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

文档序号:762570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WiMAX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WiMAX现在有两个技术标准IEEE 802.16d和IEEE 802.16e,其中,802.16d仅定义了两种网元,即BS和SS,BS和SS间采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互连;802.16e也仅定义了两种网元,即BS和MS,BS和MS间采用宽带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互连。
WiMAX论坛在802.16的基础上,定义了ASN和CSN,形成宽带WiMAX网络,以支持固定、游牧、便携、简单IP移动或全移动接入。WiMAX网络的总体参考架构如附图1所示。
图1中,R1为MS/SS与ASN间的参考点,R3为ASN和CSN间的参考点。
ASN可以分解成BS(基站)、DP(Decision point,决策点)和EP(Excutionpoint,执行点)几个功能实体,BS与EP间的参考点为R6。BS、DP、EP和CSN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为附图2所示。
图2中,实线表示承载层面的连接,虚线表示控制、管理层面的连接。
在WiMAX基本组网中,MSS-ASN-CSN之间的协议层次如附图3所示。
图3中,ASN-GW为ASN-EP和ASN-DP的组合,BS与ASN-GW之间是ASNbackhaul(ASN承载网络)。
R6 tunnel为BS和ASN-EP之间的连接隧道,该隧道可以由802.1Q VLANS、MPLS tunnels(多标签协议交换隧道)或GRE(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通用路由封装)等具体的隧道技术实现。
目前,根据R6 tunnel的粒度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建立R6 tunnel1、根据流建立R6 tunnel;2、根据MSS/SS建立R6 tunnel;3、根据BS建立R6 tunnel。
在根据流建立R6 tunnel时,每一个R6 tunnel对应一个已经分类好了的特定流,如每一个R6 tunnel对应一个802.16的业务流标识如CID或SFID等。流的分类工作可以只在ASN网络中进行一次,以后对流的具体操作直接根据R6 tunnel进行索引即可。
该方法能够使每个业务流直接对应到一个R6 tunnel上,但是,根据流建立R6 tunnel会导致BS与ASN-EP之间存在大量的隧道,从而大大增加了BS与EP之间ASN Backhaul维护这些隧道的负担。由于BS与EP是多对多的互连,R6 tunneltag在一个BS或ASN-EP里应该是唯一的,而一个ASN-EP可能连接多个BS,这样会导致一个ASN-EP上的R6 tunnel数量会非常的大,最终超过R6 tunnel tag所能表示的数量。在MSS进行切换时,如此大量的隧道需要拆除、建立,在设备的性能和切换效率方面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在根据MSS/SS或BS建立R6 tunnel时,由于R6 tunnel的粒度较粗,只能区分ASN内部的大致路径,从而大大减少了R6 tunnel隧道,简化了ASN backhaul维护这些隧道的负担。由于隧道数量的减少,在MSS进行切换的时候,效率会有显著提高。但是,如果需要根据流分类实现ASN内的QoS,必须在BS和ASN-EP里面分别实现相应的流分类工作,然后,再进行QoS操作。在ASN内重复相同的流分类工作,会大大降低ASN内功能实体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在大大减少BS与EP之间的隧道数量、减轻ASN backhaul维护隧道负担、提高无线终端切换效率的同时,避免了ASN内重复的流分类工作,提高了ASN内功能实体的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包括a、根据无线终端建立BS(基站)与EP(执行点)之间的隧道;b、发送端确定需要在所述隧道中传送的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数据通过BS与EP之间的隧道传送至接收端,同时,将流分类标识信息通知接收端;c、接收端根据发送端通知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从所述隧道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所述方法在步骤a还包括a’、建立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和EP与CSN(连接服务网)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所述发送端为EP,所述接收端为BS,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EP接收CSN通过隧道传送来的数据,并确定该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同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流分类标识信息;EP根据所述确定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将所述流分类标识信息和数据一起通过相应的隧道传送至BS;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BS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所述发送端为BS,所述接收端为EP,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BS确定其需要发送至EP的数据对应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流分类标识信息;BS根据所述确定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将所述流分类标识信息和数据一起通过相应的隧道传送至EP。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EP接收BS通过隧道传送来的数据及流分类标识信息,并确定该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EP根据所述确定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确定数据的传输隧道,并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且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根据无线终端建立BS与EP之间的外层隧道;根据流分类建立BS与EP之间的内层隧道;且所述步骤a’包括建立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和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发送端为EP,所述接收端为BS,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EP接收CSN通过隧道传送来的数据,并确定该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同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EP根据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外层隧道及内层隧道传送至BS;且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BS根据其接收的数据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确定流分类标识信息;BS根据所述确定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所述发送端为BS,所述接收端为EP,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BS确定需要发送至EP的数据对应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BS根据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外层隧道及内层隧道传送至EP。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EP接收BS通过外层隧道及内层隧道传送来的数据,确定该数据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确定该数据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EP根据所述确定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确定数据的传输隧道,并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所述BS与EP之间的隧道、EP与CSN之间的隧道由DP(决策点)建立。
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不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隧道标识信息具有唯一性;或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不具有唯一性;或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不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具有唯一性;或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不具有唯一性。
所述外层隧道为基于802.1Q VLAN的隧道、或基于MPLS的隧道、或基于GRE的隧道;所述内层隧道为基于802.1Q VLAN的隧道、或基于MPLS的隧道、或基于GRE的隧道。
所述BS为一个或多个、所述EP为一个或多个、所述CSN为一个或多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知,由于本发明根据无线终端建立BS与EP之间的隧道,使本发明中BS与EP之间的隧道数量仅与无线终端的数量相关,大大减轻了ASN承载网络对R6隧道的维护处理负担,简化了ASN内部功能实体的路径查找操作;发送端通过将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通知接收端,使接收端如BS或EP可以直接根据通知的流分类标识信息进行相应的流操作,使ASN内的功能实体只进行一次流分类工作即可,避免了ASN内部的各功能实体重复进行流分类工作的过程;当BS与EP之间的隧道采用双层隧道时,本发明中的外层隧道仅与BS-EP-CSN之间的路径相关,内层隧道仅与流分类相关,使ASN内部的功能实体能够根据外层隧道标识信息进行快速路径查找,使ASN内部的功能实体能够根据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实现用户业务流的细分;当内层隧道标识信息与无线空口的QoS对应时,保证了整个接入网络部分QoS的一致性;由于本发明中ASN内部的功能实体能够通过外层隧道快速寻找到通向不同CSN的路径,使本发明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多CSN共享ASN的架构;当ASN承载网络支持隧道交换时,各BS中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不具有唯一性,此时,DP可以只对ASN承载网络的隧道标识信息的交换进行配置,EP、BS中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由其自己进行分配,降低了DP建立BS与EP之间的隧道的工作复杂度;从而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减轻ASN承载网络维护隧道负担、提高无线终端切换效率、提高ASN内功能实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图1是WiMAX网络的总体参考架构示意图;图2是ASN功能分解结构图;图3是WiMAX基本组网中协议层次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R6外层隧道示意图;图5是R6内、外层隧道在ASN承载网络上传送数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根据无线终端建立BS(基站)与EP(执行点)之间的隧道,发送端确定需要在所述隧道中传送的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数据通过BS与EP之间的隧道传送至接收端,同时,将流分类标识信息通知接收端,接收端根据发送端通知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从所述隧道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下面基于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首先需要根据无线终端如MSS、SS来建立BS与EP之间的隧道。在建立好上述隧道之后,BS和EP之间在通过上述隧道相互传送数据时,需要将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通知对端,使对端能够直接根据通知的流分类标识信息确定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门控、QoS等一系列的与路径无关的流操作。由于本发明中BS与EP之间的隧道数量仅与无线终端的数量有关,所以,本发明能够在减少BS与EP之间的隧道数量、减轻ASN backhaul(ASN承载网络)维护隧道负担、提高无线终端切换效率的同时,避免ASN内功能实体重复的流分类工作,大大提高了ASN内功能实体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在BS与EP之间建立的隧道可以为单层隧道、也可以为双层隧道。
当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时,为方便BS-EP-CSN之间数据传送的快速路由,该单层隧道标识信息和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设置有对应关系。这样,当EP通过其与CSN之间的隧道接收到CSN传送来的数据时,根据该隧道标识信息即可索引到相应的EP与BS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实现ASN内部数据传送的快速路由。EP在根据其索引到的EP与BS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传送数据时,还需要产生该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将该流分类标识信息和数据一起通过相应的隧道传送至BS。此时,BS不需要再进行流分类工作,直接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数据进行相应的门控、QoS等一系列的与路径无关的流操作,然后,将其该数据继续传送,如传送至无线终端等。当BS需要将其接收的数据如无线终端传送来的数据传送至EP时,确定该数据对应的EP与BS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同时,产生该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将该流分类标识信息和数据一起通过相应的隧道传送至EP。EP不需要再进行流分类工作,直接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数据进行相应的门控、QoS等一系列的与路径无关的流操作,而且,EP根据其接收数据的隧道标识信息即可索引到相应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实现ASN数据传送的快速路由。这里的流分类标识信息相当于下面描述的双层隧道中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
当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时,本发明的外层隧道可以称为R6OUTER TUNNEL(R6外层隧道),外层隧道主要用于标识路径,因此,在建立外层隧道时,主要采用与路径相关的原则。这里的路径是指BS-EP-CSN的路径。在ASN内,本发明外层隧道的数据传送、以及ASN与CSN之间路径一一对应关系如附图4所示。
在图4中,BS-EP-CSN的路径用PATH表示,该路径主要是由BS-EP之间R6OUTER TUNNEL和EP-CSN之间的MIP TUNNEL(移动IP隧道)组成,R6OUTER TUNNEL与路径PATH一一对应。PATH的建立可以由DP负责,即R6OUTER TUNNEL和MIP TUNNEL的建立由DP负责。EP可以通过R6 OUTERTUNNEL ID进行R6 OUTER TUNNEL与MIP TUNNEL的快速交换。这样,通过本发明的外层隧道,可以实现ASN内部的快速路径查找。
本发明的内层隧道可以称为R6INNERTUNNEL(R6内层隧道),内层隧道主要用于标识流。R6 INNER TUNNEL完全与流对应,即R6 INNER TUNNELID(R6内层隧道标识信息)与流标识信息一一对应。EP可以通过R6 INNERTUNNEL ID对流进行门控、QoS等一系列的与路径无关的流操作。
在上行方向,即在BS至EP方向,由BS为其需要发送至CSN的数据产生R6INNER TUNNEL ID,BS通过相应的R6 OUTER TUNNEL、R6 INNER TUNNEL将数据传送至EP,EP确定其接收数据的R6 INNER TUNNEL ID,并直接用该R6 INNER TUNNEL ID索引相应的流标识信息如SFID等。EP直接根据其索引到的流标识信息进行相应的流操作,同时,EP确定其接收数据的R6 OUTERTUNNEL ID,并确定该R6 OUTER TUNNEL ID对应的MIP TUNNEL。EP根据其确定的MIP TUNNEL将数据传送至CSN。从而,对于BS至EP方向的数据传送,本发明能够在保证QoS的前提下,利用R6 INNERTUNNEL ID使ASN内的功能实体只进行一次流分类工作,如只需要BS进行一次流分类工作,避免了EP进行的流分类工作,提高了EP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R6 OUTER TUNNEL与MIP TUNNEL的快速交换。
在下行方向,即在EP至BS方向,EP通过其与CSN之间的MIP TUNNEL接收CSN传送来的、需要发送至BS的数据,由EP为其接收的、需要发送至BS的数据产生对应的R6 INNER TUNNEL ID,同时,EP确定其接收数据的MIPTUNNEL,并确定该MIP TUNNEL对应的R6 OUTER TUNNEL ID,EP根据R6OUTER TUNNEL ID、R6 INNER TUNNEL ID将数据通过相应的双层隧道传送至BS。BS确定其接收数据的R6 INNER TUNNEL ID,并直接用该R6 INNERTUNNEL ID索引相应的流标识信息如SFID等。BS直接根据其索引到的流标识信息进行相应的流操作。从而,对于EP至BS方向的数据传送,本发明能够在保证QoS的前提下,利用R6 INNER TUNNEL ID使ASN内的功能实体只进行一次流分类工作,如只需要EP进行一次流分类工作,避免了BS进行的流分类工作,提高了BS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R6 OUTER TUNNEL与MIP TUNNEL的快速交换。
R6内、外层隧道在ASN backhaul上数据传送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
图5中,对于具有双层隧道交换能力的ASN来说,R6 INNER TUNNEL可以对BS与ASN-GW之间的ASN Backhaul不可见,ASN Backhaul只处理R6 OUTERTUNNEL,所以,本发明对现有的ASN Backhaul可以不用作任何修改。因此,本发明中的ASN Backhaul需要维护处理的隧道数量比根据流建立R6 tunnel方案中所要处理的隧道数量大大减少。
R6 INNER TUNNEL ID与BS上的流分类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为R6INNER TUNNEL ID与SFID的映射,这样,在ASN内部根据R6 INNER TUNNELID进行流操作,可以保证ASN内部与空中接口相关的流操作如QoS的一致性。
本发明中隧道标识信息如单层隧道标识信息、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可以由ASN-DP统一管理和分配。当ASN Backhaul不具有隧道交换能力,即不支持TUNNEL ID交换功能时,DP应保证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隧道标识信息唯一、互相不重合,即当EP与BS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隧道标识信息互相不重合,当EP与BS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互相不重合;当ASN Backhaul具有隧道交换能力,即支持TUNNEL ID交换功能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互相重合,即当EP与BS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互相重合,当EP与BS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互相重合;此时,ASN-DP能够更方便的分配TUNNEL ID,即DP可以只对ASN承载网络的隧道标识信息的交换进行配置,EP、BS中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由其自己进行分配,就能很好的保证R6 OUTER TUNNEL ID分别在BS和ASN-EP上的唯一性,从而大大降低了DP建立BS与EP之间的隧道的工作复杂度。
本发明的外层隧道、内层隧道可以采用现有的隧道技术来实现,如802.1QVLAN、MPLS、GRE等。本发明的内、外层隧道具有独立性,即内、外层隧道可以采用相同的隧道技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隧道技术来实现。
本发明中的CSN、EP、BS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即本发明的数据传送方法能够支持多CSN共享ASN的组网情况,也能够支持多ASN服务于单个CSN的组网情况,还能够支持ASN内部分布式的组网架构。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根据无线终端建立基站BS与执行点EP之间的隧道;b、发送端确定需要在所述隧道中传送的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数据通过BS与EP之间的隧道传送至接收端,同时,将流分类标识信息通知接收端;c、接收端根据发送端通知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从所述隧道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步骤a还包括a’、建立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和EP与连接服务网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所述发送端为EP,所述接收端为BS,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EP接收CSN通过隧道传送来的数据,并确定该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同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流分类标识信息;EP根据所述确定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将所述流分类标识信息和数据一起通过相应的隧道传送至BS;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BS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所述发送端为BS,所述接收端为EP,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BS确定其需要发送至EP的数据对应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流分类标识信息;BS根据所述确定的BS与EP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将所述流分类标识信息和数据一起通过相应的隧道传送至EP。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EP接收BS通过隧道传送来的数据及流分类标识信息,并确定该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EP根据所述确定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确定数据的传输隧道,并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且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根据无线终端建立BS与EP之间的外层隧道;根据流分类建立BS与EP之间的内层隧道;且所述步骤a’包括建立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和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EP,所述接收端为BS,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EP接收CSN通过隧道传送来的数据,并确定该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同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EP根据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外层隧道及内层隧道传送至BS;且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BS根据其接收的数据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确定流分类标识信息;BS根据所述确定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BS,所述接收端为EP,且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BS确定需要发送至EP的数据对应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并产生该数据对应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BS根据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外层隧道及内层隧道传送至EP。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EP接收BS通过外层隧道及内层隧道传送来的数据,确定该数据的内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确定该数据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及对应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EP根据所述确定的EP与CSN之间的隧道标识信息确定数据的传输隧道,并根据其接收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与EP之间的隧道、EP与CSN之间的隧道由决策点DP建立。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不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隧道标识信息具有唯一性;或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单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不具有唯一性;或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不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外层隧道标识信息具有唯一性;或BS与EP之间的隧道为双层隧道、多个BS共享一个EP、且ASN承载网络支持隧道交换时,共享一个EP的各BS中的各隧道标识信息可以不具有唯一性。
12.如权利要求6、7、8或9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隧道为基于802.1Q VLAN的隧道、或基于多标签协议交换MPLS的隧道、或基于通用路由封装GRE的隧道;所述内层隧道为基于802.1Q VLAN的隧道、或基于MPLS的隧道、或基于GRE的隧道。
13.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为一个或多个、所述EP为一个或多个、所述CSN为一个或多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其核心为根据无线终端建立BS与EP之间的隧道,发送端确定需要在所述隧道中传送的数据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并将所述数据通过BS与EP之间的隧道传送至接收端,同时,将流分类标识信息通知接收端,接收端根据发送端通知的流分类标识信息对其从所述隧道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流操作。本发明减少了BS与EP之间的隧道数量,简化了ASN内部功能实体的路径查找操作,且避免了ASN内部的各功能实体重复进行流分类工作的过程;本发明可采用双层隧道技术实现BS与EP之间的数据传送;从而实现了减轻ASN承载网络维护隧道负担、提高无线终端切换效率、提高ASN内功能实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H04L12/54GK1949742SQ20051011273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2日
发明者查敏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