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址匹配的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27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地址匹配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风险验证请求信息,所述风险验证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处理业务的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地址的第一地址编码信息;

确定存储的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用于标识第二地址的第二地址编码信息;

通过将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编码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与第二地址是否一致,并根据得到的地址匹配结果进行风险识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和第二地址编码信息为采用数字和/或字母标识的地址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得到的地址匹配结果进行风险识别,包括:

当所述地址匹配结果为第一地址与第二地址不一致时,确定所述用户当前请求处理的业务存在风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为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多种完整身份识别信息中每种完整身份识别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确定存储的与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第二地址编码信息,包括:

判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相匹配的用户信息;

若确定存储有与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相匹配的用户信息,则从该用户信息中提取第二地址编码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没有存储与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相匹配的用户信息,则该方法还包括:

反馈指示用户匹配失败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为网络交易业务,所述第一地址为账单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物流收货地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对应的第一信用记录信息,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第二信用记录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用记录信息和第二信用记录信息,确定用于进行风险识别的所述用户的风险评级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用记录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一地址的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指示在最近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内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关的欺诈案件发生的信息;

指示在最近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关的欺诈案件发生的次数、金额、以及在所有欺诈案件中的数量比重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长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用记录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是黑名单用户的信息;所述黑名单用户为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用户;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与黑名单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信息;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与在最近第三设定时间长度内存在欺诈行为的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信息;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或是否与欺诈案件存在关联关系的信息;

指示所述用户在最近第四设定时间长度内所申请业务的服务端的数目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为贷前申请业务或网申授信业务;所述第二信用记录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用户在最近第四设 定时间长度内所申请业务的服务端的数目的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在最近第四设定时间长度内所申请业务的服务端的数目所属申请度等级,用于进行风险识别。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风险验证请求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携带所述第一地址的地址编码请求;

根据存储的不同级别下的各个地址内容与编码值的对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一地址拆分后的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确定拆分后的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分别对应的编码值;其中,任一非最低级别下的地址内容的地理范围内包含多个比该级别低的级别下的地址内容的地理范围;

将拆分后的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分别对应的编码值按照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地址对应的地址编码值,并反馈包含该地址编码值的地址编码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编码信息中还包含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地址中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分别对应的编码值,以及存储的不同编码值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地址中不同级别的地址内容之间的归属关系;

根据确定的归属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地址中与编码值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无效地址内容,确定所述第一地址的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13.一种基于地址匹配的风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风险验证请求信息,所述风险验证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处理业务的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地址的第一地址编码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存储的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用于标识第二地址 的第二地址编码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与所述第二地址编码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所述第一地址与第二地址是否一致,并根据得到的地址匹配结果进行风险识别。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和第二地址编码信息为采用数字和/或字母标识的地址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地址匹配结果为第一地址与第二地址不一致时,确定所述用户当前请求处理的业务存在风险。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为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多种完整身份识别信息中每种完整身份识别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相匹配的用户信息,若确定存储有与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相匹配的用户信息,则从该用户信息中提取第二地址编码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没有存储与所述模糊化身份识别信息相匹配的用户信息,则反馈指示用户匹配失败的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为网络交易业务,所述第一地址为账单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物流收货地址。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对应的第一信用记录信息,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第二信用记录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用记录信息和第二信用记录信息,确定用于进行风险识别的所述用户的风险评级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用记录信息包 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地址编码信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一地址的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指示在最近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内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关的欺诈案件发生的信息;

指示在最近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与所述第一地址相关的欺诈案件发生的次数、金额、以及在所有欺诈案件中的数量比重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长度。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用记录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是黑名单用户的信息;所述黑名单用户为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用户;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与黑名单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信息;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与在最近第三设定时间长度内存在欺诈行为的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信息;

指示所述用户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或是否与欺诈案件存在关联关系的信息;

指示所述用户在最近第四设定时间长度内所申请业务的服务端的数目的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9~2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为贷前申请业务或网申授信业务;所述第二信用记录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用户在最近第四设定时间长度内所申请业务的服务端的数目的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在最近第四设定时间长度内所申请业务的服务端的数目所属申请度等级,用于进行风险识别。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风险验证请求信息之前,接收携带所述第一地址的地址编码请求;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存储的不同级别下的各个地址内容与编码值的对应关系,以及将所述第一地址拆分后的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确定拆分后的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分别对应的编码值;其中,任一非最低级别下的地址内容的地理范围内包含多个比该级别低的级别下的地址内容的地理范围;将拆分后的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分别对应的编码值按照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地址对应的地址编码值,并反馈包含该地址编码值的地址编码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编码信息中还包含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地址中各个级别下的地址内容分别对应的编码值,以及存储的不同编码值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地址中不同级别的地址内容之间的归属关系;

根据确定的归属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地址中与编码值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无效地址内容,确定所述第一地址的地址有效性等级信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