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629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机壳的电子装置。
技术背景
众多电子装置中会应用麦克风,例如麦克风被设置在手机、话筒内部用于接收 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重要电声学器件之一。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包括用户发出的语音、外界环境声和风噪声。
目前,手机中的麦克风通常设置在手机机壳内,手机机壳上设置一直管通孔, 该通孔的一端与外部声源相通,另一端与麦克风相通,从而将外部声源的声音传递给麦 克风。这种设计的手机,在例如室外等外部有风或者高速运动等环境下使用时,使用者 的语音容易与风噪声一起通过该通孔传递给麦克风,从而产生明显的噪音信号,有时甚 至严重到难以进行正常的通话。发明内容
针对一般电子装置中的麦克风受外部风噪影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 以较好的降低外部风噪带来的不良影响的电子装置。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麦克风,机壳包括底板、与该底 板连接的侧壁,底板与侧壁形成一收容空间。该电子装置还包括抗风噪结构,该抗风噪 结构位于所述收容空间,该抗风噪结构包括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该第一通风口和 该第二通风口分别与侧壁相连并与外界相通,该麦克风与该第一通风口和该第二通风口 相通。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壁和该第二侧壁相互连接。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相邻的两个侧壁上。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部位置连接。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接,该连接管与该两子管的连接处连接。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两第一子管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二子管。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口或该第二通风口的阻尼装置。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该阻尼装置为海绵或者微孔板。
作为上述电子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该电子装置为手机。
本发明电子装置包括抗风噪结构,该抗风噪结构中的通风管的第一通风口和第该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侧 该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分别设置在 该通风管为直管,该连接管与该通风管的中 该通风管包括两子管,该两子管相互垂直连 该通风管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一子管、与该 该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在该第一通风二通风口都与侧壁相连并与外部相通,所以可以较好的降低外部风噪对该电子装置带来 的不良影响。


图1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电子装置 1可以为手机、话筒等众多应用麦克风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说明该电子 装置1。该电子装置1包括机壳(未标示)、显示屏幕14、电路板16和麦克风18。该 机壳包括前壳10和后壳12,该显示屏幕14、该电路板16和该麦克风18都收容在该前壳 10和该后壳12之间。该显示屏幕14用来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其可以为液晶显示(LCD)屏 幕,也可以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LED)屏幕或者是其它类型的显示屏幕14。该电路板16与该显示屏幕14电性连接。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需求,该电路板 16可以设置在该显示屏幕14的背后,也可以设置在该显示屏幕14的同一排。该前壳10形成一窗口 102,该窗口 102和该显示屏幕14的位置和长宽尺寸分别 对应,从而可以通过该窗口 102观看该显示屏幕14所显示的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内容。 该窗口 102通常设计为矩形甚至正方形,根据设计需要,也可以设计为圆形、椭圆形或 者其它合适的形状。该后壳12包括底板120和侧壁121。该底板120为矩形平板结构,其包括两长 边(未标示)和两短边(未标示)。该侧壁121与该底板120连接,并与该底板120形成 一收容空间(未标示)。其中,该侧壁121包括两第一侧壁122和两第二侧壁124,该第 一侧壁122和该第二侧壁124相邻。该两第一侧壁122分别与该底板120的两短边的边 缘垂直连接,该两第二侧壁124分别与该底板120的两长边的边缘垂直连接,且该两第一 侧壁122和两第二侧壁124分别首尾相接,从而与该底板120形成该收容空间,以收容该 显示屏幕14、该电路板16和该麦克风18。进一步的,一第一通风口(未标示)设置在该第一侧壁122,并贯穿该第一侧壁 122,一第二通风口(未标示)设置在该第二侧壁124,并贯穿该第二侧壁124。该电子装 置1进一步在该第一通风口和该第二通风口处设有阻尼装置,例如海绵或者微孔板等。 该机壳进一步包括抗风噪结构19,以用来减少外部风噪对该电子装置1带来的 不良影响。具体而言,该抗风噪结构19收容于所述空间,例如该抗风噪结构19可以设 置在该后壳12的底部边角处。该抗风噪结构19包括通风管192、连接管198、该第一通风口和该第二通风口。 该通风管192和该连接管198都是中空结构的直管。该第一通风口和该第二通风口通过该通风管192连通,该连接管198与该通风管192的中部位置相连,该麦克风18通过该 连接管198与该通风管192相通。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当麦克风18接收到的风噪信号 为200Hz时,其灵敏度差为18.5dB ;在500Hz时,其灵敏度差为20dB,因此可以较好的 降低风噪带来的影响。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 的电子装置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结构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 式中,抗风噪结构四包括通风管四2、连接管四8、第一通风口(未标示)和第二通风口 (未标示)。该通风管292为L型结构,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两子管(未标示)。侧壁 221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222和第二侧壁224。该第一通风口和该第二通风口通过该通风 管292连通,该连接管298与该通风管292在该两子管的连接处相连,该麦克风观通过 该连接管298与该通风管292相通。其中,该连接管298相对于形成该通风管四2的两 子管都倾斜,且其较佳的倾斜角度为45度或者135度。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2,当麦克风观接收到的风噪信号 为200Hz时,其灵敏度差为8.5dB;在500Hz时,其灵敏度差为lldB。相较于第一实施 方式的该抗风噪结构19,本实施方式中的该抗风噪结构四比较节省空间,适合模块化生产。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 的电子装置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结构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 式中,抗风噪结构39包括通风管392、连接管398、第一通风口(未标示)和第二通风 口(未标示),该通风管392为U型结构。具体而言,该通风管392包括相对平行的两 第一子管393、与该两第一子管393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二子管395,该第一子管393和该 第二子管395都与第一侧壁322垂直连接。侧壁321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322和第二侧 壁324。该第一通风口和该第二通风口通过该通风管392连通,该连接管398与该通风管 392相连,麦克风38通过该连接管398与该通风管392相通。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3,当麦克风38接收到的风噪信号 为200Hz时,其灵敏度差为12.5dB ;在500Hz时,其灵敏度差为17dB。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的抗风噪结构不限于设置后壳,也可以设 置在前壳。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抗风噪结构,在例如室外等外部有风或者高速运动等环 境下使用时,可以较好的降低外部风噪带来的不良影响。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 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麦克风,机壳包括底板、与该底板 连接的侧壁,底板与侧壁形成一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抗风噪结 构,该抗风噪结构位于所述收容空间,该抗风噪结构包括通风管、连接管、分别设置在 侧壁且分别贯穿侧壁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和该第二通风口通过通风 管相通,连接管与通风管相连,麦克风通过连接管与通风管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风管为直管,该连接管与该 通风管的中部位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风管包括两子管,该两子管 相互垂直连接,该连接管与该两子管的连接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风管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一 子管、与该两第一子管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二子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在 该第一通风口或该第二通风口的阻尼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尼装置为海绵或者微孔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手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麦克风,机壳包括底板、与该底板连接的侧壁,底板与侧壁形成一收容空间。该电子装置还包括抗风噪结构,该抗风噪结构位于该收容空间,该抗风噪结构包括通风管、连接管、分别设置在侧壁且分别贯穿侧壁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通风管相通,连接管与通风管相连,麦克风通过连接管与通风管相通。本发明可以较好的降低外部风噪对电子装置带来的不良影响。
文档编号H04M1/03GK102026055SQ20101059857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冯声振, 唐琪 申请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瑞声声学科技研发(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