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706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及手机。一种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方向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等传感器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动作识别需要的运动数据;通过连接到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数字处理芯片通过内部控制电路进行手机“由面前到耳边”和手机“由耳边到面前”这两个动作的识别;连接到所述数字处理芯片的系统单元在接受所述动作识别成功信号后认为手机进入或离开耳边通话状态而对手机进行关屏或亮屏等预设动作。一种手机,运用了上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采用本发明,使用手机自身配备的部件,无需增加额外部件,即可替代和移除现有的传统的位于手机正面的红外线近距离传感器,这对于窄边框手机的设计非常重要。
【专利说明】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及手机。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手机在进行耳边通话时都需要关闭屏幕,以达到省电和防止误操作的目的。这是通过近距离传感器““即0X101忭86118010实现的。位于手机正面的近距离传感器在探测到有物体接近手机正面时会发出信号,判断此时手机处于耳边通话状态,提醒手机进行关屏等预设动作,一旦近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物体已远去,判断此时手机已不处于耳边通话状态,则提醒手机进行亮屏等动作。事实上,可以通过手机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单元来识别手机的这两种动作,判断出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从而可以替代和省略掉手机正面的近距离传感器,这在窄边框设计的手机中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及手机,以替代手机正面的红外近距离传感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通话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八)利用手机方向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等运动传感器单元获取用于所述动作识别需要的运动数据;
8)通过连接到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数字处理芯片通过内部控制电路进行手机“由面前到耳边”动作或手机“由耳边到面前”动作的识别;
0连接到所述数字处理芯片的系统单元若接受到所述“由面前到耳边”动作识别成功信号即认为手机此时处于耳边通话状态,对手机进行关屏及停止触控操作等预设动作,若接受到所述“由耳边到面前”动作识别成功信号即认为手机此时离开耳边通话状态,对手机进行亮屏及启动触控操作等预设动作。
[0005]其中,所述的步骤4由用户激活。
[0006]其中,所述的步骤八在手机开机时激活。
[0007]其中,认为手机初始处于非耳边通话状态。
[0008]其中,若手机处于非耳边通话状态,所述的步骤8则只识别手机“由面前到耳边”
这一动作。
[0009]其中,若手机处于耳边通话状态,所述的步骤8则只识别手机“由耳边到面前”这
一动作。
[0010]其中,所述的步骤八、8和实时进行。
[0011]其中,所述的步骤八在用户通话结束后关闭。
[0012]其中,所述的步骤八在手机关机时关闭。:到面前”这一动作的原理示意图;
0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子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1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流程图。
听述动作识别需要的运动数据;:述传感器单元的数字处理芯片通过内部控别;
接受所述动作识别成功信号后对手机进行
\操作时,通过连接到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数:到面前”这一动作的识别;
接受所述动作识别成功信号后对手机进行移动到耳边状态,手机的三轴方位发生了确定的变化,传感器单元获得了相应的运动数据。
[0021]如图2所示,以右手拿手机通话为例,在通话之前,手机置于人手,V轴基本水平,X轴与水平方向呈30度到60度左右的方位角,2轴与水平方向呈60度到30度左右方位角。通话时手机移至耳边,这个过程中X轴顺时针偏转90度呈水平状态,I轴同样顺时针偏转90度再向用户角度偏转75度到105度呈水平向后下方45度状态,2轴在竖直平面内向用户偏转约为75度到105度。此角度数据仅为解释说明本发明这一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据更精确更全面的实验来获取这些角度信息,从而更准确更低误判地识别手机“从面前到耳边”的动作。
[0022]手机“从耳边到面前”的动作的识别过程与手机“从面前到耳边”的动作识别过程原理类似,左手拿手机通话过程与右手拿手机通话过程原理类似,只需要修改部分判定规则。
[0023]由于动作识别监测的是手机方位的相对变化,因此无论用户是站着打电话,躺着打电话,侧卧着打电话都可以有效地监测。
[0024]使用方位传感器记录在这两个动作中的手机方位的变化特征,为了降低误判的可能性,可以使用用户点击“拨打”或“接听”按钮或进入拨号界面或有来电来作为激活标志来激活动作识别,从而大大降低平时不经意动作造成的误判。
[0025]另一种降低误判的方法则是运用加速度传感器提供的加速度数据和/或陀螺仪提供的角加速度数据,在三轴方向上经过两次积分,并且认为手机“从耳边到面前”动作和“从面前到耳边”动作的初始速度,初始角速度,初始位移,初始角位移均为零,从而重建出手机在这两个动作中的空间运动轨迹和自身旋转情况,从而提取有效的特征判断是否进入或离开耳边通话状态。
[0026]另外,还可以直接依据动作在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特征,速度变化特征来进行判定。
[0027]试举一例,如提取手机在“面前到耳边”动作中在竖直方向,朝向用户方向和平行用户方向的位移,在竖直方向上用户由手持手机到耳边通话高度升高30至50厘米,朝向用户方向位移为40到60厘米,平行用户方向10到30厘米。这些数据仅为解释说明此发明这一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此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据更精确更全面的实验来获取更多的判定信息,从而更准确更低误判地识别手机进入或离开耳边通话的动作。
[0028]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以降低误判的可能性,这对于运动传感器一直运行随时监测的情况更为重要。
[0029]进一步地,所述动作识别方法可以集成实现于手机等便携式终端上。
[00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作识别方法对手机的状态进行判断,判断是否处于手机耳边通话状态,从而对手机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预设动作进行控制,而不再需要传统的近距离传感器来实现这一功能,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空间,而且因为去除了必须位于手机正面的近距离传感器件,大大有利于窄边框手机的设计。
[0031]以上所展示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精神及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八)利用手机方向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等运动传感器单元获取用于所述动作识别需要的运动数据; 8)通过连接到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数字处理芯片通过内部控制电路进行手机“由面前到耳边”动作或手机“由耳边到面前”动作的识别; 0连接到所述数字处理芯片的系统单元若接受到所述“由面前到耳边”动作识别成功信号即认为手机此时处于耳边通话状态,对手机进行关屏及停止触控操作等预设动作,若接受到所述“由耳边到面前”动作识别成功信号即认为手机此时离开耳边通话状态,对手机进行亮屏及启动触控操作等预设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八由用户激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八在手机开机时激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认为手机初始处于非耳边通话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手机处于非耳边通话状态,所述的步骤8则只识别手机“由面前到耳边”这一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手机处于耳边通话状态,所述的步骤8则只识别手机“由耳边到面前”这一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八、8和实时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八在用户通话结束后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八在手机关机时关闭。
10.一种动作识别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手机,其特征在于,运用了所述的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或组合的动作识别手机是否处于耳边通话状态的方法。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3841259SQ201310422127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朱鹏 申请人:朱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