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共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426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天线共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天线共用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5月10日、题为“天线共用器”的发明专利申请N0.201080020711.5 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具有发送滤波器与接收滤波器的天线共用器。
【背景技术】
[0003]一般而言,天线共用器为了对发送频带的信号以及与其发送频带的高频侧相邻的接收频带的信号进行分频而具有两个滤波器,即发送滤波器与接收滤波器。尤其是,作为发送滤波器,采用串联谐振器与并联谐振器连接为梯子状的梯式滤波器。
[0004]在此,在W-CDMA标准规格的Band2中,发送频带与接收频带的间隔(交叉频带)为20MHz,非常窄。与这种交叉频带窄的发送接收频带对应的天线共用器为了确保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隔离度(isolat1n),要求发送频带与接收频带的交叉频带处的陡峭性。即,要求比发送滤波器的通带靠近高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和比接收滤波器的通带靠近低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
[0005]作为改善比发送滤波器的通带靠近高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的技术,公知对发送滤波器中的谐振器的IDT电极实施加权的技术。
[0006]然而,在现有的天线共用器的发送滤波器中,若提高比发送滤波器的通带靠近高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则发送通带的损耗增大。另外,在现有的天线共用器的接收滤波器中,若提高比通带靠近低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则接收通带的损耗也会增大。
[0007]因此,在现有的天线共用器中,要求可以兼顾交叉频带处的陡峭性与通带中的低损耗化。
[0008]此外,作为与本申请的发明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公知专利文献I。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006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的天线共用器具备:使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一弹性波滤波器;和使比第一频带高的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二弹性波滤波器。第一弹性波滤波器具有包括第一串联谐振器以及第二串联谐振器的梯式滤波器,该第二串联谐振器具有比第一串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高的反谐振频率。第一串联谐振器具有:具有多个电极指的第一 IDT电极;以及形成为覆盖第一 IDT电极并且在电极指的上方还具有第一凸部的第一电介质膜。第二串联谐振器具有:具有多个电极指的第二 IDT电极;以及形成为覆盖第二 IDT电极并且在电极指的上方还具有第二凸部的第二电介质膜。而且,第一串联谐振器的弹性波的励振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凸部的截面积比第二串联谐振器的弹性波的励振方向上的第二凸部的截面积大。
[0013]根据该构成,在天线共用器的第一弹性波滤波器中,可以使得第一串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比第二串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小。反谐振频率比第二串联谐振器低的第一串联谐振器较大程度地有助于第一弹性波滤波器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因此通过使第一串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比较小,从而可以提高交叉频带(第一弹性波滤波器的高频侧)的陡峭性。再有,反谐振频率比第一串联谐振器高的第二串联谐振器较大程度地有助于第一弹性波滤波器的通带中的低损耗化,因此通过使第二串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比较大,从而可以实现通带中的低损耗化。
[0014]另外,本发明的天线共用器具备:使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一弹性波滤波器;和使比第一频带高的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二弹性波滤波器。第二弹性波滤波器具有包括第一并联谐振器以及第二并联谐振器的梯式滤波器,该第二并联谐振器具有比第一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低的谐振频率。第一并联谐振器具有:具有多个电极指的第三IDT电极;以及形成为覆盖第三IDT电极并且在所述电极指的上方还具有第三凸部的第三电介质膜。第二并联谐振器具有:具有多个电极指的第四IDT电极;以及形成为覆盖第四IDT电极并且在电极指的上方还具有第四凸部的第四电介质膜。而且,第一并联谐振器的弹性波的励振方向上的第三凸部的截面积比第二并联谐振器的弹性波的励振方向上的第四凸部的截面积大。
[0015]根据该构成,在天线共用器的第二弹性波滤波器中,可以使得第一并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比第二并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还小。谐振频率比第二并联谐振器高的第一并联谐振器较大程度地有助于第二弹性波滤波器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的陡峭性,因此通过使第一并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比较小,从而可以提高交叉频带(第二弹性波滤波器的低频侧)中的陡峭性。再有,谐振频率比第一并联谐振器低的第二并联谐振器较大程度地有助于第二弹性波滤波器的通带中的低损耗化,因此通过使第二并联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比较大,从而可以实现通带中的低损耗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方式I的天线共用器的电路示意图。
[0017]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天线共用器的通过特性的图。
[0018]图3是实施方式I中的谐振器的立体图。
[0019]图4A是图3的4A-4A线的剖视图。
[0020]图4B是图4A中的T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天线共用器的机电耦合系数的图。
[0022]图6A是实施方式I中的谐振器的剖视图。
[0023]图6B是实施方式I中的谐振器的剖视图。
[0024]图6C是实施方式I中的谐振器的剖视图。
[0025]图6D是实施方式I中的谐振器的剖视图。
[0026]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天线共用器的通过特性的图。
[0027]图8是实施方式2中的天线共用器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是通过这些实施方式来限定的。
[0029]实施方式I
[0030]图1是实施方式I中的天线共用器的电路示意图。更详细的是,图1是实施方式I中的W-CDMA标准规格的Band2用的天线共用器的电路示意图。
[0031]在图1中,天线共用器100具备分别与天线端子102连接的作为发送滤波器的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和作为接收滤波器的第二弹性波滤波器104。
[0032]例如,在上述Band2用的天线共用器100中,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使1.85GHZ-1.91GHz的发送频带(以下称为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第二弹性波滤波器104使比第一频带高的1.93GHz-l.99GHz的接收频带(以下称为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
[0033]以下,对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和第二弹性波滤波器104进行详细叙述。
[0034]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是多个谐振器配置为梯子状的梯式滤波器。即,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包括:接收端子105 ;从该接收端子105到天线端子102顺次串联连接的串联谐振器106、串联谐振器107、串联谐振器108、串联谐振器109。再有,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还具备:在串联谐振器106与串联谐振器107之间并联地接地连接的并联谐振器110 ;在串联谐振器107与串联谐振器108之间并联地接地连接的并联谐振器111 ;以及在串联谐振器108与串联谐振器109之间并联地接地连接的并联谐振器112。
[0035]第二弹性波滤波器104具备:与天线端子102连接的串联谐振器114 ;与该串联谐振器114分支连接的多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15及多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16 ;和与这些滤波器级联连接的多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17。进而,第二弹性波滤波器104还具备与多模式弹性波滤波器117连接的接收端子118、119。而且,接收信号被从接收端子118、119平衡输出。
[0036]利用图2对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的通过特性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天线共用器的通过特性的图。图2示出第一频带的高频侧附近(1.88GHZ-1.98GHz)的通过特性(dB)。在图2中,通过特性120表示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的通过特性。在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这样的梯式滤波器中,配置为串联臂及并联臂的谐振器中主要配置为串联臂的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形成比通带120A靠近高频侧的交叉频带120B的衰减特性。
[0037]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天线共用器的通过特性的图。图2中的121、122、123、124分别是串联谐振器106、107、108、109的通过特性,具有各不相同的反谐振频率121a、122a、123a、124a。这样,交叉频带120B中的第一弹性波滤波器103的通过特性120的衰减特性是通过组合串联谐振器106、107、108、109的通过特性而形成的。
[0038]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