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044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辐射器可调整的电声装置。所述电声装置包含一壳体、一设置于壳体内的单体以及一被动辐射器;壳体上开设有一插槽及一第一音孔,单体与壳体共同定义出朝向该第一音孔的一前腔及相对于该前腔的背腔,被动辐射器是可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的背腔中。通过具体结构的设计,使所述被动辐射器可移动的朝向或远离该单体之方向调整;或者,所述被动辐射器藉由所述插槽在位于该背腔内的一插入位置与在该背腔外部的一离开位置之间移动。这样,使用者或原厂即可轻易调整可动辐射器的所在位置,或是将被动辐射器从原本的插入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以更换被动辐射器或其中的零件,整个更换过程相对简单且方便。
【专利说明】
—种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系与国际分类号H04R所定义的扬声器有关,具体而言是指一种扬声器,其可方便调整或更换配置于扬声器内部的被动辐射器。

【背景技术】
[0002]被动辐射器又称为被动式振膜,其通常是与单体共同设置在例如音响的电声装置的音箱内,并让单体与被动式振膜共享背腔。当单体发声时,单体在背腔所压缩的空气会传递至被动式振膜,进而间接地驱动被动式振膜发声。因此对于背腔容积较小的电声装置而言,能够藉由被动式振膜中不同重量的配重件的帮助,下潜输出声音的低频谐振频率并加强背腔的共鸣效果,进而优化电声装置的整体音场表现与空间感。
[0003]然而,传统的电声装置,其所设置的被动辐射器多半是固设于电声装置的壳体内部,因此传统的电声装置在出厂时,即已决定了其所能输出声音的低频谐振频率,因此用户或原厂是难以根据个别使用者的喜好与需求来简单地调配出适合的输出声音的特性,这对于时下讲求产品个性化的趋势而言是有所妨碍的。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声装置,该电声装置内部所设置的被动辐射器能方便地调整位置或是更换,藉以方便调整出适合的输出声音的特性。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声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一设置于壳体内的单体以及一被动辐射器。其中壳体是开设有一插槽及一第一音孔,单体与壳体共同定义出朝向该第一音孔的一前腔及相对于该前腔的背腔,被动辐射器是可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的背腔中,且面向所述单体。
[0006]第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被动辐射器是可移动的朝向或远离该单体之方向调整。该方案所得电声装置能够方便的调整被动辐射器与单体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在不更换被动辐射器的前提下调整电声装置的输出音效。
[0007]基于上述优选的方案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二者通过螺纹套接,所述单体及被动辐射器分别设于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内,藉由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之间的旋动实现被动辐射器与单体之间距离的调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可包含有可相互螺合的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一外盖和第二外盖分别与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连接。
[0008]第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被动辐射器藉由所述插槽在位于该背腔内的一插入位置与在该背腔外部的一离开位置之间移动。该方案使得被动辐射器方便更换或维修,最终达到调整电声装置输出音效的目的。
[0009]基于第二种优选方案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一转动杆,壳体上插槽的边沿位置设插孔,被动辐射器上也对应设置轴孔,该转动杆插接于该插孔,使该被动辐射器可以所述转动杆为轴心转动进而实现在插入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0010]基于第二种优选方案的第二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滑槽使该被动辐射器可滑设于该滑槽,被动辐射器可相对于壳体滑进滑出。
[0011]基于第二种优选方案的第三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箱型件与第二箱型件,二者对向套接在一串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一箱型件与第二箱型件内分别设有一单体及一可滑动的被动辐射器,两个被动辐射器均可相对于第一箱型件滑进滑出。
[0012]上述各方案中,被动辐射器均可采用如下具体结构:所述被动辐射器包括一承载盘、一振膜及一配重件,所述承载盘设有一开孔,该振膜设于开孔内,配重件设于该振膜之上。
[0013]上述各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还可设置第二音孔,该第二音孔连通所述背腔与外界。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当意欲调整电声产品输出声音的特性时,使用者或原厂即可轻易调整可动辐射器的所在位置,或是将被动辐射器从原本的插入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以更换被动辐射器或其中的零件,整个更换过程相对简单且方便。
[0015]【【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0016]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17]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沿3-3剖视线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另一剖视图,用以说明第一环形件相对第二环形件转动后而使背腔容积增加的情形。
[0019]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插入位置时的情形。
[0020]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离开位置时的情形。
[0021]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离开位置时的情形。
[0022]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插入位置时的情形。
[0023]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用以说明调整后第三音孔是呈现较大面积的情形。
[0024]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用以说明调整后之第三音孔是呈现较小面积的情形。
[0025]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电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0026]【【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所述电声装置,下面结合第一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6。所述的电声装置可以是例如音箱、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或其他类型的电声装置,在此是以头戴式耳机作为例子,并且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是以单体20输出声音的方向朝上作为基准。
[0027]本实施例的电声装置I的主要组件包含有壳体10、单体20以及被动辐射器30,各组件的结构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详述如下:
请首先参考图1至图3,壳体10由上到下包含有第一外盖11、第一环形件12、第二环形件13以及第二外盖14。其中,壳体10呈中空状而内部具有位于单体20背面的一背腔16。第一外盖11与单体20之间形成有所述前腔,且第一外盖11开设有第一音孔111以供单体20所输出的声音通过。第一环形件12是以卡榫结构121榫接第一外盖11,并且第一环形件12的内周面环设有螺纹结构122,外周面设有凸柱123以连接耳机的一连接件40。
[0028]第二环形件13的上下两端各环设有螺纹结构131,使第二环形件13可藉由上端的螺纹结构131而与第一环形件12螺合。因此,藉由第一环形件12相对于第二环形件13的转动,实现该被动辐射器30朝向或远离该单体20的方向做调整。如图4即显示将被动辐射器30从图3中的位置朝向远离单体20的方向移动,藉此增加壳体10内部背腔16的容积,反之即可减少背腔16的容积,藉此实现调整耳机输出声音的频率响应与共振效果。第二外盖14的上端亦设有螺纹结构142,用于与第二环形件13螺合,第二外盖14的顶面设置有一插孔141与一第二音孔143,并且侧边开设有一插槽15。
[0029]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单体20是设置于壳体10内部并且连接于第一外盖11的下方。
[0030]请参阅图2与图3,被动辐射器30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环形件13与第二外盖14之间,并且插设于插槽15内。其中,被动辐射器30包括一承载盘31、一振膜32与一配重件33。承载盘31是由一外框件311与一内框件312榫接而成。外框件311开设有一贯孔313,一转动杆50插接外框件311的贯孔313与第二外盖14的插孔141,使得被动辐射器30可以转动杆50为轴心而在一插入位置与一离开位置之间转动以插入或伸出壳体10,进而使被动辐射器30位于背腔16内或者是离开背腔16。内框件312的中央开设有一开孔314,振膜32通过周边设置的突起件连接在开孔314的周缘,配重件33是设置于振膜32表面。
[0031]使用时,请参考图5至6,当使用者意欲藉由更换被动辐射器30来调整耳机所输出声音的音场表现与共振效果等特性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推动被动辐射器30,逆时针地转动被动辐射器30而使其从原本的插入位置转动到离开位置。如此,使用者便可转开与外框件311榫接的内框件312以更换内框件312以及内框件312上的振膜32与配重件33,更换完成后再使内框件312与外框件311相榫接,之后再将被动辐射器30转入插入位置,使被动辐射器30再回到壳体10的背腔16内。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并且整个耳机的构造是相对简易,因而有助于量产。
[0032]在此补充说明,为了达成调整出输出声音特性的效果,本发明只要将被动辐射器30设计成单纯调整所在位置或是单纯进行更换的可动式结构即可,例如将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件12与第二环形件13整合为单一组件而使被动辐射器30只能进行更换,或是将被动辐射器30改为固设在第二环形件13,使被动辐射器30只能朝向或远离单体20进行移动,都可以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0033]被动辐射器30相对于壳体10移动的方式亦可有其它形式,请参考以下的第二实施例及图7至8。第二实施例的主要组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其主要的差异在于被动辐射器67是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内,其中被动辐射器67的承载盘61大致是呈圆角矩形,其中央开设有一方孔(图未绘示),连接配重件62的振膜63是遮蔽且连接在方孔的周缘。第二外盖64更凹设有与插槽65相通的一滑槽66,使被动辐射器67可插入插槽65,并可于滑槽66上相对于壳体而在离开位置(如图7)与插入位置(如图8)之间作线性移动。
[0034]本发明亦可应用于音箱,请参考以下之第三实施例以及图9至10。其中,音箱的壳体71是由第一箱型件711与第二箱型件712对向套接在一环形串接件713的两端而形成的,并且三者内部相通。第一箱型件711与第二箱型件712内分别装设有一单体72,二者亦皆开设有一插槽73以供被动辐射器74可滑动地插设其中,如此也可达成简单更换的效果。
[0035]需要说明的是,环形串接件713朝外的一侧亦开设有一第三音孔714,第三音孔714为一调音网715所遮蔽且连接。而在使用时,可以伸缩移动第一箱型件711与第二箱型件712 二者与环形串接件713之间重迭的区域,藉此调整第三音孔714向外的面积来改变壳体71内部与外部之间空气的进出量与进出效率,进而调整音箱输出声音的空间感等声学上的表现。
[0036]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也是所述电声装置应用于音箱的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壳体81凹设有一插槽811以供被动辐射器82插设,并且当被动辐射器82位于插入位置时,被动辐射器82的振膜821面向单体83。壳体81远离单体83的一侧开设有第四音孔812,第四音孔812亦为调音网813所遮蔽且连接,使音箱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可藉由第四音孔812相通。
[0037]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调音网是可以视实际需要改为使用金属网。
[003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可动被动福射器的电声装置,包含: 一壳体,开设有至少一插槽及一第一音孔; 一单体,设于该壳体内且将该壳体分隔成朝向该第一音孔的前腔及相对于该前腔的背腔,其中该壳体的插槽与该壳体内的背腔连通; 一被动福射器,可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的插槽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辐射器是可移动的朝向或远离该单体的方向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二者通过螺纹套接,所述单体及被动辐射器分别设于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内,藉由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之间的旋动实现被动辐射器与单体之间距离的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含有可相互螺合的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分别与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辐射器藉由所述插槽在位于该背腔内的一插入位置与在该背腔外部的一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转动杆,所述壳体上插槽的边沿位置设插孔,被动辐射器上也对应设置轴孔,该转动杆插接于该插孔,使该被动辐射器可以所述转动杆为轴心转动进而实现在插入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滑槽使该被动辐射器可滑设于该滑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箱型件与第二箱型件,二者对向套接在一串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一箱型件与第二箱型件内分别设有一单体及一可滑动的被动辐射器;两个被动辐射器均可相对于第一箱型件滑进滑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辐射器包括一承载盘、一振膜及一配重件,所述承载盘设有一开孔,该振膜设于开孔内,配重件设于该振膜之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动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二音孔,该第二音孔连通所述背腔与外界。
【文档编号】H04R所定义的扬声器有关,具体而言是指一种扬声器,其可方便调整或更换配置于扬声器内部的被动辐射器。

【背景技术】
[0002]被动辐射器又称为被动式振膜,其通常是与单体共同设置在例如音响的电声装置的音箱内,并让单体与被动式振膜共享背腔。当单体发声时,单体在背腔所压缩的空气会传递至被动式振膜,进而间接地驱动被动式振膜发声。因此对于背腔容积较小的电声装置而言,能够藉由被动式振膜中不同重量的配重件的帮助,下潜输出声音的低频谐振频率并加强背腔的共鸣效果,进而优化电声装置的整体音场表现与空间感。
[0003]然而,传统的电声装置,其所设置的被动辐射器多半是固设于电声装置的壳体内部,因此传统的电声装置在出厂时,即已决定了其所能输出声音的低频谐振频率,因此用户或原厂是难以根据个别使用者的喜好与需求来简单地调配出适合的输出声音的特性,这对于时下讲求产品个性化的趋势而言是有所妨碍的。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声装置,该电声装置内部所设置的被动辐射器能方便地调整位置或是更换,藉以方便调整出适合的输出声音的特性。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声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一设置于壳体内的单体以及一被动辐射器。其中壳体是开设有一插槽及一第一音孔,单体与壳体共同定义出朝向该第一音孔的一前腔及相对于该前腔的背腔,被动辐射器是可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的背腔中,且面向所述单体。
[0006]第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被动辐射器是可移动的朝向或远离该单体之方向调整。该方案所得电声装置能够方便的调整被动辐射器与单体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在不更换被动辐射器的前提下调整电声装置的输出音效。
[0007]基于上述优选的方案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二者通过螺纹套接,所述单体及被动辐射器分别设于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内,藉由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之间的旋动实现被动辐射器与单体之间距离的调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可包含有可相互螺合的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一外盖和第二外盖分别与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连接。
[0008]第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被动辐射器藉由所述插槽在位于该背腔内的一插入位置与在该背腔外部的一离开位置之间移动。该方案使得被动辐射器方便更换或维修,最终达到调整电声装置输出音效的目的。
[0009]基于第二种优选方案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一转动杆,壳体上插槽的边沿位置设插孔,被动辐射器上也对应设置轴孔,该转动杆插接于该插孔,使该被动辐射器可以所述转动杆为轴心转动进而实现在插入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0010]基于第二种优选方案的第二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滑槽使该被动辐射器可滑设于该滑槽,被动辐射器可相对于壳体滑进滑出。
[0011]基于第二种优选方案的第三种具体实现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箱型件与第二箱型件,二者对向套接在一串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一箱型件与第二箱型件内分别设有一单体及一可滑动的被动辐射器,两个被动辐射器均可相对于第一箱型件滑进滑出。
[0012]上述各方案中,被动辐射器均可采用如下具体结构:所述被动辐射器包括一承载盘、一振膜及一配重件,所述承载盘设有一开孔,该振膜设于开孔内,配重件设于该振膜之上。
[0013]上述各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还可设置第二音孔,该第二音孔连通所述背腔与外界。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当意欲调整电声产品输出声音的特性时,使用者或原厂即可轻易调整可动辐射器的所在位置,或是将被动辐射器从原本的插入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以更换被动辐射器或其中的零件,整个更换过程相对简单且方便。
[0015]【【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0016]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17]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沿3-3剖视线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另一剖视图,用以说明第一环形件相对第二环形件转动后而使背腔容积增加的情形。
[0019]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插入位置时的情形。
[0020]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离开位置时的情形。
[0021]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离开位置时的情形。
[0022]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声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用以显示电声装置位于插入位置时的情形。
[0023]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用以说明调整后第三音孔是呈现较大面积的情形。
[0024]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用以说明调整后之第三音孔是呈现较小面积的情形。
[0025]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电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0026]【【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所述电声装置,下面结合第一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6。所述的电声装置可以是例如音箱、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或其他类型的电声装置,在此是以头戴式耳机作为例子,并且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是以单体20输出声音的方向朝上作为基准。
[0027]本实施例的电声装置I的主要组件包含有壳体10、单体20以及被动辐射器30,各组件的结构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详述如下:
请首先参考图1至图3,壳体10由上到下包含有第一外盖11、第一环形件12、第二环形件13以及第二外盖14。其中,壳体10呈中空状而内部具有位于单体20背面的一背腔16。第一外盖11与单体20之间形成有所述前腔,且第一外盖11开设有第一音孔111以供单体20所输出的声音通过。第一环形件12是以卡榫结构121榫接第一外盖11,并且第一环形件12的内周面环设有螺纹结构122,外周面设有凸柱123以连接耳机的一连接件40。
[0028]第二环形件13的上下两端各环设有螺纹结构131,使第二环形件13可藉由上端的螺纹结构131而与第一环形件12螺合。因此,藉由第一环形件12相对于第二环形件13的转动,实现该被动辐射器30朝向或远离该单体20的方向做调整。如图4即显示将被动辐射器30从图3中的位置朝向远离单体20的方向移动,藉此增加壳体10内部背腔16的容积,反之即可减少背腔16的容积,藉此实现调整耳机输出声音的频率响应与共振效果。第二外盖14的上端亦设有螺纹结构142,用于与第二环形件13螺合,第二外盖14的顶面设置有一插孔141与一第二音孔143,并且侧边开设有一插槽15。
[0029]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单体20是设置于壳体10内部并且连接于第一外盖11的下方。
[0030]请参阅图2与图3,被动辐射器30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环形件13与第二外盖14之间,并且插设于插槽15内。其中,被动辐射器30包括一承载盘31、一振膜32与一配重件33。承载盘31是由一外框件311与一内框件312榫接而成。外框件311开设有一贯孔313,一转动杆50插接外框件311的贯孔313与第二外盖14的插孔141,使得被动辐射器30可以转动杆50为轴心而在一插入位置与一离开位置之间转动以插入或伸出壳体10,进而使被动辐射器30位于背腔16内或者是离开背腔16。内框件312的中央开设有一开孔314,振膜32通过周边设置的突起件连接在开孔314的周缘,配重件33是设置于振膜32表面。
[0031]使用时,请参考图5至6,当使用者意欲藉由更换被动辐射器30来调整耳机所输出声音的音场表现与共振效果等特性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推动被动辐射器30,逆时针地转动被动辐射器30而使其从原本的插入位置转动到离开位置。如此,使用者便可转开与外框件311榫接的内框件312以更换内框件312以及内框件312上的振膜32与配重件33,更换完成后再使内框件312与外框件311相榫接,之后再将被动辐射器30转入插入位置,使被动辐射器30再回到壳体10的背腔16内。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并且整个耳机的构造是相对简易,因而有助于量产。
[0032]在此补充说明,为了达成调整出输出声音特性的效果,本发明只要将被动辐射器30设计成单纯调整所在位置或是单纯进行更换的可动式结构即可,例如将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件12与第二环形件13整合为单一组件而使被动辐射器30只能进行更换,或是将被动辐射器30改为固设在第二环形件13,使被动辐射器30只能朝向或远离单体20进行移动,都可以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0033]被动辐射器30相对于壳体10移动的方式亦可有其它形式,请参考以下的第二实施例及图7至8。第二实施例的主要组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其主要的差异在于被动辐射器67是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内,其中被动辐射器67的承载盘61大致是呈圆角矩形,其中央开设有一方孔(图未绘示),连接配重件62的振膜63是遮蔽且连接在方孔的周缘。第二外盖64更凹设有与插槽65相通的一滑槽66,使被动辐射器67可插入插槽65,并可于滑槽66上相对于壳体而在离开位置(如图7)与插入位置(如图8)之间作线性移动。
[0034]本发明亦可应用于音箱,请参考以下之第三实施例以及图9至10。其中,音箱的壳体71是由第一箱型件711与第二箱型件712对向套接在一环形串接件713的两端而形成的,并且三者内部相通。第一箱型件711与第二箱型件712内分别装设有一单体72,二者亦皆开设有一插槽73以供被动辐射器74可滑动地插设其中,如此也可达成简单更换的效果。
[0035]需要说明的是,环形串接件713朝外的一侧亦开设有一第三音孔714,第三音孔714为一调音网715所遮蔽且连接。而在使用时,可以伸缩移动第一箱型件711与第二箱型件712 二者与环形串接件713之间重迭的区域,藉此调整第三音孔714向外的面积来改变壳体71内部与外部之间空气的进出量与进出效率,进而调整音箱输出声音的空间感等声学上的表现。
[0036]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也是所述电声装置应用于音箱的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壳体81凹设有一插槽811以供被动辐射器82插设,并且当被动辐射器82位于插入位置时,被动辐射器82的振膜821面向单体83。壳体81远离单体83的一侧开设有第四音孔812,第四音孔812亦为调音网813所遮蔽且连接,使音箱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可藉由第四音孔812相通。
[0037]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调音网是可以视实际需要改为使用金属网。
[003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GK104168526SQ20141037205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叶璿霆 申请人:美律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