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7168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都装有后置摄像头。然而,随着电子设备越做越薄,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处局部凸起,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磕碰、刮花到后置摄像头的情况,从而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外观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的后摄像头镜片的外表面不突出于后壳的外表面,美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且这种固定结构占用较少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含:后壳、后摄像头以及摄像头镜片;
[0005]后壳具有开口 ;开口的内壁为斜坡状且开口的内壁与后壳的内表面的夹角不大于90。;
[0006]摄像头镜片容置于开口,且摄像头镜片的侧壁抵持于开口的内壁。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开口的内壁为斜坡状且开口的内壁与后壳的内表面的夹角不大于90°,将摄像头镜片的侧壁抵持于开口的内壁,使得摄像头镜片可以滑入后壳的开口,便于摄像头镜片的安装。同时,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后摄像头镜片的外表面不突出于后壳的外表面,美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且这种固定结构占用较少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0008]另外,摄像头镜片的侧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黏胶层。
[0009]另外,金属铆合件包含:装饰部、连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脚;连接部夹持于摄像头镜片的侧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装饰部抵持于后壳的外表面与摄像头镜片的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一固定脚抵持于后壳的内表面。这样,更好的固定摄像头镜片与后壳的同时,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更炫酷的外观。
[0010]另外,金属铆合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固定脚,第二固定脚抵持于摄像头镜片的内表面,以使得摄像头镜片与后壳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的牢靠。
[0011]另外,第二固定脚与第一固定脚分别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脚与多个第一固定脚间隔排列。
[0012]另外,开口的内壁与后壳的内表面的夹角为45°。
[0013]另外,摄像头镜片的侧壁与外表面的结合处为倒角结构。这样,保护了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与外表面的结合处,以避免结合处的损坏,也避免了在安装时刮伤人的皮肤,同时较为美观。
[0014]另外,摄像头镜片的边缘环设有遮光圈,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摄像头镜片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金属铆合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其中,电子设备例如为智能手机。
[0021]电子设备包含:后壳2、后摄像头3以及摄像头镜片1。后壳2具有开口 ;开口的内壁为斜坡状且开口的内壁与后壳2的内表面的夹角不大于90°,摄像头镜片1容置于开口,且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抵持于开口的内壁;即,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亦为斜坡状,且对应于开口的内壁。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黏胶层4。
[0022]其中,开口的内壁与后壳2的内表面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且通过增大受力面的方式,将开口的内壁为斜坡状,从而减小了摄像头镜片1对于开口的内壁抵持力产生的压强。本实施方式中,开口的内壁与后壳2的内表面的夹角可以为45°,以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摄像头镜片1的边缘环还可以设有遮光圈5,以便于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Ο
[0023]安装时,将摄像头镜片的侧壁抵持于开口的内壁,使得摄像头镜片可以滑入后壳的开口,便于摄像头镜片的安装。另外,可以预先将黏胶层4贴附于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或者预先将黏胶层4贴附于后壳2开口的内壁,将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抵持于开口的内壁,以使得黏胶层夹持于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之间,从而达到很好的固定连接的作用。
[0024]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后摄像头镜片的外表面不突出于后壳的外表面,解决了后置摄像头处凸出于后壳2的问题,美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且这种固定结构占用较少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0025]进一步的,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与外表面的结合处可以为倒角结构,如图2所示。这样,从而加大了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与外表面的结合处的韧性,使得结合处不易损坏,也避免了在安装时刮伤人的皮肤,同时较为美观。
[0026]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黏胶层的方式,以使得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达到很好的固定连接的作用,在具体操作时,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的结合方式并不以此处举例为限,任何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的结合方式均应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住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黏胶层4,以达到较好的结合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通过金属铆合件6连接。
[0028]其中,金属铆合件6 —体成型,如图4所示,包含:装饰部61、连接部62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脚63。其中,图4为第一固定脚63未弯折时的状态。连接部62夹持于摄像头镜片1的侧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装饰部61抵持于后壳2的外表面与摄像头镜片1的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一固定脚63抵持于后壳2的内表面。
[0029]其中,可以将装饰部61抵持于后壳2的外表面与摄像头镜片1的外表面,即装饰部61遮盖后壳2的外表面与摄像头镜片1的外表面的接缝处,不仅美观而且防尘;连接部61设置于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开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处;并且可以将第一固定脚63朝向后壳的内表面弯曲,进一步的巩固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的连接。较佳的,摄像头镜片1的外表面低于后壳2的外表面,从而使得摄像头镜片1不易损坏。
[0030]进一步的,金属铆合件6还可以包含至少一第二固定脚,第二固定脚抵持于摄像头镜片1的内表面,并且朝向摄像头镜片1的内表面弯曲固定,以使得摄像头镜片1与后壳2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的牢靠。
[0031]其中,第二固定脚与第一固定脚分别为多个,以获得较牢靠的固定效果。
[0032]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取将多个第二固定脚与多个第一固定脚间隔排列的方式,以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较为美观的同时,能够节约资源。
[003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后壳、后摄像头以及摄像头镜片; 所述后壳具有开口 ;所述开口的内壁为斜坡状且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后壳的内表面的夹角不大于90° ; 所述摄像头镜片容置于所述开口,且所述摄像头镜片的侧壁抵持于所述开口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镜片的侧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黏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镜片与所述后壳通过金属铆合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铆合件包含:装饰部、连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脚;所述连接部夹持于所述摄像头镜片的侧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所述装饰部抵持于所述后壳的外表面与所述摄像头镜片的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第一固定脚抵持于所述后壳的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铆合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固定脚,所述第二固定脚抵持于所述摄像头镜片的内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脚与所述第一固定脚分别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固定脚与所述多个第一固定脚间隔排列; 摄像头镜片的外表面低于后壳的外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后壳的内表面的夹角为4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镜片的侧壁与外表面的结合处为倒角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镜片的边缘环设有遮光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设备,包含:后壳、后摄像头以及摄像头镜片。后壳具有开口;开口的内壁为斜坡状且开口的内壁与后壳的内表面的夹角不大于90°;摄像头镜片容置于开口,且摄像头镜片的侧壁抵持于开口的内壁。这样,使得电子设备的后摄像头镜片的外表面不突出于后壳的外表面,美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且这种固定结构占用较少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IPC分类】H05K5/02, H05K7/02, H04N5/225
【公开号】CN205082085
【申请号】CN201520584847
【发明人】王文斌
【申请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