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121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ー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装置中,基站组网采用分级部署模式。多个NodeB (节点B)可以连接到统ー的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控制器),并通过RNC连接到核心网。如图I所示,当覆盖源终端的源NodeBlOl需要向覆盖目标终端的目标NodeB104发送业务数据吋,首先通过源NodeBlOl将业务数据发送到源RNC102,源RNC102再将该业务数据传输到核心网103,通过核心网103汇聚后再发送给目标NodeB104归属的目标RNC105,之后通过目标NodeB104归属的目标RNC105将业务数据发送到目标NodeB104,再通过目标NodeB104将该业务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从而完成业务数据的端到端的传输。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若继续采用上述传输方式,核心网103汇聚的资源将面临较大的传输压力,很有可能会影响业务数据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ー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降低现有移动通信装置中核心网的传输及处理压力。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簇首基站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的下一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源終端标识和/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目标终端标识以及第ー传输路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是根据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形成的;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井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为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下一级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并将所述连接信令与所述业务数据标识逐级下发给传输路径中包含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或下ー级子基站;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连接信令建立与所述连接信令中包含的所述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并根据所述连接信令中包含的业务数据标识在所述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ー种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的下ー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源終端标识和/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目标终端标识以及第ー传输路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是根据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形成的;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井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获取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为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下一级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模块,用于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并将所述连接信令与所述业务数据标识逐级下发给传输路径中包含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或下ー级子基站;接收连接信令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连接信令,根据所述连接信令建立与所述连接信令中包含的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并根据所述业务数据标识在所述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通过各级簇首基站来进行查询传输路径以及分配连接信令的操作,以在各基站之间建立起来数据直通 通道,使业务数据在各基站之间进行传输,这样就使得业务数据可以不再经过核心网的中心控制节点,而在接入网中进行转发,减轻了中心控制节点和骨干传输网的负担,降低了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


图I为现有技术中族首基站的结构不意图;图2A为根据本发明ー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B与图2F分别为同一簇内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直接相互通信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与图2G分别为同一簇内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通过中转子基站相互通信的结构示意图;图2D与图2H分别为不同簇内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通过中转簇首基站相互通信的结构不意图;图2E与图21分别为不同簇内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通过中转子基站和中转簇首基站相互通信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从I-X2接ロ的控制面协议栈角度示出的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的过程示意图;图3B为从I-X2接ロ的用户面协议栈角度示出的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的过程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ー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又ー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再ー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ー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提供ー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图2B 2E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如图2B和2C所示,接入网中包括管理控制中心、各级簇首基站和各子基站。与管理控制中心直接进行通信的簇首基站为第I级簇首基站,与第I级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簇首基站为第2级簇首基站,以此类推,一直到第N级簇首基站。每ー个基站仅有ー个该基站归属的簇首基站。优选地,N为3。每ー级簇首基站除了连接与其直接进行通信的下ー级簇首基站,还有连接有与其直接进行通信的下ー级子基站。与第I级簇首基站直接连接的为第2级子基站,与第2级簇首基站直接连接的为第3级子基站。各第I级簇首基站均与管理控制中心直接相连,归属于同一簇首基站的同一级簇首基站之间可以分别相连,也可如图2D和2E所示的通过其它同级的中转簇首基站相连。针对每ー个基站簇,簇内子基站与其所归属的簇首基站相连,且归属于同一簇首基站的子基站之间可以如图2B和图2D所示的两两相连,也可以如图2C和图2E所示的通过其它中转子基站连接。在各基站无线覆盖范围内的終端即归属于该基站。源終端(即发送业务请求和业务数据的终端)所归属的基站即作为源基站,目标终端(即接收业务数据的终端)所归属的基站即作为目标基站。上述各图中的虚线均代表未示出的各基站,任何一个基站均可以为源基站,同样,任何一个基站也可以为目标基站。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分别为不同的基站为例进行说明。管理控制中心可以管理所有的基站,其不仅具有各簇首基站所具有的接收业务请求并查询传输路径的功能,还可以存储有核心网内的部分信息,相当于具有核心网内部分网元的部分功能,但当管理控制中心本身存储的信息不能满足其控制基站之间建立数据直 通链路的需求时,管理控制中心还可以与核心网中的网元进行信息交互获取所需的信息,核心网中的网元例如为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简称HLR)、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e Network Gataway,简称P-GW)、进行计费和流量统计的网元等。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每ー个簇首基站,与其直接或间接进行通信的下级簇首基站或者下级子基站对于该簇首基站来说均属于同一簇,也就是说,针对于该簇首基站所说的“本簇”,则包含了与其直接或间接进行通信的任意下级簇首基站或者任意下级子基站。下文中所描述的“上ー级簇首基站”即为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上级簇首基站,下文中所描述的“下ー级簇首基站”即为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下级簇首基站,下文中所描述的“下ー级子基站”即为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下级子基站。每ー级簇首基站均可以直接或间接与同级的子基站进行通信。对于各基站来说,其与所归属的簇首基站之间的业务请求通道一直存在,即当基站要向其所归属的簇首基站上报业务请求时,通过业务请求通道进行上报,各基站根据业务请求查找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的传输路径,然后根据该传输路径建立数据直通通道,接下来,各基站再根据所建立的数据直通通道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这是由干,业务请求所含的数据量较小,因此传输该业务请求时所使用的业务请求通道占用的网络资源也会较小,即业务请求通道的持续性存在并不会对网络资源的使用造成过多的影响。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均在业务请求通道预先应建立好的情况下进行业务请求的传输,以下不做过多描述。本发明各实施例的I-X2接ロ是ー个开放性的接ロ,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基站之间的信令与业务数据的交換。从逻辑角度来看,I-X2接ロ是基站之间的点到点接ロ。在本实施例中,该I-X2接ロ主要负责实现各个基站直通时的信令交互,完成各个基站的用户面传数据(即业务数据)的承载传输。图3A从I-X2接ロ的控制面协议栈角度示出了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的过程;图3B从I-X2接ロ的用户面协议栈角度示出了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的过程。如图3A所示,I-X2接ロ的控制面协议栈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IP层、流控制传输协议层和应用层。如图3B所示,I-X2接ロ的用户面协议栈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IP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简称为UDP)层、通用数据传输层和业务数据层。如图2A所示,为根据本实施例ー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可以由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来完成,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可以集成在簇首基站中。另外,下面各步骤中,将以图2F 图21所示的网络架构来具体举例说明,图2F 图21所不的网络架构中,最低一级的族首基站为第3级族首基站。具体地,该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簇首基站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的下ー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业务请求包括源終端标识和/或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目标终端标识以及第ー传输路径,第一传输路径是根据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转发业务请求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形成的。这里的簇首基站可以是任ー级的任一个簇首基站。该簇首基站可以直接接收来自 其所覆盖下的源终端的业务请求,也可以由该簇首基站所管理的簇内的任一个簇首基站或子基站接收源終端上报的业务请求,再由接收源终端上报的业务请求的簇首基站或者子基站转发到该簇首基站。源终端发起业务请求吋,将相关信息携帯在业务请求中。其中,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源終端标识、目标终端标识和业务数据标识,还可以包括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简称为QoS)需求等信息。当簇首基站或者子基站接收到业务请求时并需要进行转发时,可以将业务请求中的源终端标识替换成本基站的标识,也可以在业务请求中添加本基站的标识。对于如何替换标识和添加标识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中方法,在此不再赘述。这些标识在整个网络中均是唯一的,既不会出现两个終端或者两个基站具有同一个标识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两种业务数据具有同一个业务数据标识的情況。本步骤中的第一传输路径包括进行转发该业务请求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并且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这样可以使得所有接收转发的业务请求的基站根据第一传输路径中的基站的标识得知该业务请求的转发路径,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按照该第一传输路径建立数据直通通道。本实施例中,只有当基站转发业务请求时,才会更新第一传输路径。例如,如图2F所示,当第I级簇首基站211接收到第2级簇首基站212上报的业务请求,第一传输路径为依次上报该业务请求的源基站(第3级簇首基站)213 —第2级簇首基站212。对于图2G,第I级簇首基站231接收第2级簇首基站232上报业务请求,第一传输路径为依次上报该业务请求的源基站(第4级子基站)233 —第3级簇首基站234 —第2级簇首基站232。对于图2H,第I级簇首基站245接收第2级簇首基站241上报的业务请求,则此时第一传输路径为源基站243 —第2级簇首基站241。对于图21,第2级簇首基站251接收源基站(第3级子基站)252上报的业务请求,第一传输路径为源基站252。步骤202,簇首基站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为上报业务请求的下一级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该步骤202具体包括
当识别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族首基站时,族首基站在本族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中获取第二传输路径;当识别到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时,簇首基站根据目标终端标识向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并确定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以使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井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当识别到目标基站不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簇首基站更新第一传输路径并向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上报业务请求,以使接收到业务请求的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重复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该上ー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井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本步骤中所描述的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即意味着目标基站与簇首基站是直接进行通信的,即目标基站为簇首基站的下ー级基站。本步骤中所描述的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该簇首基站,即意味着目标基站与簇首基站并非是直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目标基站属于该族首基站管通的基站族,但并不是该族首基站的下一级基站。本步骤中所描述的目标基站不归属于该簇首基站即意味着目标基站并不属于该簇首基站所管理的基站簇。当簇首基站接收到上报的业务请求吋,对业务请求进行解析,获取业务请求中的相关信息,例如源終端标识和/或上报该业务请求的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和目标终端标识等。然后,簇首基站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終端所在的基站是否在本簇内。具体地,簇首基站上预先存储有本簇内各个簇首基站、各个子基站、各个簇首基站和/或子基站所覆盖的终端的相关信息,故簇首基站可以根据目标終端标识对基站所覆盖的终端信息进行查询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即可确定出覆盖目标终端的目标基站,并可以确定出源基站和目标基站是否属于同ー簇首基站。当该簇首基站识别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该簇首基站可在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中获取第二传输路径。如果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同一个簇首基站,只需要在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建立起数据直通通道并进行数据传输即可。具体举例来说,如果该簇首基站本身就是源基站,并且该簇首基站识别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该簇首基站,则只需要在该簇首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传输业务数据即可。此时目标基站可以是归属于该簇首基站的任意ー个下ー级簇首基站或者是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任意ー个子基站,例如源基站为图2B中的第I级族首基站族首基站220,目标基站为图2B中的第2级簇首基站221或第2级子基站222 ;如果是以归属于该簇首基站的任意一个下ー级簇首基站或者是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任意ー个子基站为源基站,归属于该簇首基站的另ー个下ー级簇首基站或者是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另ー个子基站为目标基站,则该簇首基站也可以在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中选取第二传输路径,例如源基站为图2B中的第2级族首基站221,目标基站为图2B中的第2级族首基站223。具体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包括a: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接收簇首基站发送的业务请求,业务请求中包括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时添加的临时传输路径;b:当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业务请求判断出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根据临时传输路径确定第二传输路径;c:当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业务请求判断出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更新临时传输路径井向直接归属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的下下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以使下下级簇首基站重复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下下级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下下级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 当该簇首基站识别到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即意味着目标基站并不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例如目标基站是与该簇首基站隔级的簇首基站,或者是归属于该簇首基站的下一级簇首基站的子基站,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归属于该簇首基站但是不直接与该簇首基站直接进行通信的其它下级簇首基站或者其它下级子基站,例如源基站为图2B中的第I级蔟首基站220,目标基站为图2B中的第N级簇首基站225。此时,该簇首基站向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并确定上报该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下一级簇首基站接收到业务请求后,重复步骤a-c的操作,即先判断目标基站是否直接归属于本簇内,如果是,则获取传输路径,如果不是,则继续向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ー个簇首基站来说,与其直接进行连接的下ー级簇首基站可能会有很多个,当向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吋,识别向哪ー个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是根据目标基站标识来进行发送的。由于簇首基站内存储有本簇内的所有簇首基站或子基站的信息,则该簇首基站可以根据自身维护的路由表得知该向哪个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当识别到目标基站不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簇首基站向上一级簇首基站发送业务请求,例如源基站为图2B中的第I级簇首基站220,目标基站为图2B中的第2级蔟首基站226。第I级簇首基站220通过目标終端标识确定目标基站并不归属于本簇内时,则向管理控制中心发送业务请求,以使接收到业务请求的管理控制中心重复步骤202的操作。需要特别多说明的是,第I级簇首基站会将业务请求发送到管理控制中心,以由管理控制中心来查询传输路径和/或进行业务请求的转发。其它级的簇首基站则是将业务请求发送至其所直接归属的上一级簇首基站。需要指出的是,各簇首基站直接连接的数量有一定的上限,例如最多连接几十甚至一百多个子基站,以保证各簇首基站的正常运行,否则,连接过多的基站会对簇首基站造成一定的负担。每ー级基站仅对下ー级基站进行管理和控制,而管理和控制第I级簇首基站的是管理控制中心。下面以图2F 图21来具体举例说明对于图2F,当第I级簇首基站211接收到第2级簇首基站212上报的业务请求吋,根据业务请求中的目标终端标识判断出目标基站214直接归属于该第I级簇首基站211,此时,第I级簇首基站211在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中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然后第I级簇首基站根据所获取的第二级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井下发给第2级簇首基站212和目标基站214。第2级簇首基站212根据连接信令就可以得知与业务数据标识相对应的业务数据需要向目标基站214传输,因此与目标基站214建立起数据直通通道,并在后续接收到业务数据时通过数据直通通道向目标基站214进行发送。另外,对于第2级簇首基站212来说,其根据所获取的第一传输路径得知需要与源基站213之间建立起数据直通通道,因此,可以向源基站213发送连接信令,以建立源基站213与第2级簇首基站212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并在接下来通过该数据直通通道接收源基站213发送的业务数据。对于图2G,当第I级簇首基站231接收第2级簇首基站232上报业务请求时,判断出目标基站236并不直接归属于本基站,因此,获取第2级簇首基站232与第2级簇首基站235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本实施例中临时传输路径为2级簇首基站232 —第2级簇首基站235。接下来,第I级簇首基站231通过与第2级簇首基站235之间已经建立的业务请求通道向第2级簇首基站235下发该业务请求,第2级簇首基站235接收到该业务请求后,根据业务请求中的目标终端标识识别到目标基站236直接归属于该第2级簇首基站235,则根据临时传输路径获取第2级簇首基站232与目标基站236之间的第二传输路径为第2级簇 首基站232 —第2级簇首基站235 —目标基站(第3级簇首基站)236。对于第3级簇首基站234来说,当接收到源基站233上报的业务请求吋,即获取了第一传输路径,第一传输路径中包含源基站233的标识,当第3级簇首基站234判断出需要向第2级簇首基站232上报业务请求吋,更新第一传输路径为源基站233 —第3级簇首基站234,这样,第3级簇首基站234重新获得了第一传输路径,并根据重新获取的第一传输路径产生针对于自身基站和源基站233的连接信令,将该连接信令下发到源基站233,建立起与源基站233之间的与业务数据标识对应的数据直通通道;对于第2级簇首基站232来说,当其接收到连接信令吋,判断出需要向第I级簇首基站231上报业务请求,则更新第一传输路径为源基站233 —第3级簇首基站234 —第2级簇首基站232,这样,第2级簇首基站232产生针对于本基站与第3级簇首基站234的连接信令,并将该连接信令下发给第3级簇首基站234,建立起与第3级簇首基站234之间的与业务数据标识对应的数据直通通道;对于第I级簇首基站231来说,根据所获取的临时传输路径产生针对于第2级簇首基站232和目标基站235的连接信令,井下发给第2级簇首基站232和目标基站235,当第2级簇首基站232和目标基站235接收到连接信令后,就根据连接信令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第2级簇首基站235获取第二传输路径时,根据第二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井向目标基站236下发,以建立起与第2级簇首基站235与目标基站236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这样,针对该业务数据标识的、以源基站233和目标基站236为两端的数据直通通道就建立完成了。对于图2H,以第一目标基站247来说,当第I级簇首基站245接收到第2级簇首基站241上报的业务请求,并判断出第一目标基站247直接归属于第I级簇首基站245时,第I级簇首基站245确定第2级簇首基站241与第一目标基站247之间的第二传输路径,第2级簇首基站241 —第2级簇首基站246 —第一目标基站247 ;对于第二目标基站248来说,当第I级簇首基站245接收到第2级簇首基站241上报的业务请求,并判断出第二目标基站248不直接归属于第I级簇首基站245时,确定第2级簇首基站241与第一目标基站247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即第2级簇首基站241 —第2级簇首基站246 —第一目标基站247,向第一目标基站247下发业务请求,第一目标基站247确定出第二目标基站248不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则第一目标基站247更新临时传输路径井向第3级簇首基站249下发业务请求,具体做法是在临时传输路径的末尾添加第3级簇首基站249的标识,即临时传输路径变为第2级簇首基站241 —第2级簇首基站246 —第一目标基站247 —第3级簇首基站249。接下来,第3级簇首基站249判断出第二目标基站248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则第3级簇首基站249根据临时传输路径确定出第二传输路径为第2级簇首基站241 —第2级簇首基站246 —第一目标基站247 —第3级簇首基站249 —第二目标基站248。各簇首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向下一级基站下发,以最终建立起针对业务数据标识的整个数据直通通道。具体如何建立与图2G—致,在此不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第一目标基站247更新临时传输路径时,其会产生针对本基站与第3级簇首基站249的连接信令,并将该连接信令向第3级簇首基站249下发,以建立起本基站与第3级簇首基站249之间针对该业务数据标识的数据直通通道。对于图21,以第三目标基站258来说,当第2级簇首基站251接收到源基站252上
报的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判断出第三目标基站258不归属于第2簇首基站251,则更新第一传输路径并向第I级簇首基站255上报业务请求,第I簇首基站255接收到业务请求时,判断出第三目标基站258不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则确定临时传输路径为第2级簇首基站251 —第2级簇首基站256 —第2级簇首基站257,第2级簇首基站257接收到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判断出第三目标基站258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则根据临时传输路径确定出第二传输路径为第2级簇首基站251 —第2级簇首基站256 —第2级簇首基站257 —第三目标基站258 ;以第四目标基站259来说,当第2级簇首基站251接收到源接站252上报的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判断出第四目标基站259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则确定第二传输路径为源基站252 —第3级子基站260 —第四目标基站259。具体如何根据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建立数据直通通道则不再赘述。各簇首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向下一级基站下发,以最终建立起针对业务数据标识的整个数据直通通道。具体如何建立与图2G—致,在此不再赘述。步骤203,簇首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并将连接信令与业务数据标识逐级下发给传输路径中包含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或下ー级子基站。该步骤中的各传输路径,包括基站本身所获取的所有传输路径,例如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临时传输路径,凡是获取传输路径的簇首基站均会产生连接信令,当然,能够想象到的是,各簇首基站能够从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中识别哪些基站为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的下ー级基站,井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向下一级基站发送连接信令,也就是说,即使该簇首基站获取了多条传输路径,也仅是根据传输路径产生向下一级基站发送的连接信令,而不会出现产生与同级基站、隔级基站或上一级基站的连接信令。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各簇首基站判断出自身基站标识也在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中时,此时传输路径中的下一级基站发送的连接信令,就是指示本簇首基站与传输路径中的下一级基站建立数据直通通道的连接信令,该连接信令同样包含本簇首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和下一级基站的标识,以使下一级基站根据该连接信令与本簇首基站建立起与业务数据表示对应的数据直通通道。连接信令中携带业务数据标识以及相应的传输路径,该连接信令可以使各基站均得知传输该业务数据时所要路过的所有基站。优选地,为了简化各个基站的工作负荷,可以使每个基站仅得知将该业数据传向的传输路径中的相邻基站。
步骤204,接收到连接信令的簇首基站或子基站,根据连接信令建立与连接信令中包含的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井根据业务数据标识在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基站接收到连接信令后,根据连接信令基站能够得知需要与哪个基站建立连接信令。具体地,对于各基站来说,当接收到连接信令后,从中获取将该业务数据所要发向的下一基站的地址,并识别出需要与下一基站建立数据直通通道,故开启自己的直通功能接ロ,例如I-X2接ロ,井向下一基站发送建立数据直通通道的请求,在接收到下一基站返回的应答之后,建立起本基站与下一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然后,当本基站在接收到业务数据时,通过识别业务数据标识,从而根据连接信令得知需要将该业务数据发送到的下一基站,接下来通过已经建立的数据直通通道向下一基站发送该业务数据。源基站向簇首基站转发业务请求,簇首基站根据业务请求进行步骤20f步骤204的操作,这样,每ー级簇首基站根据业务请求就可以知道将连接信令向哪个下ー级基站发送。根据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通过建立各个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来直接传送业务数据,这样,源終端向目标终端发送业务数据时,业务数据可以不再经过核心网的中心控制节点,而在接入网中进行 转发,减轻了中心控制节点和骨干传输网的负担,降低了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并且,通过分级的簇网络架构,能够加快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实施例ニ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做进ー步限定。本实施例ニ对实施例一中的簇首基站在本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中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的步骤做进ー步限定,其它步骤实施例一中的一致。具体地,当识别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时,簇首基站在本簇首基站的维护路由表中获取传输第二路径包括族首基站查找路由表以获取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簇首基站从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业务数据的第二传输路径。当然,根据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确定第二传输路径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选择负担最小的基站的路径作为传输路径。根据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传输的方法,可在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和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相同的簇首基站时,仅需要在本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中确定第二传输路径即可,并可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径,例如中转基站最少的路径,作为第二传输路径来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做进ー步限定。本实施例仅对簇首基站确定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ー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的步骤做进ー步限定,其它步骤与实施例一中的一致。具体地,簇首基站确定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包括簇首基站查找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以获取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和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
簇首基站从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业务数据的临时传输路径。当然,根据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确定临时传输路径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选择负担最小的基站的路径作为传输路径作为传输路径。根据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传输的方法,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临时传输路径,例如选择中转基站最少的路径作为临时传输路径,来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做进ー步限定。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还包括
管理控制中心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是否存在没有归属的子基站,且当检测到没有归属的子基站时,为该子基站匹配簇首基站,并进行路由表更新。该预设周期可以是一周、两周或者ー个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匹配的原则可以是匹配给包含中转基站最少的簇首基站或者是最近的簇首基站。预设周期以及匹配原则在此实施例中均不做限定。根据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能够避免某些基站不能够被有效利用起来,大大提高了各基站的利用率。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做进ー步改进。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簇首基站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归属于本簇内的下ー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之后,且在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之前,还包括当接收源终端上报的业务请求吋,向归属位置寄存器转发源终端标识,以使归属位置寄存器对源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当接收到身份认证结果为源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消息时,触发确定传输路径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各基站上可以通过向归属位置寄存器上报源终端标识判断源終端是否属于所存储的终端之一。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说明源終端合法;反之,说明源终端不合法。另外,各基站还可以根据源終端标识获取源终端的相关信息,例如公钥和约定使用的加密算法等,根据公钥对源终端的业务请求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认为源終端合法,反之,认为源终端不合法。其中,各基站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存在的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在此不再详述和列举。根据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首先需要对源终端的身份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吋,才由进行后续的确定目标基站的操作,有效地保障了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极大程度上杜绝了非合法终端发送业务数据增加各个基站工作负荷的情況。实施例六本实施例提供ー种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用于执行实施例一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该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可以集成在簇首基站中,也可以单独设置。本实施例以该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集成在簇首基站中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包括接收模块401、识别模块402、产生连接信令模块403和接收连接信令模块404。其中,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的下一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业务请求包括源終端标识和/或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目标终端标识以及第ー传输路径,第一传输路径是根据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上报业务请求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形成的;识别模块402与接收模块401连接,用于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簇首基站,井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为上报业务请求的下一级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模块403与识别模块402连接,用于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并将连接信令与业务数据标识逐级下发给传输路径中包含的下ー级簇首基站或下ー级子基站;接收连接信令模块404用于接收连接信令,根据连接信令中包含的传输路径建立与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井根据连接信令中包含的业务数据标识在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如图5所示,其中,传输装置400中的识别模块402包括判断子模块501、第一获取 子模块502、第二获取子模块503和更新子模块504。其中,判断子模块501与接收模块401连接,用于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簇首基站,当识别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时,触发第一获取子模块502,当识别到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时,触发第二获取子模块503,当识别到目标基站不归属于簇首基站时,触发更新子模块504 ;第一获取子模块502分别与判断子模块501和产生连接信令模块403连接,用于在本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中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第二获取子模块503与判断子模块504连接,用于根据目标终端标识向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发送业务请求并确定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以使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重复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ー级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更新子模块504与判断子模块504连接,用于更新第一传输路径并向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上报业务请求,以使接收到业务请求的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重复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井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的操作方法与实施例--致,在此不再赘
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通过建立各个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来直接传送业务数据,这样,源終端向目标终端发送业务数据时,业务数据可以不再经过核心网的中心控制节点,而在接入网中进行转发,减轻了中心控制节点和骨干传输网的负担,降低了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延。并且,通过分级的簇网络架构,能够加快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实施例七本实施例对实施例六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做进ー步补充说明,以执行实施例ニ至实施例四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中的第一获取子模块502包括第一查找子単元601和第一选取子単元602。其中,第一查找子単元601与判断子模块501连接,用于查找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以获取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第一预设路径;第一选取子単元602与第一查找子单元601连接,用于从第一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业务数据的第二传输路径。可选地,第二获取子模块503包括第二查找子単元603和第二选取子単元604。其中,第二查找子単元603用于查找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以获取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和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第二预设路径;第二选取子単元604用于从第二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业务数据的临时传输路径。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的其它模块均与实施例六,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的操作方法与实施例ニ至实施例三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簇首基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例如选择中转基站最 少的路径作为各传输路径来提高业务数据传输的效率。实施例八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做进ー步补充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还包括认证模块701,该认证模块701分别与识别模块402和接收模块401连接,具体与识别模块402中的判断子模块501连接,用于当接收源终端上报的业务请求吋,向归属位置寄存器转发源终端标识,以使归属位置寄存器对源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并当接收到身份认证结果为源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消息时,触发识别模块402的操作。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的其它模块均与实施例七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的操作方法与实施例五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400,首先需要对源终端的身份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才由进行后续的确定目标基站的操作,有效地保障了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极大程度上杜绝了非合法终端发送业务数据增加各个基站工作负荷的情況。本发明还提供ー种簇首基站,包括实施例六至实施例八任一实施例描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本发明又提供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各簇首基站,还包括各子基站,各子基站用于据连接信令建立与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井根据业务数据标识在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參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簇首基站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的下一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源终端标识和/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目标终端标识以及第一传输路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是根据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形成的; 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为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下一级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 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并将所述连接信令与所述业务标识逐级下发给传输路径中包含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或下一级子基站; 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连接信令建立与所述连接信令中包含的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并根据所述业务数据标识在所述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包括 当识别到所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时,所述簇首基站在本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中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路径; 当识别到所述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时,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向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并确定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以使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路径; 当识别到所述目标基站不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所述簇首基站更新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并向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上报业务请求,以使接收到业务请求的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重复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该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所述上一级簇首基站或所述管理控制中心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向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业务请求,并确定上报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以使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包括 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接收所述簇首基站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簇首基站下发所述业务请求时添加的所述临时传输路径; 当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所述业务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根据所述临时传输路径确定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当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所述业务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本簇首基站时,更新所述临时传输路径并向直接归属于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的下下级簇首基站下发所述业务请求,以使所述下下级簇首基站重复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下下级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所述下下级簇首基站获取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r3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簇首基站在本簇首基站的维护路由表中获取第二传输路径包括 所述簇首基站查找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以获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第一预设路径; 所述簇首基站从所述第一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所述业务数据的第二传输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r3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簇首基站确定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包括 所述簇首基站查找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以获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和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第二预设路径; 所述簇首基站从所述第二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所述业务数据的临时传输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簇首基站更新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包括 所述簇首基站在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的末尾添加所述簇首基站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理控制中心按照预设周期检测是否存在没有归属的子基站,且当检测到没有归属的子基站时,为该子基站匹配族首基站,并进行路由表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r3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簇首基站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归属于本簇内的下一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之后,且在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之前,还包括 当接收源终端上报的所述业务请求时,向归属位置寄存器转发所述源终端标识,以使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对所述源终端进行身份认证; 当接收到身份认证结果为所述源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消息时,触发确定传输路径的操作。
9.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的下一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源终端标识和/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的标识、业务数据标识、目标终端标识以及第一传输路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是根据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形成的;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获取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为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下一级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模块,用于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并将所述连接信令与所述业务数据标识逐级下发给传输路径中包含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或下一级子基站; 接收连接信令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连接信令,根据所述连接信令中包含的传输路径建立与所述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并根据所述业务数据标识在所述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当识别到所述目标基站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时,触发第一获取子模块,当识别到所述目标基站不直接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时,触发第二获取子模块,当识别到所述目标基站不归属于所述簇首基站时,触发更新子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本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中获取第二传输路径; 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向下一级簇首基站下发所述业务请求并确定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与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临时传输路径,以使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 所述更新子模块,用于更新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并向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上报所述业务请求,以使接收到所述业务请求的上一级簇首基站或管理控制中心重复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识别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所述上一级簇首基站或所述管理控制中心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所述上一级簇首基站或所述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包括 第一查找子单元,用于查找自身维护的路由表以获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第一预设路径; 第一选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所述业务数据的第二传输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包括 第二查找子单元,用于查找所述簇首基站维护的路由表以获取上报所述业务请求的基站和所述接收下发业务请求的下一级簇首基站之间的第二预设路径; 第二选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预设路径中选择包含的中转基站数量最少的路径,并将该路径设置为所述业务数据的临时传输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扩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认证模块,用于当接收源终端上报的所述业务请求时,向归属位置寄存器转发所述源终端标识,以使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对所述源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并当接收到身份认证结果为所述源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消息时,触发所述识别模块的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簇首基站接收来自源终端或者直接归属于簇首基站的下一级基站上报的业务请求;簇首基站根据目标终端标识识别目标基站是否归属于簇首基站,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是否由本簇首基站获取第二传输路径;簇首基站根据所获取的传输路径产生连接信令,并将连接信令与业务数据标识逐级下发给传输路径中包含的下一级簇首基站或下一级子基站;接收到连接信令的簇首基站或子基站,根据连接信令建立与传输路径中的相邻簇首基站和/或相邻子基站之间的数据直通通道,并根据业务数据标识在数据直通通道中传输业务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使得业务数据能够在基站之间直接进行传输。
文档编号H04W76/02GK102685840SQ20121014773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吕召彪, 孙雷, 张智江, 王健全, 陈赤航 申请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