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712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通过传输光纤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包括:第一上位机、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一射频芯片,所述第一上位机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连接,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射频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射频芯片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连接,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所述第二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光纤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设置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能够在实现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FSK即〃频移键控〃,它的英译为"Frequency Shift Keying"。二进制移频键控记 为2FSK。它是数据通信中使用较早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这种调制解调方式容易实现,抗 噪声和抗衰减性能较强,因此在中低速数据传输通信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 国际电报和电话咨询委员会(ITU-T)的建议传输速率低于1200波特以下的设备一般采用 FSK方式传输数据。
[0003] 在衰落信道(短波通信)中传输数据,射频光纤传输模块与移动通信直放站设备相 配合可以构成移动通信光纤传输直放站系统。早期射频光纤传输模块仅能完成射频信号到 光信号的转换,没有其他功能。随着运营商要求的提高,光纤直放站将要具备其它功能,如 监控功能等,射频光纤传输模块由于通讯效率低且可靠性差,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光纤直放 站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能够在 实现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 统,所述系统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通过传输光纤 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包括:第一上位机、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一射频芯片,所述第一 上位机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连接,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连 接,所述第一射频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包括:第二射 频芯片、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二上位机,所述第二射频芯片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 机连接,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所述第二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的输入端与 所述传输光纤的另一端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射频芯片与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相同,所述第一射频芯片为 CC2430射频芯片。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射频芯片数据输入引脚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输出 串口连接,配置时钟引脚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接收串口连接,信号强度指示 引脚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模转化串口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二射频芯片数据输入引脚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输出 串口连接,第二射频芯片配置时钟引脚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接收串口连接, 第二射频芯片信号强度指示引脚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模转化串口连接。
[0009] 优选的,第一射频芯片的外部扩展存储引脚和数据输入引脚为双向引脚。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能够在实现频移键控通信射频 光传输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结构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结构图。
[001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5] 信号发射端101、信号接收端102、传输光纤103、第一上位机104、第一单片微型 计算机105、第一射频芯片106、第二射频芯片107、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108和第二上位机 10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 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所 述系统包括:
[0018] 信号发射端101和信号接收端102,所述信号发射端102和信号接收端102通过传 输光纤103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101包括:第一上位机104、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105和 第一射频芯片106,所述第一上位机104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105连接,所述第一单 片微型计算机105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106连接,所述第一射频芯片106的输出端与所述 传输光纤103的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102包括:第二射频芯片107、第二单片微型计 算机108和第二上位机109,所述第二射频芯片107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108连接, 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108与所述第二上位机109连接,所述第二射频芯片107的输入 端与所述传输光纤103的另一端连接。
[0019] 其中,所述第一射频芯片与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相同,所述第一射频芯片为CC2430 射频芯片,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105与信号发射端101的第一上位机103数据相接,并与第 一射频芯片106数据相接,由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105从第一上位机103获取相应的需要 发送的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后续发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上位机 103将处理好的信号传至第一射频芯片106中,第一射频芯片106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换 形成相应的射频信号并传至传输光纤300,光纤传输的方式传至信号接收端2000第二射频 芯片107与传输光纤103的末端数据相接,同步获取相应的射频信号,并进行转换后传至第 二单片微型计算机108,第二单片微型计算108将接收到的信号在预处理后传至信号接收 端102的第二上位机109,由第二上位机109进行具体的处理。
[0020] 第一射频芯片或第二射频芯片包括单片微型计算机MCU (8位8051)、可编程闪存 (128KB)、RAM (8KB)、模拟数字转换器(8路输入ADC)、定时器(Timer) (1个1 6位,2个8 位)、AES128协同处理器、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 Timer)、32kHz晶振的休眠模式定时器、 上电复位电路(Power On Reset)、掉电检测电路(Brown Out Detection)、2 1个可编程I/O 引脚。
[0021] CC2430采用增强型8051MCU、32764/128KB闪存、8KB SRAM等高性能模块,并内置了 ZigBee协议栈。
[0022]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中芯片CC2430的性能要求如下:
[0023] ①调制速率:9. 7Kbps
[0024] ②编码方式:NRZ码
[0025] ③传输模式:异步传输UART模式
[0026] ④频率设置:发射中心频率 433. 916MHz,"Γ;433· 948MHz,"0〃433. 884MHz 接收 本征频率433. 766MHz
[0027] ⑤调制频偏:± 33KHz
[0028] ⑥载频频率稳定度:± 24ppm (即± ΙΟΚΗζ)
[0029] ⑦接收灵敏度:彡-91dBmo
[0030]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结构图,图中显示 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一射频芯片或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二射频芯片的连接结构, CC2430为第一射频芯片或第二射频芯片,MCU为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或第二单片微型计算 机。
[0031] 由图可知,第一射频芯片的使用3个输出管脚(PDATA、PCLK、PALE)用于接口, PDATA、PCLK、PALE与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三个输出接口相接.其中管脚PDATA是双向管 脚用来读回数据,数据输入引脚DI0是双向管脚用于待发送的数据和接收数据,提供数据 定时的DCLK应与微控器输入端相连,与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输出串口 TX连接,配 置时钟引脚DCLK用于数据输出,与MCU的数据接收串口 RX连接;管脚信号强度指示引脚 RSSI/IF用于接收信号强度,与MCU的数模转化ADC接口连接。
[0032] 第一射频芯片采用异步传输UART模式,其余管脚能用来监视LOCK信号在引脚 CHP_0UT,当PLL锁定时该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当使用一个外接终端电阻时,接收信号强度 指示RSSI电压能通过A/D测量出,可以检测接收信号强度。
[0033] 上述方案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射频芯片CC2430与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印制电 路板PCB板采用双面PCB板,地平面放在底层以减少射频信号的辐射和串扰,接地管脚应使 用单独的过孔,尽量靠近封装管脚接地,去耦电容也应尽量靠近电源脚放置,并通过单独的 过孔与接地层相连,外围元件越小越好最好使用表面固定装置。
[0034] 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二射频芯片的连接结构与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一 射频芯片相同,再次不再赘述。
[0035]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 接收端,所述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通过传输光纤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包括:第一上位 机、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一射频芯片,所述第一上位机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连 接,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射频芯片的输出端与所 述传输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包括:第二射频芯片、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和第二 上位机,所述第二射频芯片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连接,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与 所述第二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光纤的另一端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芯 片与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相同,所述第一射频芯片为CC2430射频芯片。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芯 片数据输入引脚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输出串口连接,配置时钟引脚与所述第 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接收串口连接,信号强度指示引脚与所述第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 数模转化串口连接。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频芯 片数据输入引脚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输出串口连接,第二射频芯片配置时钟 引脚与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接收串口连接,第二射频芯片信号强度指示引脚与 所述第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模转化串口连接。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移键控通信射频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射频芯片的 外部扩展存储引脚和数据输入引脚为双向引脚。
【文档编号】H04B10/2575GK203840347SQ20142017493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2日
【发明者】杨宇飞 申请人:杨宇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