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044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系统,尤其涉及单透镜反射(single-lensreflex)数码照相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将被摄体的光学像变换为电图像信号来进行输出的单透镜 反射数码照相机正在快速普及。在该单透镜反射数码照相机中,当摄影者 采用取景器观察被摄体时,将入射到摄影透镜的光(即被摄体像)用透镜 后的摄影用光路上配置的反射镜进行反射,由此变更光路,并且通过五棱 镜等使之成为正像并引导到光学取景器,从而可从光学取景器观察到通过 了透镜的被摄体像。因而,形成取景器用光路的位置通常成为反射镜的定 位置。另一方面,当将透镜作为摄影用来使用时,通过使反射镜瞬间改变位 置,从摄影用光路移开,由此将取景器用光路切换成摄影用光路,若摄影 结束则瞬间返回到定位置。对该方式而言,只要是单透镜反射方式,则无 论是现有的银盐照相机还是数码照相机均同样。作为数码照相机的特征之一,能举出在摄影时一边观察显示装置(例 如,液晶监视器) 一边进行摄影,并且摄影后可立即确认摄影图像的例子。但是,如果采用迄今为止的单透镜反射照相机的反射镜的方式,则在 结构上无法实现在摄影时使用液晶监视器的监视器摄影模式。因此,提出了即使在摄影时也可采用液晶监视器摄影的单透镜反射数 码照相机系统。专利文献l:特开2001 — 125173号公报然而,由于不窥视光学取景器,而是采用液晶监视器进行摄影,因而 摄影者与数码照相机主体之间产生距离。因此,拿数码照相机主体的姿势变得不稳定,其结果照相机系统的机身(body)容易抖动。S卩,在各摄影 模式下机身的抖动不同。例如,采用液晶监视器的监视器摄影模式,与采 用光学取景器的取景器摄影模式相比,存在抖动(摄影时因摄影者的手抖 动以及其他振动而产生的照相机系统的机身的移动而造成的像抖动)对摄 影图像带来的影响大的倾向。从而,当采用液晶显示器进行摄影时,期望 该抖动校正(因照相机系统的机身的移动而产生的像抖动的校正)的效果 高的照相机系统。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具有监视器摄影模式的照相机系统中,提高监视器 摄影模式下的抖动校正效果。第一发明的照相机系统是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的照相机系统,其具备图 像摄取部、摄像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显示部、可动式反射镜、反射 镜切换部、移动检测部、抖动校正部和校正起动部。摄像光学系统将被摄 体的光学像引导到图像摄取部。通过观察光学系统可观察来自摄像光学系 统的光。显示部显示由图像摄取部所取得的图像。反射镜具有将来自摄像 光学系统的光引导到观察光学系统的第一状态、以及将来自摄像光学系统 的光引导到图像摄取部的第二状态。反射镜切换部对反射镜的第一状态与 第二状态进行切换。移动检测部对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进行检测。抖动校正 部根据由移动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来校正因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而发生的 摄像图像的抖动。当反射镜由反射镜切换部被设定成第二状态时,校正起 动部使抖动校正部进行校正动作。在该照相机系统中,来自被摄体的光由摄像光学系统及反射镜被引导 到观察光学系统或图像摄取部。反射镜的第一状态与可在观察光学系统观 察光学像的取景器摄影模式对应。反射镜的第二状态与可在显示部中观察 光学像的监视器摄影模式对应。此时,在监视器摄影模式下,校正起动部强制性地使抖动校正部进行 校正动作。因此,容易抑制与取景器摄影模式相比照相机系统的移动的影 响更大的监视器摄影模式的情况下,照相机系统的移动的影响。即,在该 照相机系统中能够提高监视器摄影模式下的校正效果。第二发明的照相机系统是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的照相机系统,其具备图 像摄取部、摄像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显示部、可动式反射镜、反射 镜切换部、移动检测部、抖动校正部和选择部。摄像光学系统将被摄体的 光学像引导到图像摄取部。通过观察光学系统可观察来自摄像光学系统的 光。显示部显示由图像摄取部所取得的图像。反射镜具有将来自摄像光学 系统的光引导到观察光学系统的第一状态、以及将来自摄像光学系统的光 引导到图像摄取部的第二状态。反射镜切换部对反射镜的第一状态与第二 状态进行切换。移动检测部对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进行检测。抖动校正部根 据由移动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来校正因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而发生的摄像 图像的抖动。选择部可根据反射镜的状态,选择不同的控制特性作为与检 测出的移动对应的抖动校正部的控制特性。在该照相机系统中,根据反射镜的状态也就是取景器或者监视器摄影 模式,选择抖动校正部的控制特性。因此,可针对各模式利用最佳控制特 性进行抖动校正。由此,在监视器摄影模式下,不会受到以取景器摄影模 式设定的控制特性的影响,能够提高监视器摄影模式的抖动校正效果。第三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在第二发明的照相机系统中,还具备存储部, 其存储第一及第二控制特性信息,该第一及第二控制特性信息确定与检测 出的移动对应的抖动校正部的控制特性。当反射镜是第一状态时,选择部 选择第一控制特性信息作为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制特性,当反射镜是第二 状态时,选择部选择第二控制特性信息作为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制特性。第四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在第三发明的照相机系统中,在第一及第二控 制特性信息中包含检测出的移动的频率与校正效果之间的关系。第二控制 特性信息与第一控制特性信息相比,校正效果成为最大的移动的频率高。第五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在第四发明的照相机系统中,显示部可以采取 角度相对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不同的多种姿势。存储部还存储有第三控 制特性信息。当反射镜是第二状态时,选择部根据显示部的姿势,选择第 二及第三控制特性信息的任一方。第六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在第五发明的照相机系统中,显示部可以采 取显示面相对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大致正交的第一姿势;和显示面相 对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的第二姿势。当显示部是第一姿势时,选择部选择第二控制特性信息作为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制特性,当显示部是第 二状态时,选择部选择第三控制特性信息作为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制特 性;第七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在第二发明的照相机系统中,还具备模式切换 部,其可在图像摄取部中对可摄影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与可摄影 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进行切换。选择部根据摄影模式,选择不同 的控制特性作为与检测出的移动对应的抖动校正部的控制特性。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换透镜内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抖动校正单元的硬件框图。图5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取景器摄影模式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6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监视器摄影模式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式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控制信号用表格的抖动校正的效果的概念图。 图9是对残留抖动量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信号用表格的抖动校正的 效果的概念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影模式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信号用表格的像抖动校正 的效果的概念图。图13是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监视器摄影模式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14是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监视器摄影模式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15是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监视器摄影模式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信号用表格的抖动校正的 效果的概念图。图中;L —摄像光学系统;Df—焦点偏移量;X—光路;1 —数码照相 机;2 透镜镜筒;3—透镜支架(lens mount); 4—快速返回镜(quick return mirror) ; IO —快门单元;11—摄像传感器;12—顺序微机(7—亇y7、7一n:/) ; 16 —液晶监视器;20 —透镜微机;21—抖动检测单元;22 — 抖动校正透镜组;23 —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4—聚焦透镜组;29— 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41一角速度传感器;47 —抖动校正单元;50 —释 放按钮(release button) ; 51—摄影模式切换开关;60、 61、 62、 63、 64、 65 —控制信号用表格(控制特性信息);100—照相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c第一实施方式]<1.整体构成>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oo进行说明。图i表示照相机系统IOO的概略构成图。如图1所示,照相机系统100是交换透镜式单透镜反射数码照相机,包括照相机主体1和可装卸地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的交换透镜(interchangeable lens) 2。交换透镜2可装卸地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的机 身前面所设置的透镜支架3。通过了交换透镜2的被摄体光由快速返回镜4的主镜4a被分割为2 个光束,反射光束被引导到取景器光学系统19。另一方面,用在快速返回 镜4的背面侧所设置的副镜4b使透过光束反射,并且作为焦点检测用单 元5的AF用光束来利用。该焦点检测用单元5 —般使用相位差检测方式。由主镜4a反射的光束在取景器屏幕6上成像。在取景器屏幕6上成 像的被摄体像,可经由五棱镜7以及接目镜8从取景器接目窗9进行观察。在通常的摄影时,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29,使快速返回镜4 跳到光路X外,并且打开快门单元IO,使被摄体像在摄像传感器ll的摄 像面上成像。在不摄影时,如图1所示,快速返回镜4插入到光路X上,并且快门 单元IO成为关闭状态。在照相机主体1内搭载有对各种顺序进行控制的顺序微机12。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进行摄像传感器11的驱动控制。快门驱动控制部14 进行快门单元10的驱动控制。图像显示用液晶单元驱动控制部15按照从 摄像传感器11读出图像数据,并且在规定的图像处理后,在图像显示用 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摄影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图像记录控制部 17针对未图示的SD卡等记录介质,经由图像记录部18进行摄影图像的 读写。可装卸的交换透镜2具有用于使照相机主体1内的摄像传感器11与 被摄体像建立关系的摄像光学系统L。另外,还搭载有透镜微机20,该透 镜微机20对交换透镜2内的各种顺序进行控制,并且内置有各种透镜信 息。在交换透镜2内搭载有对角速度传感器等的抖动量进行检测的抖动检 测单元21、以及对抖动校正透镜组22进行驱动控制的抖动校正单元驱动 控制部23。通过对该抖动校正透镜组22进行驱动控制,可获得抑制了摄 影者的手抖动等的影响的良好的摄影图像。另外,在交换透镜2中搭载有 对聚焦透镜组24进行驱动控制的聚焦透镜组驱动控制部25。再有,在交 换透镜2中搭载有对光圈单元26进行控制的光圈驱动控制部27。接着,采用图3,对搭载在交换透镜2内的透镜微机20进行说明。 透镜微机20具有I/O部30,其经由该I/O部30,与抖动检测单元21、 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3、聚焦透镜组驱动控制部25、光圈驱动控制 部27以及操作开关31进行通信。该操作开关31是用于由摄影者选择是 否使抖动校正单元47动作的操作部,例如是ON—OFF式开关。当选择了 ON时,根据抖动检测单元21的输出进行抖动校正,当选择了 OFF时抖 动校正透镜组22被保持在光轴中心,并且抖动校正动作停止。串行I/0部 33与照相机主体1进行数据等的串行通信。再有,CPU34是用于进行运 算控制等的部件,其与RAM (随机访问存储器)35、作为非易失性存储 器的闪存ROM36、以及用于将程序写入该闪存ROM36的写入电路即写入 控制器37—起,分别被内部总线结合。此外,在闪存ROM36中存储有各 种程序、或者表示焦距以及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和聚焦透镜组24的移动量之间的关系的数据、与焦距对应的抖动校正透镜组22与光轴中心的偏 移量的数据等。接着,采用图4,对抖动校正单元47进行说明。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 制部23是对抖动校正透镜组22进行驱动及控制的控制部,在与摄像光学 系统L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使抖动校正透镜组22上下左右移动。移动 量检测部40是对抖动校正透镜组22的实际的移动量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其与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3 —起共同形成用于对抖动校正透镜组22 进行驱动控制的反馈控制环。角速度传感器41是用于对包含摄像光学系统L的照相机系统100本 身的移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以照相机系统ioo在静止的状态下的输出为 基准,根据照相机系统100的移动方向输出正负两方的角速度信号。角速 度传感器41是对偏摇(yawing)及纵摇(pitching)两个方向的移动进行 检测的传感器,设置了两个角速度传感器41。在图4中仅仅图示了一个方 向。这样,角速度传感器41具有对因手抖动及其他振动而产生的照相机 系统100的移动进行检测的移动检测部的功能。HPF42是对角速度传感器41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无用频带成分中的直 流漂流成分进行去除的高通滤波器。LPF43是对角速度传感器41的输出 中所包含的无用频带成分中的传感器的谐振频率成分和噪声成分的进行 去除的低通滤波器。放大器44是用于对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进 行调整的电路。A/D变换部45是将放大器44的输出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的变换部,其输出被发送到透镜微机20。透镜微机20是针对经由A/D变换部45而取入的角速度传感器41的 输出信号,实施滤波、积分处理、相位补偿、增益调整、限幅(clip)处 理等,并且求出抖动校正所需的抖动校正透镜组的驱动控制量(以下,称 作控制信号)并进行输出的控制信号发生部。如上所述,由抖动校正透镜组22、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3、角 速度传感器41以及透镜微机20等形成了抖动校正单元47。<3.动作>接着,针对照相机系统100的摄影动作进行说明。 (3.1:取景器摄影模式)首先,采用图5,对摄影者窥视取景器接目窗9并进行摄影时(取景 器摄影模式)的驱动顺序进行说明。
通过摄影者的释放按钮50的半按压动作,对照相机主体1内的顺序
微机12和各种单元供给电源。通过电源供给而起动的照相机主体1内的 顺序微机12,从同样地通过电源供给而起动的交换透镜2内的透镜微机 20,经由透镜支架3的电切片38,收取各种透镜数据,并保存到内置的存 储器中。接着,顺序微机12从焦点检测用单元5取得焦点偏移量(以下, 称作Df量),并指示透镜微机20以该Df量对聚焦透镜组24进行驱动。 透镜微机20对聚焦透镜组驱动控制部25进行控制,以Df量使聚焦透镜 组24动作。这样重复进行焦点检测和聚焦透镜组24的驱动的过程中,Df 量变小,当Df量变为规定量以下时判断为对焦,并且使聚焦透镜组24的 驱动停止。
之后,顺序微机12通过释放按钮50的全按压动作,指示透镜微机20 成为根据来自未图示测光传感器的输出所计算出的光圈值(f number)。 然后,透镜微机20对光圈驱动控制部27进行控制,使光圈縮小至所指示 的光圈值。指示光圈值的同时,顺序微机12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 29使快速返回镜4从光路X内退避。完成退避后,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 部13指示摄像传感器11的驱动,并且指示快门单元10的动作。此外, 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在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测光传感器的输出所计算 出的快门速度的时间内,使摄像传感器11曝光。
完成曝光后,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按照从摄像传感器11读出图 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后,在图像显示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摄 影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经由图像记录部18将图像数据写入存储介质。 另外,结束曝光后,使快速返回镜4和快门单元IO复位到初始位置。顺 序微机12指示透镜微机20将光圈复位到开放位置,透镜微机20向各单 元进行复位命令。完成复位后,透镜微机20向顺序微机12传达复位完成。 顺序微机12等待来自透镜微机20的复位完成信息和曝光后的一系列处理 的完成。之后,顺序微机12确认释放按钮的状态不是被按压的状态,结 束摄影顺序。
(3.2:监视器摄影模式)接着,采用图6,对摄影者采用液晶监视器16进行摄影时(监视器摄 影模式)的驱动顺序进行说明。
当采用液晶监视器16进行摄影时,将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由OFF 切换到ON。如果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切换到ON,则开始进行向监视器 摄影模式转移的动作。具体而言,顺序微机12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 部29,使快速返回镜4从光路X内退避。其结果,被摄体像到达摄像传 感器〗1。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从摄像传感器11读出图像数据,进行 规定的图像处理后,在图像显示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摄影图像。这样, 通过将摄影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6,从而摄影者可以在不窥视取景器接 目窗9的情况下,跟踪被摄体。
接着,通过摄影者的释放按钮50的半按压动作,照相机主体1的顺 序微机12经由透镜支架3的电切片38,收取从交换透镜2内的透镜微机 20发送的各种透镜数据。透镜数据被保存在透镜微机20所内置的存储器 中。接着,顺序微机12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29,使快速返回镜4 返回到光路X内的定位置,并且从焦点检测用单元5取得Df量。顺序微 机12指示透镜微机20以该Df量对聚焦透镜组24进行驱动。透镜微机20 对聚焦透镜组驱动控制部25进行控制,以Df量使聚焦透镜组24动作。 这样,在重复进行焦点检测和聚焦透镜组24的驱动的过程中,Df量变小。 当Df量变为规定量以下时判断为对焦,并且使聚焦透镜组24的驱动停止。
之后,顺序微机12通过释放按钮50的全按压动作,按照使光圈单元 26的光圈状态成为根据来自测光传感器的输出所计算出的光圈值的方式, 向透镜微机20指示光圈单元26的驱动。透镜微机20对光圈驱动控制部 27进行控制,使光圈单元26縮小至所指示的光圈值。指示光圈值的同时, 顺序微机12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29使快速返回镜4从光路X内退 避。完成退避后,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驱动摄像传感器11,并且驱 动快门单元IO。此外,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在根据来自测光传感器 的输出所计算出的快门速度的时间内,使摄像传感器11曝光。
完成曝光后,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从摄像传感器11读出图像数 据。在规定的图像处理后,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13在图像显示用液晶 监视器16上显示摄影图像。经由图像记录部18,将图像数据写入存储介质。另外,完成曝光后,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29使快速返回镜4
保持从光路x内退避的状态。由此,能够继续维持监视器摄影模式。
另外,但解除监视器摄影模式时,对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进行操作,
摄影模式从监视器摄影模式转移到通常使用的取景器摄影模式。具体而
言,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29,快速返回镜4返回到光路X内的规 定位置。另外,即使在照相机主体l的电源被切断时,快速返回镜4也会 返回到光路X内的规定位置。
(3,3:摄影模式切换时的动作)
接下来,采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在照相机系统100的使用中切换 摄影模式时的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照相机主体1的顺序微机12在照相机系统100的使用中(电源ON 时)监视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的ON/OFF的状态(Stepl)。当摄影模式 切换开关51由OFF切换到ON时转移到Step2,当由ON切换到OFF时 转移到Step6 (Stepl)。
当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由OFF切换到ON时,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 部29使快速返回镜4退避到光路X外(Step2),通过摄像传感器驱动控 制部13使摄像传感器11的动作幵始(Step3)。接着,从顺序微机12向 透镜微机20发送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的信息。透镜微机20根据该信息, 经由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3使抖动校正单元47开始进行抖动校正动 作(Step4)。此时,抖动校正单元47的动作与操作开关31的状态无关地 开始。即,不是根据操作开关31的状态,而是根据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 的状态,判断是否开始抖动校正单元47的动作。之后,在液晶显示器16 上显示摄影图像(Step5),并且完成由取景器摄影模式切换到监视器摄影 模式的动作。
另一方面,当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由ON切换到OFF时,液晶监视 器16成为OFF (Step6),抖动校正单元47成为OFF (Step7)。此时, 也可根据操作开关31的状态,来确定抖动校正单元47的ON、 OFF。再 有,通过摄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U停止摄像传感器ll的驱动(Step8), 并且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29将快速返回镜4插入光路X内(Step9)。 由此,完成由监视器摄影模式切换到取景器摄影模式的动作。此外,在Step7中,当抖动校正单元47为OFF时,抖动校正透镜组 22以电或机械的方式保持在光轴中心。保持抖动校正透镜组22的方式, 可以是使电流经由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3而流过执行器(actuator) 的方式、或者以机械方法锁定(lock)抖动校正透镜组22的方式的任一个。 当以机械方法进行锁定时,由于不需要电流流动,因此能够实现耗电的降 低。
<4.作用效果>
一般而言,在取景器摄影模式下,由于摄影者的眼睛接近取景器接目 窗9,所以,其结果由摄影者的手或脸部支撑照相机系统100。因此,能 够减轻摄影时的照相机系统100的抖动。
而在监视器摄影模式下,摄影者观察液晶监视器16进行摄影。为了 观察液晶监视器16,照相机系统100与摄影者之间的距离必然增大。因此, 摄影姿势变得不稳定,照相机系统100的抖动容易发生,从而抖动对摄影 图像的影响增大。
然而,在该照相机系统100中,如上所述,当监视器摄影模式时强制 性地使抖动校正单元47进行抖动校正动作,从而与不进行抖动校正动作 时(例如,在监视器摄影模式下不会由抖动校正单元47进行抖动校正动 作时)相比,能够大幅减轻因抖动而导致拍摄失败照片的频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100中,在采用了液晶监视器 16的监视器摄影模式下,即使摄影者没有选择抖动校正模式、或者忘记选 择的情况下,也强制性地进行抖动校正动作。因此,在使用液晶监视器16 时,即使与取景器摄影模式相比摄影姿势不稳定,也能减小照相机系统100 的抖动的影响。由此,即使在监视器摄影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抑制了 抖动的摄影图像。
在取景器摄影模式和监视器摄影模式下,有时抖动频率不同。因此, 考虑进行适合于各模式的抖动频率的抖动校正动作。以下,对本发明的第 二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 分,赋予同一符号,并且对其省略说明。采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向监视器摄影模式的转移。
<1.抖动校正单元的频率特性>
采用图8,对抖动校正单元的控制特性进行说明。在图8中,横轴表
示抖动频率Fes (Hz),纵轴表示抖动的抑制度Scs (dB)。在此,抖动 的抑制度Scs是表示抖动校正效果的程度的指标,通过下式来定义。 Scs-20 log (Ar/Acs) (1)
其中,ACS;抖动量(因照相机系统的抖动而产生的图像的抖动量)
Ar:残留抖动量
上述的定义式(1)中的抖动量Acs和残留抖动量Ar分别相当于以图 9所示的曲线W0表示的抖动量的振幅和以曲线Wr表示的残留抖动量的 振幅。
根据如上所述的抖动的抑制度Scs的定义,抑制度Scs的数值越低(抑 制度Scs的绝对值越大),抖动校正性能越优良。 一般来讲,摄影者的抖 动频率Fcs是1 10 (Hz)左右。然而,难以针对所有的频率提高抖动校 正性能,也就是难以使抑制度Scs恒定。因此,通常将频率特性设定为针 对某特定的频率提高抖动校正性能。
以上,如图8所示那样,抖动的抑制度Scs随着抖动频率Fcs而变化 (以下,将抖动的抑制度Scs对抖动频率Fcs的依赖性称作"抖动校正的 频率特性")。即,抖动校正单元47中的抖动校正的性能(抖动校正的 效果)依赖于抖动频率Fcs,在某特定的抖动频率Fcs下成为最大(抖动 的抑制度Scs的绝对值成为最大。将此时的抖动频率称作最佳抖动频率。)。 例如,如图8所示,按照当多摄影者的抖动频率是7 (Hz)左右时,在该 频率7 (Hz)下抖动校正单元47的性能成为最大的方式,预先设定抖动 校正的频率特性。
这样,根据设想的抖动频率预先调节抖动校正的频率特性,从而能够 进行适合于该抖动频率的抖动校正。由此,可得到消除了摄影者的抖动的 影响的良好的摄影图像。
然而,如第一实施方式的<4.作用效果>中的说明,有时因摄影者的 摄影姿势而抖动频率不同。例如,与取景器摄影模式相比,在监视器摄影 模式下照相机系统100更容易抖动。因此,监视器摄影模式,与取景器摄影模式相比,抖动频率往高的一方移位。此时,即使与任一个的抖动频率 对应地调节校正单元47的控制特性,针对另一个的抖动频率,在该控制 特性下抖动校正效果也不会最高。
即,当如以往那样采用一个抖动校正的频率特性时,抖动频率的特性 不能对应于不同的两个摄影模式。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具有根据摄影模式来选择最适合于
每个摄影模式的抖动校正的频率特性的功能。具体而言,在交换透镜2内 的闪存ROM36中保存有表示抖动频率与抑制度之间的关系的多个控制信 号用表格(控制特性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采用了与 取景器摄影模式及监视器摄影模式对应的两种控制信号用表格61、 62。例 如,在与取景器摄影模式对应的控制信号用表格61中,最佳抖动频率设 定在5 (Hz)附近,在与监视器摄影模式对应的控制信号用表格62中, 最佳抖动频率设定在7 (Hz)附近。并且,根据摄影模式,通过透镜微机 20选择与该摄影模式对应的表格。
<2.切换摄影模式时的动作〉
采用图ll,对切换摄影模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照相机主体1的顺序微机12在照相机系统100的使用 中(电源ON时)监视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的ON/OFF的状态(Stepl)。 当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由OFF切换到ON时转移到Step2,当由ON切换 到OFF时转移到Step7 (Stepl)。
当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由OFF切换到ON时,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 部29使快速返回镜4退避到光路X外(Step2),通过摄像传感器驱动控 制部B使摄像传感器ll的动作开始(Step3)。接着,从顺序微机12向 透镜微机20发送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的信息。透镜微机20根据该信息, 经由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3使抖动校正单元47开始抖动校正动作 (Step4)。此时,选择监视器摄影模式特有的控制特性作为抖动校正单元 47的控制特性(Stepl5)。具体而言,通过透镜微机20选择图10所示的 控制信号用表格61。根据该选择的控制信号用表格61,抖动校正单元47 进行抖动校正动作。再有,在液晶显示器16上显示摄影图像(Step6), 并且完成由取景器摄影模式切换到监视器摄影模式的动作。另一方面,当摄影模式切换开关51从ON切换到OFF时,液晶监视 器16成为0FF (Step7),抖动校正单元47成为OFF (Step8)。此时, 也可根据操作幵关31的状态,来确定抖动校正单元47的ON、 OFF。当 抖动校正单元47进行校正动作时,选择取景器摄影模式特有的控制特性 作为抖动校正单元47的控制特性(Stepl9)。具体而言,通过透镜微机 20选择图10所示的控制信号用表格62。因此,如图10所示,在该取景 器摄影模式下,抖动频率在5 (Hz)附近时抖动校正特性变得最好。再有, 通过快速返回镜驱动控制部29将快速返回镜4插入光路X内(Step10), 并且完成由监视器摄影模式切换到取景器摄影模式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100中,根据监视器摄影模式 与取景器摄影模式之间的切换,在抖动校正单元47中应用最适合于所选 择的摄影模式的抖动校正的控制特性。由此,可按照每个摄影模式,进行 适合于该摄影模式的抖动校正控制,能够实现更有效的抖动校正。
此外,在Step8中,当抖动校正单元47为OFF时,抖动校正透镜组 22以电或机械的方式保持在光轴中心。保持抖动校正透镜组22的方式, 可以是使电流经由抖动校正单元驱动控制部23而流过执行器的方式、或 者以机械方法锁定抖动校正透镜组22的方式的任一个。当以机械方法进 行锁定时,由于不需要电流流动,因此能够实现耗电的降低。
另外,当液晶监视器16为可动式的情况下,摄影者的摄影姿势随着 液晶监视器16的角度而进一步变化。例如,考虑当按照避开人群等的方 式进行摄影时,如图14所示那样通过铰链机构72来改变液晶监视器16 的角度(向下倾斜),使数码照相机在被高举的状态下进行摄影。液晶监 视器16在与光轴正交的通常的姿势下使用时(例如,如图6所示的状态) 相比,在这些特殊的使用状态下摄影者的姿势变得更不稳定,可预料到最 佳抖动频率往更高的一方移位的情况。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在使用取景器的情况以及以通 常的姿势使用液晶监视器16的情况(第一监视器摄影模式)的基础上, 追加了与改变相对于光轴的角度来使用液晶监视器16(第二监视器摄影模式)的情况对应的控制信号用表格。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追加了抖
动频率在9 (Hz)附近时抖动校正性能变得最好的控制信号用表格63。与
第二监视器摄影模式对应的控制信号用表格63,与其他控制信号用表格
61 、 62同样地存储在闪存ROM36。
另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照相机主体1设置有固定于液晶监视
器16的开闭检测用锖70以及对销70的状态进行检测的开闭检测传感器
71。由此,能够检测出液晶监视器16的开闭状态,并且能够根据开闭状
态选择控制信号表格。
通过以上构成,按每个摄影模式,能够选择进一步最佳的控制特性。 此外,如图15所示,液晶监视器16也可为朝向上侧或其他方向打开
的状态。
另外,如图16所示,在监视器摄影模式上的静止图像摄影时和运动 图像摄影时,也能变更抖动校正的控制特性。具体而言,与运动图像模式 对应的控制用信号表格64,为了减少进行摇摄(panning)或俯仰拍摄 (tilting)时的错误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因而与对应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 控制用信号表格65相比,将1 2 (Hz)附近的抖动的抑制度设定得较低。 这样,在静止图像摄影时和动态图像摄影时,通过优化抖动校正的控制特 性,从而能够实现更有效的抖动校正。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及修改。
(1)
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分别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被记载。但是,也能将 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以各种模式来组合实施。
(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抖动校正方式说明了对抖动校正透镜组进 行驱动的方式,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为对数码相机主体中所设置的摄像传感器沿着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进行驱动的方式。以往,单透镜反射 数码照相机在驱动摄像传感器进行抖动校正的方式中如果窥视取景器接 目窗进行摄影,则摄影者无法确认该抖动校正效果。然而,在采用液晶监 视器进行摄影时,能够确认抖动校正的效果,所以该效果变得更明显。此 时,优选将操作幵关31设置在照相机主体1侧。
抖动校正的方式不限于光学式,而是也可为电子式的抖动校正。 G)
针对监视器摄影模式时的对焦,也可采用以下的方式。即,取代使用
焦点检测用单元5,也可采用由摄像传感器11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
值进行自动聚焦动作。通过采用该方式,在对焦时,不需要通过快速返回
镜驱动控制部29,使快速返回镜4返回到光路X内的定位置。因此,能 够縮短对焦的时间。
(4)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设定了与液晶监视器16的打开状态和关 闭状态对应的两种抖动校正单元47的控制特性。然而,也可根据液晶监 视器16的角度改变控制特性。在该情况下,如图14及图15所示,例如 用于检测液晶监视器16的角度的角度检测部73设置在照相机主体1。在 闪存ROM36中保存有与角度检测部73的输出对应的多个控制信号用表格 或者可计算出控制信号用表格的关系式等。根据角度检测部73的输出, 通过透镜微机20选择或者计算出控制信号用表格。当图12所示的控制特 性的情况下,最佳抖动频率在抖动频率7 9 (Hz)之间变化。优选为液 晶监视器16的角度越大,最佳抖动频率越大。在该情况下,与上述第三 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根据使用状态进行最佳的抖动校正。
另外,也可为仅仅可装卸液晶监视器16的构成。此时,在安装有液 晶监视器16的状态以及拆除液晶监视器16的状态下选择抖动校正单元47 的控制特性。
(5)
在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液晶监视器16所显示的图像, 采用摄像传感器11进行。然而,也可将其他摄像传感器配置在取景器光 学系统内,并将该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6。(6)
如上所示,在摄影运动图像时,也可采用由摄像传感器11所生成的 图像数据的对比度值进行自动聚焦动作。通过采用该方式,能够縮短对焦 的时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作为具有多个摄影模式的照相机系统而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照相机系统,对被摄体进行拍摄,上述照相机系统具备图像摄取部;摄像光学系统,其将上述被摄体的光学像引导到上述图像摄取部;观察光学系统,其能够观察来自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显示部,其能够显示由上述图像摄取部所取得的图像;可动式反射镜,其具有将来自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引导到上述观察光学系统的第一状态、以及将来自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引导到上述图像摄取部的第二状态;反射镜切换部,其切换上述反射镜的上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移动检测部,其对上述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进行检测;抖动校正部,其根据由上述移动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来校正因上述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而发生的摄像图像的抖动;和校正起动部,当上述反射镜由上述反射镜切换部被设定成上述第二状态时,使上述抖动校正部进行校正动作。
2、 一种照相机系统,对被摄体进行摄像, 上述照相机系统具备图像摄取部;摄像光学系统,其将上述被摄体的光学像引导到上述图像摄取部; 观察光学系统,其能够观察来自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 显示部,其能够显示由上述图像摄取部所取得的图像; 可动式反射镜,其具有将来自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引导到上述观察光学系统的第一状态、以及将来自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引导到上述图像摄取部的第二状态;反射镜切换部,其切换上述反射镜的上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移动检测部,其对上述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进行检测;抖动校正部,其根据由上述移动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来校正因上述照相机系统的移动而发生的图像的抖动;和选择部,其能根据上述反射镜的状态,选择不同的控制特性作为与上 述检测出的移动对应的上述抖动校正部的控制特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第一及第二控制特性信息,该第一及第二控制特性信息确定与上述检测出的移动对应的上述抖动校正部的控制特性;当上述反射镜是上述第一状态时,上述选择部选择上述第一控制特性 信息作为上述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制特性,当上述反射镜是上述第二状态 时,上述选择部选择上述第二控制特性信息作为上述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 制特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控制特性信息中包含上述检测出的移动的频率与校正效果之间的关系;上述第二控制特性信息与上述第一控制特性信息相比,上述校正效果 成为最大的移动的频率高。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能够采取角度相对于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不同的多种姿势,上述存储部还存储有第三控制特性信息,当上述反射镜是上述第二状态时,上述选择部根据上述显示部的姿 势,选择上述第二及第三控制特性信息的任一方。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能够采取显示面与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大致正交的第一姿势;和上述显示面相对于上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的第二姿 势;当上述显示部是上述第一姿势时,上述选择部选择上述第二控制特性 信息作为上述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制特性,当上述显示部是上述第二状态 时,上述选择部选择上述第三控制特性信息作为上述抖动校正部适用的控 制特性;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模式切换部,其能够在上述图像摄取部中对能摄影运动图像的 运动图像摄影模式与能摄影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摄影模式进行切换;上述选择部根据上述摄影模式,选择不同的控制特性作为与上述检测 出的移动对应的上述抖动校正部的控制特性。
全文摘要
照相机系统(1)具备照相机主体(1)和可装卸地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的交换透镜(2)。照相机系统(1)具备摄像传感器(11)、摄像光学系统(L)、取景器光学系统(19)、液晶监视器(16)、快速返回镜(4)、抖动检测单元(21)、抖动校正单元(47)、顺序微机(12)、透镜微机(20)。抖动校正单元(47)根据由抖动检测单元(21)检测出的移动,来校正因照相机系统(1)的移动而发生的摄像图像的抖动。透镜微机(20)在监视器摄影模式的情况下,使抖动校正单元(47)进行校正动作。
文档编号H04N101/00GK101292517SQ20068003937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1日
发明者弓木直人, 本庄谦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