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马达、摄像设备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6027发布日期:2018-06-14 22: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马达、一种摄像设备和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人们对移动终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很多移动终端采用了双后置摄像头,以提高移动终端的拍摄性能。

现有的双后置摄像头的对焦机构中两组镜头和镜头马达(如音圈马达)相互独立,即每个镜头使用各自的镜头马达进行对焦,两个模组可以独立运动互不影响。然而,可能会存在多种因素导致双摄像头的两颗镜头光轴不平行,例如模组之间的原有差异,后续移动终端的撞击或跌落,镜头马达与支架之间的缝隙,和两模组的安装误差等。而导致两颗镜头光轴不平行的多种不确定因素,会进一步导致后期软件对两张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变得异常复杂,需要考虑的校正量会比较多,因此会增加软件矫正合成的运算量,降低矫正速度,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会使矫正不够精准,矫正后的图像效果较差。

因此,目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简化后期对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镜头马达、一种摄像设备和一种移动终端,能够简化后期对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过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头马达,包括马达本体和驱动装置,所述马达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镜头安装位,所述至少两个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之间呈固定夹角,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位上的镜头。

进一步,所述至少两个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可同步驱动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位上的镜头的公共驱动部件。

进一步,所述至少两个镜头安装位的孔径一致。

进一步,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安装位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镜头马达为音圈马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如前述的镜头马达及安装在所述镜头马达上的镜头。

进一步,所述摄像设备为移动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前述的摄像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一个马达本体上设置多个镜头安装位,使得各镜头模组相互关联并相对固定,并通过设置各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呈固定夹角,使得镜头安装后,各镜头的光轴之间也可以呈固定夹角。该方式避免了因镜头模组的相互独立导致的镜头光轴不平行的多种不确定因素,通过镜头光轴之间形成固定夹角的方式大大减少了需要考虑的校正量,减小了软件矫正合成的运算量,因此简化了后期软件对各镜头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过程,提高了矫正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矫正的精准度,改善了矫正后的图像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申请的主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镜头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镜头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镜头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头马达包括马达本体和驱动装置。

其中,马达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镜头安装位,例如,两个或三个镜头安装位,镜头安装位的个数与镜头的个数匹配,具体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各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之间呈固定夹角,如夹角范围可以在0°~180°,具体的,各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可以互相平行。当各镜头安装在对应的镜头安装位以后,各镜头的光轴之间也会呈相同的夹角。各镜头可以通过螺纹旋转安装在对应的镜头安装位上。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安装在镜头安装位上的镜头。该驱动装置与现有镜头马达的驱动装置类似,如果该镜头马达为音圈马达,该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线圈及驱动电路等。其中,该驱动装置可以单一的同步驱动各镜头,也可以分别驱动各镜头,对于音圈马达来说,通过线圈和驱动电路的改变即可实现上述驱动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一个马达本体上设置多个镜头安装位,使得各镜头模组相互关联并相对固定,并通过设置各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呈固定夹角,使得镜头安装后,各镜头的光轴之间也可以呈固定夹角。该方式避免了因镜头模组的相互独立导致的镜头光轴不平行的多种不确定因素,通过镜头光轴之间形成固定夹角的方式大大减少了需要考虑的校正量,减小了软件矫正合成的运算量,因此简化了后期软件对各镜头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过程,提高了矫正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矫正的精准度,改善了矫正后的图像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镜头马达包括马达本体10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马达本体10上设置有两个镜头安装位11、12,两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0°,也即两中心轴相互平行,当镜头13、14安装在对应的镜头安装位以后,镜头13、14的光轴也会相互平行。其中,镜头13、14可以通过螺纹旋转安装在镜头安装位11、12上。镜头安装位11、12的孔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可以是可同步驱动镜头13、14的公共驱动部件。具体的,如果该镜头马达为音圈马达,则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镜头安装位11、12采用公共的线圈,当通电线圈在磁力作用下推动马达本体运动时,可以同步带动镜头安装位11、12上的镜头13、14运动;另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是镜头安装位11、12采用相互独立的线圈,但两线圈通过统一电路进行电流控制,这样,也可以实现镜头13、14的同步运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控制镜头13、14的同步运动。

本实施例通过在一个马达本体上设置两个镜头安装位,使得各镜头模组相互关联并相对固定,并通过设置两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平行,使得镜头安装后,两镜头的光轴始终平行。该方式消除了安装误差和后期使用时的跌落等因素对光轴的影响,大大减少了需要考虑的校正量,减小了软件矫正合成的运算量。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可以同步驱动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位上的镜头的公共驱动部件,使得双摄像头的两模组的镜头在对焦时很容易被镜头马达推动到完全一致的位置,拍摄出来的两张图像焦点一致,从而也可以减小了软件矫正合成的运算量。这两方面的结合更加简化了后期软件对各镜头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过程,提高了矫正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矫正的精准度,改善了矫正后的图像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镜头马达中马达本体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二中马达本体的结构类似,也是具有两个镜头安装位,且两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平行。只是,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镜头安装位21、22的孔径不同,以安装不同直径的镜头。在其它实施例中,当马达本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镜头安装位时,可以部分镜头安装位的孔径相同,其余镜头安装位的孔径不同,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直径的镜头,实现不同的拍摄功能。

该镜头马达的驱动装置可以与实施例二中的驱动装置相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镜头马达包括马达本体和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马达本体上设置有两个镜头安装位31、32,两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之间的固定夹角为10°,当镜头安装在对应的镜头安装位以后,两镜头的光轴之间也会形成固定的夹角10°。

该镜头马达的驱动装置可以与实施例二中的驱动装置相同。

本实施例中,在后期软件对各镜头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过程中,只需要根据镜头光轴间的固定夹角进行校正即可,该方式消除了安装误差和后期使用时的跌落等不确定因素对光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需要考虑的校正量,减小了软件矫正合成的运算量。而且,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夹角的双镜头可以摄取更广角度的图像,获取更丰富的图像信息,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镜头马达以及安装在镜头马达上的镜头。镜头马达具体请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该摄像设备具体可以是手机、PAD等具有摄像功能的移动终端。

该摄像设备通过在一个马达本体上设置多个镜头安装位,使得各镜头模组相互关联并相对固定,并通过设置各镜头安装位的中心轴呈固定夹角,使得镜头安装后,各镜头的光轴之间也可以呈固定夹角。该方式避免了因镜头模组的相互独立导致的镜头光轴不平行的多种不确定因素,通过镜头光轴之间形成固定夹角的方式大大减少了需要考虑的校正量,减小了软件矫正合成的运算量,因此简化了后期软件对各镜头拍摄图片的合成矫正过程,提高了矫正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矫正的精准度,改善了矫正后的图像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具体请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中,各部件的形状和结构仅为示例,并非限定。并且,以上各部件还可以用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来分别替换,以组合形成更多的技术方案,且这些替换后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