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设备、解码方法、接收器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702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设备、解码方法、接收器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设备、解码方法、接收器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多媒体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提高频谱利用率的调制解调技术越来越成为通信传输的重要手段。MPSK(MultiplePhaseShiftKeying,多进制相移键控)或MQAM(Multiple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调制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大类调制解调方式,本质上它们都利用了载波的相位来传递信息。当采用这些调制方式时,发射端通常以某一个相位做基准,因而在接收系统中也必须有这样一个固定基准相位作参考。如果这个参考相位发生相位变化,则恢复的数据信息也会发生相应的相位变化,从而造成错误的恢复。这种现象就称为相位模糊。实际系统中参考相位的随机跳变是可能的,比如某种突然的骚动,锁相环路的稳定状态发生转移等。为消除相位模糊问题对系统的影响,通常在调制之前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编码,然后接收端通过差分解调消除相位模糊。而传统的解差分处理会造成错误扩散,给系统带来额外的性能损失。为补偿该损失,第一种方法是将差分编码看作卷积码,并将其和前向纠错编码看作级联码,利用级联码的解码方式通过两者的联合迭代检测来弥补该损失。然而,为了保证性能,差分解调通常采用复杂度很高的BCJR(Bahl,Cocke,JelinekandRaviv)方法解码,再将其与FEC(ForwardErrorCorrection,前向纠错)解码进行联合迭代检测,复杂度很高,影响了在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种方法提供了一种直接利用LDPC(Low-Density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来消除BPSK(BinaryPhaseShiftKeying,二相移键控)调制时的π的相位模糊的方法和装置,克服了差分调制联合迭代检测高复杂度的不足,但能纠正的相位模糊度(π)有限,且对校验矩阵的限制过多,容易影响其在高斯白噪声下的性能。因此,研究一种性能无损的低复杂度抗多种相位模糊度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设备、解码方法、接收器和系统,能够抵抗多种相位模糊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于所接收到的每个子帧,利用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来进行相位预校正以得到每个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根据当前子帧之前的第一数量的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第二数量的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来确定当前子帧之前的第v-1先前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其中,v是相位模糊度检测步长且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相位校正部件,用于对于所接收到的每个子帧,利用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来进行相位预校正以得到每个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确定部件,用于根据当前子帧之前的第一数量的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第二数量的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来确定当前子帧之前的第v-1先前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其中,v是相位模糊度检测步长且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接收器端解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中检测所接收的每个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以及基于该最终模糊度来对每个子帧进行解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检测和校正装置,用于从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中检测所接收的每个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并进行校正;以及解码器,用于对经最终相位模糊度校正的每个子帧进行解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编解码系统,包括上述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或接收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每个子帧来检测其相位模糊度的影响,从而可以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相位模糊度而不会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个相位模糊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相位模糊的概念性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最终相位模糊度的示范性方法30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更具体的用于确定最终相位模糊度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50的示范性流程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部件502的具体结构的示范性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接收器端解码的方法70的示范性流程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器80的示范性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ireles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等。图1是示出相位模糊的概念性视图。利用MPSK调制时,参考相位的跳变取值可能有M种,因而在接收端利用参考相位恢复出来的发送信号的相位也有可能有M种相位模糊度,如下面等式1所示:i∈{1,......,M}......等式1这里,M可以表示所采用的进制数。此外,MQAM调制可看成是多个QPSK的线性叠加,因此存在4种相位模糊度,如下面等式2所示:i∈{1,2,3,4}......等式2由于相位模糊是由参考相位的跳变引起,因此在参考相位的两次跳变间,根据参考相位恢复的信息相位均发生相同的相位模糊度。假设系统需求p种相位模糊度且发生相同相位模糊的数据长度为L,相位模糊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其中,表示第l子帧所经历的相位模糊度,子帧可以是发生相同相位模糊的数据的集合或子集。可以根据系统需求来设置L的单位,例如可以设置为个或者比特,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任何单位。这里,系统需求的p种相位模糊度表示在系统所有的相位模糊度中需要进行相位模糊检测与校正的相位模糊度,可以是系统的所有相位模糊度(如MPSK的M种相位模糊度或MQAM的4种相位模糊度),也可以是部分相位模糊度,当系统需求的p种相位模糊度少于系统所有的相位模糊度时,其他相位模糊度由系统其他模块校正或克服。p可以是在区间[0,M]上的整数。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20的示范性流程图。可以在接收器端执行该方法20。如图2中所示,在方法20的201中,对于所接收到的每个子帧,利用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来进行相位预校正以得到每个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这里,可以通过将子帧逆时针旋转所述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中的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来对该子帧关于该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进行预校正,从而得到该子帧针对该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在202中,根据当前子帧之前的第一数量的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第二数量的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来确定当前子帧之前的第v-1先前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这里,v是相位模糊度检测步长且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每个子帧来检测其相位模糊度的影响,从而可以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相位模糊度而不会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个相位模糊度。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条件来灵活调整相位模糊度检测步长v,以使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方法20能够进一步取决于用户的需要而在精确度、计算复杂度等之间做出折中。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结合低密度奇偶校验卷积(Low-DensityParity-CheckConvolutional,LDPCC)码来检测由于MPSK/MQAM等调制而造成的相位模糊度。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LDPCC码仅仅是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而采用其他合适的任意手段(例如LDPC分组码等)来协同进行检测。此外,所检测的对象也不局限于由于MPSK/MQAM等调制而造成的相位模糊度,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存在相位模糊的系统。LDPCC码是一种LDPC卷积码,除拥有LDPC分组码所具有的优势外,还具有更好的理论限性能和更简单的编解码架构。LDPCC码由稀疏奇偶校验矩阵H的零空间定义,如下的等式3给出了一个约束长度为Ms、码率为b/c的LDPCC码的校验矩阵的转置形式。......等式3HT中的每一个小矩阵均为大小为c×(c-b)的矩阵,其表示当每个时刻b比特信息位输入得到c比特码字。这里,可以定义该c比特为一个LDPCC码子帧,即当结合LDPCC码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子帧的长度为c比特,c为正整数且由LDPCC码的码率和每个时刻的信息比特b来确定,b为正整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当利用其他方式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定义任何其他合适数量的比特为子帧的长度。定义子校验矩阵Ht为其中,Ms为LDPCC码的约束长度。由于LDPCC码为卷积码,所以当前子帧不仅与当前时刻的信息比特有关,还与之前Ms个时刻的子帧有关,体现在校验矩阵HT中即是子校验矩阵Ht共约束Ms+1个LDPCC码子帧,且在子校验矩阵中的校验节点的个数为Mt=c-b。具体地,当编码时,第l个时刻的信息比特连同之前Ms个时刻的子帧通过子校验矩阵Hl得到第l个子帧;类似地,第l+1个时刻的信息比特连同之前Ms个时刻的子帧通过子校验矩阵Hl+1得到第l+1个子帧。当解码时,第l子帧首先连同之前Ms个时刻的子帧参与子校验矩阵Hl的解码;类似地,待收到第l+1子帧时,第l+1子帧的信息比特连同之前Ms个时刻的子帧参与子校验矩阵Hl+1的解码,以此类推。通常,LDPCC码解码器具有多个解码处理器来同时工作,从而可以加快解码收敛速度,提高解码性能。因此,可以基于校验矩阵和子校验矩阵的定义,来确定最终相位模糊度。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最终相位模糊度的示范性方法30的流程图。如图3中所示,在方法30的301中,根据当前子帧之前的第一数量的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第二数量的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建立与子校验矩阵对应的软信息序列组合。在302中,计算每个软信息序列组合的度量值。在303中,选择使得度量值最大的第v-1先前子帧的候选相位模糊度作为第v-1先前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这里,度量值反映软信息序列使得子校验矩阵满足或不满足的程度,即可以反映软信息序列使得子校验矩阵满足或不满足的相对程度,例如似然值或其他表征子校验矩阵满足或不满足的值。根据LDPCC码校验矩阵的定义,对于当前接收到的第l子帧,建立子校验矩阵为Hl,且该子校验矩阵Hl中包括Mt个校验节点。由于每个子帧的长度为c比特且存在p种相位模糊度、即p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所以第l子帧的第i路软信息序列可以被表示为如下的等式4。......等式4因此,第l子帧所对应的子校验矩阵中包括的变量节点的所有软信息序列可以被表示为如下的等式5。d∈{1,2,...,p},…,j∈{1,2,...,p},i∈{1,2,...,p}......等式5其中,Qi(x)表示按候选相位模糊度对第x子帧进行预校正而得到的软信息的序列(此后,称为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且表示在该第x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的序列中、利用最终相位模糊度进行校正而得到的软信息的序列(此后,称为已校正软信息序列)。可以看出,在Qd,...,j,i中,包括:当前子帧之前的Ms-v+1个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即从第l-Ms子帧至第l-v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当前子帧之前的v-1个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即从第l-v+1子帧至第l-1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即第l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其中,在所述软信息序列组合中,依序排列所述Ms-v+1个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v-1个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特别地,当L×Ms=c时,两个不同子帧之前的相位模糊度相互独立,从而对应子校验矩阵Hl,软信息序列Qd,...,j,i中共有pv个不同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组合。当L×Ms=n×c且n为大于1的正整数时,Qd,...,j,i序列中应保持相位模糊度相同的子帧之间的预校正情况相同,此时Qd,...,j,i中不同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的组合数小于pv。例如,当v=2且L×Ms=c时,软信息序列Qd,...,j,i的组合可以为其中d∈{1,2,...,p}且i∈{1,2,...,p},总共存在p2个不同的Qd,i。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更具体的用于确定最终相位模糊度的示范性方法40的流程图,其中结合了LDPCC码子校验矩阵。如图4中所示,在方法40的401中,初始化之前的各子帧(先前子帧)的软信息序列和度量值。仅在系统第一次启动时、即当前接收的子帧为第1子帧(l=1)时执行初始化过程。先前子帧的软信息序列Q(l)可以包括已校正软信息的序列和预校正软信息的序列,其中l=0,-1,......,-Ms+1。具体而言,对于LDPCC码的约束长度Ms和v步相位模糊度检测步长,假设当前子帧为第1子帧,则先前子帧的软信息序列Q(l)可以包括先前第-v+2子帧至先前第0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和先前第-(Ms-1)子帧至先前第-(v-1)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也就是说,各先前子帧的软信息序列Q(l)=0。此外,需要被初始化的度量值是先前的v-1步度量值,即当前子帧之前的v-1个子帧分别按照候选相位模糊度进行预校正时得到的度量值,如下面等式6中所示。d∈{1,2,...,p},…,j∈{1,2,...,p},i∈{1,2,...,p}......等式6在402中,对接收到的当前子帧(第l子帧)按照p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执行相位预校正,并建立当前子帧的子校验矩阵Hl对应的软信息序列组合。也就是说,每个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的数量与候选相位模糊度的数量p对应。优选地,可以利用下面所示的等式7来执行预校正,即对于候选相位模糊度i∈{1,2,......,p},通过将子帧逆时针旋转该来对该子帧执行针对该候选相位模糊度的预校正。......等式7进一步,可以对经候选相位模糊度预校正的第l子帧进行解调以得到该路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此方式,总共可以得到第l子帧的p路预校正软信息序列。这里,解调指由接收符号得到比特级的软信息序列,与通常各信道模型(不考虑相位模糊)下的软解调方法相同。然后,建立第l子帧的与子校验矩阵Hl对应的软信息序列组合。在403中,对于p路预校正软信息序列,计算其对应的LDPCC码子校验矩阵Hl的v步度量值、即使得LDPCC码子校验矩阵Hl满足的v步度量值。具体而言,对每个软信息序列组合进行如下运算:定义,Nl(m)={n:(Hl)mn=1}表示子校验矩阵Hl对应的Tanner图中,与第m个校验节点相连的变量节点的集合,n表示变量节点的编号。对子校验矩阵中的每个校验节点,按照如下等式8来计算软信息序列Qd,...,j,i使其满足的似然值n∈Nl(m),m=1,...,Mt......等式8其中,Mt表示子校验矩阵中的校验节点的个数,且对于LDPCC码,Mt=c-b。此外,fm(Qd,...,j,i)可选择如下等式9至等式12中的一个来进行计算,Qd,...,j,i[x]表示Qd,...,j,i序列中的第x个软信息序列值:......等式9......等式10......等式11......等式12其中,等式11中的δ表示偏移量。此外,仅仅是出于示范性的目的而给出上面的等式9至等式1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进行适当修改后利用其他方法来进行计算,例如任何合适的和积算法、最小和算法、偏移量最小和算法、模二和运算等等。然后,根据等式13来计算各软信息序列组合的v步度量值:......等式13在404中,选择使得度量值最大的第l-v+1子帧的候选相位模糊度作为第l-v+1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具体而言,选择使得v步度量值最大的第l-v+1子帧的路径x对应的候选相位模糊度作为第l-v+1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此后,可以将该路径x对应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Qx(l-v+1)作为第l-v+1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如下面等式14中所示,以供下一子帧使用:......等式14也就是说,在确定了该第l-v+1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x之后,在该第l-v+1子帧的所有p路软信息序列中、之前利用与路径x对应的候选相位模糊度进行预校正而得到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Qx(l-v+1)即为该第l-v+1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优选地,可以在解码时利用已校正软信息序列。因此,根据上述更为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LDPCC码的子校验矩阵来确定每个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避免了差分解调引入的性能损失,通过调整相位模糊检测步长而可以在较低的实现复杂度下灵活消除各种相位模糊度的影响,并达到了无相位模糊时LDPCC码的优异性能。在将路径x对应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Qx(l-v+1)作为第l-v+1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之后,得到新的软信息序列组合来用于下一子帧,如下面的等式15所示:d∈{1,2,...,p},…,j∈{1,2,...,p},i∈{1,2,...,p}......等式15此时,可替换地,还可以利用子校验矩阵Hl来对上述软信息序列组合进行更新以供下一子帧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为下一子帧确定最终相位模糊度时的精确度。例如,可以采用常用的消息迭代算法(例如和积算法、最小和算法、偏移量最小和等),通过将等式15中的每个软信息序列代入子校验矩阵Hl而得到如等式16所示的更新后的软信息序列组合,以便用于下一子帧的相位模糊度确定。d∈{1,2,...,p},…,j∈{1,2,...p},i∈{1,2,...p}......等式16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50的示范性流程图。可以在接收器端实现该设备50。如图5中所示,该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50可以包括相位校正部件501和确定部件502。相位校正部件501用于对于所接收到的每个子帧,利用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来进行相位预校正以得到每个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这里,可以通过将子帧逆时针旋转所述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中的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来对该子帧关于该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进行预校正,从而得到该子帧针对该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确定部件502用于根据当前子帧之前的第一数量的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第二数量的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来确定当前子帧之前的第v-1先前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这里,v是相位模糊度检测步长且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50可以针对每个子帧来检测其相位模糊度的影响,从而可以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相位模糊度而不会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个相位模糊度。此外,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50还可以包括解调部件(未示出),用于对经相位校正部件501针对每个候选相位模糊度进行预校正后的子帧进行解调以得到p路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部件502的具体结构的示范性框图。如图6中所示,确定部件502可以包括校验矩阵建立单元601、计算单元602和选择单元603。校验矩阵建立单元601用于根据当前子帧之前的第一数量的先前子帧的已校正软信息序列、第二数量的先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以及当前子帧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建立与子校验矩阵对应的软信息序列组合。计算单元602用于计算每个软信息序列组合的度量值。选择单元603用于选择使得度量值最大的候选相位模糊度为最终相位模糊度。这里,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50中的各个部件和确定部件502中的各个单元可以执行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相应步骤。例如,相位校正部件501可以通过将子帧逆时针旋转所述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中的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来对该子帧关于该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进行预校正,从而得到该子帧针对该一个候选相位模糊度的预校正软信息序列。此外,在确定了第v-1先前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之后,所述校验矩阵建立单元601还可以利用所述子校验矩阵来对所述软信息序列组合进行更新。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接收器端解码的方法70的示范性流程图。可以由接收器来执行该方法70。如图7中所示,在方法70的701中,从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中检测所接收的每个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在702中,基于该最终模糊度来对每个子帧进行解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多个相位模糊度来进行校正,从而提高了解码的性能,并且复杂度较低。对于701中的具体过程,可以采用参照图3和图4中的流程图所描述的具体方法。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器80的示范性框图。如图8中所示,接收器80可以包括检测和校正装置801和解码器802。检测和校正装置801用于从多个候选相位模糊度中检测所接收的每个子帧的最终相位模糊度并进行校正。解码器802用于对经最终相位模糊度校正的每个子帧进行解码。检测和校正装置801可以包括图5和图6中的器件,并且执行参照图3和图4中的流程图所描述的具体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接收器可以针对多个相位模糊度来进行校正,从而提高了接收器的性能,并且复杂度较低。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解码系统可以包括上述用于检测相位模糊度的设备或上述接收器。应当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和简明,在图5、图6和图8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图5、图6和图8中所示出的设备或器件可以包括其他必要的单元,例如解调器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