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5920发布日期:2022-09-14 10:1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压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压电源。


背景技术:

2.恒压电源是一种需要输出固定电压值且不随负载及输入电压等外部条件而变化的设备,其应用范围广,大多数的电子电路都需要用到其提供的稳定电压。
3.现有的恒压电源主要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电路板、散热片、散热槽以及输入和输出线路,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较高,因此需要配合散热片进行散热,这种采用散热片进行散热的方式不仅增加了组装工序,还增加了恒压电源的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恒压电源,以解决现有的恒压电源采用散热片配合散热,从而增加了组装工序和恒压电源的厚度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压电源,包括:
6.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下壳以及盖设于所述下壳并与所述下壳共同围设形成收容腔的上盖;
7.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
8.多个功率器件,多个功率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上盖对应每一个所述功率器件的位置均设置有向其对应的所述功率器件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通过其绝缘部分抵压其对应的所述功率器件,每一个所述凸出部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向内凹陷形成的散热槽;
9.输入线,所述输入线由所述下壳穿入至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10.输出线,所述输出线由所述下壳穿入至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散热槽为条形结构槽,每一个所述凸出部上设置的多个所述散热槽并排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196毫米、宽度为94毫米、高度为21毫米。
13.优选的,所述下壳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
14.优选的,所述下壳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延伸形成的贴合部;所述安装孔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贴合部的两侧,另外两个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另一个贴合部的两侧。
15.优选的,每个所述贴合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向所述上盖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的保护部,所述保护部与其对应的所述外壳的侧面连接。
16.优选的,所述下壳的第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输入线由所述第一穿孔穿入至所述收容腔内。
17.优选的,所述输入线通过第一弯折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一穿孔内。
18.优选的,所述下壳的第二端贯穿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输出线由所述第二穿孔穿入至所述收容腔内。
19.优选的,所述输出线通过第二弯折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穿孔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恒压电源通过在上盖对应每一个功率器件的位置均设置凸出延伸形成的凸出部,并使每一个凸出部抵压其对应的功率器件,还在每一个凸出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间隔设置多个向内凹陷形成的散热槽,从而可以通过凸出部与功率器件直接接触以实现导热作用,再通过散热槽实现向外散热,从而省去了散热片的使用及组装工序,且在降低恒压电源的厚度的同时为功率器件提供了足够的散热作用。
附图说明
21.视图: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压电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压电源的俯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压电源的正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恒压电源的左视图。
26.其中:1、外壳;11、下壳;110、散热孔;111、贴合部;112、保护部; 12、上盖;121、散热槽;2、输入线;21、第一弯折加强部;3、输出线;31、第二弯折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恒压电源,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外壳1、电路板、多个功率器件、输入线2以及输出线3。
29.其中,外壳1包括下壳11以及盖设于下壳11并与下壳11共同围设形成收容腔的上盖12;电路板设置于收容腔内;多个功率器件设置在电路板上;输入线2由下壳11穿入至收容腔内并与电路板连接;输出线3由下壳11穿入至收容腔内并与电路板连接。
30.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恒压电源所需的其它元器件,由于均是现有恒压电源所需的元器件,因此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描述;输入线2用于为电路板提供输入电压,输出线3用于将通过电路板和功率器件转化后的稳定电压向外输出。
31.由于电路板与功率器件位于收容腔内,因此,在图1至图4中并未示出。
32.本实施例中,上盖12对应每一个功率器件的位置均设置有向其对应的功率器件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的凸出部(图中未示出),凸出部通过其绝缘部分抵压其对应的功率器件,每一个凸出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向内凹陷形成的散热槽121。
33.本实施例中,散热槽121为条形结构槽,每一个凸出部上设置的多个散热槽121并
排设置。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均匀的散热,以提升散热的效果。
34.当然,根据实际需求,散热槽121还可以为其它形状的槽体结构,相应的,多个散热槽121也可以进行交错设置。
35.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196毫米、宽度为94毫米、高度为21毫米。这样可以使恒压电源更美观,也更小巧。
36.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外壳1还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结构,如正方体结构、椭圆体结构以及梯形体结构等,相应的,其长度、宽度及高度也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如长度采用150-230毫米、宽度采用50-140毫米、高度采用15-24等。
37.本实施例中,下壳11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110。这样可以方便下壳11通过螺丝固定于其安装的位置。
38.若下壳11未设置安装孔110时,其可以通过粘贴或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其安装的位置。
39.本实施例中,下壳11远离上盖12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延伸形成的贴合部111;安装孔110为四个,其中两个安装孔110设置在其中一个贴合部111的两侧,另外两个安装孔110设置在另一个贴合部111的两侧。这样设置可以方便从而外部将下壳11固定于其安装的位置,同时通过四个安装孔110 进行固定,可以加强其安装的稳定性。
40.本实施例中,每个贴合部111的两侧均设置有向上盖12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的保护部112,保护部112与其对应的外壳1的侧面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对外壳1的边缘进行保护,避免外壳1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
41.本实施例中,下壳11的第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一穿孔(图中未示出),输入线2由第一穿孔穿入至收容腔内。这样设置可以方便输入线2的穿设。
42.其中,输入线2通过第一弯折加强部21固定于第一穿孔内。这样设置可以避免输入线2对应第一穿孔的位置进行弯折时而产生断裂的风险。
43.本实施例中,下壳11的第二端贯穿设置有第二穿孔(图中未示出),输出线3由第二穿孔穿入至收容腔内。这样设置还可以方便输出线3的穿设。
44.其中,输出线3通过第二弯折加强部31固定于第二穿孔内。这样设置可以避免输出线3对应第二穿孔的位置进行弯折时而产生断裂的风险。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恒压电源通过在上盖12对应每一个功率器件的位置均设置凸出延伸形成的凸出部,并使每一个凸出部抵压其对应的功率器件,还在每一个凸出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间隔设置多个向内凹陷形成的散热槽121,从而可以通过凸出部与功率器件直接接触以实现导热作用,再通过散热槽121实现向外散热,从而省去了散热片的使用及组装工序,且在降低恒压电源的厚度的同时为功率器件提供了足够的散热作用。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