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261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如图1所示,包括左、右两个耳罩I’、头带2’以及支架3’。耳罩I’可分别罩在使用者的耳朵上,耳罩I’内置有扬声器,用于播放音频到使用者的耳朵。头带2’为适应人的头部轮廓设计为大致圆弧形,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4’,支架3’一端穿过固定组件4’,与固定组件4’可相对滑动地连接,支架3’的另一端连接到耳罩I’上。支架3’可在固定组件4’上滑动,带动耳罩I’滑动,使不同使用者可以调节左、右两个耳罩I’与头带2’的相对位置,以便适应自身头部轮廓及耳朵的位置。上述头戴式耳机中,音频信号的传输系以导线形式实现。其中,耳机插头(未图示)插入到诸如电脑、MP3等音频播放器,其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以左、右音频信号线以及共用地线的形式,通过耳机插头接口 6’,输入到耳罩I’内。具体的,以耳机插头接口 6’设置在左耳罩上为例,左声道音频信号线和共用地线与左耳罩内的扬声器电连接,而同时右声道音频信号线和共用地线则需要与右耳罩内的扬声器电连接。在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中,将右声道音频信号线和共用地线与右耳罩内的扬声器电连接,是这样实现的导线5’(此处导线是指内含音频信号线和共用地线并在其外包裹有绝缘外皮的线缆)从左耳罩穿出,再通过左侧的固定组件4’,伸入 到头带2’内;然后从头带2’的另一端穿出,通过与右侧的固定组件4’,伸入到右耳罩I’内。然而,这种结构的头戴式耳机,却存在以下弊端由于在左、右两个耳罩I’与头带2’之间的导线5’为外露设置,使得在结构上显得繁杂,不简洁。另外,随着支架3’反复滑动伸缩,以及使用者戴上或取下的操作,外露的导线5’也会随之被频繁拉扯、弯折,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导线5’就容易受损造成断路,影响耳机的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洁、不易发生断路的头戴式耳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左、右两个耳罩以及支架,所述头带两端分别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导体块;所述支架由可导电材料制成,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右两个耳罩上,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导体块抵压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耳罩内,第一组信号线与所述支架电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内,第二组信号线与所述导体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均抵压有至少一个导体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和第二组信号线均各包括一根音频信号线和一根共用地线,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电连接在所述支架的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电连接在抵压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导体块上;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中的共用地线电连接在所述支架的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中的共用地线电连接在抵压于所述第二滑轨上的导体块上。进一步地,所述音频信号线为左声道音频信号线或右声道音频信号线。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和导体块均由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支架固定座和转轴固定盖,所述支架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在转轴固定盖上,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架固定座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支架固定上座和支架固定下座,所述支架固定上座设有开口,所述支架固定下座在相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支架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分别置于所述凹槽上,并从所述开口穿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导体块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上,所述导体块进一步包括抵压部和套接部,所述抵压部抵压在容纳于所述凹槽上的滑轨上,所述套接部容纳于所述弹簧内。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固定盖包括转轴固定下盖和转轴固定上盖,所述转轴固定下盖包括下扣合板,在所述下扣合板的同侧两端分别设有端盖,所述支架固定座容纳于所述两端盖之间,所述转轴固定上盖包括上扣合板,在所述上扣合板的同侧两端分别延伸出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端盖相连接。进一步地, 所述头带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扣合板和下扣合板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头戴式耳机,通过以可导电的支架取代外露设置的导线,作为头带与左、右两个耳罩之间音频信号传输的介质,这样使得无需在头戴式耳机上设置外露导线,结构上显得简洁,使用中也避免了过去因扯坏外露导线而发生断路的风险。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头戴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戴式耳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戴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戴式耳机中固定组件与支架的装配立体图。图5是沿图4所示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戴式耳机中固定组件与支架的装配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在图1所示的现有头戴式耳机的结构基础上,以可导电的支架取代外露设置的导线5,,作为头带与左、右两个耳罩之间音频信号传输的介质,这样使得无需在头戴式耳机上设置外露导线,结构上显得简洁,使用中也避免了过去因扯坏外露导线而发生断路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结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耳机插头6 —端与音频播放设备电连接,其接收到的音频信号通过信号线传输到耳罩内。以音频信号首先传输到左耳罩Ia为例,信号线包括共用地线50、左声道音频信号线51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左耳罩Ia内设置有扬声器10,共用地线50和左声道音频信号线51通过焊点11分别与左耳罩Ia内的扬声器10电连接,以便为左耳罩Ia提供音频信号,使使用者通过左耳罩Ia能够听到音频。同时,为了使右耳罩Ib也能提供音频信号,使使用者通过右耳罩Ib也能够听到音频,则需要将共用地线50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的信号传输到右耳罩Ib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支架3a包括两根滑轨30a、32a,均具有滑动端和固定端,其中,滑动端与固定组件4a滑动连接,固定端则伸入到左耳罩Ia内,与左耳罩Ia固定连接。分别通过导线将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电连接到第一滑轨32a固定端上(为描述方便,此段导线成为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a)、将共用地线50从焊点11 (四个焊点11是不是应该分别编号)电连接到第二滑轨30a的固定端(为描述方便,此段导线称为共用地线50a),由于滑轨30a、32a均可导电,因此,整个滑轨30a、32a就分别作为左耳罩Ia内共用地线(50、50a)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的延长,将信号通过滑轨30a、32a传输出左耳罩Ia之外。在固定组件4a中设置导体块40a,抵压在支架3a 的滑轨30a、32a上,由于支架3a与固定组件4a是滑动连接的,当支架3a相对于固定组件4a滑动时,滑轨30a、32a便一直与导体块40a保持滑动接触,这样导体块40a即可从滑轨30a、32a获取信号。导体块40a上还连接有导线,由于滑轨30a作为左耳罩Ia内共用地线(50、50a)的延长,导体块40a所连接的这部分导线亦称作共用地线,为描述方便,此段共用地线标号为50b ;同理,抵压在滑轨32a上的导体块40a所连接的导线亦称作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b。共用地线50b、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b均内置于头带2之内,头带2为适应人的头部轮廓设计为大致圆弧形。在头带2的另一端设有结构与固定组件4a完全相同的固定组件4b。与支架3a结构完全相同的可导电的支架3b—端穿过固定组件4b,与固定组件4b可相对滑动地连接,支架3b的另一端连接到右耳罩Ib上。固定组件4b上设置导体块40b,分别与共用地线50b、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b电连接。支架3b与固定组件4b滑动连接,导体块40b抵压在支架3b上,当支架3b相对于固定组件4b滑动时,支架3b便一直与导体块40b保持滑动接触。具体的,支架3b包括两根滑轨30b、32b,导体块40b分别抵压在滑轨30b、32b上。这样,导体块40b从共用地线50b、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b获取的信号即可分别传输到滑轨30b和32b上。与支架3a的滑轨30a、32a—样,支架3b的滑轨30b、32b也同样作为信号传输的介质。从滑轨30b、32b伸进右耳罩Ib的末端分别电连接导线,即共用地线50c、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c,通过焊点11与右耳罩Ib内的扬声器10电连接。由此完成信号从左耳罩Ia传输到右耳罩lb,使使用者通过右耳罩也能够听到音频。举例来说,右声道音频信号从左耳罩Ia传输到右耳罩lb,可以说是分别经过导线52、滑轨32a、导线52b、滑轨32b、导线52c ;也可以说是经由左、右耳罩之间的导线,只是在耳罩与固定组件之间的导线被支架的滑轨所取代。同理,共用地线也是如此。图3为根据图2所示原理所提供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与图2 —样,以音频信号通过耳机插头6首先传输到左耳罩Ia为例,信号线包括共用地线50、左声道音频信号线51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左耳罩Ia内设置有扬声器,共用地线50和左声道音频信号线51通过焊点11分别与左耳罩Ia内的扬声器电连接,以便为左耳罩Ia提供音频信号,使使用者通过左耳罩Ia能够听到音频。支架3a包括两根滑轨30a、32a,均具有滑动端和固定端,其中,滑动端与固定组件(图3未示出)滑动连接,固定端则伸入到左耳罩Ia内,与左耳罩Ia固定连接。两根滑轨30a、32a的滑动端相互平行设置,间隔长度与固定组件相适应;固定端为适应左耳罩Ia的轮廓而向外凸出略呈弧形。在左耳罩Ia内,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直接电连接到滑轨32a的固定端,共用地线50a从焊点11引出,电连接到滑轨30a的固定端。滑轨30a、32a的滑动端上分别抵压有至少一个导体块40a,图3所示为在滑轨30a、32a的滑动端上抵压的导体块40a各为两个。在同一滑轨上的两个导体块40a分别电连接两条导线,并汇集为一条导线进行传输,例如,滑轨30a上的两个导体块40a分别电连接的两条导线汇集为共用地线50b ;滑轨32a上的两个导体块40a分别电连接的两条导线汇集为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b,其相对于一根滑轨上只设置一个导体块的好处在于当导线与其中一个导体块发生接触不良,或者该导体块脱落等故障时,另一个导体块依然可以从滑轨上获取电信号,保证信号传输的畅通。导体块40a外套设有弹簧42a,通过弹簧42a的弹力使导体块40a紧紧抵压在滑轨上,使二者紧密接合,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接触,以便导体块40a能够从滑轨上正常获取电信号。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b和共用地线50b靠近导体块40b之处各分出两条导线,电连接到滑轨32b和30b上,例如,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b分出的两条导线分别电连接到滑轨32b上的两个导体块40b ;共用地线50b分出的两条导线分别电连接到滑轨30b上的两个导体块40b。在右耳罩Ib内,一导线一端电连接到滑轨32b的固定端,从滑轨32b获取电信号,另一端电连接到右耳罩Ib内的扬声器,此段导线即为右声道音频信号线52c。另一导线一端电连接到滑轨30b的固定端,从滑轨30b获取电信号,另一端电连接到右耳罩Ib内的扬声器,此段导线即为共用地线50c。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左耳罩Ia与右耳罩lb,支架3a和3b,滑轨30a、30b、32a、32b,固定组件4a和4b,导体块40a和40b,弹簧42a和42b,分别均是相同的结构,标号以a、b加以区分是为了使相应的描述更清楚。由前述可知,各导线、滑轨、导体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在左耳罩或右耳罩I内,第一组信号线与支架3电连接;在固定组件4内,第二组信号线与导体块40电连接。具体的,第一组信号线和第二组信号线均各包括一根音频信号线和一根共用地线,其中第一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电连接在支架3的第一滑轨32上,第二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电连接在抵压于第一滑轨32上的导体块40上;第一组信号线中的共用地线电连接在支架3的第二滑轨30上,第二组信号线中的共用地线电连接在抵压于第二滑轨30上的导体块40上。第二组信号线置于头带2内。当然,此处第一组信号线,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耳机来说,数量为两组,分别位于左耳罩内和右耳罩内。如果第一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为右声道音频信号线,则左声道音频信号线直接电连接在左耳罩内的扬声器上,右声道音频信号线在左耳罩内电连接到左侧支架(与左耳罩相连)的第一滑轨,第二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也同样为右声道音频信号线,其一端在左侧固定组件(与左侧支架相连)内电连接到抵压于该第一滑轨上的导体块上,另一端在右侧固定组件(与右侧支架相连)内电连接到抵压于右侧支架(与右耳罩相连)的第一滑轨上的导体块上。如果第一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为左声道音频信号线,情形与此相似,不再赘述。再请同时参照图4-6所示,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戴式耳机中固定组件与支架的装配立体图,图5是沿图4所示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戴式耳机中固定组件与支架的装配立体分解图。固定组件4包括支架固定座和转轴固定盖,支架固定座呈圆柱形,其进一步包括支架固定上座41和支架固定下座43,转轴固定盖进一步包括转轴固定下盖44和转轴固定上盖45。支架3的滑轨30具有滑动端300和固定端301,滑轨32具有滑动端320和固定端321,其中支架固定上座41和支架固定下座43通过扣合可将滑动端300和320容纳在其内,并且滑动端300和320可在支架固定座内来回滑动。支架固定上座41的顶部和底部各设有两个开口 410,支架固定下座43则在相应的位置设有凹槽430。导体块40包括抵压部和套接部,抵压部用于与滑轨的滑动端相抵压,而套接部则置于弹簧42内,弹簧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430上。当支架固定上座41和支架固定下座43扣合时,支架3的滑动端300和320放置在凹槽430内,在滑动端300和320与凹槽430之间,系套接有弹簧42的导体块40。由于支架固定座的扣合作用,弹簧42受压,使导体块40的抵压部紧紧抵压在滑动端300和320上。滑动端300和320分别从开口 410穿出,由此实现支架3与固定组件4的滑动连接,滑动端300和320在滑动过程中,也始终与导体块40保持紧密接触。转轴固定下盖44包括矩形的下扣合板440,在下扣合板440的同侧两端分别设有圆形的端盖441,两端盖441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支架固定座。支架固定上座41和支架固定下座42两端的半圆形孔分别夹住两个端盖441伸出的空心塑胶轴,使支架固定座可以相对于转轴固定盖转动,进而带动支架和耳罩转动,以便使用者根据佩戴习惯进行调节。转轴固定上盖45包括矩形的上扣合板450,在上扣合板450的同侧两端分别延伸出弧形的连接臂451,连接臂451与端盖441相连接。当转轴固定上盖45和转轴固定下盖44扣合时,上扣合板450和下扣合板440之间可将头带2的端部固定在其内,由此实现固定组件4固定连接在头带2上。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左、右两个耳罩以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两端分别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导体块;所述支架由可导电材料制成,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右两个耳罩上,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导体块抵压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耳罩内,第一组信号线与所述支架电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内,第二组信号线与所述导体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均抵压有至少一个导体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和第二组信号线均各包括一根音频信号线和一根共用地线,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电连接在所述支架的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电连接在抵压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导体块上;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中的共用地线电连接在所述支架的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中的共用地线电连接在抵压于所述第二滑轨上的导体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线为左声道音频信号线或右声道音频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导体块均由金属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支架固定座和转轴固定盖,所述支架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在转轴固定盖上,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架固定座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支架固定上座和支架固定下座,所述支架固定上座设有开口,所述支架固定下座在相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支架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分别置于所述凹槽上,并从所述开口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导体块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上,所述导体块进一步包括抵压部和套接部,所述抵压部抵压在容纳于所述凹槽上的滑轨上,所述套接部容纳于所述弹簧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固定盖包括转轴固定下盖和转轴固定上盖,所述转轴固定下盖包括下扣合板,在所述下扣合板的同侧两端分别设有端盖,所述支架固定座容纳于所述两端盖之间,所述转轴固定上盖包括上扣合板,在所述上扣合板的同侧两端分别延伸出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端盖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扣合板和下扣合板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左、右两个耳罩以及支架,所述头带两端分别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导体块;所述支架由可导电材料制成,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右两个耳罩上,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导体块抵压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耳罩内,第一组信号线与所述支架电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内,第二组信号线与所述导体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头戴式耳机,通过以可导电的支架取代外露设置的导线,作为头带与左、右两个耳罩之间音频信号传输的介质,这样使得无需在头戴式耳机上设置外露导线,结构上显得简洁,使用中也避免了过去因扯坏外露导线而发生断路的风险。
文档编号H04R1/10GK202889583SQ20122055478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袁信明 申请人:易力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