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4482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随着我国以信息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温度控制已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一种重要控制参数,尤其是在冶金、化工、机械等各类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由于炉子的种类及原理不同,因此所采用的加热方法及燃料也不同,所采用的加热方式,选用的燃料,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制要求。近几年随着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控制等新型的控制方式的新起。这些控制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变得简便,而且使产品的质量更好,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些控制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安装位置固定,携带不方便,无法随意更换检测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解决普通的控制技术普遍存在控制部精准,安装位置固定,携带不方便和无法随意更换检测位置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主控制电路板,壳体左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左侧翻转板,壳体右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右侧翻转板,左侧翻转板左侧面和右侧翻转板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壳体正面近上端具有上斜面,壳体正面近下端具有下斜面,壳体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与温度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接的LED显示装置,上斜面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温度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接的报警用蜂鸣器,下斜面上开设有若干条用于提升壳体内部散热的散热槽,壳体背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方便将壳体固定在测量物表面的粘合层,壳体正面位于LED显示装置下方设置有复位开关和电源总开关,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分别给LED显示装置、主控主电路板和蜂鸣器供电的电源装置,下斜面开设有用于方便更换电源装置的开口,下斜面开口位置设置有仓盖,温度传感器、LED显示装置、蜂鸣器、电源装置、主控主电路板、电源总开关和复位开关通过壳体内部的电源连接线串联连接,壳体侧壁上开设有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和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
[0005]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续航性,电源装置为纽扣电池。
[0006]进一步地,为了保持两侧温度测量的精度,左侧翻转板和右侧翻转板大小相同。
[0007]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监测精度,左侧翻转板和右侧翻转板与壳体连接端均设置有用于提升左侧翻转板和右侧翻转板与测量物体表面贴合度的扭力弹簧。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通过壳体两侧的扭簧将左侧翻转板和右侧翻转板外侧面的温度传感器紧紧贴合在被测物体表面,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导给壳体内部的主控制电路板,通过主控制电路板将温度信息传输给LED显示装置,通过数字直观显示,并且在上斜面设置用于在高温时报警的蜂鸣器,大大提升安全性,通过壳体侧壁上的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和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与所控设备连接,还能控制设备自动关闭,安装十分方便,适用性非常广泛,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2]图中:1.壳体,2.主控制电路板,3.左侧翻转板,4.右侧翻转板,5.温度传感器,6.上斜面,7.下斜面,8.LED显示装置,9.蜂鸣器,10.散热槽,11.粘合层,12.复位开关,13.电源装置,14.开口,15.仓盖,16.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17.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18.电源总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4]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I内部固定连接有主控制电路板2,壳体I左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左侧翻转板3,壳体I右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右侧翻转板4,左侧翻转板3左侧面和右侧翻转板4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便于收集温度信息,壳体I正面近上端具有上斜面6,壳体I正面近下端具有下斜面7,壳体I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与温度传感器5输出端相连接的LED显示装置8,用于直观显示温度信息,降低信息获取难度,上斜面6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温度传感器5输出端相连接的报警用蜂鸣器9,用于提升报警效果,下斜面7上开设有两条用于提升壳体I内部散热的散热槽10,大大延长报警装置的使用寿命,提升内部散热,壳体I背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方便将壳体I固定在测量物表面的粘合层11,便于将报警装置安装在各种物体表面,粘合层11可以是不干胶或者磁吸装置,壳体I正面位于LED显示装置8下方设置有复位开关12和电源总开关13,在温度超过最大安全温度时,主控制电路板2自动控制复位开关12切换线路,使得蜂鸣器9开始工作,发出高音报警,壳体I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分别给LED显示装置8、主控主电路板2和蜂鸣器9供电的电源装置13,便于在没有外接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常运行,下斜面7开设有用于方便更换电源装置13的开口 14,下斜面7开口14位置设置有仓盖15,温度传感器5、LED显示装置8、蜂鸣器9、电源装置13、主控主电路板2、电源总开关18和复位开关12通过壳体I内部的电源连接线串联连接,壳体I侧壁上开设有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16和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17,分别通过电源连接装置插入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16和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17来对设备进行控制,主要是采用断电的形式进行控制。
[0015]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续航性,电源装置13为纽扣电池,进一步地,为了保持两侧温度测量的精度,左侧翻转板3和右侧翻转板4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监测精度,左侧翻转板3和右侧翻转板4与壳体I连接端均设置有用于提升左侧翻转板3和右侧翻转板4与测量物体表面贴合度的扭力弹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通过壳体I两侧的扭簧将左侧翻转板3和右侧翻转板4外侧面的温度传感器5紧紧贴合在被测物体表面,通过温度传感器5将温度信息传导给壳体I内部的主控制电路板2,通过主控制电路板2将温度信息传输给LED显示装置8,通过数字直观显示,并且在上斜面6设置用于在高温时报警的蜂鸣器9,大大提升安全性,通过壳体I侧壁上的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16和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17与所控设备连接,还能控制设备自动关闭,安装十分方便,适用性非常广泛,价格低廉。
[001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包括壳体(I),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I)内部固定连接有主控制电路板(2),壳体(I)左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左侧翻转板(3),壳体(I)右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右侧翻转板(4),所述的左侧翻转板(3)左侧面和右侧翻转板(4)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所述的壳体(I)正面近上端具有上斜面(6),壳体(I)正面近下端具有下斜面(7),壳体(I)正面固定连接有用与温度传感器(5)输出端相连接的LED显示装置(8),所述的上斜面(6)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温度传感器(5)输出端相连接的报警用蜂鸣器(9),所述的下斜面(7)上开设有若干条用于提升壳体(I)内部散热的散热槽(10),所述的壳体(I)背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方便将壳体(I)固定在测量物表面的粘合层(11),壳体(I)正面位于LED显示装置(8)下方设置有复位开关(12)和电源总开关(18),壳体(I)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分别给LED显示装置(8)、主控主电路板(2)和蜂鸣器(9)供电的电源装置(13),所述的下斜面(7)开设有用于方便更换电源装置(13)的开口(14),下斜面(7)开口(14)位置设置有仓盖(15),所述的温度传感器(5)、LED显示装置(8)、蜂鸣器(9)、电源装置(13)、主控主电路板(2)、电源总开关(18)和复位开关(12)通过壳体(I)内部的电源连接线串联连接,所述的壳体(I)侧壁上开设有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16)和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装置(13)为纽扣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侧翻转板(3)和右侧翻转板(4)大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侧翻转板(3)和右侧翻转板(4)与壳体(I)连接端均设置有用于提升左侧翻转板(3)和右侧翻转板(4)与测量物体表面贴合度的扭力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主控制电路板,壳体左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左侧翻转板,壳体右侧面近底端铰链连接有右侧翻转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片机控制报警装置通过壳体两侧的扭簧将左侧翻转板和右侧翻转板外侧面的温度传感器紧紧贴合在被测物体表面,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导给壳体内部的主控制电路板,通过主控制电路板将温度信息传输给LED显示装置,通过数字直观显示,并且在上斜面设置用于在高温时报警的蜂鸣器,大大提升安全性,通过壳体侧壁上的控制设备输入端连接孔和控制设备输出端连接孔与所控设备连接,还能控制设备自动关闭,安装十分方便,适用性非常广泛,价格低廉。
【IPC分类】H05K5/02, G01K13/00
【公开号】CN204697426
【申请号】CN201520442671
【发明人】李博伟
【申请人】李博伟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