一步,所述螺栓下端均转动套接有螺帽。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帽可在螺栓表面旋紧,实现外壳和换热板稳定安装于电机本体表面的效果。
15.进一步,所述连通管均与所述冷却仓内部相连通。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通管可实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与冷却仓的连通,利于冷却水的流动。
17.进一步,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换热片之间。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通管流入的冷却水可在换热片之间流动,从而实现全面的热交换,起到有效的冷却措施。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的外观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的冷却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冷却仓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外壳;2、冷却仓;3、电机本体;4、换热板;5、散热片;6、嵌合槽;7、换热片;8、固定板;9、螺栓;10、连通管;11、进水管;12、第一循环管;13、第二循环管;14、排水管;15、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
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机电用降温装置,包括外壳1、冷却仓2、电机本体3、换热板4、散热片5、固定板8、连通管10、第一循环管12和第二循环管13,电机本体3外壁设置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散热片5,电机本体3外壁套接有对称分布的外壳1,两个外壳1内壁均设置有换热板4,换热板4外壁开设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嵌合槽6,外壳1与换热板4之间构成冷却仓2,冷却仓2内部设置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换热片7,外壳1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循环管12和第二循环管13,第一循环管12与第二循环管13相对一侧表面转动插接有连通管10,外壳1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板8,固定板8表面均插接有对称分布的螺栓9,通过在电机本体3外部设置换热板4和外壳1,工作人员可将外壳1通过固定板8和螺栓9固定于电机本体3外部,使得换热板4的嵌合槽6与散热片5进行贴合,工作人员可在嵌合槽6内部注入导热硅胶,配合散热片5和换热板4之间进行有效贴合和热量的传导,进水管11可向冷却仓2中注入冷水,冷水在冷却仓2中流动,与换热片7接触后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将换热板4的热量带走,实现热量快速疏散的效果,冷却水可通过排水管14排出,经过冷却后可进行循环使用,工作人员可在现有的电机本体3表面进行安装,可有效减少投入成本和提高电机本体3的散热效果,使得电机本体3更加利于进行长时间的运转。
31.优选的,第一循环管12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1,第二循环管13一端连接有排水管14,进水管11可将水注入第一循环管12,通过连通管10注入冷却仓2中,同时连通管10可将水倒入第二循环管13,并通过排水管14进行排出。
32.优选的,第一循环管12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1,第二循环管13一端连接有排水管14,工作人员可在嵌合槽6中注入导热硅胶,保障散热片5与换热板4之间的紧密贴合和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
33.优选的,螺栓9下端均转动套接有螺帽15,螺帽15可在螺栓9表面旋紧,实现外壳1和换热板4稳定安装于电机本体3表面的效果。
34.优选的,连通管10均与冷却仓2内部相连通,螺帽15可在螺栓9表面旋紧,实现外壳1和换热板4稳定安装于电机本体3表面的效果。
35.优选的,连通管10位于换热片7之间,连通管10流入的冷却水可在换热片7之间流动,从而实现全面的热交换,起到有效的冷却措施。
3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工作人员可将外壳1通过固定板8和螺
栓9固定于电机本体3外部,使得换热板4的嵌合槽6与散热片5进行贴合,工作人员可在嵌合槽6内部注入导热硅胶,配合散热片5和换热板4之间进行有效贴合和热量的传导,进水管11可向冷却仓2中注入冷水,冷水在冷却仓2中流动,与换热片7接触后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将换热板4的热量带走,实现热量快速疏散的效果,冷却水可通过排水管14排出,经过冷却后可进行循环使用,工作人员可在现有的电机本体3表面进行安装,可有效减少投入成本和提高电机本体3的散热效果,使得电机本体3更加利于进行长时间的运转。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