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一体式振膜的骨传导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843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一体式振膜的骨传导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传导受话器,具体涉及一种可以稳定并增强振动幅度的骨传导受话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传导受话器中,振膜组件中的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为分体式,并采用粘接的方式将振膜的一端固定与振膜支架上。由于骨传导受话器是将振动直接传导入听小骨,使耳聋者或使用者听见声音,因此需要振膜主体具有较大的振幅,但由于振幅太大,振膜主体与支架之间的连接失去可靠性,从而使振动失去和谐,音质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传导受话器,使振膜主体的振幅增大大,但振动更加平稳和规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一体式振膜的骨传导受话器,包括电磁屏蔽壳、振膜组件、电磁转换装置以及微电路板,所述电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振膜组件上并且均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壳内,所述电磁转换装置通过传导杆连接所述电磁屏蔽壳;所述微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壳外并与所述电磁转换装置电连接;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主体、振膜支架和连接部,所述振膜主体、所述振膜支架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振膜主体与所述振膜支架之间;所述电磁屏蔽壳内壁设有台阶面;所述振膜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台阶面上。优选的,所述振膜主体设有振动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至少为一个。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振膜主体的宽度。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振膜主体的厚度。优选的,所述振膜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台或楔形,所述振动端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端的厚度。优选的,所述振膜主体的厚度为0.2-0.8mm。优选的,所述振膜主体、连接部以及振膜支架为不锈钢材质或铜材质或铁镍合金材质。优选的,所述振膜组件的上表面贴合有用于气密性分隔的预应力薄膜。优选的,所述薄膜为聚氨酯膜,所述聚氨酯膜的厚度为0.015-0.03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由于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并由较薄的连接部连接,振膜在振动过程中将不再受到支架的影响,从而振动更加平稳和规则;振膜主体的改良式结构增加了振动端的质量,从而增大了振膜主体的振动幅度,使整个骨传导受话器的振动传动更加明显,音质更为清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骨传导受话器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振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振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振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振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振膜主体的剖视图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振膜主体的剖视图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振膜主体的剖视图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电磁屏蔽壳 2、传导杆 3、振膜组件 4、电磁转换装置 5、微电路板31、振膜支架32、连接部 33、振膜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一体式振膜的骨传导受话器,包括电磁屏蔽壳1、振膜组件
3、电磁转换装置4以及微电路板5,振膜组件3和电磁转换装置4均设置于电磁屏蔽壳I内,电磁转换装置4固定粘接于振膜组件3上,电磁转换装置4通过传导杆2固定连接电磁屏蔽壳I ;微电路板5固定设置在电磁屏蔽壳I外侧并与电磁转换装置4电连接。振膜组件3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振膜主体33、振膜支架31和连接部32,振膜主体33和振膜支架31通过连接部32连接为一体,振膜主体33的一端与连接部32连接。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之间的连接部设有一个,连接部的宽度为振膜主体的宽度的一半。 振膜主体连接连接部的一端为固定端,振膜主体的另一端为振动端,振膜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振动端的振膜厚度为0.6mm,固定端的振膜厚度为0.6mm,连接部的厚度为
0.04mmo电磁屏蔽壳内壁设有台阶面,振膜支架设置于电磁屏蔽壳内壁的台阶面上。振膜组件的上表面贴合有一层聚氨酯薄膜,薄膜厚度为0.018mm,用于将电磁屏蔽壳气密性的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实施例2[0035]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之间的连接部设有两个,各连接部的宽度均为振膜主体的宽度的八分之一,聚氨酯薄膜的厚度为0.02mm。实施例3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之间的连接部设有三个,连接部的宽度为振膜主体的宽度的六分之一。实施例4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之间的连接部设有四个,连接部的宽度为振膜主体的宽度的十分之一。实施例5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振膜主体的横截面为梯台,振动端的振膜厚度为0.7mm,固定端的振膜厚度为0.6mm,连接部的厚度为
0.04mmo实施例6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振膜主体的横截面为楔形,振动端的振膜厚度为0.6mm,固定端的振膜厚度为0.4mm,连接部的厚度为
0.03mmo实施例7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振膜本体的横截面为梯台。振动端的振膜厚度为0.7mm,固定端的振膜厚度为0.5mm,连接部的厚度为
0.04mmo在上述实施例中,振膜主体、连接部以及振膜支架为不锈钢材质或铜材质或铁镍合金材质,在此不做限定。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的个数可按照振膜组件的尺寸来选用,连接部的宽度越宽,个数越多,对振膜主体的振动幅度制约就越大,因此需要较大的振幅时,应优先考虑选用较少的连接部个数和较窄的连接部宽度。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由于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并由较薄的连接部连接,振膜在振动过程中将不再受到支架的影响,从而振动更加平稳和规则;振膜主体的改良式结构增加了振动端的质量,从而增大了振膜主体的振动幅度,使整个骨传导受话器的振动传动更加明显,音质更为清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一体式振膜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屏蔽壳、振膜组件、电磁转换装置以及微电路板,所述电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振膜组件上并且均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壳内,所述电磁转换装置通过传导杆连接所述电磁屏蔽壳;所述微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壳外并与所述电磁转换装置电连接;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主体、振膜支架和连接部,所述振膜主体、所述振膜支架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振膜主体与所述振膜支架之间;所述电磁屏蔽壳内壁设有台阶面;所述振膜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台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主体设有振动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至少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振膜主体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振膜主体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到5任一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台或楔形,所述振动端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端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主体的厚度为0.2-0.8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主体、连接部以及振膜支架为不锈钢材质或铜材质或铁镍合金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的上表面贴合有用于气密性分隔的预应力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传导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为聚氨酯膜,所述聚氨酯膜的厚度为0.015-0.03mm。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一体式振膜的骨传导受话器,包括电磁屏蔽壳、振膜组件、电磁转换装置以及微电路板,电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振膜组件上并且均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壳内,电磁转换装置通过传导杆连接电磁屏蔽壳;所述微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磁屏蔽壳外并与所述电磁转换装置电连接;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主体、振膜支架和连接部,所述振膜主体、所述振膜支架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振膜主体与所述振膜支架之间;所述电磁屏蔽壳内壁设有台阶面;所述振膜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台阶面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骨传导受话器,将振膜主体与振膜支架合为一体式结构,并对振膜主体的形状加以改良,使振膜主体的振幅更大,但振动更加平稳和规则。
文档编号H04R7/02GK203027425SQ20122072222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梁, 周巍 申请人:苏州恒听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