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3941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照相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照相机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7月30日,申请号为201010243557.X,发明名称为“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详细地涉及数字照相机、摄像机、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等具有静态图像摄影和动态图像摄影功能的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象以往的胶卷照片那样切取瞬间的静态图像摄影一般对用户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另一方面,在动态图像摄影中,开始时机和结束时机的取得方法是困难的,只有在象运动会或婚礼那样形式化的活动中才使用摄影机。并且,除了预先决定了详细表演的情况以外,摄影动态图像缺乏变化,难以得到值得欣赏的图像。这是因为,对习惯了象电视节目那样构图频繁变化的动态图像的用户来说,单调的图像是难以忍受的。而且,尽管通过变更摄影参数,能进行丰富多彩的表现,然而对业余用户来说是困难的。因此,考虑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进行组合来对图像赋予变化。例如,在日本公开特许平4-331583号公报(1992年11月19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和日本特许3673528号公报(1995年3月10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中公开了一种可在动态图像摄影中进行静态图像摄影的照相机。并且,提出了一种通过在动态图像摄影后进行动态图像编辑使其不会单调的照相机。例如,在日本公开特许2003-110995号公报(2003年4月11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3)中公开了这样的照相机:在动态图像编辑时,在连接动态图像时,在不按照连接时的规则(摇摄时结束,摇摄时开始)时赋予转移效果,即使是对动态图像编辑没有专业知识的用户,也能容易进行动态图像编辑。现有技术1、2中公开的照相机都是只能使用相同装置拍摄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并不是拍摄消除了单调的图像。并且,现有技术3中公开的照相机是动态图像编辑时的提案,并不是拍摄在摄影时不会变得单调的图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进行组合,无论是谁都能简单地拍摄富于变化的丰富多彩的图像的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能在按照摄影者的操作而拍摄的静态图像的前后进行连拍,该照相机包括:摄像部,其将被摄体像转换成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摄影部,其根据释放操作而取得上述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连拍摄影部,其在上述静态图像摄影部取得上述静态图像的前后,通过连拍取得上述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其针对由上述连拍摄影部所取得的上述图像数据,实施与由上述静态图像摄影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不同、且依次变更的图像处理;以及记录部,其记录由上述图像处理部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并且,本发明涉及的照相机包括:摄像部,其将被摄体像转换成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其根据来自上述摄像部的输出记录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其根据记录在上述暂时记录部内的图像数据,决定对上述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赋予的图像效果,进行图像处理;以及记录部,其记录由上述图像处理部处理后的上述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和上述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本发明涉及的照相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将被摄体像转换成图像数据;根据上述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根据上述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决定对上述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赋予的图像效果;根据上述决定的图像效果进行图像处理;以及记录上述图像处理后的上述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和上述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本发明涉及的照相机的控制方法中,该照相机能在按照摄影者的操作而拍摄的静态图像的前后进行连拍,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上述连拍时的图像实施与上述静态图像时的摄影不同、且依次变更的图像处理,对实施了该图像处理的图像进行记录或显示。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进行组合而使谁都能简单地拍摄变化丰富的多彩图像的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图像处理部的详情的框图。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中,在被摄体是一人的情况下静态图像和在静态图像的前后拍摄的动态图像、以及这些图像的图像处理的图。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中,在被摄体是多人的情况下静态图像和在静态图像的前后拍摄的动态图像、以及这些图像的图像处理的图。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中、在动态图像中摄入多人的情况下利用扫描进行的图像处理的图。图6A-6C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中、静态图像和根据动态图像决定的动态图像的处理关系的图。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中、在静态图像摄影后照相机的方向逐渐改变的状况的图。图8A-8F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中、即使在静态图像摄影后照相机的方向已改变的情况下、也将画面中央部分记录为动态图像并显示的状况的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照相机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扫描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使用应用本发明的照相机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10的电路的框图。照相机10是数字照相机,由以下构成:控制部1,摄像部2,脸检测部2a,参数设定部3,运动判定部4,记录部6,参数控制部7,显示部8,操作部9,钟表部11等。摄像部2包含具有变焦功能和对焦功能的摄影镜头(变焦镜头)、快门和光圈等曝光控制部、摄像元件、摄像元件的驱动和读出电路等,利用摄像元件将由摄影镜头所形成的被摄体像转换成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脸检测部2a根据从摄像部2输出且由控制部1处理的图像数据,检测在被摄体像中是否包含有人物的脸;并在包含有脸的情况下,检测人物的脸的数量、脸的位置和大小等,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另外,在检测脸时,提取脸中的眼、鼻、口等部分的阴影,利用图形匹配法等进行。控制部1根据所存储的程序控制照相机10的整体顺序。控制部1具有构图变化判定部1a、修整部1b以及图像处理部5。构图变化判定部1a判定画面的构图或者照相机10的摆放方法是否变化。在判定画面的构图变化时,根据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来利用运动矢量等。并且,关于照相机10的摆放方法,根据后述的运动判定部4的判定输出而进行判定。修整部1b进行切取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一部分的修整处理。在切取图像数据时,如后所述,在扫描处理时,根据由脸检测部2a检测出的脸的位置和大小等,切取被摄体的脸的周边。此外,在再现时,针对摄影图像,根据用户指示通过修整来生成放大图像。图像处理部5获取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疏化处理、切取处理、边缘强调、颜色校正、图像压缩等各种图像处理,进行用于动态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用于记录部6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记录、用于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再现显示等图像处理。在图像压缩/解压缩等时,具有静态图像用压缩/解压缩电路、动态图像用压缩/解压缩电路等、与各个处理对应的静态图像用和动态图像用的电路。并且,图像处理部5暂时存储在静态图像摄影前后的预定时间(例如0.5秒左右)的期间内所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该所暂时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在图像处理时,将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变更图像处理。关于该图像处理,使用图3至图6在后面描述。并且,关于图像处理部5的结构详情,使用图2进行说明。参数设定部3利用用于使摄影部2中的焦距变化的变焦按钮、用于设定光圈值的光圈值设定操作部等,手动设定摄影参数,将其输出到控制部1。另外,在光圈值等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测光结果来自动设定。参数控制部7根据在参数设定部3中进行了手动设定或自动设定后的摄影参数进行摄像部2的控制。通过控制摄影参数,能调整曝光、视场角、背景的模糊(被摄场深度)等。运动判定部4具有6轴传感器等,其检测三维空间的加速度即3轴加速度、和三维空间内的转速即3轴角速度共计6轴的物理量。该运动判定部4可判定照相机10的摆放方法是否未改变。操作部9包含释放按钮、电源开关、再现模式设定按钮、菜单按钮等、各种操作部件,判定这些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将判定结果发送到控制部1。所述控制部1根据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按预定顺序进行摄影和再现控制。记录部6在使用释放按钮进行了摄影指示时,记录由摄像部2所取得且由图像处理部5进行了压缩处理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显示部8具有配置在照相机10的背面等的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显示监视器,并进行摄影前的实时取景显示、已记录图像的通常再现显示、照相机信息的显示等。摄影者可观察实时取景显示并决定构图和时机。钟表部11进行计时动作并输出摄影日期信息。在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部6内时一并记录该摄影日期信息。下面,使用图2来说明图像处理部5的结构详情。如上所述,图像处理部5获取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疏化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然而这里,主要说明与在静态图像摄影前后所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相关联的结构。暂时记录部5a是用于暂时存储来自摄像部2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并具有:用于暂时存储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0;以及分别暂时存储与在该静态图像之前的预定时间、和接在静态图像之后的预定时间的期间内所拍摄的动态图像(连拍)的各帧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n)~存储器(-1)、存储器1~存储器n。这里,存储器(-n)~存储器(-1)是用于暂时记录在静态图像摄影之前的预定时间的期间内的动态图像的存储器,存储器0是用于暂时记录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存储器1~存储器n是用于暂时记录静态图像摄影后的预定时间的期间内的动态图像的存储器。时间控制部5h输入来自钟表部11的计时信息,进行用于在预定功能时间的期间内记录动态图像的计时控制。另外,无需将图像数据记录在全部存储器(-n)~存储器n内,可以仅将其中的有限的存储器使用于记录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用于暂时存储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0与静态图像压缩部5b连接。静态图像压缩部5b进行JPEG等图像压缩。分类部5c输入来自静态图像压缩部5b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判定在静态图像内是否包含有脸,并且在包含有脸的情况下判定是一人还是多人,进行静态图像的分类。存储动态图像(连拍)的各帧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n)~存储器(-1)、存储器1~存储器n连接于运动判定部(动作判断部)5d和效果处理部5e。运动判定部5d使用暂时记录在存储器(-n)~存储器(-1)内的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来判定静态图像摄影前的被摄体是否有运动。同样,运动判定部5d使用暂时记录在存储器1~存储器n内的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来判定静态图像摄影后的被摄体是否有运动。效果处理部5e输入运动判定部5d中的动态图像的运动判定结果、和分类部5c中的静态图像分类结果,根据这些结果,对所输入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产生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该图像处理根据后述的图6所示的关系而进行。动态图像压缩部5f对由效果处理部5e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利用MPEG4或运动JPEG等的动态图像压缩。连接数据部5g将由动态图像压缩部5f所生成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和由静态图像压缩部5b所生成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组合,生成用于连续再现两图像数据的连接信息。连接数据部5g的连接信息、来自静态图像压缩部5b的图像数据、以及来自动态图像压缩部5f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记录部6,作为1个图像文件被记录。在再现记录于记录部6内的图像数据时,能加快再现速度,或者反之减慢再现速度,能以快进或慢动作进行再现。并且,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的容量根据1秒拍摄几帧而以相当于几秒进行变化。这样是具有自由度来使用的存储器。下面,使用图3至图6A-6C来说明根据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比较结果进行的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图3(a)示出静态图像摄影前后的图像的状况。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中,静态图像摄影前后的预定时间(例如0.5秒)的动态图像(连拍)的图像数据也与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一并暂时记录。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直接记录所取得的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而是对动态图像进行赋予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后记录在记录部6内,以便在再现时值得欣赏。图像处理是这样进行:将静态图像与其前后的动态图像进行比较判定,根据该判定结果进行切换,可保持期待感来欣赏图像。图3(b)示出记录时的图像处理的一例。在该例子中,在静态图像中仅摄有一个人物,并且,静态图像前后的动态图像没有运动,因而使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从放大状态变化为通常图像(缩小),并使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从通常图像变化(放大)为放大状态。这里进行放大、缩小是因为:由于是一人且几乎没有运动,因而产生将焦点对准该人物这样的感觉。并且,还对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进行淡入处理,对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进行淡出处理。这里,将多个转移效果进行组合,然而当然可以不完全赋予这样的效果。例如,在后述的图6A-6C中,为了简化而仅记载一个代表性效果进行说明。这样所记录的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组合可以直接进行再现显示,然而为了进一步赋予变化,可以如图3(c)所示进行再现显示。在该例中,仅收集被赋予了图像效果的动态图像,并连续再现该动态图像。即,在图3(c)中,再现静态图像摄影后的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动态图像,接下来,按相反顺序再现另一静态图像摄影后的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动态图像。在图3(c)中,连续再现2个动态图像,然而可以进一步连续再现另一动态图像。在该情况下,当按以下方式考虑图像的顺序来排列时,即,在再现了所放大的图像后,再现要缩小的图像,并在再现了所淡入的图像之后,再现要淡出的图像,使图像顺利变化,从而可从自然的画面推移中享受快乐。为了造成某种节奏感,全部图像可以总是以放大结束。并且,如上所述,再现速度不一定需要与摄影时的速度一致,可以稍快进地再现,或者反之以慢动作再现。下面,使用图4来说明根据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比较结果进行的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的另一例。在该另一例中,在静态图像内映有多个人物,并且对于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人物的间隔从宽的状态逐渐变窄,这些动态图像有运动。然而,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几乎没有运动。在这样的状况下,在该例中,作为记录图像时的图像处理,对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进行淡入,即从曝光过度状态变为合适曝光状态的图像处理。进行淡入是为了使运动的起点模糊,可观看多个人物的整体运动。并且,对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进行将每一人的脸放大显示的扫描处理。关于该扫描处理,使用图5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映有3个人物的脸,进行修整处理,以使该3人的脸依次放大。因此,左端和右端的人物的脸的中心成为脸动作时的起点/终点。然后,求出脸的平均大小,考虑该大小,决定上侧的移动行23a和下侧的移动行23b,切取修整图像,以使修整框21a、21b、21c在这些行之间以滑动的方式移动,从而可获得扫描图像。关于该扫描处理,使用图10在后面描述。在控制部1和图像处理部5内进行根据上述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比较结果进行的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图6A-6C示出基于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比较结果的动态图像处理的一例。图6A示出在由分类部5c判定为静态图像有脸且是一人的情况下针对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在该情况下,在动态图像有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淡入/淡出处理,以便晕映运动的开始和结束;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放大处理,以便知道脸的表情。另外,图中,“动态图像1”意味着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动态图像2”意味着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如上所述,这里图示出代表性的效果,然而当前可以并用其他效果,例如曝光变更或晕映效果等。这样的处理由图像处理部5的效果处理部5e进行。图6B示出在由分类部5c判定为静态图像中有脸且是二人以上的情况下的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在该情况下,在动态图像有运动的情况下,与一人情况一样,进行淡入/淡出处理,以便晕映运动的开始和结束。并且,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扫描,以便知道各人的脸的表情。图6C是由分类部5c判定为静态图像中没有脸的情况,这是风景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动态图像有运动的情况下,与一人情况一样,进行淡入/淡出处理,以便晕映运动的开始和结束。并且,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放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黑白图像变化为彩色图像,以便突出颜色的鲜明。另外,图6A-6C所示的动态图像处理的一览表是例示,可以更换条件,并可以与其他处理进行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静态图像的摄影后也连续地进行动态图像的摄影。因此,在静态图像的摄影后的预定时间(在实施方式中是0.5秒)期间,如果使照相机10不朝向被摄体,则得到难以观看的图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摄影者不会感到超出必要的紧张,自动提取位于画面中央的人物25,修整并记录人物25的脸部分。关于该修整方法,使用图7和图8A-8F进行说明。图7示出拍摄作为被摄体的人物25的状况,静态图像在摄影区域15a内被拍摄,之后接下来的动态图像在摄影区域15b、15c内被拍摄。此时,在由照相机10拍摄的图像中,图8A是与摄影区域15a对应的图像,图8B是与摄影区域15b对应的图像,图8C是与摄影区域15c对应的图像。与静态图像的摄影区域15a对应的图8A的图像如图8D所示直接被记录,然而对于与动态图像的摄影区域15b对应的图像,包含摄影区域15a的画面中央在内的修整区域17b(人物25的脸存在于中央)如图8E所示被记录,对于与动态图像的摄影区域15c对应的图像,包含摄影区域15a的画面中央在内的修整区域17c如图8F所示被记录。这里,修整区域17b、17c的长宽比可以变为静态图像的长宽比,然而通过采用相同的长宽比,可消除不协调感,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相同长宽比。这样,即使摄影者将构图变更成摄影区域15a~15c,与静态图像的画面的中央部分对应的修整区域17b、17c的图像数据也被记录在记录部6内。即使摄影者在静态图像摄影结束后,放心并在无意识中将构图改变成摄影区域15b、15c,画面中央部分也被修整并被记录。通过仅修整并使用脸部分,可进行用于捕捉被摄体的表情变化的动态图像表现。也就是说,如图8D-8F所示,可记录在图像迁移中、被摄体达到放松表情的过程,可唤起回忆。另外,使用图7和图8A-8F所说明的修整处理由控制部1内的构图变化判定部1a和修整部1b来执行。即,当构图变化判定部1a判定为变化成摄影区域15a~15c时,修整部1b根据判定结果进行修整处理。该修整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上述的暂时记录部5a,执行上述的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即,利用修整部1b对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各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进行修整处理,再次记录到相同的存储器内,对该结果进行动态图像压缩。下面,使用图9所示的照相机控制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10的动作。当照相机10接通电源而起动时,图9所示的流程开始。当开始时,首先,判定是否是摄影模式(S1)。在该照相机10内配备有摄影模式和再现模式等,根据操作部9的操作状态判定摄影者的模式选择状态。在步骤S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是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执行摄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这里,执行再现模式等其他模式,然而省略详细说明。当执行了摄影模式以外的模式时,回到步骤S1。在步骤S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摄像和显示(S2)。在该步骤中,在图像处理部5中对由摄像部2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在显示部8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摄影者可在观看实时取景显示的同时决定构图和快门时机。接下来,进行连续摄影的暂时记录(S3)。这里,从摄像部2按预定定时重复取得图像数据,将该取得的图像数据依次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n)~存储器(-1)内。关于这里所记录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数等,在与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可以相同,然而通常动态图像的像素数不被要求象静态图像那样的数量,因而与静态图像相比较,可以是低像素。当开始了连续摄影暂时记录时,然后进行是否是摄影的判定(S4)。这里,判定是否操作了操作部9的释放按钮。在该判定结果为未判定出摄影的情况下,在继续进行摄像、显示和连续摄影暂时记录的状态下,接下来判定是否有0.5秒前的图像(S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静态图像摄影前的预定时间,这里是0.5秒的期间,暂时记录动态图像,在有0.5秒之前的图像的情况下删除。在该步骤S5中,在从开始连续摄影暂时记录起经过了0.5秒的情况下,判定为有0.5秒前的图像。在步骤S5中的判定结果为有0.5秒前的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对象图像的删除(S6)。这里,删除暂时记录在存储器(-n)~存储器(-1)内的图像中0.5秒前的图像,并进行记录位置的变更,以使最近的图像被暂时记录在存储器(-1)内。当进行了该对象图像的删除时,或者在步骤S5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0.5秒前的图像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在步骤S4中的判定结果为是摄影的情况下,进行静态图像摄影和记录(S11)。在该步骤中,将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中的存储器0内,在静态图像压缩部5b中进行压缩处理,之后将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部6内。接下来,进行画面特征判定(S12)。这里,使用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在分类部5c中,针对是否有脸、并且在有脸时是一人还是多人等进行画面特征判定。另外,对于该画面特征判定,可以在步骤S2中每次进行摄像时,使用当时取得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画面特征判定。然后,进行连续摄影的暂时记录(S13)。在步骤S3中是摄影前的动态图像的暂时记录,然而这里将摄影后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依次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1~存储器n内。当进行了连续摄影的暂时记录时,然后判定从摄影后开始连续摄影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这里是0.5秒(S14)。在该判定结果为未经过0.5秒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3,继续进行连续摄影。在步骤S14中的判定结果为经过了0.5秒的情况下,然后结束连续摄影(S15),进行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判定(S21)。这里,如使用图6所说明那样,对静态图像的特征(脸的有无、一人还是多人)、以及摄影前后的动态图像的比较(运动的有无)进行判定,决定对摄影前的动态图像和摄影后的动态图像分别赋予的效果。接下来,效果处理部5e针对在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判定中所决定的摄影前的动态图像,进行效果赋予1的图像处理(S22),将该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部6内(S23)。并且,效果处理部5e针对在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判定中所决定的摄影后的动态图像,进行效果赋予2的图像处理(S24),将该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部6内(S25)。当进行了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2的记录时,然后记录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对应关系(S26)。一般,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文件大多分别构成,因此利用连接数据部5a预先记录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静态图像、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的对应关系。当记录了对应关系时,回到步骤S1。下面,使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在步骤S22或步骤S24中进行效果赋予1、2的情况下、以及在使用图5说明了该效果的扫描的情况下的动作。当进行了扫描流程时,首先进行各部分的比较(S31)。由脸检测部2a检测脸的位置和大小,使用该检测结果对各个脸的位置和大小进行比较。接下来,求出脸的平均大小FA(S32)。如上所述,在步骤S31中,对脸的大小进行比较,求出此时的脸的大小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设定为大小FA。决定该大小FA的尺寸的框(S33)。该帧对应于图5的修整框22a~22c,成为根据图像数据切取各脸时的框。另外,修整框22a~22c可以针对脸的大小而变化,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再现显示扫描时,当修整框的大小变化时则难以观察,因而以脸的平均大小进行统一。通过这样的处理,获得仅扫描某范围的效果,但人物的脸有时被切下。在想要避免这一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定,针对最大的脸决定修整框。然后,进行右端和左端的脸中心位置的判定(S34),决定起点和终点(S35)。这里,求出由脸检测部2a检测出的脸中、最右侧的脸和最左侧的脸的中心位置,将这些脸的中心位置设定为起点和终点。接下来,将框从起点移动到终点,修整此时的框内的图像(S36)。这里,从右端或左端朝向另一端,修整了脸的部分后的图像如图4(b)的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动态图像那样以流动的方式变化。尽管处在该扫描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脸有可能具有缺少一部分,然而进行图像处理,以防止动态图像的不连续性,并使动态图像顺利变化。当扫描到达终点时,从该流程回到原流程。在步骤S22的效果赋予1和步骤S24的效果赋予2中,除了扫描以外,也进行淡入/淡出、变焦放大/缩小等图像处理,然而由于是公知的图像处理,因而省略详细说明。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谁都能简单拍摄的静态图像的前后进行连拍而不被摄影者和被摄体发觉,根据此时的图像判定结果,对连拍时的图像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因此,谁都能简单拍摄或记录富于变化的丰富多彩的图像。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静态图像前后进行的连拍(动态图像摄影)的时间是0.5秒,然而这是例示,可以比0.5秒长,也可以比0.5秒短。并且,静态图像和连拍后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动态图像立即被记录在记录部6内,然而可以不记录,或者在记录的大致同时显示在显示部8上。而且,关于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图6示出变焦放大/缩小、淡入/淡出、扫描、彩色/黑白的例子,然而针对判定结果进行何种图像处理是可以适当变更的。并且,不限于1种处理,可以将多种处理进行组合。而且,根据脸的数量或运动来变更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然而分类不限于脸的数量和运动,当然可以根据脸的表情等其他条件来变更图像处理。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影用的设备,使用数字照相机作了说明,然而作为照相机,可以是数字单眼反射照相机,也可以是小型数字照相机,也可以是摄像机、摄影机那样的动态图像用的照相机,而且可以是内置于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DigitalAssis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设备等中的照相机。无论哪一种,只要是能拍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照相机,就可以应用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中可在不背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来具体化。并且,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构成要素。而且,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