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1782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共模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在传输线路中传输的共模噪声进行抑制的共模滤波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为了对要在差动传输线路中传输的共模噪声进行抑制而使用共模扼流圈来。共模扼流圈例如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那样具备两个线圈,两个线圈构成为利用差模信号(常模信号)使在各线圈中所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并使磁场相对于共模信号(共模噪声)而增强。
[0003]一般而言,在这样的共模扼流圈中,需要使各线圈具有较大的电感值,并且需要使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较大。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331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然而,若增大线圈的电感值并增大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则自谐振频率会降低,信号的传输损耗也会增大。因此,对于USB、HDMI (注册商标)等高速接口用的差动传输线路那样的、要求在较高频带下进行利用且传输损耗较小的差动传输线路,难以利用上述那样的共模扼流圈。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模滤波器,即使是较小的电感、较小的耦合系数,也能使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较好、高频下的特性良好、传输损耗较小。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I)本发明的共模滤波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差动传输线路,该差动传输线路由第I信号线和第2信号线构成;
第I电感元件和第2电感元件,该第I电感元件串联插入于所述第I信号线,该第2电感元件串联插入于所述第2信号线;以及
接地,该接地相对于所述第I信号线及所述第2信号线成为基准,
在所述第I电感元件与所述接地之间设有第I谐振电路,在所述第2电感元件与所述接地之间设有第2谐振电路。
[0008]通过上述结构,即使是较小的电感、较小的耦合系数,也能获得对共模噪声的较高的抑制效果。
[0009](2)优选为所述第I谐振电路和所述第2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互不相同。由此,能使可获得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的频带宽频带化。
[0010](3)优选为在⑴或(2)中,所述第I谐振电路是LC串联电路,并包含与所述第I电感元件相连接的第I电容元件, 所述第2谐振电路是LC串联电路,并包含与所述第2电感元件相连接的第2电容元件,所述第I谐振电路包含插入在所述第I电容元件与所述第2电容元件之间的第3电感元件、以及插入在所述第2电容元件与接地之间的第4电感元件而构成,
所述第2谐振电路包含所述第4电感元件而构成。
[0011]通过上述结构,能以较少的元件数构成谐振频率互不相同的第I谐振电路及第2谐振电路。
[0012](4)优选为在⑴?(3)中的任一项中,在所述第I谐振电路或所述第2谐振电路中插入有LC并联电路。通过该结构,能另外设置使共模噪声衰减的衰减极点。
[0013](5)优选为在(I)?(4)中的任一项中,在所述差动传输线路的输入侧的一端即第I端口与所述第I电感元件之间插入有第I端口侧电感元件,在所述差动传输线路的输入侧的另一端即第2端口与所述第2电感元件之间插入有第2端口侧电感元件,
在所述差动传输线路的输出侧的一端即第3端口与所述第I电感元件之间插入有第3端口侧电感元件,在所述差动传输线路的输出侧的另一端即第4端口与所述第2电感元件之间插入有第4端口侧电感元件。
[0014](6)优选为在(I)?(5)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第I电感元件、所述第2电感元件、所述第I谐振电路及所述第2谐振电路一体地形成于将多个基材层进行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由此,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共模滤波器,从而节省空间。
[0015](7)优选为在(3)中,所述第I电感元件及所述第2电感元件分别由电感器电极构成,所述第I电容元件及所述第2电容元件分别由电容器电极构成,所述电感器电极被所述电容器包围。通过该结构,即使其它的外部的电子元器件、金属体接近共模滤波器,也能抑制由此引起的第I电感元件及第2电感元件的电感值的变动。
[0016](8)优选为在(6)或(7)中,所述接地由网眼状或格子状的接地导体构成。由此,能降低在第I电感元件及第2电感元件与接地之间产生的不需要的电容。
发明的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能获得一种在高频下的共模噪声的抑制效果较佳、传输损耗较小的共模滤波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方式I的共模滤波器101的电路图。
图2是共模滤波器101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共模滤波器101的仰视图。
图4是共模滤波器101的各基材层的层叠前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共模滤波器101的共模噪声的通过特性S21[CC]及差模信号的通过特性S21[DD]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共模滤波器102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构成共模滤波器102的层叠体的各基材层的层叠前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共模滤波器102的共模噪声的通过特性S21[CC]及差模信号的通过特性S21[DD]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3的电路图。 图10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4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共模滤波器104的共模噪声的通过特性S21[CC]及差模信号的通过特性S21[DD]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13中,图13(A)是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6的电路图,图13(B)是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14中,图14(A)是表示图13(A)所示的共模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图。图14(B)是表示图13(B)所示的共模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5-1是表示使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构成为层叠体的情况下的、各层的导体图案的图。
图15-2是表示使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构成为层叠体的情况下的、各层的导体图案的图,是图15-1的后续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附图,并且列举出几个具体的示例来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同一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当然,各实施方式仅是例示,可以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进行局部的置换或组合。
[0020]《实施方式I》
参照各附图,对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I的共模滤波器101的电路图。
[0021]共模滤波器101在端口(P1、P2)与端口(P3、P4)之间具备由第I信号线SLl及第2信号线SL2构成的差动传输线路。在第I信号线SLl中串联插入有第I电感元件(以下称为“第I电感器”)LI,在第2信号线SL2中串联插入有第2电感元件(以下称为“第2电感器”)L2。此外,该共模滤波器101具备相对于第I信号线SLl及第2信号线SL2成为基准的接地。然后,在第I电感器LI的第I端与接地之间设有第I谐振电路RC1,在第2电感器L2的第I端与接地之间设有第2谐振电路RC2。
[0022]在第I信号线SLl与第2信号线SL2之间插入有第I电容元件(以下称为“第I电容器”)Cl、第3电感元件(以下称为“第3电感器”)L3及第2电容元件(以下称为“第2电容器”)C2的串联电路,在第3电感器L3和第2电容器C2的连接点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第4电感元件(以下称为“第4电感器”)L4。
[0023]第I谐振电路RCl由第I电容器Cl、第3电感器L3及第4电感器L4构成,第2谐振电路RC2由第2电容器C2及第4电感器L4构成。
[0024]第I谐振电路RCl的谐振频率由第I电容器Cl、第3电感器L3及第4电感器L4的LC串联电路的电路常数来确定,第2谐振电路RC2的谐振频率由第2电容器C2及第4电感器L4的LC串联电路的电路常数来确定。此处,由于电容器Cl、C2的电容相等,因此,第I谐振电路RCl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电路RC2的谐振频率互不相同。
[0025]在第I电容器Cl和第3电感器L3的连接点CPl与第I电感器LI的第2端之间连接有第3电容器C3。同样,在第2电容器C2和第3电感器L3的连接点CP2与第2电感器L2的第2端之间连接有第4电容器C4。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