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连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2758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键连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键连通装置,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按键、用于插入耳机孔的插接部以及连接在插接部外端并用于固设所述插接部的固定部;所述插接部包括绝缘紧固件、活动连接组件以及固定连接组件,所述绝缘紧固件和固定连接组件通过注塑形成一体,所述绝缘紧固件设置有带台阶的通腔,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可伸缩的穿设在所述通腔内并与所述按键相固定连接导通;当一键连通装置插入耳机孔时,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耳机孔连接片固定接触导通,按压所述按键,所述按键下压与所述固定连接组件接触导通,同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与耳机孔连接导通,实现将各耳机孔连接片相互连接导通,发出触发信号,进而快速启动移动终端的设定功能,实现一键启动。
【专利说明】—键连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周边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外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耳机孔上的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日益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功能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移动终端开启应用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为保护用户设备的使用安全,或为避免误操作,或为节省电力,移动终端通常设有屏幕保护,只有输入预设的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或者验证指纹才能解除屏幕保护,操作过程充满种种麻烦和不便,难以实现快速启动应用软件。
[0003]例如,突然停电,想要快点打开手电筒,常规的操作是唤醒手机一解锁手机一可能滑动好几个屏幕找到手电筒应用一打开手电筒应用(此时大多数手电筒应用这时候并没有启动)一再次点击屏幕上的开关启动手电筒,整个过程耗时耗力;又例如,目前移动终端一般都具有拍照摄像功能的相机应用,当用户在面对突然闪现的画面时都希望可以立即启动相机抓拍记录下精彩瞬间,但是解开屏幕保护,在繁多的应用中找到相机并启动,明显不能满足快速启动的要求;再例如,通话的过程中,在谈论到重要内容时用户希望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内的录音软件将通话内容进行录音,按照常规的启动步骤启动录音软件后很有可能已经错失了时间和机会。
[0004]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灵活方便快捷地启动应用的设备,能够跨过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时繁琐的步骤,直接启动想要的软件或者功能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外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耳机孔内的控制装置,通过按压动作导通耳机孔内的连接片产生触发信号,进而直接快速启动移动终端的设定功能,实现一键启动。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键连通装置,横截面形状为倒“凸”字型,
[0007]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按键、用于插入耳机孔的插接部以及连接在插接部外端并用于固设所述插接部的固定部;所述按键采用导电材料制作;
[0008]所述固定部包括外套和用于固定所述插接部的内套,所述内套套设在所述外套内且所述插接部套设于该内套内;
[0009]所述插接部包括绝缘紧固件、活动连接组件以及固定连接组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和固定连接组件为导电材料制作;其中,所述绝缘紧固件和固定连接组件通过注塑形成一体,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绝缘紧固件相互绝缘,所述绝缘紧固件设置有带台阶的通腔,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可伸缩的穿设在所述通腔内并与所述按键相固定连接导通。
[0010]当一键连通装置插入耳机孔时,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耳机孔连接片固定接触导通,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处于收缩状态与耳机孔连接片间隔一定的距离;使用时,按压所述按键,所述按键在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与所述固定连接组件接触导通,同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跟随所述按键的动作伸出并与耳机孔连接导通,实现将耳机孔内的各个耳机孔连接片相互连接导通,发出触发信号,进而快速启动移动终端的设定功能,实现一键启动。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价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按键的不锈钢弹片和用于导通耳机孔连接片的导通管;所述弹片包括连接环和连接在所述连接环上的倒“L”型的触片,所述连接环铆接在所述导通管的上端;通过调整所述导通管和触片的长度,可以调整所述触片的空间位置。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顶针、套设在所述顶针上的弹簧以及铆接在所述顶针下端的导通锥,所述按键固设在所述顶针上端,所述弹簧一端呈压缩状态设置在所述台阶与按键之间,按压所述按键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可使所述导通锥沿轴向伸出一定距离。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同轴套设的三个连接组件,三个连接组件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且该三个连接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绝缘紧固件相互绝缘;
[001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导通管、铆接在第一导通管上端的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包括第一连接环和连接在第一连接环上的倒“L”型第一触片,且该第一弹片通过第一连接环铆接在第一导通管上;
[0015]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导通管和铆接在第二导通管上端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包括第二连接环和连接在第二连接环上的倒“L”型第二触片,且该第二弹片通过第二连接环铆接在第二导通管上;
[0016]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导通管和铆接在第三导通管上端的第三弹片,第三弹片包括第三连接环和连接在第三连接环上的倒“L”型第三触片,且该第三弹片通过第三连接环铆接在第三导通管上;
[0017]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三触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即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三触片可在同一平面上同时与按键连通,第一导通管、第二导通管和第三导通管轴向间隔布设在所述绝缘紧固件上。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弹片与第一导通管之间的内管,所述第一弹片铆接在内管上端,所述内管用于延伸第一弹片的安装位置,简化第一导通管的结构,进而降低制造组装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19]使用时,一键连通装置插入移动终端的耳机孔内,所述固定连接组件的导通管与相应的耳机孔连接片固定接触;所述活动连接组件的导通锥处于收缩状态距离耳机孔连接片一定的距离而未导通,此时手机耳机孔连接片处于未连通状态,手机不会将一键连通装置识别为插入耳机孔内的耳机,不会对手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当需要快速启动移动终端的设定应用软件或功能时,按下按键,所述各固定连接组件的弹片与按键接触,将与所述各固定连接组件的耳机孔连接片相互连通,同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的导通锥伸出与相应耳机孔连接片连通,进而实现将各耳机孔连接片相互导通启动软件或功能。
[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实现快速启动移动终端设定的软件或者功能,跨过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时繁琐的步骤,直接启动想要的软件或者功能以满足需求简单易用,方便快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组件的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组件的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组件的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活动连接组件的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未按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按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0030]如图1、图2所示,一键连通装置,横截面形状为倒“凸”字型,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按键1、用于插入耳机孔4的插接部3以及连接在插接部3外端并用于固设插接部3的固定部2 ;固定部2包括外套21和用于固定插接部3的内套22,内套22套设在外套21内且插接部3套设于该内套22内;插接部3包括绝缘紧固件31、活动连接组件33以及固定连接组件32,绝缘紧固件31和固定连接组件32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绝缘紧固件31设置有带台阶的通腔,活动连接组件33可伸缩的穿设在通腔内并与按键I相固定连接导通。
[0031]参照图7、图8所示,当一键连通装置插入耳机孔4时,固定连接组件32与耳机孔连接片固定接触导通,活动连接组件33处于收缩状态距离耳机孔连接片一定的距离;按压按键1,按键I下压与固定连接组件32接触导通,同时活动连接组件33跟随按键I的动作伸出并与耳机孔连接片导通,实现将各耳机孔连接片相互连接导通,发出触发信号,进而快速启动移动终端的设定功能,实现一键启动。
[0032]参照图2,优选的固定连接组件32包括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和第三连接组件323且该三个连接组件之间通过绝缘紧固件31相互绝缘;
[0033]参照图3,第一连接组件321包括内管3214、铆接在内管3214上端的第一弹片3213以及连接在内管3214下端的第一导通管3211,第一导通管321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耳机孔连接片41的第一导通柱面3212 ;第一导通管3211的横截面为“H”型,连接在绝缘紧固件31的下端,第一导通管3211开设有用于中心孔;第一弹片3213包括第一连接环32132和连接在第一连接环32132上的倒“L”型第一触片32131,且该第一弹片3213通过第一连接环32132铆接在内管3214上。
[0034]参照图4,第二连接组件322包括第二导通管3221和铆接在第二导通管3221上端的第二弹片3223,第二导通管3221的内径大于内管3214的外径,第二导通管322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耳机孔连接片42的第二导通柱面3222,第二导通柱面3222的外径比第一导通管3211的外径略大;第二弹片3223包括第二连接环32232和连接在第二连接环32232上的倒“L”型第二触片32231,且该第二弹片3223通过第二连接环32232铆接在第二导通管3221上。
[0035]参照图5,第三连接组件323包括第三导通管3231和铆接在第三导通管3231上端的第三弹片3233,第三导通管323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三耳机孔连接片43的第三导通柱面3232,第三导通柱面3232的外径比第一导通管3211的外径略大;第三弹片3233包括第三连接环32332和连接在第三连接环32332上的倒“L”型第三触片32331,且该第三弹片3233通过第三连接环32332铆接在第三导通管3231上。
[0036]参照图2,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和第三连接组件323从下到上轴向和径向均间隔一定间距依次相互套合并镶嵌在绝缘紧固件31内,第一导通柱面3212、第二导通柱面3222和第三导通柱面3232从下到上依次外露排布,第一触片32131、第二触片32231和第三触片32331伸出绝缘紧固件31上端并均匀间距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即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和第三连接组件323相互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满绝缘橡胶,使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和第三连接组件323相互绝缘,在触片与导通柱面之间形成单独的连接通道。
[0037]外套21上开设有容置按键I以及绝缘紧固件31等部件的阶梯通孔,绝缘紧固件31、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以及第三连接组件323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从外套21下侧插装进外套21的阶梯通孔内,并通过内套22固定住,形成一键连通装置的固定主体结构。
[0038]绝缘紧固件31内设置有通腔,通腔内设置有台阶,活动连接组件33活动装设在通腔内;参照图6,活动连接组件33包括顶针332、弹簧333以及导通锥331 ;导通锥331活动套接在第一导通管3211下侧,顶针332 —端铆接在导通锥331上,顶针332另一端从下向上穿过通腔与按键I相连接,将按键I和导通锥331相互连接导通,弹簧333部分套设在顶针332上,弹簧333 —端顶在通腔内的台阶上,另一端顶在按键I上;按键I活动插装在外套21的阶梯通孔内,按键I横截面成倒“凸”字型,台阶面用于接触连通弹片的触片,将各个连接组件相互连通。在弹簧333的作用下,导通锥331部分活动套设在第一导通管3211内,按压按键I克服弹簧333的弹力作用可以实现导通锥331的伸缩移动,进而实现导通锥331与相应的连接片相互连通。
[0039]优选的,按键1、顶针332、内管3214以及导通管的制作材料为导电性能优异的⑶;运动部件弹簧333和弹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兼顾耐用性和导电性能;外套21和内套22为AL材质,美观耐用;绝缘紧固件31采用综合性能优异的ABS+PA注塑制成。
[0040]参照图7,一键连通装置插入手机的耳机孔4内后,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第三连接组件323分别通过第一导通柱面3212、第二导通柱面3222、第三导通柱面3232分别与第一耳机孔连接片41、第二耳机孔连接片42以及第三耳机孔连接片43连接导通,由于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第三连接组件323相互之间填充满绝缘橡胶而相互绝缘,相当于将第一耳机孔连接片41、第二耳机孔连接片42以及第三耳机孔连接片43的导通位置转移到了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一触片32131、第二触片32231和第三触片32331上;活动连接组件33的导通锥331在弹簧333的作用下偏离第四耳机孔连接片44的位置而未将第四耳机孔连接片44与按键I导通,第一耳机孔连接片41、第二耳机孔连接片42、第三耳机孔连接片43以及第四耳机孔连接片44均处于未连通状态,手机不会将一键连通装置识别为插入耳机孔内的耳机,不会对手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
[0041]参照图8,当需要将各个耳机孔连接片相互导通产生触发信号快速启动设定软件或功能时,按下按键1,使按键I下压同时与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一触片32131、第二触片32231和第三触片32331接触,同时按键I通过顶杆将导通锥331顶出至第四耳机孔连接片44的位置并与之接触到通,实现活动连接组件33、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第三连接组件323相互导通,进而实现将相应的第一耳机孔连接片41、第二耳机孔连接片42、第三耳机孔连接片43以及第四耳机孔连接片44相互导通。
[0042]本实施例结合一键连通装置的制造组装过程进一步说明其组成结构,首先将第一导通管3211与内管3214连接在一起并置入模具内,然后将第二导通管3221、第三导通管3231按照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固定好,进行第一次注塑;
[0043]完成第一次注塑后,分别将第一弹片3213、第二弹片3223、第三弹片3233依次铆接在第一导通管3211、第二导通管3221、第三导通管3231上,并使得第一触片32131、第二触片32231和第三触片32331均匀间隔分布在同一个圆周面上,铆接完成后重新置入相应的模具内,进行二次注塑,制成绝缘紧固件31与第一连接组件321、第二连接组件322、第三连接组件323的结合体;
[0044]将二次注塑制成的结合体置入外套21下侧的阶梯通孔内,二次注塑制成的结合体与阶梯通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将内套22转入间隙中,通过过盈配合将二次注塑制成的结合体牢靠的安装在外套21上;
[0045]将顶针332的下端铆接在导通锥331上,然后将顶针332的上端从绝缘紧固件31的通腔下端穿入,使得导通锥331部分套设在第一导通管3211内,第一导通管3211的内壁对导通锥331的移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
[0046]将弹簧333从外套21的阶梯通孔装入绝缘紧固件31的通腔内,同时套设在顶针332上,调整好弹簧333的预紧力后将按键I固设在顶针332上端,完成一键连通装置的制作组装。
[0047]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增减活动连接组件的数量实现不同的连通数量,例如设置一组活动连连接组件实现二导通、设置四组活动连接组件实现五导通,以适应不同的设备不同的任务需要。
[00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键连通装置,横截面形状为倒“凸”字型,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按键、用于插入耳机孔的插接部以及连接在插接部外端并用于固设所述插接部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外套和用于固定所述插接部的内套,所述内套套设在所述外套内且所述插接部套设于该内套内; 所述插接部包括绝缘紧固件、活动连接组件以及固定连接组件,所述绝缘紧固件和固定连接组件通过注塑形成一体,所述绝缘紧固件设置有带台阶的通腔,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可伸缩的穿设在所述通腔内并与所述按键相固定连接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键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按键的不锈钢弹片和用于导通耳机孔连接片的导通管;所述弹片包括连接环和连接在所述连接环上的倒“L”型的触片,所述连接环铆接在所述导通管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键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同轴套设的三个连接组件,三个连接组件依次为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且该三个连接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绝缘紧固件相互绝缘;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导通管、铆接在第一导通管上端的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包括第一连接环和连接在第一连接环上的倒“L”型第一触片,且该第一弹片通过第一连接环铆接在第一导通管上;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导通管和铆接在第二导通管上端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包括第二连接环和连接在第二连接环上的倒“L”型第二触片,且该第二弹片通过第二连接环铆接在第二导通管上; 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导通管和铆接在第三导通管上端的第三弹片,第三弹片包括第三连接环和连接在第三连接环上的倒“L”型第三触片,且该第三弹片通过第三连接环铆接在第三导通管上; 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三触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第一导通管、第二导通管和第三导通管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绝缘紧固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键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弹片与第一导通管之间的内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键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顶针、套设在所述顶针上的弹簧以及铆接在所述顶针下端的导通锥,所述按键固设在所述顶针上端,所述弹簧一端呈压缩状态设置在所述台阶与按键之间。
【文档编号】H04M1/725GK203859798SQ20142021466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黄元灯 申请人:深圳市松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