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装置及通信切换方法

文档序号:788697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装置及通信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装置及用于在该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控制不同的通信模式的切换的通信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终端的小型化及轻量化的实现,随身携带信息终端已变得很普遍。近年来,多个用户利用基站、接入点等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 —起享受游戏等应用的情况也多了起来。此外,构建无线点对点(ad hoc)网络作为按需型(On Demand)通信的技术也被广泛运用起来(参照专利文献I)。在点对点网络中,由于不需要基站和接入点,故在没有这样的基础结构的地方也能简单地构建无线网络。在点对点网络中,多个用户能够携带便携式游戏机聚在一起,相互间通过无线通信来一起享受游戏。〔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5/250487号说明书这些无线通信例如使用IEEE802. 11通信技术来实现。一般,信息终端中安装一个具备这样的通信技术的通信模块。因此,当在信息终端中能利用通信模块的应用被并行地执行时,应用间就可能出现通信模块的使用的竞合。基于这样的理由,寻求一种能高效地控制所竞合的通信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地控制竞合的通信的技术。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该装置包括以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连接的第2通信模式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控制上述通信部的动作的通信控制部。这里,上述通信控制部控制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换,在从第I通信模式切换为第2通信模式时通知结束第I 通信模式的情况。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执行的通信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相连接的第2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步骤;和从第I通信模式切换为第2通信模式时通知结束第I 模式的情况的步骤。本发明的再一个方案也是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该装置包括介由便携式电话通信网与外部进行通信的第I通信部;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部,被构成为进行与上述第I通信部相比近距离的无线通信;以及控制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 通信部的动作的通信控制部。这里,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通信部都可通信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2通信部。当然,将以上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形式在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记录介质等间变换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


图I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各功能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通信连接的种类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通信模式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图5是表示将通信模式的切换通知给用户的通知画面的一例的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数据库的内部构造的图。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常时连接时的通信模式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图9是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通信连接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仅是例示,并非限定本发明。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I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连接状态的图。便携式终端装置IOOa和便携式终端装置IOOb例如使用IEEE802. 11所标准化了的无线LAN (Local Area Network)相互进行直接通信,或介由接入点200等中继设备来与因特网300等外部网络进行通信。多个便携式终端装置100a、IOOb不介由接入点200地直接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式被称为“点对点模式(ad hoc)”。另外,便携式终端装置IOOa或便携式终端装置IOOb介由接入点200与外部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模式被称为“基础结构模式”。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便携式终端装置IOOa和便携式终端装置IOOb在不需要区别时统称为“便携式终端装置100”。 此外,图I中虽未明示,但在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不能用点对点模式和基础结构模式这两个通信模式同时进行通信。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各功能的图。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包括通信部10、显示部14、通信控制部16、以及应用执行部18。图2表示了用于实现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功能结构,并省略了其它结构。在图2中,作为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的功能块而记载的各要素在硬件上可以由CPU、 主存储器、其它LSI构成,软件上可以通过载入到主存储器中的程序等来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理解这些功能块能够仅由硬件、仅由软件、或者由它们的组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定于某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各部由未图示的操作系统总体控制。在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多个应用被应用执行部18并行地执行。作为应用, 例如有游戏32、邮箱34、浏览器36等。显示部14显示应用执行部18的应用执行结果,还显示通信控制部16给用户的通知画面。显示部14例如可以使用IX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显示)、0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有机电致发光)等已知的技术来实现。通信部10是被构成为以无线LAN进行通信的硬件器件。作为通信模式,通信部10支持点对点模式和基础结构模式这两者。通信部10例如可以使用Wi-Fi (注册商标)模块等已有的无线通信模块来实现。在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想要与外部进行通信的应用不会直接控制通信部10,而是介由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通信控制部16与外部进行通信。因此,应用无需管理与外部的通信连接和通信切断,只要针对通信控制部 16收发数据即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应用来说,通信控制部16作为用于数据收发的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应用程序接口 )来发挥功能。例如,作为用于收发电子邮件的客户应用的邮箱34介由通信部10和接入点200 与存在于外部网络上的邮件服务器等进行通信。此时,通信部10以前述的基础结构模式进行通信。邮箱34不参与通信部10与接入点200之间的通信的连接和切断,相对通信控制部16收发数据。作为其它例子,游戏32是用于实现多个用户携带便携式终端装置100聚在一起相互间直接通信来进行对战游戏等的应用,介由通信部10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100 直接通信。此时,通信部10以前述的点对点模式进行通信。然而,在通信部10与某个外部设备建立通信的期间,在应用并不收发数据的情况下也要为维持通信的建立而与外部设备交换信号,会消耗电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为使用户能便携式地利用而从未图示的电池接受电源的供给来进行驱动。因此,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为目的,通信部10进行仅在应用需要通信时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间歇连接”。更具体来说,所谓间歇连接,是仅在应用需要通信时建立通信来进行通信,若应用持续预定时间(例如2分钟)不通信就切断通信的模式,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成为间歇性的。 即使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附近存在接入点200,通信部10能够以基础结构模式常时连接的状况下,基于上述目的,也采用间歇连接。通信控制部16从应用取得通信的要求时,使用后述的4个通信模式API来控制通信的连接和切断。作为例子,考虑利用基础结构模式通信的邮箱34。为简单起见,假定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邮箱34以外的应用未被执行。起动邮箱34的用户为确认外部网络上的邮件服务器中是否收到邮件、以及在收到了邮件时下载该邮件,而向邮箱34指示接收邮件。收到用户的指示,邮箱34向通信控制部16发出接收的要求。其结果,通信部10从切断状态变成基于基础结构模式的通信状态,介由接入点200来与邮件服务器进行信息的交换。在邮件确认及下载结束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通信控制部16使通信部10回到切断状态。邮箱34有时还被设定为每隔预定时间(例如30分钟间隔)就自动进行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的有无确认及邮件的下载。在这样的情况下,邮箱34每隔预定时间,未收到来自用户的明示性指示就作为“后台处理”来要求接收。如上所述,基于基础结构模式的通信存在以用户的明示性指示为契机而开始的情况、和在后台开始的情况这样两种连接的契机。与基于基础结构模式的通信时一样,基于点对点模式的通信也存在以用户的明不性指示为契机而开始的情况、和在后台开始的情况这样两种连接的契机。作为前者的例子, 有用户使用游戏32作为应用的情况。假定游戏32是例如某用户一边与附近的其它用户所持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通信,一边共同享受一个游戏的游戏。持有某便携式终端装置 IOOa的用户将与其它用户所持的便携式终端装置IOOb进行连接的要求明示性地指示给便携式终端装置IOOa上所执行的游戏32。与此不同,作为后者的例子,有处于休眠状态的两个不同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 彼此处于能以点对点模式通信的预定范围内时,两者在后台进行通信的情况。此时,相近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彼此自动且瞬时地以点对点模式进行通信。例如,在存储器上常驻有利用该通信模式的游戏32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彼此靠近到能以点对点模式通信的距离时,若各个通信部10都没处于连接中,则被用于交换游戏32的相关数据等。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的通信连接的种类的图,是将以上说明的通信模式汇总为表形式的图。如图3所示,在本说明书中,将以用户的指示为契机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以点对点模式直接通信的通信模式称作“第I通信模式A/’。同样,将以用户的指示为契机介由接入点200与外部网络以基础结构模式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称作“第2通信模式I/’。此外,将根据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所执行的应用,在后台介由接入点200进行基础结构模式的通信的通信模式称作“第3通信模式I2”。另外,将根据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所执行的应用,在后台进行点对点模式的通信的通信模式称作“第4通信模式A2”。图2中的通信控制部16包括作为管理这四种通信模式各自的通信的连接、数据的收发、以及通信的切断的API群的第I通信模式API20、第2 通信模式API22、第3通信模式API24、以及第4通信模式API26。为方便起见,通信开始的契机不同时是作为不同的通信模式来进行说明的,但实际上也可以不按通信开始的契机来划分,仅准备分别进行基于基础结构模式的通信的管理和基于点对点模式的通信的管理的两个通信模式API。此时,第I通信模式仏成为“点对点通信模式中的第I连接模式”,第2通信模式I1成为“基础结构通信模式中的第I连接模式”,第3通信模式I2成为“基础结构通信模式中的第2连接模式”,第4通信模式A2成为 “点对点通信模式中的第2连接模式”。以上是假定在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单独执行邮箱34等应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如前所述,也可以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上同时并行地执行多个应用。即使通信部10作为通信模式支持点对点模式和基础结构模式这两者,以两个模式同时进行通信也是困难的。因此,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被同时执行的多个应用分别使用不同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需要切换通信模式,此时优选向用户通知通信切换的情况,至少通知当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断的情况。另一方面,若使用通信功能的应用的数量增多,每次通信切换时都通知该情况的话,有可能处理会变得繁杂,对用户也会造成纷扰。因此,通信控制部16还包括在多个应用间控制通信的通信模式切换部28和存储是否进行伴随于通信模式的切换的通知的基准的数据库30。下面说明通信模式的切换通知的基准,但首先说明作为其前提的通信模式的转变。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通信模式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在图4中,将第I通信模式简记作A1,将第2通信模式简记作I1,将第3通信模式简记作12,将第4通信模式简记作A2。此外,除上述通信模式外,还可以对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取切断了通信的状态。以下,将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切断了通信的状态适时地称作“切断模式”。如前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100采用间歇连接。第4通信模式A2是利用该间歇连接的间隙的通信模式。因此,第4通信模式A2仅能从切断模式转变来,并且第4通信模式 A2仅能转变成切断模式。第4通信模式A2与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相比,可以说是优先顺位较低的通信模式。另一方面,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第3通信模式I2及切断模式相互间能够转变为各个模式。但是,虽然作为基础结构模式的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 能够通过时分方式(Time Sharing)而由多个应用并列地使用通信部10,但作为点对点模式的第I通信模式A1就只能由单独的应用独占地使用通信部10。在这个意义上,第I通信模式A1可以说是比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优先顺位高的通信模式。在第2通信模式I1和第3通信模式I2中,以用户的明示性指示为契机的第2通信模式I1优先顺位更高。如上所述,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第3通信模式全I2、及第4通信模式 A2的优先顺位如下所示。第I通信模式A1 >第2通信模式I1 >第3通信模式I2 >第4通信模式A2由图4可知,从某通信模式向其它通信模式的转变方式、即通信模式的切换的种类有14种。若在这14种通信模式的切换每次发生时都将该情况通知给用户,则有可能会给用户造成繁杂感,故不甚理想。因此,关于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考虑通信模式的优先顺位地定义以下基准。基准在从基于用户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其它通信模式时,通知当前通信模式结束的情况。上述基准的意图在于,在要切断因用户的明示性意思而开始的通信时,让用户确认该情况。例如,假定使用第I通信模式A1与其他用户进行对战游戏的用户希望使用浏览器36浏览存在于因特网300上的网站。浏览器36为阅览网站而需要从第I通信模式A1切换为第2通信模式I1,但为此却必须要中断对战游戏。有时与网站的浏览相比,用户更希望游戏的继续,所以通信模式切换部28将要结束点对点模式而转移到基础结构模式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确认用户的意思。图5是表示将当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断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的通知画面的一例的图。希望通信模式的移转的用户能够通过按下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操作按钮来选择通信模式的切换。此外,希望游戏的继续的用户能够取消通信模式的切换。这样的通知画面的显示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库30 中。当然,关于将当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断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的形式,也可以取代显示部14 上的显示地、或者与其并用地使用警告音或语音提示等声音来进行通知。作为其它例子,考虑在正使用基于第2通信模式I1的浏览器36从因特网300上的网站下载内容(contents)时,用户想要使用第I通信模式A1来与其他用户开始对战游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将通信模式的切换通知给用户,来进行是使内容的下载优先, 还是使游戏的开始优先的意思确认。与此不同,当从并非基于用户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移转为基于用户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时,可以不特别进行通知。例如,考虑在邮箱34使用第3通信模式I2而在后台确认邮件的有无时,用户要使用第I通信模式A1与其他用户开始对战游戏的情况。通常,用户没有意识到邮箱34正在后台确认邮件的有无。因此,假如被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断或切换,用户可能无法把握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正进行什么样的通信,会造成困惑。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在从并非基于用户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的通信模式移转为基于用户的明示性指示的通信模式时,反而不进行任何通知更好。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数据库30的内部构造的图,将是否通知上述通信模式的切换的基准汇总为表形式。图6同图4 一样,将第I通信模式简记为A1,将第2通信模式简记为I1,将第3通信模式简记为I2,将第4通信模式简记为A2,将切断模式简记为切断。在图6中,“Yes”表示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No”表示不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例如, 在转变前的通信模式为第2通信模式I1,转变后的通信模式为第I通信模式A1的情况下, 要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故存储“Yes”。通信模式切换部28在从应用取得了通信模式的切换要求的情况下,参照数据库 30判断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其结果,在要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通信模式切换部28从数据库30取得通知画面的数据输出到显示部14。在不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通信模式切换部28使通信模式API切换通信部10的通信模式。图7是时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各部的处理步骤的图。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将各部的处理步骤用表示步骤的S (Step的首字母)与数字的组合来表示。此外,当由S与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的处理中执行某判断处理,其判断结果为肯定时, 附加Y (Yes的首字母),例如表示为“ (S8的Y) ”,相反,当其判断结果为否定时,附加N(No 的首字母),表示为“(S8的N) ”。本流程图中的处理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起动时开始。通信模式切换部28从应用取得通信模式的切换的要求(S2)。通信模式切换部28 取得通信部10的当前的通信模式(S4)。接下来,通信模式切换部28基于当前的通信模式与切换后的通信模式参照数据库30,判断是否要通知当前的通信模式被切断(S6)。如果需要通知(S8的Y),则通信模式切换部28从数据库30读出通知画面的数据输出到显示部14,确认用户的通信模式切换的意思(SlO)。其结果,在用户有通信模式切换的意思的情况下(S12的Y),通信模式切换部28调用切换后的通信模式API执行通信模式的切换(S14)。如果判断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的结果是无需进行伴随于通信模式切断的通知(S8的N),则通信模式切换部28调用切换后的通信模式API执行通信模式的切换(S14)。若通信模式切换部28执行通信模式的切换,或用户没有通信模式切换的意思 (S12的N),则本流程图中的处理结束。以上结构所进行的动作如下所述。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并行地执行多个应用。用户想要执行某应用时,若该应用需要切换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的通信部10的通信模式,则通信模式切换部28向显示部14显示该情况。用户看到该显示,进行最终的意思确认。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实施方式,能在被并行执行的多个应用间高效地控制竞合的通信。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仅是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理解这些各构成要素及各处理过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形,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例如在通信从第2通信模式I1切换为优先度更高的第I通信模式A1时,通信模式切换部28进行第2通信模式I1结束的通知的情况,但也可以使得在按照上述通信模式的优先顺位从优先顺位低的通信模式切换为优先顺位高的通信模式时, 通信模式切换部28不进行任何通知。在上述说明中,基础结构模式是以间歇连接为前提的,但根据应用的种类,也有需要常时连接的时候。例如使用基础结构模式的在线游戏那样的应用、用于使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作为音乐服务器来发挥功能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基础结构模式为常时连接。图8是表示常时连接时的通信模式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与作为表示间歇连接时的通信模式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的图4相比,在常时连接的情况下,没有第4通信模式A2和切断模式,是仅能取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p 及第3通信模式I2这三种模式的模式。关于在第I通信模式A1、第2通信模式I1及第3通信模式I2彼此间切换通信模式时是否通知该情况,与间歇连接时是一样的。常时连接的状态转变图可以作为间歇连接的状态转变图的子集来使用。因此,常时连接时也能就此使用图6所示的数据库。在上述说明中,基于通信模式的优先顺位说明了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的基准,但通信模式的优先顺位、以及是否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的基准可以按各应用而变更。这例如由应用介由通信模式切换部28将图6所示的表提示给显示部14,使用户进行编辑。可以通过将其结果与该应用建立对应地存储到数据库30中来实现。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控制无线LAN中的基础结构模式和点对点模式间的通信的情况,但也可以控制便携式电话通信网和无线LAN的通信。下面说明此情况下的实施方式, 但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适当省略或简化地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无线LAN和便携式电话通信网的连接的图。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通信部10除Wi-Fi (注册商标)模块外还包括 3G(3rd Generation)通信模块(未图示),在基于点对点模式或基础结构模式的通信时使用Wi-Fi (注册商标)模块,基于便携式电话通信网的通信使用3G通信模块。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在使用便携式电话通信网的情况下使用3G通信模块连接于基站400,经由基站400 访问因特网300。在利用无线LAN的情况和利用便携式电话通信网的情况下,由于使用的通信模块不同,逻辑上是可以同时使用两者的。然而,如前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以电池来驱动, 故若同时使用两者,消耗电力会较大,不太现实。此外,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为便于携带而被小型化,若同时使用两者则抑制发热会比较困难。因此,通信控制部16在便携式电话通信网和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LAN都可通信时,使用无线LAN。基于无线LAN的通信与基于便携式电话通信网的通信相比多数情况下较廉价且带宽更宽,对用户来说在抑制通信成本和通信时间方面比较有利。当然,不仅是便携式电话通信网与无线LAN的通信建立的控制,便携式电话通信网和以近距离无线通信的Bluetooth (注册商标)等为代表的其它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控制也同样是可以的。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连接的第2通信模式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和控制上述通信部的动作的通信控制部;其中,上述通信控制部控制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换,在从第I通信模式切换为第2通信模式时通知结束第I通信模式的情况。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通信模式包括以用户的指示为契机介由中继设备连接于外部网络的第I连接模式,和根据在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执行的软件而在后台介由中继设备连接于外部网络的第2连接模式;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从第2通信模式的第I连接模式切换为第I通信模式时通知结束第 2通信模式的情况,而在从第2通信模式的第2连接模式切换为第I通信模式时不通知结束第2通信模式的情况。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执行的软件需要进行通信时建立上述第2 通信模式的通信,在上述软件有预定时间不进行通信时切断上述第2通信模式的通信。
4.如权利要求I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通信模式是点对点模式,上述第2通信模式是基础结构模式。
5.如权利要求I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行地执行多个应用软件的应用执行部;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多个应用软件各自使用的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不同的情况下,控制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换。
6.一种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执行的通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相连接的第2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步骤,和从第I通信模式切换为第2通信模式时通知结束第I模式的情况的步骤。
7.一种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实现以下功能以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直接通信的第I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相连接的第2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的功能,和从第I通信模式切换为第2通信模式时通知结束第I模式的情况的功能。
8.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介由便携式电话通信网与外部进行通信的第I通信部,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部,被构成为进行与上述第I通信部相比近距离的无线通信,以及控制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通信部的动作的通信控制部;其中,上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述第I通信部和上述第2通信部都可通信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2通信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中,通信部以与其它便携式终端装置直接通信的第1通信模式或介由中继设备与外部网络连接的第2通信模式进行无线通信。通信控制部控制通信部的动作。这里,通信控制部控制通信部的通信模式的切换,并在从第1通信模式切换为第2通信模式时通知结束第1模式的情况。
文档编号H04W88/06GK102595658SQ20121000681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三轮泰孝, 小卷贤二郎 申请人: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