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800621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位于发送方web系统中,包括:格式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发送方web系统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与需求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格式转换单元,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需求的数据格式;数据交互单元,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否则直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客户端或服务端为每种数据格式添加一种相应的实现,即可在数据传输时实现多种数据格式的兼容,确保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
【专利说明】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和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和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web服务是一项面向服务架构的技术。保证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之间的服务可以相互利用。忽略不同系统之间的技术差异。
[0003]由于系统不同,彼此交互的各个系统所基于的技术以及数据格式也有很大的差另O,如何使服务返回的数据格式与用户需要的数据格式相匹配,目前业界有下面几种解决方案:
[0004]1)第一种解决方案
[0005]最常见方案的是服务提供方提供不同的服务,每个服务都返回不同格式的数据,服务请求方根据自己的需求,向服务提供方请求不同的远程服务,这样,服务请求方需要对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每种服务的详细细节有充分的了解,在向服务提供方系统请求服务的时候要显式的根据本地的数据的具体格式请求不同的服务,而且在服务器端,也需要显式的为每一种数据格式提供不同的实现,并把这些实现公布出去,以保证服务请求方系统能够获得这些具体的实现的详细信息。这样的缺点是服务器端的实现更加复杂,而且需要服务请求方熟悉这些复杂的服务的具体细节。
[0006]目前,业内标准的基于JAX-RS的restful的webservice就是采取了这种方案,并且目前符合此标准的所有开源框架均采用了这种方案。
[0007]具体如图1所示,当system_A通过网络与system_B进行交互时,system_B需要提供所有不同数据格式对应的服务,比如图中所示的json格式、xml格式、pojo类型等。同时,system_A作为请求方,还需要清楚自己的数据格式以及服务发布方发布的数据格式的地址,根据自己的数据格式请求不同的服务,也就是例如图中发布的json,xml, pojo对象等不同数据格式的服务。
[0008]2)第二种解决方案
[0009]网络服务提供方只提供基于某一种数据格式的请求接收和响应返回的服务,比如标准的xml数据格式,假定这种“标准”的数据格式是需要使用此网络服务的各系统都能够识别的,然后由用户实现本地格式和标准格式的转换。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标准soap协议的webService就是采取的这种方案。
[0010]这样,用户需要把自己的数据请求按照一定的语法(比如soap方式的webservice中的wsdl文件)来转换为服务器端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语义。然后服务器端根据标准语法识别数据,并返回给客户端标准数据格式的web响应。客户端需要能够识别这种“标准”的数据格式,然后再转换为自己需要的本地数据格式。
[0011]但显然,该方案仍需要用户清楚了解自身的数据格式和对应的标准格式,然而才能够实现数据格式转换。[0012]3)第三种解决方案
[0013]服务发布的系统提供多种客户端,以供服务请求方选择。不同的客户端提供了不同的数据格式的支持,包括请求和响应的数据格式的支持。这样服务请求者也需要根据当前本地的数据格式而选用不同的客户端,客户端负责和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并进行数据转换。
[0014]这个相当于前两种方案的一个衍生,这样的优点是服务器端不需要复杂的实现,由支持不同数据格式的客户端屏蔽了数据格式的差异。缺点是用户仍然需要了解当前使用的数据格式,如果当前用户不是当前数据的原始持有者,或者数据来源于第三方,选择客户端这个操作对于当前请求方用户来讲,仍然是有很大局限的。
[0015]如图2所示,system_B只发布一种支持标准数据格式的服务,而为system_A提供了多种客户端,这样system_A的用户需要清楚了解自身的数据格式,然后需要根据自己的数据格式来选择不同的客户端,比如图中所示的POJO类型,xml以及json格式的多种客户端。
[0016]因此,如何降低对用户的要求,在数据交互过程中实现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7]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技术,可以在客户端或服务端为每种数据格式添加一种相应的实现,即可在数据传输时实现多种数据格式的兼容,确保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
[0018]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位于发送方web系统中,包括:格式识别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发送方web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并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格式转换单元,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数据交互单元,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否则直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方web系统直接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检查,并判断出是否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格式相匹配,若不匹配,则自动对其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了解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接收方web系统也无需为不同的数据格式提供多种服务或提供多种客户端,即可实现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降低了对用户接收方web系统的需求。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格式识别单元包括:数据解析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结构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与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比较,并将相匹配的预设数据结构对应的数据格式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结构进行解析和获取,使得通过数据结构的比较,能够确定当前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即是否满足接收方web系统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进行了解,也有助于降低接收方web系统的复杂度。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编辑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编辑指令,对所述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编辑。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实际支出的数据格式进行添加和减少,通过添加更多的预设数据结构,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从而提升自适应匹配的成功率;通过减少预设数据结构的数量,可以使得格式匹配所花费的时间更短,提高数据的格式转换效率。
[00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据交互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方web系统的返回数据;所述格式转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以供所述发送方web系统输出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返回数据。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向接收方web系统发送待传输数据时,对识别出来的数据格式进行记录,从而在接收到接收方web系统返回的数据时,无需执行反复的格式识别,即可直接使用记录的数据格式,用于对返回的数据的格式转换,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发送方web系统的功耗。
[00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发送方web系统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格式指定指令;其中,所述格式转换单元还用于:若接收到,则根据所述格式指定指令,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指定的数据格式,否则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
[0027]在该技术方案中,除了可以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自动识别和转换,还可以由用户对数据格式进行指定,使得发送方web系统无需将待传输数据的格式与预设数据格式一一进行比较,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
[0028]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包括:步骤202,发送方web系统确定自身的待传输数据;步骤204,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并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步骤206,若不匹配,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并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若匹配,则直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
[0029]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方web系统直接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检查,并判断出是否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格式相匹配,若不匹配,则自动对其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了解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接收方web系统也无需为不同的数据格式提供多种服务或提供多种客户端,即可实现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降低了对用户接收方web系统的需求。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的过程包括:解析所述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与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比较,并将相匹配的预设数据结构对应的数据格式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003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结构进行解析和获取,使得通过数据结构的比较,能够确定当前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即是否满足接收方web系统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进行了解,也有助于降低接收方web系统的复杂度。
[003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编辑指令,对所述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编辑。
[0033]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实际支出的数据格式进行添加和减少,通过添加更多的预设数据结构,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从而提升自适应匹配的成功率;通过减少预设数据结构的数量,可以使得格式匹配所花费的时间更短,提高数据的格式转换效率。
[003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所述发送方web系统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方web系统的返回数据;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输出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返回数据。
[0035]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向接收方web系统发送待传输数据时,对识别出来的数据格式进行记录,从而在接收到接收方web系统返回的数据时,无需执行反复的格式识别,即可直接使用记录的数据格式,用于对返回的数据的格式转换,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发送方web系统的功耗。
[003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所述发送方web系统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格式指定指令;若接收到,则根据所述格式指定指令,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指定的数据格式;否则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
格式一致。
[0037]在该技术方案中,除了可以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自动识别和转换,还可以由用户对数据格式进行指定,使得发送方web系统无需将待传输数据的格式与预设数据格式一一进行比较,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
[003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在客户端或服务端为每种数据格式添加一种相应的实现,即可在数据传输时实现多种数据格式的兼容,确保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实现数据格式匹配的原理示意图;
[0040]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另一种实现数据格式匹配的原理示意图;
[0041]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0042]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3]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现数据格式匹配的原理示意图;
[0044]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现数据格式匹配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7]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0048]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300,位于发送方web系统中,包括:格式识别单元302,用于确定所述发送方web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并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判断单元304,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格式转换单元306,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数据交互单元308,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否则直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
[0049]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方web系统直接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检查,并判断出是否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格式相匹配,若不匹配,则自动对其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了解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接收方web系统也无需为不同的数据格式提供多种服务或提供多种客户端,即可实现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降低了对用户接收方web系统的需求。
[005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格式识别单元302包括:数据解析子单元3022,用于解析所述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结构比较子单元3024,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与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比较,并将相匹配的预设数据结构对应的数据格式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005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结构进行解析和获取,使得通过数据结构的比较,能够确定当前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即是否满足接收方web系统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进行了解,也有助于降低接收方web系统的复杂度。
[005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编辑单元3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编辑指令,对所述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编辑。
[0053]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实际支出的数据格式进行添加和减少,通过添加更多的预设数据结构,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从而提升自适应匹配的成功率;通过减少预设数据结构的数量,可以使得格式匹配所花费的时间更短,提高数据的格式转换效率。
[005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据交互单元308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方web系统的返回数据;所述格式转换单元306还用于: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以供所述发送方web系统输出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返回数据。
[0055]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向接收方web系统发送待传输数据时,对识别出来的数据格式进行记录,从而在接收到接收方web系统返回的数据时,无需执行反复的格式识别,即可直接使用记录的数据格式,用于对返回的数据的格式转换,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发送方web系统的功耗。
[005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304还用于:判断所述发送方web系统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格式指定指令;其中,所述格式转换单元306还用于:若接收至IJ,则根据所述格式指定指令,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指定的数据格式,否则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
[0057]在该技术方案中,除了可以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自动识别和转换,还可以由用户对数据格式进行指定,使得发送方web系统无需将待传输数据的格式与预设数据格式一一进行比较,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
[0058]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9]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包括:步骤402,发送方web系统确定自身的待传输数据;步骤404,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并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步骤406,若不匹配,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并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若匹配,则直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
[0060]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方web系统直接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检查,并判断出是否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格式相匹配,若不匹配,则自动对其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了解对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接收方web系统也无需为不同的数据格式提供多种服务或提供多种客户端,即可实现数据格式的自适应匹配,降低了对用户接收方web系统的需求。
[006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的过程包括:解析所述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与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比较,并将相匹配的预设数据结构对应的数据格式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006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结构进行解析和获取,使得通过数据结构的比较,能够确定当前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即是否满足接收方web系统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发送方web系统的用户无需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进行了解,也有助于降低接收方web系统的复杂度。
[006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编辑指令,对所述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编辑。
[0064]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实际支出的数据格式进行添加和减少,通过添加更多的预设数据结构,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从而提升自适应匹配的成功率;通过减少预设数据结构的数量,可以使得格式匹配所花费的时间更短,提高数据的格式转换效率。
[006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所述发送方web系统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方web系统的返回数据;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输出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返回数据。
[0066]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向接收方web系统发送待传输数据时,对识别出来的数据格式进行记录,从而在接收到接收方web系统返回的数据时,无需执行反复的格式识别,即可直接使用记录的数据格式,用于对返回的数据的格式转换,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发送方web系统的功耗。
[006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所述发送方web系统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格式指定指令;若接收到,则根据所述格式指定指令,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指定的数据格式;否则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
格式一致。
[0068]在该技术方案中,除了可以通过对待传输数据的格式自动识别和转换,还可以由用户对数据格式进行指定,使得发送方web系统无需将待传输数据的格式与预设数据格式一一进行比较,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
[0069]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现数据格式匹配的原理示意图。
[0070]如图5所示,system_B只提供一种固定格式的用户资源服务并对外发布,这里不需要为不同的数据格式发布不同的网络服务。而对于syStem_A,也不需要关心当前使用的数据格式,也不用去自己选择客户端,而是统一调用自匹配数据格式的客户端。
[0071]上述客户端实现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过程如下:
[0072]首先,由数据格式识别和转换引擎来识别并转换数据,屏蔽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差异。具体地,数据格式识别和转换引擎会调用数据格式识别器以及数据格式转换器。
[0073]数据格式转换器提供了多种数据格式的识别实现,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而自助扩展。例如图5中已经预置了比较常见的数据格式的转换器,比如标准的json数据格式转换器、xml数据格式转换器等,这些转换器会组成转换器链,依次匹配,直至得到最终结果。而数据格式转换器还提供格式语法定义,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定义新的格式,从而实现对更多数据格式的支持。
[0074]综上所述,无论当前数据格式如何,SyStem_A都不需要关心,只需要访问同一个客户端并获取system_B提供的服务,由客户端完成数据格式的识别和转换,这里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客户端提供多种数据格式识别器和数据格式转换器,如果有特殊的数据格式,也可以方便的扩展出新的数据格式识别器。
[0075]另外,从用户的特殊情况和系统效率等方面考虑,这里的数据格式识别器和数据格式转换器也允许用户直接指定具体的数据格式,这适用于用户对数据结构熟悉的情况。如果用户指定了数据格式,那么会根据用户指定的执行策略进行数据转换,否则会启用自动识别系统,自匹配适合的数据格式识别器和数据格式转换器,完成网络系统间数据交互的自动格式转换。
[0076]这样,可以专注于业务处理,而不需要关心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差异。
[0077]具体地,比如传入的请求数据为xml数据,那么SyStem_A不需要关注当前的数据格式(当然,这里我们的系统设计为用户也可以指定数据格式),只需要把数据传入自匹配数据格式的客户端,数据格式识别和转换引擎首先将检查请求方是否指定了数据格式,如果指定,那么直接去匹配数据转换器,否则,会调用数据格式识别器去检查数据格式。
[0078]基于图5所示的结构,图6示出了对应的实现数据格式匹配的流程示意图。
[0079]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现数据格式匹配的流程包括:
[0080]首先,用户从客户端发起请求,比如通过图中起始的“数据输入”步骤,输入具体的xml数据(以此类型为例),这里后system_A不需要关注数据类型,统一调用自匹配客户端(即自匹配数据格式客户端)。
[0081]自匹配客户端检查输入的数据是请求数据还是响应数据。这里首先会按照请求数据处理,然后检查调用方是否自行指定了数据类型,如果有用户已经指定数据类型信息则直接调用数据转换器,否则调用数据格式识别器来识别数据格式。[0082]数据格式识别器具体执行识别实现的过程包括:通过分析当前数据结构的格式是否与已知数据结构相匹配,若匹配,则确定该匹配的数据格式。这里采用责任链模式,注册多个数据结构识别器的具体实现(即预置多种已知的、用于进行匹配的数据结构),依次匹配。类似事件传播机制,将数据在这个链上传递,直至链上的某一个实现能够最终处理数据,采用这种方式使得该数据结构识别器可以方便的扩展的识别实现。如图中,如果无法识别则会传递数据,用于与下一个预设的数据结构进行匹配,直至得到相匹配的情况。
[0083]如果已经识别了数据格式,那么会传递给数据格式转换器。这里数据格式转换器与数据格式识别器为成对出现。也就是在扩展的时候会同时扩展数据格式转换器与数据格式识别器。这里首先检查当前的数据格式是否需要转换,具体会检查当前数据格式是否与服务器供的网络服务所需要的数据格式相匹配。然后会根据当前服务方要求的数据类型,将请求信息转换为结构化的请求体。这里我们针对xml数据,先使用xml解析工具解析出必要的信息,然后组装为system_B期望的结构体对象,发送请求。
[0084]向SyStem_B&送请求,调用网络(web)服务,并且得到请求的用户信息数据。首先对得到的数据做一定的检查,比如数据合法性的检查,这里会重新调用数据格式识别器对响应做处理,具体步骤如上述请求数据的识别和转换。这里会优先考虑用户自身的指定信息,如果没有具体指定,则默认根据之前请求的数据的具体格式转换响应数据,以保证用户请求和响应数据的格式一致性。
[0085]这里比如SyStem_A没有指定期望得到的数据的数据格式,则直接按照请求数据的数据格式返回响应数据,syStem_B返回的数据为结构化的用户信息,这里由客户端转换为xml格式,返回给system_A。
[0086]最终,我们得到期望的数据,而服务请求方SyStem_A在该过程中不需要关心数据格式,也不需要根据数据格式去选择服务的路径和相应的客户端,整个web服务调用过程对system_A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008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完美的解决了相关技术方案的不足:一方面简化了服务器端服务的发布,另一方面使得数据格式对于客户端透明化,服务请求方不需要关注本地数据格式或者第三方数据的数据格式。这种方式方便了客户端对远程服务的调用,另外也使得客户端能够更方便的利用第三方数据来满足自己的业务。
[008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位于发送方web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格式识别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发送方web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并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 格式转换单元,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 数据交互单元,用于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否则直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式识别单元包括: 数据解析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 结构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与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比较,并将相匹配的预设数据结构对应的数据格式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编辑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编辑指令,对所述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编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交互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方web系统的返回数据; 所述格式转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以供所述发送方web系统输出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返回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发送方web系统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格式指定指令; 其中,所述格式转换单元还用于:若接收到,则根据所述格式指定指令,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指定的数据格式,否则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
6.一种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202,发送方web系统确定自身的待传输数据; 步骤204,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并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匹配; 步骤206,若不匹配,则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接收方web系统所需求的数据格式,并将格式转换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若匹配,则直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web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的过程包括: 解析所述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结构与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比较,并将相匹配的预设数据结构对应的数据格式作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编辑指令,对所述至少一种预设数据结构进行编辑。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发送方web系统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方web系统的返回数据; 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 输出格式转换后的所述返回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匹配数据格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发送方web系统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格式指定指令; 若接收到,则根据所述格式指定指令,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指定的数据格式; 否则将所述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至与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一致。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3491135SQ201310392242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丁贤明 申请人: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