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688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终端都集成了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的通信模块,例如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移动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无线蜂窝通信系统的承受到越来越大的数据流量的压力。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把无线蜂窝技术和WLAN技术相互融合,利用WLAN分流移动蜂窝通信系统的数据流量,从而大大提高蜂窝系统用户的体验。无线蜂窝网络和WLAN融合有多种方案,最简单的方案是AP(接入点,AccessPoint)+AC(AP控制器,APController)的独立WLAN网络组网方案。AP是WLAN的接入点,WLAN终端通过关联和认证过程之后,可以与AP进行通信,AC起着路由交换与管理AP的功能,其中AP对外的接口为IP接口,因此来自AP的用户IP数据分组可以经由AC进入外部IP分组网络,典型的就是Internet(互联网),为了对用户进行鉴权、认证和计费,AC与AAA服务器(验证、授权、计费,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ndAccounting)相连,通常用户通过输入运营商提供的账户名和密码来接入WLAN网络。或者,承载鉴权、认证和计费的是移动运营商的GPRS、UMTS或LTE等移动通信网络内的3GPPAAA服务器,其中3GPPAAA服务器与HLR(Home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相连,这样,无需输入账户名和密码等手工操作,而由手机利用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或USIM(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全球用户识别模块)卡上存储的用户签约信息,自动完成用户的鉴权和认证操作,从而大大简化和方便了用户对WLAN网络的使用。尽管独立WLAN网络的组网方案比较简单,但无法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互操作,包括WLAN与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通过WLAN访问移动通信网络的PS(Packet-SwitchedDomain,分组交换域)业务如IMS(IP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也无法重用GPRS、UMTS或LTE等移动通信网络已有的网络设备。由于WLAN所使用的非许可频谱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而且WLANAP通常架设在热点地区而不是进行连续覆盖的组网,因此,当WLAN网络受到干扰变得无法使用,或者因为用户的移动离开了AP的覆盖范围时,将该用户切换到GPRS、UMTS或LTE等移动通信网络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可以利用3GPP的I-WLAN(InterworkingWLAN,互操作的WLAN)组网方式。以GPRS和UMTS系统为例,AC通过TTG(TunnelTerminatingGateway,隧道终结网关)与GGSN(GatewayGPRSSupport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相连,其中,GGSN是GPRS和UMTS系统与外部IP网络之间的网关,TTG起到通过3GPP标准的Gn接口与GGSN相连的作用。这样,将WLAN网络通过TTG连接到GGSN,就可以实现与GPRS、UMTS或LTE等移动通信网络的互操作,并重用移动通信网络已有的鉴权、认证、计费、策略控制/流量监管等功能。或者,可以将TG功能和GGSN功能合并为PDG(PacketDataGateway,分组数据网关)。3GPP基于I-WLAN的方式,在Release10中进一步提出了IFOM(IPFlowMobilityandSeamlessWLANOffloading,IP流移动性和无缝WLAN分流)来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其主要特征是,允许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利用GPRS、UMTS或LTE等移动通信网络和I-WLAN网络,分别传输该UE的不同IP数据流,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数据分流,并提高用户的峰值速率。无论是独立的WLAN还是I-WLAN,现有的WLAN组网方式都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WLAN是完全独立的一个网络。这样,对于没有固网资源的移动运营商,需要为WLAN网络重新建设一套传输网络,大大增加了网络建设的周期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能够提高系统传输速率。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分流控制信令,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 WLAN标识;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协商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确定与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向分流点设备发送分流控制信令,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携带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WLAN标识,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与所述分流点设备协商确定数据分流方式,所述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按照所述数据分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流点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分流控制信令,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WLAN标识;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按照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协商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确定与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户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分流点设备发送分流控制信令,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携带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WLAN标识,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协商单元,用于与所述分流点设备协商确定数据分流方式,所述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按照所述数据分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分流点设备,或者,上述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所对应的承载通道,从而能够在上行或下行方向上经由WLAN空口传输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提高了传输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LTE和WLAN的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2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LTE和WLAN的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是用户数据传输流程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LTE系统中EPS承载的示意图。图7A和图7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到端隧道的示意图。图8是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协议栈的示意图。图9是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相关的协议栈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TEHeNB和WLAN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LTEHeNB和WLAN的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WLAN-Only的场景的示例架构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WLAN-Only的场景的示例架构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的示意框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的示意框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的示意框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紧耦合的方式,将WLAN作为LTE移动通信网络的一个自然延伸和补充,使得WLAN成为LTE等移动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从而避免形成两张网,降低网络建设的周期和成本,使得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的传输速率大幅提高,有效提升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利用WLAN传输部分或全部本来需要通过蜂窝网络传输的用户数据,在效果上缓减了蜂窝网络数据传输的压力,常称为分流。如果可以利用WLAN和蜂窝系统空口同时传输用户数据,则效果上不但起到了缓减蜂窝网络数据传输负荷即分流的作用,还起到了提供用户峰值速率提升用户体验的作用,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称为WLAN和蜂窝系统的汇聚传输。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LTE和WLAN的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1中所示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PDN-GW(PacketDataNetworkGateway,分组数据网网关)、PCRF(Policychargingandrules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HSS(HomeSubscriber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3GPPAAAServer等可以是现有3GPP协议体系所定义的LTE核心网EPC(EvolvedPacket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的网元。MME和S-GW之间通过S11接口相连,S-GW通过S5接口与PDN-GW相连。PDN-GW则通过SGi接口与外部分组数据网(如IP网络)相连,同时通过Gx接口与PCRF相连。MME还通过 S6a接口与HSS相连,3GPPAAAServer则通过SWx接口和HSS相连。LTE的无线接入网网元只有一个即eNB(evolvedNodeB,演进的节点B),eNB通过控制面接口S1-mme和用户面接口S1u分别和MME和S-GW相连。其中,控制面S1-mme接口的传输层协议采用SCTP(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流控传输协议),用户面S1u接口的传输层协议采用承载在UDP上的GTP-U(GPRSTunnelingProtocol-Userplane,用户面GPRS隧道协议)协议,也就是说,用户数据承载在GTP-U隧道中,其中,GTP-U隧道由GTP-U头部的TEID(TunnelEndpointIdentifier,隧道端点标识)、以及UDP/IP层的UDP端口号和IP地址的组合唯一标识。为便于表述,以下将标识GTP-U隧道的TEID、及其UDP/IP层的UDP端口号和IP地址组合称为GTP-U隧道标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数据分流功能可以位于S-GW中或者位于eNB中。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可以是S-GW或eNB。下面以分流点设备是S-GW为例进行说明,即S-GW除具有现有3GPP协议体系所定义的相关功能外,还具有对用户数据流在LTE和WLAN之间进行分流的功能,即对用户面数据使用WLAN通道和/或LTE通道进行传输,对控制面消息仍使用LTE通道进行传输。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在无需进行区分的情况下,采用术语“分流点设备”指代具有用户数据分流功能的网元,例如基站eNB或服务网关S-GW。如图1所示,WLANAP逻辑上连接到S-GW,具体的方式可以是与eNB共站址并连接到S-GW,或者WLANAP与eNB不共站址但经由eNB连接到S-GW,或者WLANAP与eNB不共站址直接连接到S-GW。WLANAP与eNB共站址时,WLANAP和eNB可以是同一物理设备,即eNB中同时集成了WLANAP的功能,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物理设备。S-GW与WLANAP之间的逻辑接口分为控制面和用户面,其中,控制面用于传输用户面管理和控制相关的信息,以对S-GW与WLANAP之间的用户面传输通道进行管理,可采用TCPoverIP或SCTPoverIP方式传输;用户面则用于传输分流到WLANAP经由WLAN网络传输的用户数据流,可采用UDPoverIP方式传输。如图1所示,AC(WLANAPController,WLANAP控制器)与S-GW相连。AC与各个WLANAP之间存在逻辑接口,可以通过TCPoverIP或 SCTPoverIP来传输,主要是用于传输与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信息,用于对与之连接的WLANAP进行安全认证、网管、协调和管理WLANAP之间的干扰等与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AC和AAA服务器连接,以便完成对WLAN用户的接入认证,所述AAA服务器优选地采用3GPPAAAServer。其中,连接方式与前述现有WLAN网络中AC或TTG与AAA服务器的连接方式相同。图2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LTE和WLAN的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与图1所示架构不同的是,图2的架构中,AC不作为独立的设备,其功能与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功能集成在S-GW中,因此,S-GW和AAA服务器连接以便完成对WLAN用户的接入认证。如图1和图2所示,当分流点设备是S-GW时,由于S-GW本身具有计费信息收集功能,因此S-GW可以统计分别通过LTE空口和WLAN空口的用户数据流量、时长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离线或在线计费系统,从而使系统能够完成所需的计费功能。另外,当分流点设备是eNB时,需要在eNB中增加计费信息收集功能,从而使eNB可以统计分别通过LTE空口和WLAN空口的用户数据流量、时长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离线或在线计费系统,从而使系统能够完成所需的计费功能。图1和图2所示的LTE和WLAN的紧耦合网络架构主要的区别在于与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功能的位置不同。但在LTE和WLAN汇聚传输相关的功能方面,图1和图2所示的架构没有区别,因此,以下关于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之间进行分流的相关描述对图1和图2所示的架构都是适用的。下面举例说明用户数据的分流过程。下面的例子中,以分流点设备进行下行分流为例,分流点设备进行上行汇聚的方式与此相反,因此不再赘述。图3A是WLANAP与eNB不共站址但经由eNB连接到S-GW情况下用户数据传输流程的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代表IP流的传输过程。以下行方向为例,用户数据经由SGi接口到达PDN-GW,然后通过GTP-U隧道到达S-GW,在经过S-GW功能单元后,再经用户数据分流单元310分离为两个部分。用户数据中经LTE空口传输的部分,通过GTP-U通道发送到eNB,并由eNB通过LTE空口发送给UE。经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直接传输到WLANAP或经eNB转发到WLANAP(当WLANAP与eNB不共站址, WLANAP通过eNB连接到S-GW时),再经过WLAN的MAC层和物理层通过WLAN空口进行传输。S-GW与WLANAP之间接口的传输层分组(包括承载控制面的TCPoverIP分组和承载上述用户数据中经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的UDPoverIP分组),在S-GW与eNB之间分段的传输,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传输S-GW与WLANAP之间接口的传输层分组。以下行方向为例,IP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S-GW和WLANAP,这要求eNB(WLANAP与eNB不共站址时)具有IP层路由功能,从而可以根据WLANAP的IP地址将经该WLANAP传输的用户数据进行正确的转发。其中,所述IP层路由功能也可以通过外置的IP路由设备来完成。另一种方式是采用S-GW和eNB之间的UDPoverIP隧道。如图3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GW侧和eNB侧都有复用/解复用操作,用于将S1u接口分组和S-GW与WLANAP之间接口的传输层分组分别承载在不同的传输通道上,然后复用在S1u接口的物理线路上,即实现在S1u接口上共传输。以下行方向为例,S-GW与WLANAP之间接口的传输层分组承载在S1u接口物理线路的UDPoverIP隧道上,其中,所述UDP端口号与S1u接口的GTP-U通道的UDP端口号不同,因此eNB侧的复用/解复用操作能够将上述复用在一起的两路数据分开。当WLANAP与eNB不共站址,即eNB连接多个WLANAP时,进而利用所述UDP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WLANAP,即eNB根据所述UDP端口号将承载在相应UDP端口上的S-GW与WLANAP之间接口的传输层分组转发到相应的WLANAP。上述复用/解复用操作除了可以由S-GW和eNB完成外,也可以由外置设备来完成。上行方向的过程与下行方向相反,不再赘述。图3B示出了用户数据分流功能在eNB中实现的情况,其中虚线箭头代表IP流的传输过程。下行用户数据经由SGi接口到达PDN-GW,然后通过GTP-U隧道经由S-GW到达eNB,达到eNB的用户数据首先进入用户数据分流单元320。该用户数据分流单元320将该UE的下行数据流被分离为两部分,分别经由LTE和WLAN的空口进行传输。其中,经由LTE空口传输的部分与标准的LTE协议完全相同,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先经eNB与WLANAP之间的线路传输到WLANAP(当WLANAP不与eNB共站址时),再经WLAN的MAC层和物理层通过WLAN空口进行传输。上行方向 的过程与下行方向相反,不再赘述。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4的方法由分流点设备(例如eNB、S-GW)执行。40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分流控制信令,分流控制信令携带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WLAN标识。402,根据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403,按照与用户设备之间协商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和对应关系,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确定与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所对应的承载通道,从而能够在上行或下行方向上经由WLAN空口传输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提高了传输速率。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5的方法由用户设备(例如UE或其他类型的终端)执行,并且与图4的方法相对应。501,向分流点设备发送分流控制信令,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携带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WLAN标识,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502,与分流点设备协商确定数据分流方式,所述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按照所述数据分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所对应的承载通道,从而能够在上行或下行方向上经由WLAN空口传输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提高了传输速率。本发明实施例中,在401和501中传输的蜂窝网标识的一个例子是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WLAN标识的一个例子是WLANMAC(Media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地址。401和501中的分流控制信令可以是通过LTE空口的应用层在用户设备和分流点设备之间传输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分流点 设备是S-GW的情况下,分流控制信令可以通过NAS(Non-Access-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传递。或者,在分流点设备是基站eNB的情况下,分流控制信令可以通过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传递。下面的描述以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直接对现有标准中UE和S-GW之间的NAS协议进行扩展,增加本发明中的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完成的各种功能,这样利用NAS信令就可以传输本发明中的UE和S-GW之间的分流控制相关的信息。类似地,对于用户数据分流功能位于eNB中的情况,可以直接对现有标准中UE和eNB之间的RRC协议进行扩展,即利用RRC信令来传输。另外,除了传输UE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之外,UE和分流点设备之间传输的分流控制信令还可以用于WLAN发现、认证和移动性管理等功能,下文中会进行详细描述。上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可通过EPS(EvolvedPacketSystem,演进分组系统)承载进行传输。该EPS承载可以是由LTE网络的控制面功能按照标准LTE协议建立的一个或多个EPS承载之一。在LTE系统中,一个UE可以和多个PDN(PacketDataNetwork,分组数据网)建立连接,一个PDN连接至少包括一条EPS承载。EPS承载是LTE网络进行QoS(服务质量)控制的基本单位,即对映射到同一个EPS承载的业务数据流,将采用相同的分组转发处理(如调度策略、排队管理策略、速率调整策略、RLC配置等)。为了从应用层数据中分离出在各EPS承载上传输的业务流,每条EPS承载对应一个TFT(TrafficFlowTemplate,业务流模板),TFT是一组分组过滤器(packetfilter),每个分组过滤器典型地包含访问的远程服务器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范围等特征,用于匹配和分离出具有相同特征的IP分组,因此,TFT可以将用户数据流被分解为多个IP流,并分别经过不同的EPS承载进行传输。图6是LTE系统中EPS承载的示意图。上行或下行方向的EPS承载由UE到eNB的无线承载、eNB到S-GW的S1承载、S-GW到PDN-GW的S5承载分段构成,其中,UE到eNB的无线承载和eNB到S-GW的S1承载统称为E-RAB(E-UTRANRadioAccessBearer,E-UTRAN无线接入承载),S-GW到PDN-GW的S5承载和eNB到S-GW的S1承载都是GTP-U隧道。在上行方向,UE采用上行业务流模板(UL-TFT)对来自应用层的每个 分组进行匹配,从而分解成不同的上行IP流,并通过相应的上行EPS承载进行发送,为此,UE保存了与该UE的每一个上行EPS承载唯一对应的标识,即上行E-RABID,S-GW也利用上行E-RABID与该UE的一个上行EPS承载相对应,同时S-GW也保存有与上行E-RABID唯一对应的S1接口GTP-U隧道标识。因此,当UE同时与多个PDN建立连接时,一个上行E-RABID唯一对应一个PDN连接的一个上行IP流。在下行方向,对端应用层的下行分组经过外部分组数据网络到达PDN-GW后,由PDN-GW采用下行TFT(DL-TFT)对每个下行分组进行匹配,从而分解成不同的下行IP流,并通过相应的下行EPS承载进行发送。类似地,S-GW和UE都利用下行E-RABID与该UE的下行EPS承载唯一对应,同时S-GW也保存有与下行E-RABID唯一对应的S1接口GTP-U隧道标识。因此,当UE同时与多个PDN建立连接时,一个下行E-RABID唯一对应一个PDN连接的一个下行IP流。EPS承载由缺省承载(defaultbearer)和专用承载(dedicatedbearer)组成,其中,缺省承载是在网络附着(NetworkAttachment)时建立的,专用承载是在缺省承载基础上增加的承载,如果UE没有预先分配的静态IP地址,UE可以在网络附着时要求网络分配IP地址,同一个PDN连接的不同EPS承载具有相同的IP地址。一旦UE成功网络附着,即进入EMM-REGISTERED状态,EPS承载处于活跃状态,S1接口和S5接口的GTP-U隧道是打开的,用户数据分组可以在eNB与PDN-GW之间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由LTE网络的控制面功能按照标准的LTE协议建立用户面的一个或多个EPS承载。在下行方向,eNB将每个EPS承载的无线承载映射为LTE的无线链路、或者WLAN的无线链路、或者由LTE和WLAN的无线链路同时提供;在上行方向,UE则将每个EPS承载的无线承载映射为LTE的无线链路、或者WLAN的无线链路、或者由LTE和WLAN的无线链路同时提供。控制面消息(包括NAS和AS消息)仍然通过LTE空口来传输,而数据面则可以部分或全部地通过WLAN空口来传输。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对EPS承载进行了扩展,允许EPS承载的无线承载部分可以是LTE的无线链路、或者WLAN的无线链路、或者由LTE和WLAN的无线链路同时提供,下面所述EPS承载都是指本发明所扩展的EPS承载,而不限于原有LTE协议中EPS承载的无线承载部分仅为LTE的 无线链路的定义。如前所述,用户数据分流功能既可以位于S-GW中,也可以位于eNB中。为便于描述,下面以用户数据分流功能位于S-GW中为例进行说明。但在LTE和WLAN汇聚传输相关的功能方面,用户数据分流功能位于S-GW和位于eNB并没有区别,因此,以下关于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之间进行分流的相关描述对用户数据分流功能位于S-GW和位于eNB的情况都是适用的。数据分流方式的协商可以由用户设备发起,也可以由分流点设备发起,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根据本发明,为了对数据分流方式进行控制,UE可以通过上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与分流点设备(例如eNB或S-GW)进行协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数据分流方法。实施例一(利用LTE原有的TFT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在图4的403中,确定与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包括:按照所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与用户设备之间建立经由无线局域网WLAN空口的端到端隧道,其中所述端到端隧道用于传输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并建立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和承载通道(例如,图6所示的GTP-U隧道)对应的E-RABID的对应关系。这样,对于需要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用户数据流(例如,IP流),分流点设备可以通过端到端隧道将这部分用户数据流发送给用户设备。另一方面,在通过端到端隧道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数据流时,分流点设备也能够知道通过哪个承载通道转发该上行用户数据流。本实施例应用了LTE已有的IP流承载机制,即在下行方向,PDN-GW利用已有DL-TFT功能,将UE的下行用户数据分解为不同的下行IP流(IPFlow),所述下行IP流在核心网通过相应的下行GTP-U隧道(上述承载通道的一个例子)到达S-GW,由于S-GW将承载所述下行IP流的下行GTP-U隧道的部分或全部与相应下行WLAN无线承载相连,而将承载所述下行IP流的下行GTP-U隧道的剩余部分与相应的下行LTE无线承载相连,因此,这些下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被分流到WLAN空口,从而实现下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分流和汇聚传输。在上行方向,UE利用已有的UL-TFT功能,对UE的上行用户数据进行分解,区分为不同的上行IP流。由于S-GW将承载所述上行IP流的上行GTP-U隧道的部分或全部与相应的上行WLAN无线承载相连,而将承载所述上行IP流的上行GTP-U隧道的剩余部分与相应的上行LTE无线承载相连,因此,UE只需将所述上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相应的上行WLAN无线承载进行发送,而将所述上行IP流的剩余部分通过相应的上行LTE无线承载进行发送,S-GW就能将相应的经由上行WLAN无线承载的所述上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转发到相应的上行GTP-U隧道,而将相应的经由上行LTE无线承载的所述上行IP流的剩余部分转发到相应的上行GTP-U隧道,从而实现上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分流和汇聚传输。也就是说,S-GW需要针对UE完成将该UE的部分或全部GTP-U隧道与该UE的WLAN无线承载连接的操作,包括在上行方向将承载上行IP流的GTP-U隧道的部分或全部与相应的上行WLAN无线承载相连,而将承载上行IP流的GTP-U隧道的剩余部分与相应的上行WLAN无线承载相连,以及在下行方向将承载下行IP流的GTP-U隧道的部分或全部与相应的下行WLAN无线承载相连,而将承载下行IP流的GTP-U隧道的剩余部分与相应的下行WLAN无线承载相连。WLANAP利用UE的MAC地址唯一辨识一个UE,而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可以利用UDP端口号区分不同的UE。因此,WLANAP和S-GW可以建立UE的MAC地址与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相应UDP端口号的对应关系。这样,只要是来自该MAC地址的UE的上行数据分组,均由WLANAP接收并通过相应的UDP端口发送给S-GW;S-GW则利用所述UDP端口号,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将所述上行数据分组与相应UE的承载通道(例如GTP-U隧道)相对应。同时,S-GW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将该UE的需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下行数据分组通过所述UDP端口发送到WLANAP。WLANAP接收通过某个UDP端口传输的来自S-GW的下行数据分组,并根据该UDP端口号查找到对应UE的MAC地址,从而通过WLAN空口将所述下行数据分组发送到相应MAC地址的UE。如前所述,S-GW从S-GW与WLANAP的接口只能获得UDP端口号,或者UE的WLANMAC地址的信息,为了与相应UE的承载通道相对应,S-GW需要建立UE的WLANMAC地址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的对应关系。为此,UE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将自己的IMSI和自己的WLAN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告诉S-GW,其中,IMSI是移动蜂窝网络里一个UE的唯一标识。S-GW保留有每个UE的IMSI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的对应关系,这样,S-GW利用UE的IMSI与WLANMAC地址,就能建立起UE的WLANMAC地址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的对应关系。同时,WLAN空口并不对UE的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IP流进行区分,因此,为了在下行方向UE能够区分经WLAN空口传输的该UE的不同IP流,而在上行方向S-GW能够分辨该UE的不同IP流并将各IP流发送到相应的GTP-U隧道,S-GW和UE还需要建立一致的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IP流与相应承载的对应关系。为此,在本实施例中,UE和S-GW建立多条端到端隧道。一个端到端隧道传输该UE的经WLAN空口传输的一个IP流。因此,根据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S-GW和UE就能确定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IP流与相应承载的对应关系。如前所述,在UE和S-GW都保留有每个UE的EPS承载的标识,即E-RABID,并与相应的EPS承载相对应。也就是说,只要UE和S-GW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协商好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IP流的UE与S-GW之间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与相应承载的E-RABID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S-GW和UE就能确定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IP流与相应承载的对应关系。这样,在上行方向,S-GW可以根据隧道号区分同一UE的不同PDN连接,以及同一PDN连接的不同EPS承载的上行IP流,以便通过相应的S5接口的GTP-U隧道发送到PDN-GW;在下行方向,S-GW将该UE的来自不同GTP-U隧道的下行IP流,通过相应的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经WLAN空口发送到UE,这样,UE可以根据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区分该UE的不同PDN连接。图7A示出了一种UE与S-GW之间端到端隧道方式,可以看到,用户 IP分组(内层IP分组)被封装在一个外层UDP/IP分组中,对于上行方向的IP分组,用户IP分组的IP分组头部的源地址为该UE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远端服务器的IP地址,外层IP分组的IP分组头部的源地址为该UE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该UE对应的eNB或S-GW的IP地址,外层IP分组的UDP头部的UDP端口号,即为所述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图7B示出了一种UE与S-GW之间端到端隧道方式,可以看到,在用户IP分组的前面,增加了一个隧道层字段,用于指示该端到端隧道对应承载的E-RABID,作为所述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除了采用图7A和图7B所示隧道方式,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UE与S-GW之间端到端隧道,如采用IPSec(InternetProtocolSecurity,互联网协议安全)、IEEE802.2LLC(LogicalLink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等协议来实现。图8是UE、WLANAP和S-GW的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部分用户数据流(图中所示“用户数据A”)经过LTE空口进行传输,另外一部分用户数据流(图中所示“用户数据B”)则通过WLAN空口传输,如上所述,该部分的用户数据流通过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传输。S-GW和WLANAP之间的数据面接口采用UDPoverIP方式传输,控制面接口采用TCPoverIP或SCTPoverIP方式传输,用户的所有数据流(图中所示“用户数据A+B”)最后通过S1接口用户面的GTP-U隧道在S-GW与PDN-GW之间进行传输。同时,LTE空口还用于传输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该信令可以通过TCP协议传输。UE和S-GW辨识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第一种方式是:在UE和S-GW之间有多条EPS承载的情况下,系统为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分配一个特定的承载通道(例如,上述多条EPS承载之一),这样,只要在该特定承载上传输的信息,UE和S-GW都作为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进行处理。UE和S-GW辨识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第二种方式是:传输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UE侧地址,即为UE在网络附着时获得的IP地址,S-GW侧的IP地址,采用系统配置的特定IP地址(UE可用域名方式通过DNS获得其服务S-GW的IP地址),当S-GW接收到目的地址为该特定IP地址的IP分组时,即认为该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UE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 令;同样,当UE接收到源地址为该特定IP地址的IP分组时,即认为该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S-GW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特定的IP地址位于外部PDN的IP地址空间,为避免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与UE的数据分组相互混淆,所述特定的IP地址可以采用保留的IP地址,以IPv4为例,可以采用192.168.0.0到192.168.255.255中的地址。UE和S-GW辨识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第三种方式是:传输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UE侧地址,即为UE在网络附着时获得的IP地址,S-GW侧的IP地址,采用系统配置的特定IP地址(UE可用域名方式通过DNS获得其服务S-GW的IP地址),并且传输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TCP协议采用特定的TCP端口,当S-GW接收到目的地址为所述特定IP地址且TCP端口号为所述特定的TCP端口时,即认为该TCPover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UE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同样,当UE接收到源地址为所述特定IP地址且TCP端口号为所述特定的TCP端口时,即认为该TCPover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S-GW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特定的IP地址位于外部PDN的IP地址空间,为避免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与UE的数据分组相互混淆,所述特定的IP地址可以采用保留的IP地址,以IPv4为例,可以采用192.168.0.0到192.168.255.255中的地址,所述特定的TCP端口则采用不常用的TCP端口(例如,0~1024为常用TCP端口号)。下面对本实施例中LTE与WLAN汇聚传输的建立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如果UE有上行数据需要传输而尚未附着到网络,则启动网络附着过程进入EMM-REGISTERED状态,此时EPS承载处于活跃状态,UE由此获得IP地址并建立至少一条EPS承载,如果用户开启了WLAN分流功能,UE和S-GW可以利用所述至少一条EPS承载中的一个发起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过程,从而建立起LTE与WLAN的汇聚传输。由于WLANAP通常分布在热点区域且不连续覆盖,因此UE一直开启WLAN收发模块会产生不必要的电量消耗,另一方面,S-GW能够获得UE的位置信息,如S-GW可以获知UE所在的小区或跟踪区(TrackingArea,TA),特别地,对用户数据分流功能位于eNB中的情况,eNB还可以通过LTE空口上的无线测量获得UE是否处于小区中心,或者某几个相邻小区的边缘等更精确的位置信息。因此,S-GW可以通过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通知UE当前位置上存在可接入的WLANAP,从而开启WLAN功能模块以便 启动WLAN分流;S-GW也可以通过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通知UE当前位置上不存在可接入的WLANAP(如UE离开了WLAN热点区域,或者WLAN因为干扰严重、负载过大等原因限制用户接入等),从而关闭WLAN功能模块以降低UE功耗。当UE检测到可接入的WLANAP后,可获取唯一标识该WLANAP的BSSID(BasicServiceSetIdentity,基本服务集标识),通常一个WLANAP的BSSID为其WLANMAC地址,S-GW则保存有它所连接的全部WLANAP的BSSID列表,这样,UE就可以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将自己WLANMAC地址和试图关联的WLANAP的BSSID发送给S-GW,S-GW将该BSSID与其所保存的相连接的WLANAP的BSSID列表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则通知UE不要对该WLANAP发起关联;如果匹配成功,则通知UE可以发起对该WLANAP的关联及WLAN认证过程。所述WLAN认证过程可以采用基于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用户识别模块)或USIM(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全球用户识别模块)的认证方式,具体的过程可以参考IETF的规范RFC4186和RFC4187等标准。所述WLAN认证过程也可以采用基于UE的WLANMAC地址或WLANMAC地址与IP地址的自动认证方式。具体来说,UE将自己的WLANMAC地址,或还包括自己的IP地址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告诉S-GW,S-GW则将该UE的WLANMAC地址,或还包括自己的IP地址发送给上述BSSID匹配成功且已关联的WLANAP;另外,UE还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与S-GW协商WLAN空口的加密算法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S-GW则将所述协商的WLAN空口加密算法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发送给上述BSSID匹配成功且已关联的WLANAP,这样,该WLANAP就建立了该UE的WLANMAC地址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的绑定关系,或者该UE的WLANMAC地址、IP地址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的绑定关系。这样,只有满足所述绑定关系的UE,该WLANAP才视为合法且准许接入。当UE关联到该WLANAP且成功认证后,UE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或者该WLANAP通过其与S-GW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通知S-GW该UE(用WLANMAC地址标识UE)已经接入该WLANAP,S-GW则保存该UE与其所接入的WLANAP的BSSID的对应关系。当UE因为移动而关联到该S-GW所连接的其它WLANAP时,S-GW将更新该UE与其所接入的新的WLANAP的BSSID的对应关系。这样,利用这个对应关系,S-GW总能将分流到WLAN的下行用户数据发送到该UE当前所接入的WLANAP处,从而经该WLANAP发送给UE。与此同时,UE和S-GW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进行如下LTE与WLAN汇聚传输建立的准备工作:(1)UE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将自己的IMSI和WLANMAC地址告诉S-GW,S-GW利用UE的IMSI与WLANMAC地址,建立起UE的WLANMAC地址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即GTP-U隧道)的对应关系。(2)UE还可以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协商并确定该UE的数据分流方式,例如,分别对上行和下行,确定哪些IP流(分别与E-RABID/GTP-U隧道标识一一对应)通过WLAN空口传输(剩余的通过LTE空口传输)。例如,假定某UE的一个PDN连接建立了4个EPS承载,分别对应4条IP流,经协商将第1、4条IP流通过WLAN空口进行传输,而将第2、3条IP流通过LTE空口进行传输。在本实施例中,允许用户配置经由LTE空口和WLAN空口传输的数据流量的比例或者优选级,例如,如果运营商的资费政策中规定WLAN接入免费,或者经由WLAN的流量资费低于LTE的资费,用户更愿意优先选择通过WLAN来进行数据传输;又如,在用户电池电量不足时,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耗电比较少的空口来传输数据,从而延长终端的电池时间。系统则在用户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做出选择,例如,系统可根据这两个空口的拥塞情况做出选择,当WLAN干扰比较大而导致传输速率下降较大时,系统会在用户选择的基础上,将流量分流到LTE空口;(3)UE还可以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协商好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IP流的UE与S-GW之间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与相应承载的E-RABID的对应关系,如前所述,利用该对应关系,S-GW和UE就能确定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IP流与相应承载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S-GW和该UE所接入的WLANAP,通过S-GW和该WLANAP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协商S-GW和该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说传输该UE的上行数据和/或下行数据的UDP端口号,WLANAP和S-GW可以建立UE的MAC地址与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相应UDP端口号的对应关系。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即可开始LTE与WLAN的汇聚传输。如前所述,在上行方向,UE利用UL-TFT功能对UE的上行数据流进行分解,区分为不同的上行IP流,将需要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部分或全部上行IP流,映射到相应的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经由WLAN空口发送到WLANAP,WLANAP将来自该MAC地址的UE的所有上行数据分组,通过相应的UDP端口发送给S-GW,S-GW则利用所述UDP端口号,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找到相应UE的承载通道(例如GTP-U隧道),并利用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号与所述部分或全部IP流的相应GTP-U隧道的对应关系,将所述部分或全部IP流分别转发到相应的上行GTP-U隧道。同时,UE按LTE现有标准将所述上行IP流的剩余部分经由相应的上行LTE无线承载发送到S-GW,S-GW再分别转发到相应的上行GTP-U隧道。这样,就实现了上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汇聚传输。在下行方向,PDN-GW利用DL-TFT功能,将UE的下行数据流分解为不同的下行IP流,所述下行IP流通过相应的下行GTP-U隧道到达S-GW,S-GW将所述下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分别映射到相应的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通过相应的UDP端口发送给WLANAP,WLANAP则利用所述UDP端口号,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将来自该UDP端口的该UE的所有下行数据分组,通过WLAN空口发送到所述MAC地址的UE,UE利用UE与S-GW之间的端到端隧道号与所述部分或全部IP流的对应关系,区分该UE的不同PDN连接的IP流。同时,S-GW按LTE现有标准将所述下行IP流的剩余部分经由相应的下行LTE无线承载发送到UE。这样,就实现了下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汇聚传输。另外,当因UE移动导致其将要离开当前服务S-GW时,S-GW将接收到UE的S-GW切换请求,在S-GW决定启动S-GW切换之前,S-GW首先 对分流进行重配,将原先由WLAN分流的用户数据流重新配置为由LTE进行传输,并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通知UE与当前所接入的WLANAP去关联,或通过S-GW与WLANAP的控制面接口,通知该UE当前所接入的WLANAP对该UE进行去关联,去关联成功后S-GW再启动S-GW切换过程。当S-GW切换完成UE切换到新的S-GW后,若当前有可接入的WLANAP,UE重新按照上述过程接入到当前服务S-GW所连接的WLANAP,从而重新建立LTE和WLAN的汇聚传输。实施例二(S-GW内置分组过滤器/UE在LTE通信模块之外内置分组过滤器)在本实施例中,UE的一个PDN连接只对应一个EPS承载,即PDN-GW与S-GW之间只有一个GTP-U隧道。本实施例中不使用PDN-GW的DL-TFT功能来对UE的下行数据流进行分解。但在S-GW中内置分组过滤器,将UE的每个PDN连接的下行用户数据分解为不同的下行IP流(IPFloW),S-GW再根据与UE协商的数据分流方式,将所述下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发送到WLANAP,从而通过WLAN空口传输到UE,同时将所述下行IP流的剩余部分通过LTE空口传输到UE,从而实现下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分流和汇聚传输。在上行方向,UE利用在LTE通信模块(通常是一个独立的ASIC芯片)之外内置的分组过滤器,将来自应用层的每个PDN连接的上行数据流分解为不同的上行IP流。UE再根据与S-GW协商的数据分流方式,将所述上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通过WLAN空口发送到WLANAP,WLANAP再进一步传输到S-GW,同时将所述上行IP流的剩余部分通过LTE空口传输到S-GW,最后,由S-GW将来自WLAN空口和LTE空口的所述PDN连接的全部上行IP流,转发到所述PDN连接对应的上行GTP-U隧道,从而实现上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分流和汇聚传输。WLANAP利用UE的MAC地址唯一辨识一个UE,而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可以利用UDP端口号区分不同的UE,因此WLANAP和S-GW可以建立UE的MAC地址与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相应UDP端口号的对应关系。这样,只要是来自该MAC地址的UE的上行数据分组,均由WLANAP接收并通过相应的UDP端口发送给S-GW; S-GW则利用所述UDP端口号,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将所述上行数据分组与相应UE的承载通道(即GTP-U隧道)相对应。同时,S-GW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将该UE的需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下行数据分组通过所述UDP端口发送到WLANAP;WLANAP接收通过某个UDP端口传输的来自S-GW的下行数据分组,并根据该UDP端口号查找到对应UE的MAC地址,从而通过WLAN空口将所述下行数据分组发送到相应MAC地址的UE。如前所述,S-GW从S-GW与WLANAP的接口只能获得UDP端口号,或者UE的WLANMAC地址的信息,为了与相应UE的承载通道相对应,S-GW需要建立UE的WLANMAC地址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的对应关系。尽管UE的一个PDN连接只对应一个EPS承载,即PDN-GW与S-GW之间只有一个GTP-U隧道,但因为UE可能同时和多个PDN建立连接,因此,在S-GW中一个UE仍可能对应多个GTP-U隧道。为此,UE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将自己的IMSI和自己的WLAN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告诉S-GW,其中,IMSI是移动蜂窝网络里一个UE的唯一标识,S-GW保留有每个UE的IMSI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的对应关系,这样,S-GW利用UE的IMSI与WLANMAC地址,就能建立起UE的WLANMAC地址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的对应关系。如前所述,尽管UE的一个PDN连接只建立一个EPS承载,即PDN-GW与S-GW之间只有一个GTP-U隧道,但因为UE可能同时和多个PDN建立连接,因此,在S-GW中一个UE仍可能对应多个GTP-U隧道,而在UE侧也需要区分同一UE的不同PDN连接,以便将相应PDN连接的上行数据提供给相应的应用层。由于WLANAP无法对UE的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同一UE的不同PDN连接的IP流进行区分,因此S-GW和UE都需要提供对UE的经由WLAN空口传输的同一UE的不同PDN连接的IP流进行区分的方法。为此,一个实施例是采用IP地址区分同一UE的不同PDN连接所对应的IP流。具体来说,由于不同PDN中的IP地址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当某个UE同时与多个PDN建立连接时,可能出现同一个UE在不同PDN连接 中所分配的IP地址正好相同的情况。因此,为了能够利用IP地址区分同一UE的不同PDN连接,要求不同PDN连接所分配的IP地址不能相同。在实际系统中,由于IP地址空间巨大,出现正好两个或以上PDN为同一UE分配了相同的IP地址的概率非常小,如果出现第二个PDN连接所分配的IP地址正好与第一个PDN连接所分配的IP地址相同的情况,UE可以要求网络重新分配第二个PDN连接的IP地址,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特殊的情况。这样,可以先通过LTE空口进行数据传输,UE通过解析该UE的各下行EPS承载上的用户IP分组的目的地址(即为该UE的相应PDN连接的IP地址),建立起该UE的所有PDN连接的IP地址与相应的应用层的对应关系;S-GW则通过解析该UE的各上行EPS承载上的用户IP分组的源地址(即为该UE的相应PDN连接的IP地址),建立起该UE的所有PDN连接的IP地址与相应的GTP-U隧道的对应关系。一旦S-GW和UE建立好所述对应关系,就可以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将上行和/或下行的部分或全部IP流通过WLAN空口来传输,从而建立起LTE和WLAN的汇聚传输。图9是UE、WLANAP和S-GW的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一部分用户数据流(图中所示“用户数据A”)经过LTE空口进行传输,另外一部分用户数据流(图中所示“用户数据B”)则通过WLAN空口传输。S-GW和WLANAP之间的数据面接口采用UDPoverIP方式传输,控制面接口采用TCPoverIP或SCTPoverIP方式传输,用户的所有数据(图中所示“用户数据A+B”)最后通过S1接口用户面的GTP-U隧道在S-GW与PDN-GW之间进行传输。同时,LTE空口还用于传输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该信令可以通过TCP协议传输。UE和S-GW辨识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第一种方式是:传输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UE侧地址,即为UE在网络附着时获得的IP地址,S-GW侧的IP地址,采用系统配置的特定IP地址(UE可用域名方式通过DNS获得其服务S-GW的IP地址),当S-GW接收到目的地址为该特定IP地址的IP分组时,即认为该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UE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同样,当UE接收到源地址为该特定IP地址的IP分组时,即认为该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S-GW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特定的IP地址位于外部PDN的IP地址空间,为避免所述应用层分流控 制信令与UE的数据分组相互混淆,所述特定的IP地址可以采用保留的IP地址,以IPv4为例,可以采用192.168.0.0到192.168.255.255中的地址。UE和S-GW辨识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第二种方式是:传输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UE侧地址,即为UE在网络附着时获得的IP地址,S-GW侧的IP地址,采用系统配置的特定IP地址(UE可用域名方式通过DNS获得其服务S-GW的IP地址),并且传输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的TCP协议采用特定的TCP端口,当S-GW接收到目的地址为所述特定IP地址且TCP端口号为所述特定的TCP端口时,即认为该TCPover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UE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同样,当UE接收到源地址为所述特定IP地址且TCP端口号为所述特定的TCP端口时,即认为该TCPoverIP分组承载的是来自S-GW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特定的IP地址位于外部PDN的IP地址空间,为避免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与UE的数据分组相互混淆,所述特定的IP地址可以采用保留的IP地址,以IPv4为例,可以采用192.168.0.0到192.168.255.255中的地址,所述特定的TCP端口则采用不常用的TCP端口(例如,0~1024为常用TCP端口号)。下面对LTE与WLAN汇聚传输的建立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如果UE有上行数据需要传输而尚未附着到网络,则启动网络附着过程进入EMM-REGISTERED状态,此时EPS承载处于活跃状态,UE由此获得相应的PDN连接的IP地址并建立一条EPS承载,如果用户开启了WLAN分流功能,UE和S-GW可以利用所述EPS承载发起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过程,从而建立起LTE与WLAN的汇聚传输。由于WLANAP通常分布在热点区域且不连续覆盖,因此UE一直开启WLAN收发模块会产生不必要的电量消耗,另一方面,S-GW能够获得UE的位置信息,如S-GW可以获知UE所在的小区或跟踪区(TrackingArea,TA),特别地,对用户数据分流功能位于eNB中的情况,eNB还可以通过LTE空口上的无线测量获得UE是否处于小区中心,或者某几个相邻小区的边缘等更精确的位置信息。因此,S-GW可以通过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通知UE当前位置上存在可接入的WLANAP,从而开启WLAN功能模块以便启动WLAN分流;S-GW也可以通过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通知UE当前位置上不存在可接入的WLANAP(如UE离开了WLAN热点区域,或者WLAN因为干扰严重、负载过大等原因限制用户接入等),从而关闭WLAN功能模 块以降低UE功耗。当UE检测到可接入的WLANAP后,可获取唯一标识该WLANAP的BSSID,通常一个WLANAP的BSSID为其WLANMAC地址,S-GW则保存有它所连接的全部WLANAP的BSSID列表,这样,UE就可以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将自己WLANMAC地址和试图关联的WLANAP的BSSID发送给S-GW,S-GW将该BSSID与其所保存的相连接的WLANAP的BSSID列表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则通知UE不要对该WLANAP发起关联;如果匹配成功,则通知UE可以发起对该WLANAP的关联及WLAN认证过程。所述WLAN认证过程可以采用基于SIM或USIM的认证方式,具体的过程可以参考IETF的规范RFC4186和RFC4187等标准。所述WLAN认证过程也可以采用基于UE的WLANMAC地址或WLANMAC地址与IP地址的自动认证方式。具体来说,UE将自己的WLANMAC地址,或还包括自己的IP地址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告诉S-GW,S-GW则将该UE的WLANMAC地址,或还包括自己的IP地址发送给上述BSSID匹配成功且已关联的WLANAP;另外,UE还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与S-GW协商WLAN空口的加密算法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S-GW则将所述协商的WLAN空口加密算法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发送给上述BSSID匹配成功且已关联的WLANAP,这样,该WLANAP就建立了该UE的WLANMAC地址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的绑定关系,或者该UE的WLANMAC地址、IP地址与所述加密算法的密钥的绑定关系。这样,只有满足所述绑定关系的UE,该WLANAP才视为合法且准许接入。当UE关联到该WLANAP且成功认证后,UE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或者该WLANAP通过其与S-GW之间的控制面接口,通知S-GW该UE(用WLANMAC地址标识UE)已经接入该WLANAP,S-GW则保存该UE与其所接入的WLANAP的BSSID的对应关系。当UE因为移动而关联到该S-GW所连接的其它WLANAP时,S-GW将更新该UE与其所接入的新的WLANAP的BSSID的对应关系。这样,利用这个对应关系,S-GW总能将分流到WLAN的下行用户数据发送到该UE当前所接入的WLANAP处,从而经该WLANAP发送给UE。与此同时,UE和S-GW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进行如下LTE与WLAN汇聚传输建立的准备工作:(1)UE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将自己的IMSI和WLANMAC地址告诉S-GW,S-GW利用UE的IMSI与WLANMAC地址,建立起UE的WLANMAC地址与该UE的所有承载通道(例如GTP-U隧道)的对应关系。(2)UE还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协商并确定该UE的数据分流方式,例如,如何对用户的对上行和下行数据流进行分解,也就是上行UE侧的分组过滤器和下行S-GW侧的分组过滤器的设置方式。另外,所述数据分流方式还可以包括经由LTE空口和WLAN空口传输的数据流量的比例或者优选级;又如,在用户电池电量不足时,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耗电比较少的空口来传输数据,从而延长终端的电池时间。例如,如果运营商的资费政策中规定WLAN接入免费,或者经由WLAN的流量资费低于LTE的资费,用户更愿意优先选择通过WLAN来进行数据传输。系统则通常根据LTE和WLAN空口的无线资源情况(如干扰和拥塞情况)进行优化选择,例如,当WLAN干扰比较大而导致传输速率下降较大时,系统更倾向将流量分流到LTE空口。与此同时,使用LTE空口传输该UE的上下行数据,UE可以通过解析该UE的各下行EPS承载上的用户IP分组的目的地址(即为该UE的相应PDN连接的IP地址),建立起该UE的所有PDN连接的IP地址与相应的应用层的对应关系;S-GW则通过解析该UE的各上行EPS承载上的用户IP分组的源地址(即为该UE的相应PDN连接的IP地址),建立起该UE的所有PDN连接的IP地址与相应的GTP-U隧道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S-GW和该UE所接入的WLANAP,通过S-GW和该WLANAP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协商S-GW和该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上传输该UE的上行数据和/或下行数据的UDP端口号,WLANAP和S-GW可以建立UE的MAC地址与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相应UDP端口号的对应关系。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即可开始LTE与WLAN的汇聚传输。如前所述,在上行方向,UE利用LTE通信模块(通常是一个独立的ASIC芯片)之外内置的分组过滤器,将来自应用层的每个PDN连接的上行用户数据分解为 不同的上行IP流。UE再根据与S-GW协商的数据分流方式,将所述上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通过WLAN空口发送到WLANAP,WLANAP将来自该MAC地址的UE的所有上行数据分组,通过相应的UDP端口发送给S-GW。S-GW则利用所述UDP端口号,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找到相应UE的承载通道(例如GTP-U隧道),并对该UE的经由WLAN传输的所有上行数据分组,按照源IP地址(对应不同的PDN连接)的不同划分为至少一路数据流,利用上述建立的该UE的所有PDN连接的IP地址与相应的GTP-U隧道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至少一路数据流分别转发到相应的GTP-U隧道。同时,UE按LTE现有标准将所述上行IP流的剩余部分经由相应的上行LTE无线承载发送到S-GW,S-GW再分别转发到相应的上行GTP-U隧道。这样,就实现了上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汇聚传输。在下行方向,S-GW通过内置的分组过滤器,将UE的每个PDN连接的下行数据流分别分解为不同的下行IP流,S-GW再根据与UE协商的数据分流方式,将所述下行IP流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相应的UDP端口发送给WLANAP,WLANAP则利用所述UDP端口号,根据S-GW和WLANAP之间的用户面接口的UDP端口号与UE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将来自该UDP端口的该UE的所有下行数据分组,通过WLAN空口发送到所述MAC地址的UE,UE将对来自WLAN空口的所有上行数据分组,按照目的IP地址(对应不同的PDN连接)的不同划分为至少一路数据流,并利用上述建立的该UE的所有PDN连接的IP地址与相应的应用层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至少一路数据流分别转发到相应的应用层。同时,S-GW按LTE现有标准将所述下行IP流的剩余部分经由相应的下行LTE无线承载发送到UE。这样,就实现了下行用户数据在LTE和WLAN空口的汇聚传输。另外,当因UE移动导致其将要离开当前服务S-GW时,S-GW将接收到UE的S-GW切换请求,在S-GW决定启动S-GW切换之前,S-GW首先对分流进行重配,将原先由WLAN分流的用户数据流重新配置为由LTE进行传输,并通过UE和S-GW之间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通知UE与当前所接入的WLANAP去关联,或通过S-GW与WLANAP的控制面接口,通知该UE当前所接入的WLANAP对该UE进行去关联,去关联成功后S-GW再启动S-GW切换过程。当S-GW切换完成UE切换到新的S-GW后,若当 前有可接入的WLANAP,UE重新按照上述过程接入到当前服务S-GW所连接的WLANAP,从而重新建立LTE和WLAN的汇聚传输。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可以在LTE/WLAN之间动态调度IP流,控制灵活。同时,避免了UE需要获取接入层的承载标识如E-RABID,以及需要LTE的通信模块输出UL-TFT所输出的经由WLAN分流的IP流的问题(这些需要修改LTEModemASIC),易于实现。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描述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特殊场景。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TEHeNB和WLAN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10中所示HeNB(HomeeNB,家庭演进的节点B)和HeNBGW(HomeeNBGateway,家庭演进的节点B网关)是3GPP协议体系所定义的LTE家庭基站接入网络的网元。其中,在用户平面,HeNB通过S1u接口和S-GW相连,在控制平面,HeNB通过S1-mme接口和HeNBGW相连,现有3GPP协议中HeNBGW主要起到控制面汇聚的作用,因此,HeNBGW也采用S1-mme接口和S-GW相连。控制面的S1-mme接口的传输层协议采用SCTP(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流控传输协议),用户面S1u接口则采用承载在UDP上的GTP-U(GPRSTunnelingProtocol-Userplane,用户面GPRS隧道协议)传输层协议,即GTP-U隧道中。如图10所示,WLANAP与HeNB共站址时,通常集成在同一物理设备中,WLANAP和HeNB也可以单独连接到HeNBGW,图12中所示传输网为HeNB和WLANAP提供了接入到HeNBGW的IP传输通道。HeNBGW除了具有现有3GPP协议体系所定义的相关功能外,还包括前述现有WLAN网络中的AC的控制与管理功能,包括对连接到该HeNBGW的WLANAP的安全认证、网管、协调和管理WLANAP之间的干扰等与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为此,HeNBGW还连接到AAA服务器,以便完成对WLAN用户的接入认证,所述AAA服务器优选地采用3GPPAAAServer。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LTEHeNB和WLAN的紧耦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与图10所示架构不同的是,图11的架构中不将前述现有WLAN网络中的AC的控制与管理功能,包括对连接到该HeNBGW的WLANAP的安全认证、网管、协调和管理WLANAP之间的干扰等对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功能集成在HeNBGW中,而是作为独立设备AC(WLANAPController,WLANAP控制器)与HeNBGW和AAA服务器连接。AC 与HeNBGW之间可采用IP接口,HeNBGW则起到转发AC与WLANAP之间承载WLAN相关管理和控制IP分组的功能。在图10所示架构中,HeNBGW与WLANAP之间存在一个逻辑接口,该接口分为控制面和用户面,控制面用于传输与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信息及移动性管理相关的信息,用户面则用于传输分流到WLANAP经由WLAN传输的用户数据流。其中,用户面采用UDPoverIP方式传输,控制面则采用TCPoverIP或SCTPoverIP方式传输。在图11所示架构中,AC与WLANAP之间也存在一个逻辑接口,可采用TCPoverIP或SCTPoverIP方式传输,用于传输与WLAN相关的管理和控制信息,而HeNBGW与WLANAP之间接口的控制面则主要传输移动性管理相关的信息。实现LTE和WLAN汇聚传输的用户数据分流功能,可以在HeNB中实现(仅当HeNB和WLANAP集成时),也可以在S-GW中实现。图12是用户数据分流功能在HeNB中的情况(分流点设备为HeNB)下用户数据传输示意图。以下行方向为例,用户数据经由Gi接口到达PDN-GW,然后通过S5接口的GTP-U隧道到达S-GW,然后再经S1u接口的GTP-U隧道到达HeNB(HeNB和WLANAP集成),到达HeNB的用户数据首先经过用户数据分流单元121被分离为两个部分,以便分别经过UMTS和WLAN的空口进行传输。图13是用户数据分流功能在S-GW中实现的情况(分流点设备为S-GW)下用户数据传输的示意图。该方式对HeNB与WLANAP集成在一起的情况、HeNB与WLANAP各自独立覆盖的情况、以及UE同时与宏基站eNB与WLANAP(WLANAP按照家庭基站的架构组网,且eNB与WLANAP连接到同一S-GW)汇聚传输的情况,都是适用的。以下行方向为例,用户数据在S-GW中经过S-GW功能处理后,经过用户数据分流单元131被分离为两个部分,经由LTE传输的用户数据通过S1u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即GTP-U/UDP/IP发送到HeNB或eNB,而经由WLAN传输的的用户数据则经过UDP/IP发送到WLANAP,分别经由两个空口进行传输。上行方向的过程与下行方向相反,不再赘述。下面给出如何让只有WLAN接入功能的终端(如只有WLAN接入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虽然具有蜂窝系统接入功能和WLAN接入功能但因为不是当前网络运营商的用户而无法使用蜂窝系统接入的终端等)接入到前 述LTE与WLAN汇聚网络的方案。图14和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WLAN-Only的场景的示例架构的示意图。图14对应于图1的架构,图15对应于图10的架构,将AC的功能合并在S-GW或HeNBGW中,但是本发明实施例的WLAN-Only应用也可以用于AC作为单独网元的架构(对应于图2和图11的架构)。首先,只有WLAN接入功能的终端由于没有蜂窝网络接入能力,因此,与同时具有蜂窝系统接入功能和WLAN接入功能的双模终端不同,只有WLAN接入功能的终端并不需要考虑蜂窝与WLAN的切换问题,同时,WLAN通常用于在热点地区,也就是说,WLAN不是连续覆盖的,不可能实现跨不同区域热点的移动性。因此,对只有WLAN接入功能的终端主要实现在某个热点区域内的WLANAP之间的切换就能够满足需要。在图14-15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一个数据汇聚点(如eNB、HeNB、S-GW等)可以连接多个热点区域的WLANAP(热点区域之间可以连续覆盖也可以不连续覆盖),不同数据汇聚点之间的WLAN没有连续的WLAN覆盖,是相对独立的WLAN服务区。基于上面的分析,跨数据汇聚点(如eNB、HeNB、S-GW等)的WLAN移动性是不需要的,因此,数对于WLAN-Only的终端,其数据不需要经过EPC核心网,而可以直接从数据汇聚点分流到外部IP网络。为此,如图14-15所示,数据汇聚点(如eNB、HeNB、S-GW等)与一个LGW(LocalGateway,本地网关)相连,所述LGW与所述数据汇聚点之间为IP接口,控制面可以通过TCPoverIP或SCTPoverIP来传输,用户面数据可以经过UDPoverIP进行传输。所述LGW也可以和所述数据汇聚点集成,由数据汇聚点直接连接外部IP网络。LGW也可以由一个功能简化的较小容量的PDNGW来实现,其中LGW与S-GW之间的接口可以采用蜂窝系统分组域的GTP(GPRS隧道协议)传输协议,即控制面采用GTPv2-C、用户面采用GTP-U的方式,其中,GTPv2-C和GTP-U均承载在UDP/IP上。或者,也可以在数据汇聚点和PDNGW之间配置接口,这样,数据汇聚点可以把WLAN-Only终端的数据通过这个接口直接传输到PDNGW。与双模终端的鉴权和认证通常基于SIM/USIM卡不同,只有WLAN接入功能的终端通常没有蜂窝终端设备的,因此,用户的鉴权和认证仍然采用 基于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即用户自动或手动方式输入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来实现用户的鉴权和认证。这样,当同一个数据汇聚点下的WLANAP之间有连续的覆盖时,WLAN-Only的终端可以基于现有的WLAN协议实现跨AP之间的切换。以图14为例,当WLAN-Only的终端在发现可接入的WLANAP后,关联到该AP并用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WLAN鉴权和认证,鉴权请求信息会通过WLANAP和S-GW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发送到S-GW,S-GW通过向AAA服务器查询从而对用户的合法性进行确定,当鉴权成功后,系统利用LGW中的DHCP功能,为该终端分配IP地址,这样该终端就可以通过该WLANAP进行数据传输。与此同时,S-GW会记录该终端的MAC地址、IP地址,以及当前关联的WLANAP的BSSID。其中,BSSID通常配置为WLANAP的MAC地址。而一个S-GW也保存有它所连接的全部WLANAP的BSSID列表。这样,S-GW就保留了该终端的MAC/IP地址与所关联的WLANAP的BSSID的对应关系。当UE因为移动而关联到该S-GW所连接的其它的WLANAP时,S-GW将更新该终端的MAC/IP地址与所关联的WLANAP的BSSID的对应关系。利用该对应关系,S-GW就能将该终端的下行数据发送到其关联的WLANAP。所述LGW的基本功能是通过UDPoverIP将来自数据汇聚点的用户数据传输到外部IP网络,同时还包括但不限于通常的分组数据网关功能:为终端自动分配IP地址的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设置协议)服务器、防火墙或网络地址转化功能、深度包检测功能(DeepPacketInspection,DPI)、数据流监管(Policing)功能、分组路由功能(将用户IP分组发送到相应的分组数据网)等。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单网(Single-Network),WLAN直接部署在现有蜂窝系统的网络上,相比建设一个新的独立的WLAN网络,网规、建设和运维更简单、成本低。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可支持WLANAP和蜂窝基站eNB共站址,以及不共站址的独立的WLAN热点,组网形式比较灵活。WLAN可以看成类似载波汇聚或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的无线空口增强技术,传输速率大幅提高,有效提升用户体验。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对现有LTE、WLAN的空口和网络协议改造较小,便于应用。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的示意框图。图16的分流点设备160可以是S-GW或eNB,包括接收单元161、建立单元162和确定单元163。接收单元16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分流控制信令,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WLAN标识。建立单元16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单元163按照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协商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确定与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所对应的承载通道,从而能够在上行或下行方向上经由WLAN空口传输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提高了传输速率。图1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的示意框图。图17的分流点设备170中,与图16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了接收单元161、建立单元162和确定单元163之外,图17的分流点设备170还包括分流单元171和汇聚单元172。确定单元163具体用于按照所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建立经由无线局域网WLAN空口的端到端隧道,其中所述端到端隧道用于传输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并建立所述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和所述承载通道对应的E-RABID的对应关系。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可以是UDP端口号或E-RABID。分流单元171接收来自PDN-GW的下行方向的全部用户数据流,其中所述下行方向的全部用户数据流是PDN-GW通过下行业务流模板DL-TFT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数据进行分解得到的。此时,分流单元171确定传输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的承载通道对应的E-RABID,并通过与所确定的E-RABID对应的端到端隧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另外,分流单元171通过至少一条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剩余的用户数据流,其中所述至少一条EPS承载是通过长期演进LTE空口的控制面为用户设备建立的。对于上行方向,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为用户设备通过端到端隧道发送的上行用户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是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业务流模板UL-TFT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数据进行分解得到的。此时,汇聚单元172接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从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中提取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并通过与所提取的隧道号对应的承载通道发送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分流单元171和汇聚单元172合并为一个功能单元。这样,分流点设备170利用LTE已有的TFT功能,通过与U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传输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的示意框图。图18的分流点设备180中,与图16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了接收单元161、建立单元162和确定单元163之外,图18的分流点设备180还包括分组过滤器181、选择单元182、发送单元183和汇聚单元184。在图18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每个分组数据网PDN连接对应一个承载通道。确定单元163具体用于解析通过LTE空口传输的用户数据,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对应于每个PDN连接的IP地址,并建立所述IP地址与所述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分组过滤器181将下行用户数据分解为用户数据流。选择单元182按照所述数据分流方式,从所分解的用户数据流中选择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发送单元183通过WLAN空口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另外,发送单元183通过LTE空口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剩余的用户数据流。对于上行方向,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为用户设备通过WLAN空口发送的上行用户数据流,其中,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是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位于LTE通信模块之外的分组过滤器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数据进行分解得到的。此时,汇聚单元184接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从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中提取用户设备的IP地址,并通过与所提取的IP地址对应的承载通道发送所述上行用户数据流。这样,本实施例的分流点设备180使用内置的分组过滤器进行数据分解,并按照协商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进行数据流的分流/汇聚,提高了系统传输效率。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控制信令是通过LTE空口的应用层在用户设备和分流点设备之间传输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设备和分流点设备之间存在多个EPS承载的情况下,接收单元161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多个EPS承载中的特定承载发送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或者,接收单元161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IP分组,所述IP分组携带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IP分组的目标地址为所述分流点设备的特定IP地址。或者,接收单元161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IP分组,所述IP分组携带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IP分组的目标地址为所述分流点设备的特定IP地址且所述IP分组的TCP端口号为特定TCP端口号。除了应用层传输的分流控制信令之,在分流点设备160-180是服务网关S-GW的情况下,分流控制信令还可以通过非接入层NAS消息传递,或者,在分流点设备160-180是基站eNB的情况下,分流控制信令还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传递。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分流控制信令,分流点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通知当前位置上存在可接入的WLAN接入点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是否开启WLAN功能和/或WLAN分流功能。或者,通过所述分流控制信令,分流点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通知当前位置上不存在可接入的WLAN接入点设备,以便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是否关闭WLAN功能和/或WLAN分流功能。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分流控制信令,分流点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识别的WLAN接入点设备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根据BSSID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识别的WLAN接入点设备是否在管理范围内,并且只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与管理范围内的WLAN接入点设备建立关联。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点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 发送给WLAN接入点设备,所述WLAN接入点设备将具有所述WLAN标识的用户设备视为已经认证的合法终端,允许具有所述WLAN标识的用户设备通过所述WLAN接入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点设备在发起服务网关重定位之前,将确定为通过WLAN传输的用户数据重新配置为通过LTE空口进行传输,并通过所述分流控制信令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与当前关联的WLAN接入点设备进行去关联,或通过与WLAN接入设备之间的控制面接口,通知用户设备当前所关联的WLAN接入设备对该用户设备进行去关联。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点设备统计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用户数据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的流量和/或时长,并向离线或在线服务器提供所述流量和/或时长的信息。上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可以是IMSI,上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可以是MAC地址。上述用户数据流为IP流。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图19的用户设备190的一个例子是UE,包括发送单元191和协商单元192。发送单元191向分流点设备发送分流控制信令,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携带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无线局域网WLAN标识,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蜂窝网标识和WLAN标识,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WLAN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全部承载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协商单元192与所述分流点设备协商确定数据分流方式,所述数据分流方式用于指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和/或上行方向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按照所述数据分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对应的承载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通过WLAN空口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所对应的承载通道,从而能够在上行或下行方向上经由WLAN空口传输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提高了传输速率。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图20的用户设备200中,与图19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了发送单元191和协商单元192之外,用户设备200还包括隧道单元201和分流单元202。隧道单元201按照所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和分流点设备之间建立经由无线局域网WLAN空口的端到端隧道,其中所述端到端隧 道用于传输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分流单元202通过上行业务流模板UL-TFT将上行用户数据分解为用户数据流,并通过所述端到端隧道向分流点设备发送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其中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携带所述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端到端隧道的隧道号可以是UDP端口号或E-RABID。此外,分流单元202通过LTE空口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剩余的用户数据流。这样,用户设备200利用LTE已有的TFT功能,通过与UE之间的端到端隧道传输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图21的用户设备210中,与图19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了发送单元191和协商单元192之外,用户设备200还包括连接单元211、建立单元212、分组过滤器213、数据流发送单元214和汇聚单元215。连接单元211通过长期演进LTE空口的控制面,在用户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分组数据网PDN之间建立PDN连接,其中每个PDN连接对应一个承载通道,并且每个PDN连接分配一个IP地址。可选地,在第二PDN所分配的IP地址与先前第一PDN所分配的IP地址重复的情况下,连接单元211还可以请求所述第二PDN重新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另外,建立单元212建立用户设备的所有PDN连接的IP地址与应用层的对应关系。用户设备210的分组过滤器213位于LTE通信模块之外,用于将来自应用层的每个PDN连接的上行用户数据分解为用户数据流。数据流发送单元214根据所述数据分流方式,通过WLAN空口发送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其中所述全部或部分用户数据流携带与应用层对应的IP地址。此外,数据流发送单元214通过LTE空口发送剩余的用户数据流。汇聚单元215接收通过WLAN空口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流,提取所述下行用户数据流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并将所述下行用户数据流转发到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层。这样,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210使用内置的(但位于LTE通信模块之外)分组过滤器进行数据分解,并按照协商确定的数据分流方式,进行数据流的分流/汇聚,提高了系统传输效率。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控制信令是通过LTE空口的应用层在用户设备和分流点设备之间传输的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此时,发送单元191在用户设备和分流点设备之间存在多个EPS承载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多个EPS承载中的特定承载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或者,发送单元191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IP分组,所述IP分组携带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IP分组的目标地址为所述分流点设备的特定IP地址。或者,发送单元191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IP分组,所述IP分组携带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所述IP分组的目标地址为所述分流点设备的特定IP地址且所述IP分组的TCP端口号为特定TCP端口号。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分流点设备为服务网关S-GW的情况下,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是通过非接入层NAS消息传递的。或者,在所述分流点设备为基站eNB的情况下,所述分流控制信令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传递的。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分流点设备通过所述分流控制信令对当前位置上存在可接入的WLAN接入点设备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确定是否开启WLAN功能和/或WLAN分流功能。或者,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分流点设备通过所述分流控制信令对当前位置上不存在可接入的WLAN接入点设备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确定是否关闭WLAN功能和/或WLAN分流功能。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识别WLAN接入点设备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并通过所述应用层分流控制信令,向所述分流点设备发送所识别的BSSID,以便于所述分流点设备根据BSSID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识别的WLAN接入点设备是否在管理范围内,并且只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与管理范围内的WLAN接入点设备建立关联。参照图1-2、10-11和14-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包括上述分流点设备160-180(如实现为eNB或S-GW),或者包括上述用户设备190-210。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WLAN接入点设备(WLANAP),与eNB相连(例如通过IP接口)、与eNB共站址、或者与eNB集成为一个设备(参照图1-2)。在家庭网络的情况下,WLANAP可以与HeNB相连、与eNB共站址、或者与eNB集成为一个设备(参照图10-11)。在WLAN-Only的应用场景下,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本地网关LGW(参照图14-15)。LGW与S-GW相连并与核心网相连,在用户设备仅仅通过WLAN空口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从S-GW接收上行用户数据并将上行用户数据转发至核心网,和/或从核心网接收下行用户数据并将下行用户数据转发至S-GW。LGW的基本功能是通过UDPoverIP将来自数据汇聚点的用户数据传输到外部IP网络,同时还包括但不限于通常的分组数据网关功能:为终端自动分配IP地址的DHCP服务器、防火墙或网络地址转化功能、深度包检测功能、数据流监管功能、分组路由功能等。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系统可包括接入点控制设备(AC),与离线或在线服务器相连。AC用于对WLAN接入设备进行安全认证、网管、协调和/或干扰处理。AC可以与S-GW集成为一个设备(参照图2、图14-15)或者作为一个单独的设备连接到S-GW(参照图1)。或者,AC可以与HeNBGW集成为一个设备(参照图10)或者作为一个单独的设备连接到HeNBGW(参照图1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 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