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979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关于数据传输控制,特别是指一种通过协调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与服务器的数据报告速率来控制该用户端装置与该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可允许相互连线并交换数据。举例来说,执行于移动电话上的健身应用程序(fitnessapplication)可显示智能手表(smartwatch)所取得的健康数据,其中该智能手表被视为服务器(server)或提供者(provider)(服务提供者,用以提供数据),而该移动电话则被视为用户端装置(clientdevice)或请求者(consumer)(服务请求者,用以接收/存取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手表可传输心率传感器(heartratesensor)、陀螺仪传感器(gyroscope)及计步器(stepcounter)各自的检测结果以监控使用者的睡眠品质与运动强度。受限于储存容量,传感器必须定期将传感数据报告给移动电话以避免缓冲区溢出(bufferoverflow)与数据丢失(dataloss)。然而,由于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数据报告速率(datareportrate)而移动电话则是以预定数据存取速率来进行数据存取,因此请求者的数据存取速率(dataaccessrate)(或轮询速率(pollingrate))与提供者的数据报告速率(或报告速率(reportingrate))并不一致,导致请求者/提供者执行不必要的数据存取/报告操作以及能量损耗。因此,需要一种创新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以管理数据存取速率与数据报告速率。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及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 传输的方法,包括:依据所述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以及所述服务器的数据报告速率来产生控制信息;以及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来管理所述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操作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传输电路,用以接收服务器所传输的数据,以及将从所述服务器接收的所述数据提供给用户端装置;以及控制器,耦接于所述传输电路,用以依据所述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以及所述服务器的数据报告速率来产生控制信息,以及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来管理所述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操作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传输电路,用以执行数据存取操作,以基于数据存取速率来存取服务器所传输的数据;以及控制器,耦接于所述传输电路,用以依据所述数据存取速率以及所述服务器的数据报告速率来产生控制信息,以及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来管理所述数据存取操作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传输电路,用以执行数据报告操作,以基于数据报告速率来将数据传送至用户端装置;以及控制器,耦接于所述传输电路,用以依据所述数据报告速率以及所述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来产生控制信息,以及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来管理所述数据报告操作与所述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及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可通过协调/管理各传输路径的数据存取操作与数据报告操作,来简化控制架构、延长网络寿命、提升传输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及提供良好的使用者体验。对于已经阅读后续由各附图及内容所显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各目的是明显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的一实现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用于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在此包括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为了提升服务器与用户端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管理机制可对各用户端装置(请求者)的数据存取以及各服务器(提供者)的数据报告进行集中管理,以有效地协调数据存取速率与数据报告速率。进一步的说明如下。图1绘示了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端装置(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由移动电话110来实现的)与多个服务器(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分别由智能手表120、智能手环(smartband)130及智能鞋(intelligentshoe)140来实现的)之间设置中间装置(intermediateapparatus)(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由移动电话100来实现的),其中该中间装置(移动电话100)可控制该用户端装置与该多个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该用户端装置可透过该中间装置来存取各服务器的数据,而各服务器所提供的数据可通过该中间装置来传送至该用户端装置。换言之,该中间装置可视为路由器(router),用以控制/管理该用户端装置与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移动电话110可向移动电话100注册其数 据存取信息(诸如欲存取的数据的类型、数据存取速率、数据存取需求和/或其他相关设定)。其中,数据存取速率(dataaccessrate)可代表用户端装置(例如,移动电话110)于一预定时间(例如,1秒)内发送存取请求(accessrequests)的次数,或其他可代表关于数据存取速率的信息。智能手表120/智能手环130/智能鞋140可向移动电话100注册其数据报告信息(诸如欲提供的数据的类型、数据报告速率或其他相关设定)。其中,数据报告速率(datareportrate)可代表服务器(例如,智能手表120)在预定时间(例如,1秒)内报告数据的次数,或其他可代表关于数据报告速率的信息。移动电话100便可依据数据存取信息与数据报告信息来管理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操作和/或服务器的数据报告操作(例如,调整数据存取速率和/或数据报告速率,或储存智能手表120/智能手环130/智能鞋140的报告数据以供移动电话110存取)。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架构,位于各服务器的连线范围内的该用户端装置(移动电话110)可向该中间装置发送存取请求,而无需直接请求各服务器提供数据,各服务器所报告的数据也可由该中间装置来管理,故可避免传输路径所对应的数据存取速率与数据报告速率之间的不一致/不匹配所造成的能量损耗的问题。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架构可提升传输效率、简化控制架构、延长网络寿命(networklifetime)以及提供良好的使用者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间装置/用户端装置/服务器可由任一可传输与接收数据的电子装置来实现的。举例来说,上述中间装置/用户端装置/服务器可由移动电话、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无线接入点(wirelessaccesspoint,ap)、物联网装置(internetofthings(iot)device)或其他穿戴式装置(wearabledevice)(例如,智能手环、智能鞋或智能指环(intelligentring))来实现。另外,中间装置、用户端装置、服务器之中任两者之间的连线方式可采用任何连线技术,诸如有线连接(例如,有线网络或其他形式的有线连接方式)或无线连接(例如,无线网络或其他形式的无线连接方式)。请连同图1来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假若所得到的结果实质上是相同的,则步骤不一定要依照图2所示的顺序来进行。举例来说,在图2所示的步骤之间可安插其他步骤。省略图2所示的某些步骤也是可行的。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图2所示的方法搭配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来说明的。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了解这并非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图2所示的方法可简单归纳如下。步骤210:开始。步骤220:利用移动电话100扫描周围环境是否有任何用户端装置(请求者)或服务器(提供者)。若有,执行步骤230;反之,持续检测移动电话100的周围环境。步骤230:将所检测到的装置(用户端装置和/或服务器)的配置(configurations)注册至移动电话100。举例来说,移动电话110可向移动电话100注册其数据存取信息,以及智能手表120/智能手环130/智能鞋140可向移动电话100注册其数据报告信息。步骤240:针对每一传输路径,依据相对应的数据存取速率与数据报告速率来产生控制信息。举例来说,对于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表120所对应的传输路径而言,移动电话100可依据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来产生控制信息inf1,其中数据存取速率ar1可由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信息所指示出(或包括在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信息之中),而数据报告速率rr1可由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信息所指示出(或包括在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信息之中)。步骤250:利用移动电话100以依据所产生的该控制信息来管理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操作与服务器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例如,决定是否调整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的至少其一)。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控制信息inf1指示出数据存取速率ar1小于数据报告速率rr1时,移动电话100可要求/控制智能手表120调降数据报告速率rr1,以使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互相匹配/彼此一致,进而减少能量损耗。在步骤220中,当检测出一装置(尚未向移动电话100注册)时,移动电话100可直接将新检测到的该装置加入注册清单(registrationlist),或者通过认证机制(authenticationmechanism)(例如,加密/不加密(withorwithoutencryption))来将该装置加入该注册清单,以将该装置的配置注册至移动电话100(步骤230)。在步骤250中,当该控制信息指示出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不匹配/不一致时(例如,两者速率不同),移动电话100可依据该控制信息来调整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两者中的至少其一,进而控制相对应的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举例来说,移动电话100可将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作比较以产生控制信息inf1。其中,当控制信息inf1 指示出数据存取速率ar1不同于数据报告速率rr1时,移动电话100可依据控制信息inf1来将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的其中之一(例如,速率较高者或速率较低者)调整为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的其中之另一(例如,速率较低者或速率较高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控制信息inf1指示出数据存取速率ar1不同于数据报告速率rr1时,移动电话100可依据控制信息inf1来将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均调整为预定速率(例如,低于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的速率,高于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的速率、低于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其中之一的速率,或高于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其中之一的速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控制信息inf1可因应数据存取速率ar1和/或数据报告速率rr1的改变/调整来动态地更新,因此上述预定速率可依据控制信息inf1来动态地调整/设定。另外,在步骤250中,当该控制信息指示出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不匹配/不一致时(例如,两者速率不同),移动电话100也可不调整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而是直接协调相对应的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控制信息inf1指示出数据存取速率ar1大于数据报告速率rr1时,移动电话100可储存智能手表120所传输的数据,并因应数据存取速率ar1来将所储存的数据提供给移动电话110。换言之,移动电话110仍可基于数据存取速率ar1来对移动电话100进行轮询(poll),而移动电话100可基于数据存取速率ar1来将所储存的数据提供给移动电话110。因此,移动电话110便可持续接收来自于智能手表120的报告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控制信息inf1指示出数据报告速率rr1大于数据存取速率ar1时(步骤250),移动电话100可处理多笔报告数据以产生缓冲数据(例如,将多笔报告数据进行平均),并基于数据存取速率ar1将该缓冲数据传送至移动电话110。如此一来,便可避免数据丢失的问题。请注意,以上所述仅供说明之需,并非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在一设计变化中,该中间装置可预先储存一个或多个用户端装置和/或服务器的配置。举例来说,移动电话100可预先储存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信息。因此,当检测出移动电话110位于移动电话100的连线范围时,即使移动电话110未向移动电话100注册,移动电话100仍可取得关于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速率ar1的信息(即,可省略步骤230)。在另一设计变化中,该中间装置可以依据该用户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存取请求来检测该数据存取速率,和/或依据该服务器所报告的数据的传输速度来得到该数据报告速率,进而产生该控制信息(步骤240)。举例来说,移动电话100可检测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请求的发送频率来得到数据存取速率ar1,或可依据目前所检测出来的数据存取速率ar1来更新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信息中所指示的数据存取速率。在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电话100可检测智能手表120的数据传输速率来得到数据报告速率rr1,或可依据目前所检测出来的数据报告速率rr1来更新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信息中所指示的数据报告速率。在又一设计变化中,由于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可影响该中间装置所储存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量,因此该中间装置可依据其所储存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量来产生该控制信息,进而判断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两者是否匹配/一致。换言之,依据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来产生该控制信息的步骤(步骤240)并不限于将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进行比较来实施的。只要所产生的控制信息能够指示出该数据存取速率与该数据报告速率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关的设计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范畴。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可由来源管理电路(sourcemanagementcircuit)来实现的。请连同图2来参阅图3。图3绘示了图1所示的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该中间装置或移动电话100)的一实现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此实现实施例中,移动电话100可包括来源管理电路,其可由传输电路302以及控制器304来实现的。该来源管理电路可用来控制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表120之间的数据传输、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环130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移动电话110与智能鞋140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电路302可用来接收服务器(例如,智能手表120/智能手环130/智能鞋140)所传输的数据,以及将自该服务器所接收的该数据提供给用户端装置(例如,移动电话110)。控制器304耦接于传输电路302,并可依据控制数据来管理该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操作与该服务器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其中该控制信息可基于该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以及该服务器的数据报告速率来产生。进一步的说明如下。以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表120之间的数据传输为例,当控制器304检测出其周围环境存在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表120时,控制器304可注册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信息及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信息(例如,将其注册至已 连线装置的注册清单)(步骤220与步骤230)。相似地,智能手环130与智能鞋140可分别向控制器304注册各自的数据报告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信息可指示出(或包括)存取智能手表12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1、存取智能手环13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2以及存取智能鞋14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3。此外,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指示出(或包括)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1,智能手环130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指示出(或包括)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2,以及智能鞋140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指示出(或包括)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3。接下来,控制器304可依据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来产生控制信息inf1,并可依据控制信息inf1来管理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操作与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例如,决定是否调整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两者中的至少其一;步骤240与步骤250)。相似地,控制器304可依据数据存取速率ar2与数据报告速率rr2来产生控制信息inf2,以及依据数据存取速率ar3与数据报告速率rr3来产生控制信息inf3。控制器304可依据控制信息inf2来管理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操作与智能手环130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例如,决定是否调整数据存取速率ar2与数据报告速率rr2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以及依据控制信息inf3来管理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操作与智能鞋140的数据报告操作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例如,决定是否调整数据存取速率ar3与数据报告速率rr3两者中的至少其一)。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数据存取速率ar1、数据存取速率ar2与数据存取速率ar3可分别为1赫兹、5赫兹与20赫兹,而数据报告速率rr1、数据报告速率rr2与数据报告速率rr3可分别为1赫兹、10赫兹与5赫兹。对于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表120之间的数据传输来说,控制信息inf1指示出数据存取速率ar1等于数据报告速率rr1,因此,控制器304可不调整数据存取速率ar1与数据报告速率rr1,智能手表120所提供的数据便可通过移动电话100而传输至移动电话110。对于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环130之间的数据传输来说,控制信息inf2指示出数据存取速率ar2小于数据报告速率rr2,这意味着智能手环130所提供的数据之中的一部分不会被移动电话110所接收。因此,控制器304可调整数 据存取速率ar2与数据报告速率rr2中的至少其一,以协调移动电话110与智能手环130之间的数据传输。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控制器304可调降数据报告速率rr2(例如,调整为5赫兹),以减少能量损耗。请注意,由于穿戴式/可携式装置(例如,智能手环130)的数据报告速率可调降以减少/避免不必要的能量耗费,故可延长穿戴式/可携式装置的电池使用时间。对于移动电话110与智能鞋140之间的数据传输来说,控制信息inf3指示出数据存取速率ar3大于数据报告速率rr3,这意味着移动电话110超取样(oversample)智能鞋140所提供的数据。因此,控制器304可调整数据存取速率ar3与数据报告速率rr3中的至少其一,以协调移动电话110与智能鞋140之间的数据传输。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控制器304可调降数据存取速率ar3(例如,调整为5赫兹),以减少移动电话110的能量损耗。在一设计变化中,在控制器304不调整数据存取速率ar3与数据报告速率rr3的情形下,控制器304可控制传输电路302储存自智能鞋140所接收的数据,并可控制传输电路302将所储存的数据以数据存取速率ar3提供给移动电话110。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1~图2的相关说明之后,应可了解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的操作细节,故进一步的说明在此便不再赘述。虽然以上所述系以具有用户端装置、中间装置、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架构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与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可实现于用户端装置之中,即,中间装置可整合至用户端装置。举例来说,图4所示的移动电话400不仅是用户端装置(请求者;诸如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10),也是中间装置(路由器;诸如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00)。因此,移动电话400可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来控制/管理移动电话400与智能手表120/智能手环130/智能鞋140之间的数据传输。另外,图3所示的来源管理电路也可应用于将中间装置整合至用户端装置的架构之中。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4所示的移动电话400可包括传输电路402以及控制器404。其中,传输电路402与控制器404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基于图3所示的传输电路302与控制器304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别在于图3所示的传输电路302可基于数据存取速率来将所接收的报告数据传送给用户端装置,而传输电路402则是可基于数据 存取速率来存取服务器所传输的数据。举例来说,当存取智能手表12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4大于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400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4时,控制器404可控制传输电路402储存智能手表120所传送的数据以及基于数据存取速率ar4来存取所储存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移动电话400为用户端装置与中间装置的整合装置,因此控制器404可无需注册用户端装置(移动电话400)即可得知数据存取信息。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1~图3的相关说明之后,应可了解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的操作细节,故进一步的说明在此便不再赘述。图5绘示了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与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可实现于服务器之中,即,中间装置可整合至服务器。举例来说,图5所示的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520不仅是服务器(提供者,如图1所示的智能手表120/智能手环130/智能鞋140),也是中间装置(路由器,如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00)。因此,平板电脑520可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来控制/管理移动电话110与平板电脑520之间的数据传输。另外,图3所示的来源管理电路也可应用于将中间装置整合至服务器的架构之中。举例来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5所示的平板电脑520可包括传输电路502以及控制器504,其中传输电路502与控制器504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基于图3所示的传输电路302与控制器304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别在于图3所示的传输电路302可基于数据报告速率来接收服务器所传送的数据,而传输电路502则可基于数据报告速率来将数据传送至用户端装置。举例来说,当存取平板电脑52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5大于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5时,控制器504可控制传输电路502储存待传送至移动电话110的数据以及基于数据存取速率ar5来将所储存的数据传送给移动电话11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平板电脑520为服务器与中间装置的整合装置,因此控制器504可无需注册服务器(平板电脑520)即可得知数据报告信息。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1~图3的相关说明之后,应可了解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的操作细节,故进一步的说明在此便不再赘述。请注意,当一装置同时作为用户端装置以及服务器时,该装置也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来控制/管理该装置内部的数据传输。换言之, 该装置为用户端装置、服务器及中间装置的整合装置,并可采用图3~图5所示的来源管理电路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架构之中,用户端装置和/或服务器可通过平台(platform)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来改变其硬件行为。因此,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和/或服务器的数据报告速率为可调整的,以及用户端装置和/或服务器可向中间装置注册其配置(例如,数据存取信息和/或数据报告信息)。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控制用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也可由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程序(program)来实现的。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用于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装置600可包括处理器610以及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媒体(non-transitorymachinereadablemedium)620,其中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媒体620可储存程序代码prog,并可由各种存储装置的类型来实现的,如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硬盘(harddisk)或只读光盘cd-rom)。当处理器610读取并执行程序代码prog时,程序代码prog可致使处理器610执行图2所示的多个步骤210~250以实现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换言之,采用装置600的架构来实现图3所示的控制器304、图4所示的控制器404和/或图5所示的控制器504也是可行的。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1~图5的相关段落之后,应可了解图6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的操作细节,故进一步的说明在此便不再赘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也可应用于包括多个用户端装置及多个服务器的架构之中。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架构包括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110(用户端装置或请求者)、智能手表120(服务器或提供者)、智能手环130(服务器或提供者)以及智能鞋140(服务器或提供者)。此外,该数据传输架构另包括平板电脑712(用户端装置或请求者)以及无线接入点700(中间装置或路由器)。其中,无线接入点700可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来控制各用户端装置与相对应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并可采用图3所示的来源管理电路的架构。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电话110的数据存取信息可指示出存取智能手表12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11(1赫兹)、存取智能手环13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12(5赫兹)以及存取智能鞋14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13(20赫兹)。平板电脑712的数据存取信息可指示出存取智能手表12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 率ar21(10赫兹)、存取智能手环13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22(1赫兹)以及存取智能鞋14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23(20赫兹)。此外,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指示出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平板电脑712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11(1赫兹)、智能手环130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指示出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平板电脑712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12(10赫兹),以及智能鞋140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指示出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平板电脑712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rr13(5赫兹)。为了简化数据传输控制,无线接入点700可依据各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信息来统一各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举例来说,无线接入点700可根据移动电话110与平板电脑712各自的数据存取信息,将数据存取速率ar11与数据存取速率ar21之中的最低者作为存取智能手表120的每一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即,将数据存取速率ar21调降为1赫兹)、将数据存取速率ar12与数据存取速率ar22之中的最低者作为存取智能手环130的每一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即,将数据存取速率ar12调降为1赫兹),以及将数据存取速率ar13与数据存取速率ar23之中的最低者作为存取智能鞋140的每一用户端装置的数据存取速率(即,20赫兹)。接下来,无线接入点700便可依据所统一的数据存取速率以及多个数据报告速率rr11~rr13来控制/管理各用户端装置与相对应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以上所述仅供说明的需,并非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在一设计变化中,服务器(如智能手表120)可基于不同的数据报告速率来将数据传送给不同的用户端装置(如移动电话110与平板电脑712)。在另一设计变化中,当报告数据给不同的用户端装置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彼此不同时,无线接入点700可依据服务器的数据报告信息来统一数据报告速率。举例而言(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无线接入点700可根据智能手表120的数据报告信息,选择报告数据给移动电话110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与报告数据给平板电脑712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两者之中的最低速率者,以作为智能手表120将数据提供给任一用户端装置所采用的数据报告速率。在又一设计变化中,上述统一数据存取速率/数据报告速率的选择并不限于最低速率者。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也可应用于多个数据传输群组,其中每一数据传输群组可包括用于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装置(如图1/图7所示的中间装置、图6所示的装置600,和/或图4/图5所示的整合装置)。 换言之,图1/图4/图5/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可视为具有单一数据传输群组的数据传输架构。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可包括多个数据传输群组g1~g3,其可为智能家庭网络(smarthomenetwork)的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群组g1可由使用者身上的可携式装置所组成,并可包括多个服务器(由智能手表820与智能手环822来实现的)以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的用户端装置(由移动电话800来实现的);数据传输群组g2可位于使用者家中的卧室,并可包括多个服务器(由智能灯具824与二氧化碳检测器826来实现的)以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的中间装置(由无线接入点802来实现的);数据传输群组g3可位于使用者家中的客厅,并可包括服务器(由平板电脑828来实现的)以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的用户端装置(由跑步机804来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820的数据报告速率rr81可为1赫兹、智能手环822的数据报告速率rr82可为20赫兹、智能灯具824的数据报告速率rr83可为1赫兹、二氧化碳检测器826的数据报告速率rr84可为5赫兹,以及平板电脑828的数据报告速率rr85可为10赫兹。另外,移动电话800存取智能手表820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811可为1赫兹、移动电话800存取智能手环822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812可为20赫兹、移动电话800存取智能灯具824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813可为30赫兹、移动电话800存取二氧化碳检测器826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814可为20赫兹、跑步机804存取智能手环822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822可为1赫兹,以及跑步机804存取平板电脑828所采用的数据存取速率ar825可为20赫兹。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1~图7的相关段落之后,应可了解图8所示的各数据传输群组的数据传输控制的操作细节,故相似的说明在此便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各数据传输群组所具有的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装置(即,移动电话800、无线接入点802及跑步机804)可通过多种连线技术来彼此沟通(例如,通过有线网络和/或无线网络)。具体地说,注册于移动电话800的智能手表820的数据报告信息与智能手环822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提供给跑步机804和/或无线接入点802,注册于无线接入点802的智能灯具824的数据报告信息与二氧化碳检测器826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提供给移动电话800和/或跑步机804,和/或注册于跑步机804的平板电脑828的数据报告信息可提 供给移动电话800和/或无线接入点802。此外,移动电话800的数据存取信息可提供给跑步机804和/或无线接入点802,和/或跑步机804的数据存取信息可提供给移动电话800和/或无线接入点802。如此一来,位于数据传输群组g1的移动电话800便可管理位于数据传输群组g2/g3的服务器与移动电话800(用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协调数据存取速率与数据报告速率);位于数据传输群组g3的跑步机804便可管理位于数据传输群组g1/g2的服务器与跑步机804(用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在一实现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装置(移动电话800/无线接入点802/跑步机804)可依据不同的设定/需求来调整服务器的数据报告速率,其中该装置与该服务器可位于同一数据传输群组或不同数据传输群组。举例来说,使用者可利用移动电话800监控/调整家中卧室的智能灯具824的亮度,其中移动电话800可依据智能灯具824的功率消耗来管理/调整数据报告速率rr83。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利用移动电话800监控家中卧室的二氧化碳检测器826的感测结果,其中移动电话800可依据二氧化碳检测器826的数据准确度来管理/调整数据报告速率rr84。在另一实现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装置(移动电话800/无线接入点802/跑步机804)可协调/交涉/管理不同用户端所要求的数据存取需求。举例来说,移动电话800与跑步机804均可接收智能手环822所传输的数据,其中跑步机804对于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准确度要求高于移动电话800对于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准确度要求。由于跑步机804通过移动电话800来接收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因此跑步机804可通过提升移动电话800对于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准确度要求,确保自智能手环822接收的数据可满足跑步机804所要求的数据准确度。在又一实现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装置(移动电话800/无线接入点802/跑步机804)可依据该用户端的数据存取需求来选择性地接收该服务器端所传输的数据。举例来说,移动电话800要求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准确度需大于80%,而跑步机804要求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准确度要求需大于90%。因此,当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准确度为85%时,仅移动电话800可接收来自智能手环822的数据。即,移动电话800不会将智能手环822的数据传送给跑步机804。在另一实现实施例中,移动电话800要求智能手环822的功率消耗需小于1毫瓦(mw),而跑步机804要求智能手环822的功率消耗需 小于0.8毫瓦。因此,当智能手环822的功率消耗为0.5毫瓦时,移动电话800与跑步机804均可接收来自智能手环822的数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可提供多种智能型网络之间的沟通。请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架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可包括多个数据传输群组g4~g6,其中数据传输群组g4可位于汽车内,并可包括多个服务器(由移动电话920与平板电脑922来实现的)以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的用户端装置(由车载导航装置(carnavigationapparatus)900来实现的);数据传输群组g5可位于办公室,并可包括多个服务器装置(由智能灯具924与二氧化碳检测器926来实现的)、用户端装置(由移动电话910来实现)以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的中间装置(由无线接入点902来实现的);数据传输群组g6可位于使用者的家中,并可包括用户端装置(由平板电脑912来实现的)以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的服务器(由智能电视904来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车载导航装置900可管理数据传输群组g4之中的数据传输。举例来说,车载导航装置900可致使移动电话920与平板电脑922同步传输多媒体文件。无线接入点902可管理数据传输群组g5之中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延长提升智能灯具924/二氧化碳检测器926的使用寿命。另外,智能电视904可管理数据传输群组g6之中的数据传输,以提升分享至平板电脑912的多媒体文件的品质。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图1~图8的相关段落之后,应可了解图9所示的数据传输架构的操作细节,故进一步的说明在此便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控制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方法与装置可通过协调/管理各传输路径的数据存取速率与数据报告速率,来简化控制架构、延长网络寿命、提升传输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及提供良好的使用者体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